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8题,共100分,共5页,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机读卡交回第卷选择题(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 皇帝制度 b. 司法陪审制 c. 完备法典 d. 陶片放逐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在帝国时期实行了皇帝制度,但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度,不存在皇帝,排除a。雅典与罗马都曾在司法实践中采用过公民陪审制度,对近现代西方法律体系中的司法陪审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罗马经历了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但雅典并未形成较完备的法典,排除c。陶片放逐法为古代雅典的制度,在克里斯提尼时期创立,而罗马并未采用过陶片放逐法,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雅典与罗马共同具备的,并且“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的制度。2.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质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引文中“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a. 宗法制 b. 君主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b;分封制度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宗法制是按血缘等级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排除a;君主制指最高权力者的制度,属于中央官制,排除c;d是秦朝开始的地方管理制度,排除。故选b。 点睛:审题的要义是寻找中心句。由本题的关键信息“共生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说明材料考查西周的地方管理制度。就选项而言,ac不属于地方管理制度,而郡县制虽是地方管理制度,但时间不符。3. 有学者指出:“从汉朝到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下列选项能反映此材料观点的是a. 魏晋九品中正制 b. 隋唐三省六部制c. 元朝设立中书省 d. 清朝设立军机处【答案】b【解析】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依据门第高低作为选官标准,与材料中的宰相制度发展变化无关,故a错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是在前朝重用近臣、削弱相权措施后实行,三省长官均是宰相,既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监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反映三省六部制就是为分化和削弱以往宰相的权力而设立的,故b正确;元朝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元后期宰相权力很大,故c错误;明朝初年,宰相制度被废除,清朝不存在宰相制度,故d错误。4. 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1%,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借贷关系,其中的调节手段是依靠法律手段,故d正确;材料没有谈及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没有说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也不是强调维护私有财产,以上与材料不符,排除abc。所以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5.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借手中权力转嫁责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实际是揭示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故选a。b项是19世纪的;c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就开始限制王权了;d项错误,国外此时已经没有权力了。考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责任内阁制【名师点睛】英国首相、国王、内阁及议会之间的关系(1)首相是内阁首脑,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国家立法权;实际掌握国家大权。(2)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3)英国议会包括上院和下院。英国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即为首相。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先后印制了30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版、1953版、1958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版、19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 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 b. 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c.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d. 国际格局的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1972、1979年中美关系缓和、建交,材料出现71年改版,时间不符,排除a;建国之初,社会及意识形态相同或矛盾,中苏交好,中美敌对;50年代中后期由于外交政策分歧,中苏交恶;60、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中美有战略上共同牵制苏联的需要,关系松动缓和,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做了调整,故选b;c表述正确,材料无体现,排除c。建国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91年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增强;不符材料70年代,排除d。7.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提到,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交给工部执行,b正确。尚书省负责执行,不是第一位,故ad排除。户部主管赋税等内容,排除c。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三省六部制8.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a.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c. 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 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是1927年的,b是1931年的,c是1937年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故本题答案选d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9.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等信息可知是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排除a,b项正确。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c。十将军委员会是最高的军事机构,而不是行政机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0.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围绕佛罗里达州选票计算的有效性,共和党与民主党经历了36天的“世纪司法大战”。最终,美国最高法院以7票对2票,决定重新点算选票的过程属于违宪。下列对此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a.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 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c. 最高法院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 d. 体现国家权力分权制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美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故b项错误;最高法院并没有判决该任总统大选无效,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了美国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1. 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a. 为德意志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 b. 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c. 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 d. 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可知材料中法律出台于德意志统一后,故a项错误;据材料“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可知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法律涉及经济领域,不会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且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影响12.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当代学者冯友兰得出这一结论的证据不包括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和图示可知,冯友兰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因为反对太平天国的经济主张、宗教思想、封建特权,与图示acd项相符,排除。资政新篇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b项符合设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3.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是a. 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b. 使中国被列强瓜分完毕c. 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d. 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旅顺、台湾、海面、水师”等信息可知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c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改变,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项表述与材料无直接联系,排除;政府严禁人民反帝活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所以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14.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和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国民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点深入人心,c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属于清王朝通知,排除a。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王朝统治,但建立的政权具有封建专制色彩,排除b。国民大革命时期,帝制已经被推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关键信息“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等。15.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内涵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国内王侯地位最高,并没有强化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诸侯国相对独立,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并不能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古代中国贵族世袭制的确立并非始于周代分封制,夏商时期已经确立了,故d项错误。16.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郡国的数量不断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利于解决边患问题,c项正确。汉景帝时期就开始削弱藩国,汉武帝时期进一步打击分封势力,地方王国控制的区域只可能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排除ad。表格反映的是地方郡国并行制,不是中央官制,排除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17.