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古汉语音韵练习(一)概念术语1. 术语解释:(1)纽 (2)字母 (3)韵:字音(音节)的收音部分。指押韵的韵时,包括韵腹、韵尾、声调;指韵母时,包括韵头、韵腹、韵尾。(4)玉篇:南朝(齐梁)训诂学家顾野王所著字书,三十卷。其中有五音声论(文章),最早提出“五音”之说。 (5)五音:是古人按照发音部位对声纽的一种划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最早提出“五音”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顾野王。 (6)七音:宋代音韵学家将守温三十字母中的“来”纽单列一类,称之为“半舌音”,将“日”单列一类,称之为“半齿音。”合称为“七音”。(7)守温:唐末僧人,音韵学家,首创三十字母,按“五音”分类,并对部分字母划分“清浊”。守温是最早用汉字表示声母的人。 (8)宋三十六母:宋代音韵学家在唐守温“三十字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增补与调整,形成“三十六字母”。“宋三十六字母”基本代表了唐代末年、宋代初年的汉语声母系统,亦被称作“中古三十六字母”。 (9)阴声韵:尾音为元音的韵。(10)阳声韵:尾音为鼻辅音(-ng、-n、-m)的韵。 (11)入声韵:尾音为塞辅音( b p、d t、g k ) 的韵。 (12)开合两呼:古人按照发音时唇形的圆与展对韵母的一种分类。包括开口呼和合口呼。“开口呼”指以a、o、e、i为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唇呈展开形。如a、 ao、 ai、 ang, o、 ou、 ong, e、 ei、 en、 eng, i、 in、 iu、 ian、 iao、 iang、 ing、 iong 等。“合口呼”指以u 开头的韵母,发音时唇呈浑圆形。如u、 ui、 un、 ua、 uang、 ueng等。 古有复音韵头iu,如“冤”(iuan)。由于iu为韵头,以u为主,故而iu为韵头的韵母亦属于合口呼。开口呼中,i开头的韵母后来分化出来,称之为“齐齿呼”;a、o、e开头的仍称之“开口呼”。合口呼中,韵头iu逐渐演化为 。开头的韵母后来分离出来,称之为“撮口呼”;u开头的韵母仍称之为“合口呼”。故而今有“开口、齐齿、撮口、合口”四呼。 (13)韵部:同韵的字所归成的类别。如 以u为韵的字有“都”、“孤”、“乎”、“吴”、“吾”、“姑”、“乌”、“模”等,将其归为一个类别,称之为“韵部”。广韵将韵分为206类,即206个韵部。 (14)韵目:指韵部的标目。归并同韵字为一类,称为“韵部”;每部选用其中的一字或两字作为标目,这标目字即为“韵目”。如以“模”作为“都”、“孤”、“乎”、“吴”、“吾”、“姑”、“乌”的标目字,“模”即为韵目。 (15)全清、次清 (16)全浊、次浊 (17)描写法:用两个字音比况、比较,对其中被注音字的发音加以描述。例如“旄(mo),读绸缪之缪(mu),急气言乃得之”。(18)读若法:用某个字为另一字打比方注音。例如“芨,读若急”,“倚,读如以”。 (19)直音法:用同音字直接为某一字注音。例如“诞音但”,“宫音弓”,“恕音庶”。(20)反切:东汉学者创立的一种注音方法。主要是利用双声叠韵的原理,取用两个字相互拼切,得出第三个字的读音。其中,被拼切的叫“被切字”;用来拼切的字叫做“切上字”和“切下字”。“切上字”表示“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切下字”表示“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坎,苦感切。滩,吐丹切。红,胡笼切。(21)反切的基本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练习: 用反切方法为“魁”、“牟”、“许”、“糗”等字注音。 说出下列反切的被切字:( ),徒干切;( ),丁璐切;( ),里万切。填写下列反切的切上字或切下字:祼,( )朵切;叠,答( )切。写出下列反切所拼字的汉语拼音:古换切( gun );灵体切( )。(22)转:指上古三十韵部相互间的有条件地互通互用的规律。“转”用于押韵、通假、形声、同源词等多种语言现象的辨析。(23)对转:上古三十韵部中,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的有条件地互通互用的规律。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之间之所以能够有条件地互通互用,是由于三十韵部之间“阴”、“阳”、“入”三个韵部之间整齐相配的特点,即每一横排韵部的主要元音(韵腹)都相同。例如:脂 ei 质 et 真 en ; 又如:歌ai 月at 元an。 可看出两个相同之处: 每一组韵部的主要元音(韵腹)皆相同; 韵尾虽然一为塞辅音,一为鼻辅音,但发音部位皆为舌尖中音。因为相同相近,故而可以互通互用。称之“脂质对转”或“月元对转”等。(24)旁转:阴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阳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入声韵内部之间有条件的互通互用。例如阴声韵中“鱼a”韵与“歌ai”韵,其尾音皆为元音,且韵腹相同,故而可以互通互用,称之“鱼歌旁转”。又如阳声韵中,“东”与“阳a”的韵尾皆为舌面后鼻音,且韵腹读音相近,故而互通互用,称之为“东阳旁转”。 “对转”成为可能,主要基于韵腹相同;“旁转”成为可能,主要缘于尾音相同或相近。(25)平分阴阳 (26)浊上归去 (27)入派三声 (28)平仄:平,指“平上去入”中的平声;仄,本指倾斜、不平,此指“上、去、入“三声。平仄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求平仄,是为了使诗句抑扬顿挫,富于音律之美。例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 。