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1页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2页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3页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4页
中医护理学——中医基础理论.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 D脏腑2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3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 B证治准绳 C脉经 D伤寒杂病论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A寒与热 B上与下C动与静 D邪与正5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6最早记载葱管导尿术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千金方 D诸病源候论7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8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丹溪9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 D肺主治节10脾统血的含义是: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11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化火”观点的医家是: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丹溪12“金元四大家”中,对温病顾护阴液有深刻影响的医家是: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丹溪13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A赵献可 B李中梓 C张介宾 D吴鞠通14提出用汗、吐、下攻邪三法的医家是:A张子和 B李杲 C刘完素 D朱丹溪15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整体观念 B恒动观念 C辨证观念 D系统观念16发展了瘀血致病理论的医家是:A张介宾 B王叔和 C叶天士D王清任17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性取决于:A精 B气 C血 D津液18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作用的主要是:A卫气 B肺气 C脾气 D营气 19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脏腑的生理和病理 B经络的生理和病理C脏腑经络的生理 D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20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21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的医家是: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陈无择22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脉 B筋 C髓 D骨23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 B叶天士 C王孟英 D薛生白24首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学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 C叶天士 D薛生白25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A阴盛慎用寒药B阳虚慎用寒药C冬季慎用寒药D假寒慎用寒药26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27五行中土的特性是: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2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以上都是 29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精髓在于:A证的异同 B同病异治C异病同治 D病的异同30人体统一性的形成是:A以五脏为中心 B以六腑为中心C以经络为中心D以脏腑为中心31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32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A气滞B气逆 C不降 D气脱33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D手太阳小肠经34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 C水谷精微的充养 D肾中精气的充盈35“水脏”是指:A肾 B脾 C肺 D膀胱 36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A肝的疏泄作用 B肺的宣发肃降作用C膀胱的气化作用D肾的气化作用3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清稀的是:A痰 B饮 C水 D湿38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A湿为阴邪 B湿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39与卫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肝 B肺 C脾 D肾40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肾精 B肾气 C血液 D天癸 41孙络是指:A十五别络 B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D十二皮部的络脉42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A易伤人体上部 B易伤人体下部 C易耗气伤津D易凝滞主痛43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经脉是:A督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44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A喜伤心 B怒伤肝C思伤脾 D悲伤肺45成人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的根本原因在于:A肾阳虚衰 B肾阴亏乏 C命门虚寒 D肾精亏损 46下列哪项属于肾阳虚的症状:A脉无力而迟缓 B午后潮热 C心烦不安 D舌干红 47肾所藏之精是指: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先天和后天之精 D水谷之精48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A浮脉 B洪脉 C弦脉 D缓脉49素问水热穴论称为“胃之关”的是:A脾 B肾 C贲门 D幽门 50与脑髓充盈关系最密切的脏是:A心 B肺 C脾 D肾 51“命门火”实际上是指:A心阳 B肝阳 C脾阳 D肾阳52肺的生理特性是: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53导致人体生命死亡的根本病机是: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54四肢肌肉的壮实主要取决于:A心主血脉功能 B肾主骨的功能 C脾主运化功能 D肺主气的功能 55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A气的固摄作用 B气的温煦作用 C气的气化作用 D气的卫外作用 56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循行于内侧前缘的经脉是:A足太阴脾经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57足阳明胃经的经气流注于: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58下列哪项与脾相表里:A胃 B肾 C肝 D三焦 59脾其华在:A口 B唇 C发 D面 60肺主气的含义是:A司呼吸 B宣发卫气 C调节全身气机 D以上都是 61形成阴疽流注的病因多为:A暑邪 B热邪 C痰饮 D瘀血62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A先祛邪不会伤正 B先扶正可致留邪 C缓则治其本 D急先治其标63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A排出体内浊气 B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 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6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 B肺司呼吸 C肺主宣发和肃降 D肺朝百脉 65下列哪项有误:A心在体合脉 B肺在体合鼻 C脾在体合肉 D肝在体合筋 66宣发卫气的脏是:A心 B肝 C脾 D肺 67对肝主疏泄影响最大的情志活动是:A喜 B怒 C思 D恐 68在肝主疏泄各种功能表现中,最基本的是: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谓节血量 