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语文 2.1.2 文言虚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山东省高中语文 2.1.2 文言虚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山东省高中语文 2.1.2 文言虚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山东省高中语文 2.1.2 文言虚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山东省高中语文 2.1.2 文言虚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文言虚词 山东省 考试说明 对本考点的要求是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其实就是依据上下文 语境 来判定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这是历年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的重点考查内容 1 文言虚词的内涵文言虚词是指那些意义比较抽象 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 而只能组织实词使句子结构完整的词 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 古今汉语中 差别最大的不是实词 而是虚词 之乎者也 已成为文言文最显著的特色 2 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种类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介词 连词 代词 助词 叹词以及兼词等 数量虽然不多 但使用频率较高 用法也非常灵活 3 文言虚词的特点 1 用法比实词灵活 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 好几种解释 甚至分属好几类词 2 使用频率比实词高 许多常用的虚词 在一篇文言文中会多次出现 3 语法功能比实词强 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 连接 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 体现不同的意思 抒发不同的感情 表达不同的语气 4 掌握文言虚词需注意的事项 1 要重点掌握考纲列举的文言虚词 考试大纲 和山东省 考试说明 明确划定了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18个文言虚词作为高考的考查范围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是指对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 而不是要求考生孤立地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意义和用法 5 考查特点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一般难度不大 立足于 常见 着眼于辨析和判断 在文中 的用法 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 对虚词的考查在题型上一般比较稳定 山东高考近年来一直采用比较的方式 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 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 其特点是将8个句子分为四组 要求考生比较 判断每组两句中同一虚词用法和意义的异同 其中每组的第二个语句一般出自教材相关的篇目 这一命题形式 不仅可以扩大考查的范围和信息量 而且能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体现出高考文言文 注重迁移 突出运用 这一 能力立意 的考查趋势 2011 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题 22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 管子对曰 凡牧民者 必知其疾 而忧之以德 勿惧以罪 勿止以力 慎此四者 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 善 勿已 如是 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 质信极仁 严以有礼 慎此四者 所以行之也 桓公曰 请闻其说 管仲对曰 信也者 民信之 仁也者 民怀之 严也者 民畏之 礼也者 民美之 语曰 泽命不渝 信也 非其所欲 勿施于人 仁也 坚中外正 严也 质信以让 礼也 桓公曰 善哉 桓公又问曰 寡人欲修政以干时 于天下 其可乎 管子对曰 可 公曰 安始而可 管子对曰 始于爱民 公曰 爱民之道奈何 管子对曰 公修公族 家修家族 使相连以事 相及以禄 则民相亲矣 省刑罚 薄赋敛 则民富矣 乡建贤士 使教于国 则民有礼矣 出令不改 则民正矣 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 管仲 隰朋见 立有间 有二鸿飞而过之 桓公叹曰 仲父 今彼鸿鹄 有时而南 有时而北 有时而往 有时而来 四方无远 所欲至而至焉 非唯有羽翼之故 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管仲 隰朋不对 桓公曰 二子何故不对 管子对曰 君有霸王之心 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 是以不敢对 桓公曰 仲父胡为然 盍不当言 寡人岂有乡乎 寡人之有仲父也 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 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 矣 桓公变躬迁席 拱手而问曰 敢问何谓其本 管子曰 齐国百姓 公之本也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 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 桓公曰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闻命矣 不敢擅也 将荐之先君 明日 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 近者示之以忠信 远者示之以礼义 行此数年 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 管子 四部丛刊 本 有删改 注 管子 名仲 字夷吾 齐国国相 干时 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勿已 如是 又何以行之已 停止b 泽命不渝 信也渝 坚持c 公修公族 家修家族修 治理d 若济大水有舟楫也济 渡过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 一是靠平时多积累整理 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本题中涉及的四个文言实词均为多义词 解题时可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原句 看是否合乎语境 渝 结合上下文看 此处可以用成语联想法 矢志不渝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由此可推断出 渝 在文中的含义应是 改变 违背 这样才和后面的 信也 语意一致 答案 b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故燕王欲结于君 b 拱手而问曰朝济而夕设版焉 c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 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此亡秦之续耳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虚词的测试要求有 分清虚实 辨明用法 通晓古今用法 注意特殊用法等 