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doc_第1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doc_第2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doc_第3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土高原说课稿 杨汉初中 李阿艳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部分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基于此,我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以学生的视角对本节课进行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中国的区域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到关于黄土高原的相关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嘴说图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生学情 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比较薄弱。所以,本课教学将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力求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形成的严重后果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分析及归纳、总结等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初步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三、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要讲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古语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因此,结合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后果。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措施。四、教学方法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求学生必须用眼、用脑、用嘴去工作!”,因此,在确定教学方法时,我充分考虑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多媒体辅助下,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如下教法学法。 1.教法方面 图导图练法:通过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嘴说图等,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读图能力。 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2.学法方面 问题法:让学生面临问题,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合作探究法;凡是学生能干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做。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五、教学过程 基于对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考虑,我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上,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反馈评价,巩固新知;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著名中学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于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观赏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同时欣赏歌曲黄土高坡,用这种形式能够很好地触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样,在新课开始前让学生对黄土高原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本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将重点学习的内容分成两个板块进行。板块一,小组PK赛;板块二,角色扮演。 板块一的教学:我先将学生分成二个小组,A组、B组。,然后给每组命名:A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B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接下来给每组分配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一板块,我着重采用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A组学生思考问题,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主思考)B组学生思考问题,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对于这一问题,先引导学生观察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和聚落耕地图,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 任务安排完毕后,小组之间展开PK赛,看哪个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答案,并派代表依次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汇报结束后我对三组给出的答案及时进行评价,之后再对三个知识点进行分析讲解,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表形态,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A组问题的结论是: 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恳过牧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B组问题的结论是: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有哪些?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急剧增加,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这一板块的设计,我采用小组PK赛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板块二的教学。皮亚杰曾说:“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了。”在这一板块我依然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好学。 板块二:角色扮演 在板块一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在板块二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持水土呢?”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活动,角色主要有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农民和政府人员,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保持水土的主要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游牧的牲畜数量等。 【这一板块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角色扮演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活动中,教师也可担任某一角色,但不应是主角,以防角色扮演变成由教师主导下的传统的活动形式。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反馈评价,巩固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习题完成情况,能够很好的反馈出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程度。我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讲解;接下来我从知识掌握、语言表达、课堂态度三个方面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给予评价;最后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强调,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D ) A.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B.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C.沙尘暴的影响 D.地表破碎,缺乏植被,黄土本身疏松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C ) A.冰川说 B.地震说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第四个环节)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单纯的讲解知识,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找出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版块二的学习,学生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这样的学情分析,我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根据课本30页材料内容,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背景,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为主题,制作一张手抄报。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明白严重的水土流失会导致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的居住环境,所以要保护自己的家园,就要从我做起,人人参与,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