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29)切韵:隋朝陆法言编著的一部韵书。编著韵书主要是为诗赋创作的用韵提供参考。由于切韵一书体现了隋代至唐初这一历史时期的声韵系统,其归韵的科学性和审音的精确性,使它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与它同时的所有韵书,取得了一书独尊的地位。(30)广韵:宋人陈彭年等编著,本名大宋重修广韵,后简称广韵。“广”为增补修订之意。广韵实际是奉朝廷之命对切韵加以增补修订形成的一部著作。广韵分韵部206个,依韵编排,按“平上去入”四声分卷,因平声字多,故平声部分又细分上下两卷,故而共分五卷。广韵收字共26194个。由于切韵早已失传,人们只能通过广韵来研究切韵的声韵系统,进而研究隋末至唐初的声韵系统。(31)广韵的声母系统:通过对广韵中反切上字(452个)的归并,古代学者推求出广韵中的声母共有35个,其声母系统与“宋三十六字母”有较大的不同。具体可见教材312-314页。(32)广韵的韵母系统:206韵并不直接反映广韵的韵母系统,广韵的“韵”只是押韵的韵。不考虑声调的话,广韵的韵母应为107个。详见教材315-314页。 2.简答问题(1)五音、七音划分的标准:(发音部位)(2)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划分的标准:(尾音的不同)(3)守温在汉语音韵史上的主要贡献:(最早以汉字记录声母,或创立字母)(4)韵母与韵的区别:(韵母,指音节去除声母和声调的部分,必有韵腹,可以有韵头、韵尾。韵,指韵母的韵腹、韵尾部分如果有韵尾的话;韵包括声调) (5)反切出现之前注音方法有哪些:(描写法、读若法、直音法)(6)反切注音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双声叠韵)(7)反切的基本方法:(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8)上古三十韵部的结构规律:(横行之间主要元音相同,且入声韵与阳声韵尾音发音部位相同;竖行间尾音相同或相近)(9)“大韵”与“小韵”的区别:( 广韵分206韵部,每个韵部其收字的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称之为“大韵” ;大韵又细分若干小类,每小类字声、韵、调皆相同,称之为“小韵” )(10)广韵与切韵的关系(广韵是对切韵的增广,代表的是切韵的语音系统)(11)关于古今声母的演变,清代和近现代学者创立了哪些重要音理?(古无轻唇、古无舌上、娘日二纽归泥、喻三归匣、喻四归定、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腭化音理)(12)“宋三十六字母”中全浊音多少,次浊音多少?(全浊10个,次浊8个)(13)元明以后,“全浊塞声母“与”全浊塞擦声母“归为清声母有什么规律?一部分归入不送气全清,另一部分归入送气次清。主要根据平仄情况。平声全浊归入次清送气音;仄声全浊归入全清不送气音。如“并”纽字平声字归入次清音“滂”纽,“并”纽仄声字归入全清“帮”纽字。又如“群”纽平声字归入次清“溪”纽字,“群”纽仄声字归入全清“见”纽字。注意:擦音没有送气不送气之分,故而“全浊擦声母”归清,是全部归入全清声纽。(14)试标示出“帮”纽,“透”纽,“从”纽,“匣”纽,“疑”纽的发音部位(用古人的术语,并用今天的术语注明)(二)分析运用(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涉世家)中,“適”为“谪”的通假字,“適戍渔阳”即“谪戍渔阳”。试说明“適”、“谪”通假的语音根据是什么?“適”为“适”的繁体。適,中古属“照三(章昌船书禅)”音系“书”纽字。根据黄侃“照三归端”的音理,“適”推至上古当为舌头音“透”纽字。“谪”在中古属舌上音“知”纽字。根据钱大昕“古无舌上音”的音理,“谪”推至上古当为“端”纽字。 “端”、“透”皆为舌头音,且“適”、“谪”上古皆属“锡ek”韵入声调。二字声母相近而韵、调相同,故借“適”为“谪”。(279)(2)诗经柏舟有“髧彼两髦,实为我特”(特,配偶)。同样句子,韩诗(汉初传诗有“齐鲁韩毛”四家)写作“髧彼两髦,实为我直”。试用有关音理对这一古书异文现象加以分析。直,今音zh,中古为“澄”纽(舌上)“职”韵入声字。按照“古无舌上音”的音理,“直”推至上古当归属舌头音,为“定”纽“职”韵入声。特,今音t,推至上古也为“定”纽“职”韵入声。 二字上古同音,故得以替用,形成异文现象。(3)经谷风有“凡民有丧,匍匐就之”。同样句子,礼记檀弓写作“扶服救之”。“匍”,今为双唇(重唇)音p-;“扶”,今为唇齿(轻唇)音f-。试用有关音理解释这种古书异文现象。 “匍匐”与“扶服”皆为联绵词,其构成单位都只是表音符号,故可以用同音字替换。“匍匐”今为p-f-;“扶服”今为f-f-。按照钱大昕“古无轻唇音”的音理,“匍匐”与“扶服”中古皆为轻唇“奉”母字,推至上古,皆为重唇“并”母字,读作b-b-。又因为此四字上古皆为“鱼”韵平声,故可以相互替用而形成异文现象。(4)阿房宫赋的“房”,今亦读作png ,有学者认为,“房”是“旁”的通假,“阿房宫”即傍山势而建的宫殿。试用有关音理对这一通假现象简要加以论证。“房”,今音fng,按照“古无轻唇音”的音理,“房”推至中古为“奉”纽“阳”韵,推至上古,为“并”纽“阳”韵平声。“旁”,直接推至上古也是“并”纽“阳”韵平声。二字在上古为同音字,故“房”可通“旁”。(5)鲁隐公元:“不义不昵,厚将崩。”说文解字作“不义不黍日,厚将崩”。“昵”今音n;“黍日”,今音r。声母完全不同,试说明形成这一异文现象的语音根据。 “昵”,古今皆为“泥”纽字,读为n-。“黍日”,今为舌尖后音字,读为r-。按照“娘日二纽归泥”的音理,“黍日”推至上古也为“泥”纽字。二字皆为“质”韵入声。故替用而形成异文现象。(6)韩非子五蠧有“自营为私”;说文解字中作“自环为私”。“营”、“环”形成“异文”现象。试从音理上加以说明。“营”,今音yng,零声母字。该零声母来自中古的喻母三等(于)。按照罾运乾“喻三归匣”的音理,“营”推至上古,当为“匣”母字。