尤其对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熟悉地掌握 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 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 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 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 借助语句的结构 看两句中 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c项 两个 则 均为连词 那么 表假设 a项 于 前者为介词 到 后者为介词 与 跟 b项 而 前者为连词 表修饰 后者为连词 表转折 d项 之 前者为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后者为结构助词 的 特别提醒 做虚词辨析题时 代入法 是一种切实可行 行之有效的方法 虚词考试题一般分四组 每组两句 一课外一课内 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 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 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 一线穿珠 c选项两个句子中的文言虚词 则 均为连词 那么 表假设 除此之外 文言文中 则 还有哪些意义和用法 请举例归纳一下吧 连词 相当于 就 表并列 如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连词 相当于 可是 表转折 如 黔无驴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 柳宗元 黔之驴 连词 相当于 就 便 那么 表承接 如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荀子 劝学 非死则徙尔 柳宗元 捕蛇者说 连词 相当于 或 或者 表选择 如 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 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 庄子 逍遥游 副词 乃 就是 起强调和确认作用 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副词 已经 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 如 及诸河 则在舟中矣 副词 才 如 德何如 则可以王矣 齐桓晋文之事 量词 如 论语 十则 想一想 解答该题应该遵循哪些步骤呢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 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 通读全文 了解文意 2 审读题干 看清题目要求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先确定所学课文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再理解翻译阅读文段语句中加点的虚词 课文中学过的语句 a项 故燕王欲结于君 中的 于 为介词 与 跟 b项 朝济而夕设版焉 中的 而 为连词 表转折 c项 三人行 则必有我师 中的 则 是连词 那么 表假设关系 d项 此亡秦之续耳 中的 之 为结构助词 的 4 结合题目要求 从中一一作出比较 要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 借助语句的结构 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意义是否有区别 通过逐项比较 c项 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中的 则 为连词 表假设关系 其意义可理解为 那么 从而确定答案为c项 答案 c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3分 必知其疾 而忧之以德 人甚忧饥而税敛重 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省刑罚 薄赋敛 皆朝于太庙之门 朝定令于百吏 齐国百姓 公之本也 近者示之以忠信 远者示之以礼义a b c d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明确表明 全都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 在分析时就要对六个句子按选择标准逐一分析 梳理 排查 区别选项正误 要进行三点审查 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 二审对象行为现状 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行为 三审性质 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 最后用排除法选择 强调国君要了解百姓疾苦 以 仁德为百姓分忧 说国君要减轻刑罚 减少赋税 是把齐国百姓看做国家的根本 这三者皆为仁政爱民的具体措施 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句说的是齐国百姓现在的处境 均说的是在内政外交方面落实管仲建议的具体措施 并非直接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 答案 a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信 仁 严 礼 是为政的重要原则 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 施行仁爱 严肃法纪 提倡礼义 b 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 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 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 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 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 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 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 齐桓公有抱负 能纳谏 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题时应认真将选项与原文对照 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 一一排查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主要是顺序的颠倒 无中生有 等 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 张冠李戴 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 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c项由 管子对曰 君若将欲霸王 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句可知管仲对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并没有 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 而是提出了如何称霸天下的政治主张 答案 c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勿惧以罪 勿止以力 3分 译文 2 出令不改 则民正矣 3分 译文 3 君若将欲霸王 举大事乎 则必从其本事矣 4分 译文 解题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做到文从句顺 第 1 题翻译时要注意 两个句子都是状语后置句 即 勿以罪惧 勿以力止 以 介词 用 惧 恐惧 害怕 