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县玉山镇头村简志.doc_第1页
磐安县玉山镇头村简志.doc_第2页
磐安县玉山镇头村简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向头村简志概 况向头村位于磐安县东北,玉山镇所在地7公里处,距磐安县城50公里,东与尖山镇银村交界,南与本镇铁店村接壤,西与佳村毗连,北与妙塘、大比头相接,磐新线傍村而过。向头村旧属东阳管辖,为东阳廿六都。解放初属东阳县马塘乡,1958年划归东阳县玉峰人民公社,现为玉山镇所辖。向头村民皆姓周,系北宋著名学者、理学开山鼻祖元公周敦颐之后裔。据玉峰周氏宗谱记载:北宋南迁,敦颐公门下四世铭公诸孙扈驾南渡,居钱塘。几经迁徙,铭公次子礼方公迁居东阳吴宁,为玉峰周氏第一世。礼公生三子,长子荣汜公定居吴宁迎晖门周家巷,幼子芝九公居东阳下店,次子荣泗公迁居玉峰马塘,为玉峰周氏之始祖,至明代天启元年,礼方公第十八世孙宁端公从马塘分析向头村,为向头村之祖,自此瓜绵延迭,子孙椒衍,全村现有农户108户, 352人周氏裔孙。向头村地处皇城湖畔,依山傍水。青山纳新房,炊烟袅袅,秀水环农舍,波光粼粼,构成了一幅秀美动感的水墨山水画,被誉为“皇城湖畔,山水人家”。本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故事传说众多,台地深处,大恺和尚的悲壮在耳;皇城湖畔, “大兴”古国的遗址尚存。金戈铁马,义士奔走,壮怀激烈,振人心扉。向头村独特的山水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便捷的交通条件,深得都市人的青睐和向往,游人如鲫。近年来,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省级森林村、磐安县十大特色旅游村。教育与人才爱师重教是周氏的优良传统。祖先敦颐公,又名敦实,是宋朝著名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敦颐公性情朴实,自述 “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一生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有爱莲说传世。南康知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曾在道州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讲授理学,世称濂溪先生。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著名理学家的程颢、程颐就是他的门下。1950年族中请了一位民办教员,十来个学生,学堂设在不固定的屋内,厅楼上。之后入学人数增至三、四十人,年级多了,又新添了一位教员。七年村族又在后门山建了六间校屋,分二个教室,供学生教学需求。良好的教育传承,秀美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向头村名人志士,宁端公迁基后英才百出,近代更是人才济济,大中专以上毕业生50多人。著名的有黄埔军校毕业,国民党少校营长的周德喜;有台湾基隆市公安局长的周宗善;西安交大副教授的周宗湘,清华大学副教授的周律,曾任东海舰队上校军官,现杭州下城区纪委任职的周盛云,女儿周远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曾任磐安县物价局、工商局副局长的周正涛:上尉军官,现在县司法局工作的周立荣:还有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周潮勇,杭州市委宣传部主任的周定荣等。经济与特产向头村的农业经济以茶叶、中药材为主,据说旧时玉山古茶茶场用茶出自本村的烘青茶。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向头烘青茶与中药村得到玉山区公所、采购站的重视和推广,成为向头村几十年的主要产业。改革开放后,农村进行多种经营,春玉米、茭白、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在村得到了发展,来料加工业进入本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给向头村经济带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了全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交通水利向头村地处皇城湖畔,磐(安)新(昌)公路傍村而过,通铁店的怀万线近在咫尺,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水利条件。新村建设后,向头村浇筑了通磐新线的500米水泥路,田畈里也修建了机耕路。近年来,向头村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在皇城湖建起了防洪堰坝,农田里修起了三面光渠道,保证了农民生产生活用水,扩大了水田种植面积,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新农村建设向头村村史曲折。祖先宁端公在山脚建村,依山傍水,田丰地腴,村庄古木参天,农舍掩映其中,周氏族人生活在祥和的世外桃源中。沧海桑田,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事变幻,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被打破。1957年1958年年间,因大办钢铁,村周边的古木被用于土法炼钢,古木所剩无几,83年,东磐分县,仅存的古树也全部砍掉,用来建造村大会堂。 建于咸丰戊午年的香头小宗祠,因年久失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为无法修理的危祠,桁、橼倒塌了数间,失去了实用价值,族人决定拆迁,修建大会堂。1982年全村房丁齐心合力,扛石头、运砖块、取木料、出大力,仅年间,一座三百来平方米,九间平屋钢筋人字架的大礼堂屹立在龙头山背上,为嗣孙娱乐观赏之地。80年代初由于五丈岩(皇城湖)水库加高,向头村舍小家为大家,离开了生活了四百来年的故居,搬迁上山,山上的居住条件十分恶劣,道路泥泞狭窄,饮水困难,由于地处山顶,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改革开放,春风徐来,向头村干部群众抢抓机遇,负重拼搏,积极投身危旧房改造,开始建设新农村。2006年,干部带头,群众拥护,拉开新家村建设序幕。该年村里投入200多万元,打通了与主干道“磐新线”的连接线。做好了规划,采用别墅建筑风格,统一立面设计,平整村前的荒滩、荒山及乱坟堆。2007年,村里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了排污管道、污水处理池、“三化”、公共健身场所、休闲亭台、皇城湖尾堰坝等建设。是年,20户农户喜迁新居。2008年,投资160余万元资金用于农户拆迁协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村民的改造热情。剩余的86户农户中有73户要求改造。用了不到半个月,共拆除140间“危旧房”,33间平房,合计10872平方米。96户农户实施了搬迁,使村中90%的旧房得以拆除。集体共计筹措到资金181万元。对安置新区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埋设排污管道700米,路面硬化4500平方米,绿化休闲绿地4400平方米,在主干道安装路灯20盏;在村口建起了篮球场,安装了露天公共健身器材,新建两个休闲亭角;在皇城湖尾部建起了防洪堰坝,蓄起了水,在村边修起了消防池塘同时美化了环境。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向头村依托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超前的硬件基础设施,发展了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新农村改造后的向头村每户都是三间屋基的住房,客房、厨房、卫生间都按照星级宾馆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建造,前后间距宽大,留了14米至16米的间距,住房的彩光好,道路宽敞,绿化面积大,村后果树满山、翠竹连片,游客们可以上果园采摘水果,到竹园体验挖笋等农事乐趣,村前湖水涟猗、荷香鱼肥,游客们可以进行垂钓、水上娱乐等活动项目。在向头,游客们能够体验到春采茶叶夏钓鱼、秋摘瓜果冬赏雪的美好田园生活。具备了做大做强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必备条件。2008年,周迎和创办了每一家农家乐。床位20张,餐桌5张,接待游客达2000多人。2009年,创办了11家农家乐。床位218张,餐桌60张,接待游客达1万多人。2010年,发展农家乐18家,床位350张,餐桌80张,接待游客达3.5万多人。村旅游服务中心积极开拓思路,已与上海四家旅游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平时,除正常接待县内外考察团外,游客主要来自上海、杭州、宁波。2011年,农家乐20家,床位420张,餐桌110张,共接待游客、考察团达6万人次,总营业额达90多万元,农户净收入达45万元,向头村因此也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发展方向天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