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中有明初和中后期两个明显的对比,明初严禁宦官识字,民中后期培养宦官识字,这说明明朝,以皇上为中心的中枢决策发生了明显的改变,a正确。限制宦官读书和强化宦官读书制度都是为了加强皇权,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知道明朝皇权一直是在强化,没有削弱和衰落,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内阁的职能变化,排除c。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宦官识字制度的出现,这有可能会让宦官掌握一定的权力,但不能说明宦官一定掌握决策权力,排除d。点睛:b是误选项。根据材料,明朝宦官由被禁止习字,发展为制度化教育。结合所学,明朝皇帝任用亲近宦官,宦官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开始干预行政决策,这体现出中枢决策过程发生了异变。皇帝对宦官的政治信任体现了皇权的扩大化,因为宦官是依附于皇帝,深居宫廷的。18. 2016年7月,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特蕾莎梅成为继玛格丽特撒切尔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其出任英国首相是因为a. 英国国民选举 b. 前任首相推荐c. 国王直接任命 d. 她是下院多数党领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员是选举产生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不是国民选举的,排除a。根据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规定,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而不是前任首相推荐 ,排除b,d项正确。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王的职权多是礼仪性的,国王无权任命首相,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熟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9. 下表是某国际组织的资料,该国际组织是成立时间1949年组织宗旨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总部驻地布鲁塞尔a. 北约 b. 华约 c. 欧共体 d. 不结盟运动【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该组织1949年成立”“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可知是北约,a项正确。为了对抗北约,1955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约,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排除b。欧共体是1967年成立,与题干不符,排除c。不结盟运动是1961年成立,与题干不符,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0. 尼克松在1972年接受专访时说:“世界历史上享有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尼克松的观点表明a. 两极格局没有存在的必要 b. 美国已经放弃霸权主义c. 势力均衡一定会带来和平 d. 多极化的趋势已经显现【答案】d 21. 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中指出:“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这种扩张自然而然地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整个商品经济的发展都自然地同这种贸易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商业繁荣自然而然地导致形成一系列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材料中“体现着商品经济现实的法律关系”应该是a. 习惯法 b. 成文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扩张使罗马开始实现对海洋的统治并打开了地中海帝国的大门”、“把国际贸易提到罗马人经济生活和法律生活的首要层面上来”及所学知识可知,它反映了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商品贸易的发展,公民法亟需完善,故而出现了万民法,故选d,abc都与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2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a.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b. 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c. 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 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实质意义是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b项正确。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代议制,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平民不可直选总统,排除a。c、d项说法过于绝对,法国仍存在一部分保守和封建势力,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3.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史实推论a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c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d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而不是1688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排除a。法国于187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b。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原则,而不是“联邦制”原则,排除c。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24. 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 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 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事件发生在解放战争期间,“另起炉灶”和站到社会主义阵营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时间不符,a、d项错误。长江是我国的内河,列强在晚清时期攫取了随意进入我国内河航行的特权,而人民解放军的奋起反抗则是对列强这种特权的否定,b项正确。题干中未涉及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是为了对国民党进行军事援助,且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为也无法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3大题,总分52分)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统治者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答案】(1)内容:中原与周边民族保持一定联系的同时又对其持鄙视态度并保持相当距离;根据文明类型划分夷夏;华夏为宗主和文明中心;华夏以外的民族和势力被视为蛮夷。原因:中原文明的先进性和周边地区相对落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大一统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的心态。(2)变化:逐渐抛弃夷夏观念;萌发近代外交思想;有意建立近代外交机构;外交重点转向欧美国家。评价:是列强侵华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必然产物;加速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推动了外交近代化;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夷夏观”的变化。从古代“夷夏观”的内容和形成原因,到近代中国外交思想变化等方面来分析。(1)材料“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可以概括出中国古代统治者“夷夏观”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2)从材料“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晚清统治者对外交往观念的变化。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分析评价。26. 民主政治会犯错误,但民主政治也能发现错误,并且以较小成本纠正错误。民主政治其实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上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a曲线代表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b曲线代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运用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任选图中a曲线或者b曲线,依据其演变的趋势,论证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答案】观点:民主政治是一种纠正错误的政治机制。论证1: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他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案,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最终,胡佛顽固奉行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掉入了“沟底”。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1932年,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口号赢得大选,就任总统后果断放弃自由主义政策,推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的状态,摆脱了经济危机。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论证2:20世纪70年代,受石油危机等方面的影响,美国经济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困境。为医治生产停滞,尼克松政府、福特政府和卡特政府交替使用紧缩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都只能见效一时。政府降低利率、放宽信贷,却加剧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被迫人为地放慢经济增长步伐,却又使生产停滞、经济恶化。1979年4月到1982年12月,美国工业生产率下降了118,失业率达到108,失业人口数达到1200万。面对严重的“滞胀”问题,凯恩斯主义失灵。这是民主政治犯的错。1981里根上台后,采用新自由主义理论,实行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用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用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来医治生产停滞。这一对策终于见效。1982年底,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并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解,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纠错机制。【解析】本题是本套试卷中的最大亮点,类似于高考新课标1卷41题。以世界近现代史中有关美国的史实为切入点,深入考查到了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典型的体现出新课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真题模拟卷: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考试复习资料
- 高一化学实验指导:化学计算能力训练
- 小学奥数火柴棒问题创新解法
- 商务方案撰写参考标准集
- 职业师专业能力2025年测试卷: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制定
- 企业全员创新激励管理办法
- 项目成本预算及核算工具模板
- 2025年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试题库-隐患排查与消防安全培训试题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儿科护理学专项)儿童护理评价试题型
- 常见受体类型课件
- 《涂料树脂合成及应用》课件-04聚酯树脂
- 高三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
- 医院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课件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46+A+clear+conscience+讲义
- 【获奖教学课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建自己的阅读银行-“阅读存折”设计方案2
- 中北大学简介
- GB/T 5656-2008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课件
- 剑桥少儿英语三级 词汇表
-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