这里有使动意味 第 2 题翻译时要注意 出令 发出政令 正 形容词用作动词 务正 追求正轨 正道 第 3 题翻译时要注意 若 如果 霸王 称霸天下 做天下的盟主 举 成就 发动 兴办 本事 根本事情 答案 1 治理百姓的人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 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2 国君 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 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3 国君您想要称霸诸侯 成就一番大事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 附 译文 齐桓公问管仲如何治理百姓 管仲回答说 凡治理人民 必须知其疾苦 要厚施德惠 不要用刑罚让百姓害怕 不要用强力制止百姓 注意这四点 就可以治理好了 桓公说 好 不要停止 既然如此 又该怎样具体实行呢 管仲回答说 诚信而仁厚 严肃而有礼 认真注意这四点 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 请详细加以说明 管仲回答说 守信用 人民就相信 行仁政 人民就怀德 严肃 人民就敬畏 有礼 人民就赞美 常言说 舍掉性命而不肯违背 就是信 不是他人想要的 不强加于人 就是仁 内心坚定而仪表端正 就是严 诚信而谦让 就是礼 桓公说 好啊 桓公又问说 我想修明政事以会诸侯于天下 可以做到吗 管仲回答说 可以 桓公说 从哪里做起呢 管仲回答说 从爱民做起 桓公说 爱民之道如何 管仲回答说 公治理公族 家治理家族 使他们事业互相关联 俸禄互相补助 人民就相亲了 减少刑罚 少收赋税 人民就富裕了 各乡选用贤士 使之施教于国 人民就有礼了 国君 发出的政令不随意更改 那么百姓就会走上正轨 这些就是爱民之道 桓公坐在位置上 管仲 隰朋进见 站了一会儿 有两只鸿雁飞过 桓公叹息说 仲父 那些鸿雁时而南飞 时而北飞 时而去 时而来 不论四方多远 愿到哪里就到哪里 是不是因为有两只羽翼 所以才能把它们的意向通达于天下呢 管仲和隰朋都没有回答 桓公说 你们两位为什么都不回答 管仲回答说 君上您有成就霸王之业的心愿 而我则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大臣 所以不敢回答 桓公说 仲父何必这样 为什么不进直言 使我有个方向呢 我有仲父 就像飞鸿有羽翼 过河有船只一样 仲父不发一言教导 我 我虽然有两只耳朵 又怎么听到治国之道 学得治国的法度呢 管仲回答说 国君您想要称霸诸侯 成就一番大事吗 那么就一定要从它的根本事情做起 桓公移动身体离开席位 拱手而发问说 敢问什么是它的根本 管仲说 齐国百姓 便是它的根本 百姓很怕饥饿 而当前收税很重 百姓很怕死罪 而当前刑政严酷 百姓很怕劳顿 而国家举事竟没有时间限定 您若能轻征赋税 百姓就不愁饥饿 宽 缓刑政 百姓就不愁死罪 举事有时间限定 百姓就不怕劳顿了 桓公说 我听到仲父说的这三点 算是懂得了 我不敢私听这些话 要举荐给先君才行 第二天 全体都在太庙的门庭朝见 命令百官确立法令 对近处 人民 示以忠信 对远处 人民 示以礼义 这样实行了几年 人民归附之势 竟好像流水一样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五种技巧1 语境推断法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 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 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 利用文意解题 用 焉 作例子来说明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荀子 劝学 文意是 堆积土石成为高山 风雨 就会 在那里兴起 由此可推断 焉 是兼词 于之 于此 兴焉 即 在那里兴起 故为之说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柳宗元 捕蛇者说 的语境是交代写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 由此可推断 焉 是代词 代作者所写的文章 得焉 即 能够看到它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中的 焉 用在疑问句中 表示责备的语气 由此可推断 焉 是疑问代词 可译为 何 哪里 而 圣心备焉 荀子 劝学 中的 焉 用在陈述句中 是语气助词 误区提醒 我们在做虚词题时容易犯脱离语境理解虚词词义的错误 具体的语言环境是词义存在的基础 文言虚词的意义虽然较 虚 但也符合一定语境 并且语境限定了虚词的用法 因此 文言句子里面的虚词 如果根据句子的大意还不能判明其意义和用法 那就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 否则 就会出错 2 语法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作的成分来推断 如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中 其 不作句子成分 只表反问语气 因此应该是副词 再如 相如因持璧却立 从语法结构上分析 主语是 相如 持璧却立 作谓语 由此可见 句中 因 应该是连词 作 于是 就 解 3 标志识别法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是以某些虚词为标志的 若能记住教材中学过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 有助于快速答题 如表被动的 见 于 为 为所 等 表示宾语前置的 之 如 何陋之有 是 如 唯利是图 等 含有虚词的固定格式 如 是以 为 以是 的倒装 译为 因为这 无以 意为 没有用来 的 办法或东西 其 之谓也 乎 也是一个固定格式 根据情况可译为 大概 恐怕 难道 说的是 吧 吗 4 词语替代法答题时先确认判断两句中自己最熟悉 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 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 恰当 如通畅 则相同 反之 则不同 如 过于荆 至江上 和 苛政猛于虎 后一句源自课本 我们比较熟悉 苛政 与 虎 之间存在比较关系 于 相当于 比 比 更 的意思 用 比 代替句中的 于 句子通顺 语义不变 但将 比 代替前一句的 于 显然讲不通 前句中的 于 是 从 的意思 如果是选相同的项 该项即可排除 5 句位分析法一些虚词在句中不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 比如 也 句末助词 表陈述 疑问 感叹等语气 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再如 其 在句首一般作代词 如 今者项庄拔剑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 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词 表反问或揣测 如 其李将军之谓也 表揣测语气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 如 秦王恐其 代蔺相如 破璧 在名 代 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 表期望 祈使语气 如 尔其 语气副词 可要 当 无忘乃父之志 想一想 除了上面的五种分析推理方法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 来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即 对称分析法 你能举例谈谈吗 拓展延伸 对称分析法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 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 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 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陶潜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中 以 和 而 处于对应位置 而 是表修饰的连词 由此可推断 以 也是表修饰的连词 再如 