“环”在上古亦为“匣”母字。二字声母相同且韵母相近,故“营”、“环”替换而形成异文。(7)左传僖公元年有“邢迁于夷仪”;公羊传写作“邢迁于陈仪”。用有关音理解释这一异文现象。 “夷”,今音y,为零声母,来自中古的“喻”母四等(以)。按照曾运乾“喻四归定”的音理,“夷”在上古归为“定”母读为 d-。“陈”,今音chn,来自中古的舌上音“澄”母。又根据钱大昕“古无舌上”的音理,“陈”推至上古当为“定”母,读作d-。二字声母相同且韵母相近,故得替用而形成异文。(8)史记夏本纪有“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汉书 地理志则将“逆河”写作“迎河”,“逆”、“迎”为“对转”关系。以此为例说明什么是“对转”。 “对转”指的是上古三十韵部中,同一横行的韵部之间的互通互转。这种互通互转主要是以韵部的主要元音相同为条件的。按:“逆”、“迎”,上古皆属牙音“疑”母(ng-)。其中,“逆”为上古“铎 -ak”部;“迎”为上古“阳a”部。“铎”、“阳”主要元音相同,尾音又皆为舌根部位,故“逆”、“迎”替用,属于铎阳对转。(9)诗经关雎有“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韵脚“芼”、“乐”音差较大,为什么得以同押?“芼”,上古为“宵o”韵;“乐”,上古为“药ok”韵。“宵”为阴声韵,主要元音为o;“药”为阳声韵,主要元音亦为o,二者主要元音相同,宵药对转,故得以同押。(10)诗经召旻有“如彼岁旱,草不隤(tu)茂。如彼栖苴,我相此邦,无不溃止”。“茂”、“止”音差很大,却得以在诗中同押。试以之为例,说明什么是“旁转”。 “旁转”指的是上古三十韵部中竖行同类韵部间的互通互转。这种互通互转的条件是主要元音相近,韵尾相同。按:“茂”,上古为“幽 u ”韵;“止”,上古为“之”韵。主要元音相近,之幽旁转,古得以同押。(11)采用“直音法”为下列字注音(例如“牟音谋”):牟 券 轡 盅 二、古汉语语法练习(一)实词部分1. 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从左右,皆肘之。 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2)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与其轻锐,倍日兼行逐之。(3)名词活用为副词(名词作状语) 赵襄王郊迎甘罗。(行为处所) 失期,法皆斩。(行为凭依)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行为方式) 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行为状态)(4)特殊动宾关系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动词、形容词、名词活用作谓语。 赢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不及物动词使动) 武丁朝诸侯。(及物动词使动) 试比较:孟子将朝王。 石欲不战以老秦师。 起死人而肉白骨。 意动用法 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一般形容词活用作谓语。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处动用法 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名词活用作谓语。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为动用法 宾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对象、原因、目的。一般为动词活用作谓语。为动用法可分为三种。 大叔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之”为“启”涉及的的对象)(信陵君)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士”为“骄”涉及的对象) 天下苦秦久矣。(“秦”为“苦”的原因)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肥”为“病”的原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赴死的目的)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赴死的目的) 意动与处动的区别: 意动是形容词的活用,处动是名词的活用; 意动是认为宾语语怎么样,处动是把宾语当做什么对待; 都可以用“以为”的形式表述,但用于意动,须译作“认为”;用于处动,则译作“把 当作”。2. 四种句式(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一般不用判断动词作谓语,而直接用名词、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常用“也”于句末,以加强断定的语气。 在判断句中充当谓语的名词性词组主要有: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所”字结构。“者”字结构;同位语等。 标示出下列判断句中的谓语成分: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干将莫邪子也。 粟者,民之所种。 亲贤臣,远小人,此 先汉所以兴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非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2)前置句(宾语前置) 分为“习惯性前置”和“修辞性前置”两类。“习惯性前置”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并非一定要强调某一成分的前置现象。