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 贾谊 过秦论 中 因 和 乘 处于对应位置 乘 是介词 趁着 的意思 由此可推断 因 也是 趁着 的意思 此句的 利 便 也是对文 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文言虚词题是文言阅读理解题的第二题 做对与否 对文言阅读其他题目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觑 同学们可注意下列解题步骤 1 审读题干明要求 2 结合语境辨词义 3 前后关联定词性 4 联系句意看关系 5 比较选项出答案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完成1 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指受骊姬陷害一事 晋人伐诸蒲城 当时重耳的封地 在今山西省 蒲城人欲战 重耳不可 曰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 对抗 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 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 卫地 在今河南省 乞食于野人 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 欲鞭之 子犯 重耳的舅父 曰 天赐也 稽首 受而载之 及齐 齐桓公妻之 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 谋于桑下 蚕妾 采桑的女子 在其上 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 而谓公子曰 子有四方之志 其闻之者 吾杀之矣 公子曰 无之 姜曰 行也 怀与安 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 醉而遣之 醒 以戈逐子犯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1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 之 相同 两个 以 不同b 两个 之 相同 两个 以 相同c 两个 之 不同 两个 以 相同d 两个 之 不同 两个 以 不同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公子安之 以告姜氏醒 以戈逐子犯 解析 选d 前 之 为助词不译 后 之 为代词 代指在齐国的安逸生活 前 以 为介词 把 后 以 为介词 拿 用 2 下面各句中 其 字的用法与 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中的 其 相同的一项是 a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b 吾其奔也c 蚕妾在其上d 其闻之者 吾杀之矣 解析 选b b项与题干 其 均为语气副词 表祈使语气 a c d三项均为代词 a项指代自己 c项指代桑树 d项指代蚕妾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有人而校 罪莫大焉卫文公不礼焉 b 乞食于野人将行 谋于桑下 c 有人而校稽首 受而载之 d 从者以为不可其闻之者 吾杀之矣 解析 选d a项前为兼词 后为代词 b项前为介词 向 后为介词 在 c项均为连词 前一个表转折 后一个表顺承 d项均为代词 的人 4 下列各句中 之 字指代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野人与之块b 齐桓公妻之c 姜氏杀之d 醉而遣之 解析 选c c项代蚕妾 a b d三项均代重耳 附 译文 晋公子重耳遭受骊姬祸难的时候 晋国派兵在蒲城攻打他 蒲城人想要迎战 重耳不同意 说 依靠国君父亲的命令而享有养生的俸禄 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 有了百姓的拥护却去跟父亲对抗 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奔吧 于是就逃命到狄国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之后离去 重耳 路过卫国 文公不以礼相待 从五鹿经过时 向乡下人讨饭吃 乡下人给他一块土块 重耳很生气 想鞭打他 子犯说 这是上天的赐予啊 重耳叩头道谢 接过土块放在车 上带走 公子到达齐国 齐桓公为他娶妻 送他八十匹马 公子安于齐国的生活 不想离开 跟随的人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发前 他们聚集在桑树下面商量 恰好有个采桑女子在桑树上采桑听到了 把这事告诉了姜氏 姜氏 怕走漏消息就 杀了她 然后告诉公子说 您有 回晋国争取君位的 远大志向 听到这种打算的人 我已经杀掉了 公子说 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 走吧 留恋妻室和贪图安逸 足以败坏 您的 名声 公子不肯 离开 姜氏同子犯商量 用酒灌醉后 把他送走 途中公子 酒醒 气愤中 拿着戈追逐子犯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 3题 孟尝君将西入秦 宾客谏之百通 则不听也 曰 以人事谏我 我尽知之 若以鬼道谏我 我则杀之 所未闻者 独鬼事耳 谒者入曰 有客以鬼道闻 曰 请客入 客曰 臣之来也 过淄水上 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木梗谓土耦人曰 子先 土也 埏 以水拌土 子以为耦人 遇天大雨 水潦并至 子必沮坏 应曰 我沮乃反吾真耳 今子东园之桃也 刻子以为梗 遇天大雨 水潦并至 必浮子 泛泛乎不知所止 今秦四塞之国也 有虎狼之心 恐其有木梗之患 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 卒不敢西向秦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今秦四塞之国也 有虎狼之心 木梗谓土耦人曰 子先 土也 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 卒不敢西向秦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a 相同 相同b 不相同 不相同c 相同 不相同d 不相同 相同 解析 选c 均为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 连词 表承接关系 连词 表转折关系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以 与例句 若以鬼道谏我 我则杀之 中的 以 用法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自王侯以下 莫不逾侈b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 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d 王好战 请以战喻 解析 选d d项与例句中的 以 均为介词 用 a项 助词 可不译 b项 动词 认为 c项 连词 表承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之 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客曰 臣之来也 过淄水上 b 今秦四塞之国也 有虎狼之心c 今子东园之桃也 刻子以为梗d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何后之有 解析 选a a项 结构助词 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b c d三项都为结构助词 的 附 译文 孟尝君田文准备向西前往秦国 门客们劝谏了上百遍 可是他都一概不听 说 用人间的事来劝谏我 我已经都懂了 如果用鬼神的事来劝谏我 不妨试试 我所没听说过的 只有鬼神的事而已 拜谒的人进谏说 有人专门为讨论鬼的事求您接见 孟尝君说 请他进来吧 客人对孟尝君说 这次臣来齐国 当我经过淄水时 看见一个泥偶和一个 木偶在那儿谈话 木偶对泥偶说 你是西岸的土做的 用土把你捏成一个人 今年八月雨季时 淄水一上涨 您可就被冲坏了 土偶说 我就是毁了也不过恢复我的原样 可是 你是东岸的桃木 把你刻成木偶 遇到天上下雨 淄水一到 水就会把你冲走 到那时你将不知道漂泊到何处 现在秦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强国 国君 有虎狼般的野心 我 害怕贤公有木偶人一样的忧患 因此孟尝君有些后怕 无语以对 最终不敢西去秦国 一 高考题组 三 2011 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题 会试录 乡试录 主考试官序其首 副主考序其后 职也 凡书亦犹是矣 且如国初时 府州县志书成 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 请者必当其人 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官于是者 其文 优 其于是书也有功 则不让于乡矣 乡之先生 其文优 其于是书也有功 则官不敢作矣 义取于独断 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 凡此者 所谓职也 故其序止一篇 或别有发明 则为后序 注 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 今则有两序矣 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 两序 非体也 不当其人 非职也 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 序可也 无所发明 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 答庄充书 曰 自古序其文者 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 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欲序足下未已之文 固不可也 读此言 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 重刻 元氏长庆集 序 曰 序者 叙所以作之指也 盖始于子夏之序 诗 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 每一编成 即有序 最为雅驯矣 左思赋三都成 自以名不甚著 求序于皇甫谧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皆汲汲于名 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至于其传既久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有缮写而重刻之 则人复序之 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 而今之述者 非追论昔贤 妄为优劣之辨 即过称好事 多设游扬之辞 皆我所不取也 读此言 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 清 顾炎武 日知录 卷十九 注 后序 写在书后面的序文 类似于后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 年长受尊崇b 请者必当其人当 充当c 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累 堆砌 累积d 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 模糊不清 解析 选b 当 顺应 适应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 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且如国初时 府州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 况于将相乎 c 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b 官于是者 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 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解析 选a 第一个 且 是连词 表假设关系 假如 第二个 且 是连词 表递进关系 况且 b 均为介词 在 c 均为语气助词 表停顿 d 均为连词 表转折关系 却 3 下列各句全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主考试官序其首 副主考序其后 两序 非体也 无所发明 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读此言 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a b c d 解析 选c 是通常的做法 非作者的观点 是 娄坚 的观点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书前有序文 书后也可以有序文 b 作者提出了对作序的看法 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 给古人文集作序时 介绍一下刊刻情况是可以的 但不应妄加褒贬 d 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解析 选d 杜牧的意思是说自古为某人的作品作序的 都是后世把某人视为宗师而给他作的序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译文 2 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 译文 3 皆汲汲于名 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译文 解析 第 1 句 注意关键词 审 让 的含义 第 2 句 注意 足下 敬称的含义 第 3 句 注意 汲汲 的含义 不吾知 的句式特点 答案 1 他也一定要考虑 或审视 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 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 都急切地追求名声 而唯恐人们不知道自己 附 译文 会试录 乡试录 由主考官在开篇作序 副主考官在他们的后面作序 这是他们的职责 所有的书也都是这样啊 假如建国之初 府州县的志这类书籍编完 一定会推举乡里年长受尊重且有文采的人给这些书作序 否则就找在这个府州县里做官的人来作序 被邀请作序的人一定会顺应那个人 他也一定要考虑 或审视 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在 此地做官的人 他的文笔很好 他对这本书很精通 就不会谦让给乡里的先生了 乡里的先生 他的文笔很好 他对这本书很精通 那么做官的就不敢作序了 独断取义的人 就会自己为书作序而不推让给乡里的先生和为官者 凡是这种情况 就是所说的职责 所以他的序只有一篇 或者另有陈述 就算是后序 也有只记录年月而没有序的 现在却有两篇序 还有累积三四个序而不止的 有两篇序 不合规定 不顺应那个写序的人 不合自己的职责 世上的君子没有学问却喜欢多说话啊 凡是书有新的阐释 作序是可以的 没有新的阐释 只记录编纂书的时间也可以 人最担忧的就是喜好给别人作序 唐朝杜牧在 答庄充书 中说 自古以来给某文章作序的 都是后世把那个作者当做宗师而给他的书写的序 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我想给您还没完成的文章写序 本来就不可以啊 读了这些话 当今喜欢给别人作序的人可以停了 娄坚在 重刻 元氏长庆集 序 中说 序文 是叙述作文原因的宗旨 大概开始于子夏为 诗 写序 那以后刘向以校对书籍为职业 每编成一本书 就写一篇序 文辞特别优美 典雅不俗 左思的 三都赋 写成 自认为名气不是很显扬 就向皇甫谧请求写一篇序文 从那时起写文章的人大都有托付别人来传扬自己名声的 都急切地追求名声 而唯恐人们 不知道自己 到了他的名声传扬已经很久了 但存留下来的刻本有的模糊不清而不能够辨读 有的修改再重新刻印 就再找人为文章作序 这应该叙述重刻的原因的意思就可以了 可是现在的叙述者 不是追论以往的贤才 而是胡乱地做些优劣的辨析 多说颂扬的话 这些我认为都不可取 读到这些话 现在那些喜欢为古人的文集作序的人可以停止自己的做法了 二 山东模拟题组 四 2012 济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题 朱修之 字恭祖 义兴平氏人也 曾祖焘 晋平西将军 祖序 豫州刺史 父谌 益州刺史 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 