细分为两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时被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被前置。“修辞性前置”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中,为了强调宾语而用“之”、“是”、“焉”、“斯”等结构助词将宾语临时提到动词谓语前边的一种语法现象。 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句,各属于哪一种类型?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吾谁欺?欺天乎? ( 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许子奚为不自织? 姜氏何厌之有? 岂不谷榖是为?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冠切云之崔嵬。 (3)被动句被动句是主语为受事的句子。分为四种:“于”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见”字被动句;“被”字被动句。 “于”字被动句,以“于”(介词)表示被动,并引进施事者。“于”与表施事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宾词组,在动词谓语后充当补语。例如“郤克 伤于矢”。 又如“ 随 亡于荆 , 吴 病于越,智伯 灭于晋阳之下”。 “为”字被动句,用“为”(介词;助动词)表被动。或作为介词引进施事者并与之构成介宾词组,在动词谓语前充当状语 ;或作为助动词直接充当状语。例如“羸兵 为人马 所 蹈藉”; 又如“若信者,亦已为 禽 矣”。 “见”字被动句,用“见”(助动词)表被动,直接充当状语。例如“国 一日 见 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 又如“吾 长 见 笑于大方之家”。 “被”字被动句,用“被”(介词;助动词)被动。特点与“为”字被动句相似,只是更加口语化了。例如“庾亮子 被苏峻 害”;又如“晁错 卒以 被 戮”。. (4)双宾句双宾语即一个动词谓语带两个宾语。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是动词谓语所直接涉及的对象,一般指物;间接宾语是动词谓语间接关联到的对象,一般指人。例如“楚王 赐 晏子 酒”。 又“太宰 乃 言 之 王”。 “厚 为 之 礼,而归之”。(二)虚词部分1. 特殊指示代词“所”“所”为特殊指示代词,其基本的语法特性是:不可单独使用;只能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构成“所”字结构,充当句子的成分;相当一个名词。“所”字结构的结构类型: “所+动”式 ; “主+所+谓(动)”式。 标示出下列句中的“所”字结构,说明其所属的结构类型和所充当的句子成分。 以所见知所不见。( “所+动”式;“所见”充当介词宾语) 失所长,守所短。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 而有所爱美女,欲以其子为后。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所”字结构充当定语时,“所”丧失称代性。指出上述“所”字哪些被虚化而不再具有称代意义。2不定代词“莫”与“或”“莫”为否定性不定代词,译作“没有谁”,“没有什么”。“或”为肯定性不定代词,译作“有人”,“有的”。“莫”、“或”在句中只能充当主语,若不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安全员考试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健身项目经理专业素质评定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健身房管理师职业水平评定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建筑玻璃幕墙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检查标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摄影师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答案
- 2025年暑期消防安全知识测试题库
- 机电知识培训目的课件
- 2025年工地安全员高处作业规范及答案
- 2025年收费站安全生产法规模拟题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实验室PH电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及应用
-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红岩》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特色小吃街商业运营与管理合作协议
- 金提炼过程中的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考核试卷
- 三级安全教育试题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表
- 2025建筑工程设计合同(示范文本)GF
- T/SHPTA 082-2024光伏组件封装用共挤EPE胶膜
- 钢化玻璃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财税基础(AI+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