文帝谓曰 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 卿今又为王弘中郎 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到彦之北伐 彦之自河南回 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 数月粮尽 将士熏鼠食之 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 以为侍中 妻以宗室女 修之潜谋南归 妻疑之 每流涕问其意 修之深嘉其义 竟不告也 后鲜卑冯弘称燕王 拓跋焘伐之 修之与邢怀明并从 又有徐卓者 复欲率南人窃发 事泄被诛 修之 怀明惧奔冯弘 弘不礼 留一年 会宋使传诏至 修之名位素显 传诏见即拜之 彼国敬传诏 谓为 天子边人 见其致敬于修之 乃始加礼 时魏屡伐弘 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 遂遣之 元嘉九年 至京邑 以为黄门侍郎 累迁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卒 群蛮大动 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 失利 孝武初 为宁蛮校尉 雍州刺史 加都督 修之在政宽简 士众悦附 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 檄修之举兵 修之伪与之同 而遣使陈诚于帝 帝嘉之 以为荆州刺史 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 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击襄阳 修之命断马鞍山道 秀不得前 乃退 及义宣败于梁山 单舟南走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时竺超民执义宣 修之至 乃杀之 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 凡所赠贶 一无所受 有饷 或受之 而旋与佐吏分之 终不入己 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 转领军将军 去镇 秋毫不犯 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 以私钱十六万偿之 然性俭克少恩情 姊在乡里 饥寒不立 修之未尝供赡 尝往视姊 姊欲激之 为设菜羹粗饭 修之曰 此乃贫家好食 致饱而去 节选自 宋书 朱修之列传 有改动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谓不忝尔祖矣忝 辱没b 妻以宗室女妻 妻子c 累迁江夏内史迁 升职d 时竺超民执义宣执 捉拿 解析 选b 妻 名词作动词 把 嫁给 做妻子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修之伪与之同 而遣使陈诚于帝蟹六跪而二螯 a 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若属皆且为所虏 b 见其致敬于修之 乃始加礼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余船以次俱进 解析 选a a项两个 为 都是介词 表被动 b项 第一个 乃 是副词 才 第二个 乃 是副词 却 竟 c项 第一个 而 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第二个 而 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d项 第一个 以 是介词 用 第二个 以 是介词 按照 3 下列句子中 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留修之戍滑台 为虏所围 修之潜谋南归 复欲率南人窃发 而遣使陈诚于帝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凡所赠贶 一无所受a b c d 解析 选b 仅仅说被围困 所说的是徐卓 说的是朱修之 治身清约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 祖父 父亲一样 都担任不小的官职 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 在留守滑台的时候 被敌人围困 虽坚持数月 但最终被俘 b 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 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 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 终于找机会逃走 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 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 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 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 让他无功而返 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 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 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 他看望姐姐时 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 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解析 选b 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不正确 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 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魏屡伐弘 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 遂遣之 译文 2 及义宣败于梁山 单舟南走 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译文 3 有饷 或受之 而旋与佐吏分之 终不入己 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译文 答案 1 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 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 于是 冯弘 就派他去了 2 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 乘孤舟往南逃跑时 修之率兵向南 平定了残余的贼寇 3 有了军饷 他有时接受下来 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 不会留给自己 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 附 译文 朱修之 字恭祖 义兴平氏人 曾祖朱焘 是晋朝的平西将军 祖父朱序 曾任豫州刺史 父亲朱谌 曾任益州刺史 朱修之从州主簿迁任司徒王弘的从事中郎 文帝对他说 你的曾祖当过王导丞相的中郎官 你现在又做王弘的中郎官 可以说你没有愧对祖先了 修之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 彦之从黄河南岸率军回朝 留下修之戍守滑台 被虏围困 几个月后 粮食吃了 将士们饿得用火熏老鼠吃 终于被虏寇俘获 北魏拓跋焘嘉许他的操守气节 任他为侍中 并把王室的女儿给他做妻子 修之暗中谋划逃回南方 妻子对他也有所怀疑 常常流着泪询问他的心意 修之非常赞美她的情义 但最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 后来 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 拓跋焘去讨伐他 修之与同时被俘的邢怀明一起随从 当时还有徐卓这个人 他想率领南方人暗中发动兵变 因事情泄露被杀 修之 怀明惊恐地投奔冯弘 冯弘并不以礼相待 修之在 冯弘那里滞留了一年时间 正碰上宋朝派传递诏书的使者来到 修之的名望地位早就显赫 传递诏书的使者见到他就下拜 冯弘尊敬传递诏书的使者 称他是 天子边人 看到他向修之表达敬意 才开始对修之尊重有礼 这时北魏多次攻伐冯弘 有人劝冯弘派遣修之回南方寻求救援 于是 冯弘 就派他去了 元嘉九年 修之到达京城 文帝任他为黄门侍郎 屡次迁升任江夏内史 雍州刺史刘道产死后 许多蛮人大动干戈 修之任征西司马讨伐蛮人 出师失利 孝武帝初年 任宁蛮校尉 雍州刺史 加都督 修之在政事方面宽和简易 士人和百姓都乐意依附他 到了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谋反时 义宣传檄修之 要他举兵响应 修之假装与他同谋 却暗中派使者向孝武帝陈述对朝廷 的忠心 孝武帝嘉奖他 任他为荆州刺史 义宣得知修之不与自己同谋 就任命鲁秀为雍州刺史 出击襄阳 修之下令截断马鞍山的通道 鲁秀不能前进 只好退兵 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 乘孤舟往南逃跑时 修之率兵向南 平定了残余的贼寇 这时竺超民捉住义宣 修之领兵赶到 就杀死了义宣 凭借这一功劳 封为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廉简约 凡是赠送的礼物 他一点都不接受 有了军饷 他有时接受下来 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 不会留给自己 只把安抚接纳众蛮人作为自己的专务 后来朝廷征他为左民尚书 转领军将军 离开镇守之地时 军纪严明 对百姓秋毫无犯 并且统计在雍州点灯所耗费的油及牛马所吃的谷物草料时 用自己的钱十六万偿还 不过 他的性格也过于节俭 缺乏亲情 他姐姐在家乡 饥寒交迫 修之未曾接济她 他曾经前去探望姐姐 姐姐想激发他的恻隐之心 故意为他安排菜汤粗饭 修之却说 这是贫寒人家最好的食物 饱食一餐而去 五 2012 泰安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题 心术苏洵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然后可以制利害 可以待敌 凡兵上义 不义 虽利勿动 非一动之为利害 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 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 可与百战 凡战之道 未战养其财 将战养其力 既战养其气 既胜养其心 谨烽燧 严斥堠 使耕者无所顾忌 所以养其财 丰犒而优游之 所以养其力 小胜益急 小挫益厉 所以养其气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所以养其心 故士常蓄其怒 怀其欲而不尽 怒不尽则有余勇 欲不尽则有余贪 故虽并天下 而士不厌兵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不养其心 一战而胜 不可用矣 凡将欲智而严 凡士欲愚 智则不可测 严则不可犯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夫安得不愚 夫惟士愚 而后可与之皆死 凡兵之动 知敌之主 知敌之将 而后可以动于险 邓艾缒兵于蜀中 非刘禅之庸 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故古之贤将 能以兵尝敌 而又以敌自尝 故去就可以决 凡主将之道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知势而后可以加兵 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 知势则不沮 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 见小患不避 小利小患 不足以辱吾技也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 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 敌我一也 敢问 吾之所长 吾出而用之 彼将不与吾校 吾之所短 吾蔽而置之 彼将强与吾角 奈何 曰 吾之所短 吾抗而暴之 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 吾阴而养之 使之狎而堕其中 此用长短之术也 善用兵者 使之无所顾 有所恃 无所顾 则知死之不足惜 有所恃 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箠当猛虎 奋呼而操击 徒手遇蜥蜴 变色而却步 人之情也 知此者 可以将矣 袒裼 而案剑 则乌获 不敢逼 冠胄衣甲 据兵而寝 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 夫能以形固 则力有余矣 选自 古文观止 注 烽燧 即烽火 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白天放烟叫 烽 夜间燃火叫 燧 在这里泛指军队的警戒工作 斥堠 古代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 这里指放哨 瞭望 袒裼 t nx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 乌获 古代勇士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瞬 正视b 邓艾缒兵于蜀中缒 系在绳子上放下去c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 应付d 使之狎而堕其中狎 轻视 忽视 解析 选a 瞬 眨眼 2 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夫惟义可以怒士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 怒不尽则有余勇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惑矣c 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d 吾之所长 吾出而用之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解析 选c a 用来 介词 因为 介词 b 就 连词 表假设 却 连词 表转折 c 不译 连词 表顺承 d 不译 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结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 全部属于阐述 养士 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一静可以制百动 夫惟义可以怒士 士以义怒 可与百战 小胜益急 小挫益厉 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善用兵者 使之无所顾 有所恃a b c d 解析 选c 说的是 治心 的用兵之术 说的是 审势 的用兵之术 说的是 守备 的用兵之术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a 文章蕴涵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作者认为 凡兵上义 正义的战争 才能激发士气 才能百战不殆 逐 利 的战争 即使一时不为所害 但从长远看 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 作者认为 兵有长短 敌我一也 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 为将者要避实击虚 用我方的长处 与敌人对抗 将我方的短处 隐蔽起来 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 文章结尾 作者以生动的设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手中有武器 遇到猛虎也敢斗 手中无武器 见了蜥蜴之类的小虫 也会吓得脸青眼黑 唯恐避之不及 d 文章以 为将之道 当先治心 为全篇纲领 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 全文层次分明 言简意赅 文笔洗练 又多用排比与对偶 增强了气势 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 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解析 选b 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 吾之所短 吾抗而暴之 使之疑而却 吾之所长 吾阴而养之 使之狎而堕其中 意思是说 兵有奇正 兵不厌诈 要用扬长避短之正 需设暴短阴长之奇 暴短 就是有意显露自己的短处 使敌人疑惧而不敢攻 阴长就是有意隐藏自己的长处 使敌人麻痹大意而落入圈套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虽并天下 而士不厌兵 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译文 2 袒裼而案剑 则乌获不敢逼 冠胄衣甲 据兵而寝 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译文 答案 1 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 战士也不厌恶打仗 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关键词 虽 即使 兵 打仗 殆 通 怠 懈怠 之所以 的原因 大意 2 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 那勇士乌获也不敢逼近 要是头戴着盔 身穿铠甲 靠着武器睡觉 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 关键词 案 按 握着 逼 逼近 冠胄衣甲 头戴着盔 身穿着铠甲 兵 武器 大意 附 译文 作为将领的原则 应当首先修养心性 必须做到泰山在眼前崩塌而面不改色 麋鹿在身边奔突而不眨眼睛 然后才能够控制利害因素 才可以对付敌人 军事崇尚正义 如果不合乎正义 即使有利可图也不要行动 并非一动就有危害 而是因为后来将有不能应付的事情发生 只有正义能够激愤士气 用正义激愤士气 就可以投入一切战斗 作战的措施大致是 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 要积蓄财力 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 要培养战斗力 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 要培养士气 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 就要修养心性 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 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 使农民无所顾忌 安心耕种 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 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 让他们悠闲自在 养精蓄锐 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 取得小的胜利 要使战士感到更加 紧迫 受到小的挫折 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 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 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 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 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怒气 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 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 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 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 战士也不厌恶打仗 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 如果不修养心性 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 将领要聪明而严厉 战士要愚昧 聪明就不可预测 严厉就不可冒犯 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 怎么能不愚昧呢 战士唯有愚昧 然后才能跟将领一道舍生忘死 大凡出动军队 要了解敌方的君主 了解敌方的将领 然后才能够在危险的地方出兵 魏将邓艾用绳子把魏兵缒入蜀国 如果不是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 那么百万大军也可以坐而捆绑擒获 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 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地 因此 古代的良将 能用大军去试探敌人的强弱 虚实 同时也用敌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 这样就可以决定行动方针了 作为主将的原则是 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 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 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 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 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 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 见了小利益不轻举妄动 遇上小祸难不回避 小利益 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 之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 大祸难 只有善于蓄养本领又爱惜自己军队的人 才能无敌于天下 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 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 无论敌我都如此 请问 我方的长处 我拿出来运用 敌人却不与我较量 我方的短处 我隐蔽起来 敌人却竭力与我对抗 怎么办呢 回答道 我方的短处 我故意显露出来 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我方的长处 我暗中隐蔽起来 使敌人轻慢而陷入圈套 这就是灵活运用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方法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 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 但有所依靠 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 就知道牺牲了也不值得可惜 有所依靠 就知道不至于一定失败 手握一尺长的鞭子 面对着猛虎 敢于奋力呐喊而挥鞭打击 空着手遇上了蜥蜴 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 这是人之常情 懂得这个道理 就可以带兵了 假如赤身露臂但手握着剑 那勇士乌获也不敢逼近 要是头戴着盔 身穿铠甲 靠着武器睡觉 那小童也敢弯弓射杀他了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 能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 能够利用各种条件来巩固自己 那就威力无穷了 六 2012 济南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5题 臧霸字宣高 泰山华人也 父戒 为县狱掾 据法不听太守欲所私杀 太守大怒 令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