D疏通水道 69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A心主血脉功能 B肺主气的功能 C牌主运化功能 D肝的藏血功能 70梅核气的形成是由于:A痰气交阻于咽喉 B痰饮聚于咽喉 C肿块生于咽喉 D肝气郁于咽喉 71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主要责之于:A肝经风热 B肝火上炎 C肝风内动 D肝阴不足 72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为血海 D胃为水谷之海 73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医家是:A李时珍 B王清任 C汪昂 D华佗 74乙癸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肾 B脾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肾 75中焦的功能如:A雾 B沤 C渎 D熏 76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化生血液 B运行血液 C固摄血液 D营养血液 77构成血液的物质有:A津液 B宗气 C营气 D津液与营气 78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A心与肺 B肺与脾 C脾与胃 D肝与肺 79腹胀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多为:A脾肾阳虚 B脾胃虚寒 C肝脾不调 D脾气虚 80六腑中与情志有关的脏腑是:A大肠 B小肠 C胆 D三焦 B型题A黄帝内经 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E神农本草经1以脏腑病机论杂病的著作是:2提出六经分经辨证治疗原则的著作是:A“旦慧、昼安、夕加、夜甚”B“春善病鼽衄”C“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D“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E“春夏养阳,秋冬养阴”3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可反映为:4昼夜晨昏对人体一般疾病的影响多为:A心 B肺 C脾 D肝 E肾5“气之主”是:6“气之根”是:A心 B肺 C脾 D肝 E肾7称“后天之本”的是:8称“封藏之本”的是:9称“罢极之本”的是: A肝 B胆 C三焦 D心 E膻中10“谋虑出焉”是指:11“喜乐出焉”是指:12“决断出焉”是指:A肺 B脾 C三焦 D肾 E膀胱13通调水道的是:14主宰水液代谢的是: A心 B命门 C肾 D脑 E膻中15称为“生之本”的是:16称为“上气海”的是:17称为“元神之府”的是:A胆 B脑 C脉 D头 E骨18“精明之府”指的是:19“中清之府”指的是:20“血之府”指的是: A水脏 B孤脏 C刚脏 D孤府 E娇脏21肝为:22脾为:23肾为:A心 B肺 C脾 D肝 E肾20称“胃之关”的是:25称“作强之官”的是:A元神之府 B玄府 C血之府 D孤府 E传导之府26汗孔又称:27三焦为:28大肠为:A阑门 B贲门 C魄门 D幽门 E吸门29大肠与小肠交接处是:30小肠与胃交接处是:31会厌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燥邪32容易伤肺的是:33容易侵袭人体上部的是:34容易侵袭人体下部的是:A怒B喜C悲D恐E惊35伤肝的是:36伤肾的是:37伤肺的是:A气上B气缓C气乱D气收E气耗38惊则:39劳则:40寒则(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项是明代的医家:A吴鞠通 B吴又可 C张仲景 D张介宾 E叶天士2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包括:A社会制度对人体的影响 B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C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D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E贵贱贫富对人体的影响3中医的“证”包括:A病因 B邪正关系 C病位 D病性 E药物 4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A心的行血功能 B脾的运化功能C肾的纳气功能D肝的疏泄功能E宗气的行呼吸功能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A督脉B任脉C带脉 D冲脉E心包经6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A风邪B寒邪C暑邪D湿邪E火邪7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肺所主的是:A忧 B怒 C悲D惊 E恐8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调节精神情志B促进消化吸收C促进胆汁分泌D促进津液输布E调理生殖功能9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主宰水液代谢 B闭藏先天之精 C贮藏尿液 D闭藏五脏之精E主纳气10肾中精气不足可出现:A小儿囟门迟闭 B小儿骨软无力 C牙齿松动脱落 D老年人骨质脆弱 E生殖能力低下 11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A扶正不留邪B先攻后补C祛邪不伤正D先补后攻E攻补兼施12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有:A滋水涵木法 B益火补土法 C培土制水法D金水相生法E佐金平木法13奇恒之腑包括:A脑 B筋 C脉 D骨 E髓14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产生的病理产物有:A痰 B饮 C湿 D气喘 E腹胀15“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E血能生气16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A五气化火 B五志化火C命门之火 D少火E壮火17“中气下陷”可表现出:A皮下出血 B嗳气呃逆 C久泻脱肛 D恶心呕吐 E内脏下垂18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疏泄 B开窍于目 C主藏血 D主筋 E其华在爪19心为:A神之居 B脉之宗 C精之藏 D气之主 E血之主20以下那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发为血之余 B爪为筋之余 C齿为骨之余 D涎为水之余 E痰为鼻之余 二、简答题1中医学的主要哲学基础是什么?2为什么说精气神三者不可分离?3藏象学说有何特点?4何谓脏腑?其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为何称“肺为娇脏”?6脾主升清的内涵是什么?7肝为刚脏的含义是什么?8简述肾的生理特性及其含义是什么?9简述肺主气的含义。10经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如何?12奇经八脉是怎样调节十二经气血的?13何谓浮络?其分布和功能如何?14何谓孙络?它有何作用?15影响气生成的因素有哪些?16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17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怎样体现出来?18直接影响宗气生成的因素是什么?19直接影响血生成的因素是什么?20津液的排泄主要依靠什么途径?21怎样理解“精血同源”?22中医学的病因包括哪些内容?23简述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4寒邪致病的原因有哪些?25六淫致病和七情致病有何不同?26病机的概念如何?有何临床意义?27邪正盛衰出现的虚实变化有哪些?28如何理解阴阳失调的基本概念?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9简述三焦传变的具体规律。30体质差异性构成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31体质具有哪些特点?32体质因素影响疾病的传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33防止外邪侵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34正治法与反治法有何异同?35举例说明三因制宜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中医基础理论部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1-10 ADCDB CDDBC 11-20 CDBAA DBADC 21-30 DBBAC BCDAA 31-40 DBADA DBCBC 41-50 CCDAD ACCBD 51-60 DBCCA BBABD61-70 CDBCB DBBDA 71-80 DBADA BDBACB型题1-10 DCCAB ECEDA 11-20 DBADA EDDAC 21-30 CBAEE BDEAD31-40 EEADA DCCED (二)多项选择题1BD 2. BCD 3. ABCD 4.CE 5. ABD 6. BD 7. AC 8. ABCDE 9. ABDE 10ABCDE 11. BDE 12. ABD 13. ACDE 14. ABC 15. ABC 16. ABE 17. CE 18AC 19. ABE 20. ABC 二、简答题1答: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互化;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神则统驭精与气,故三者不可分离。精为生命的基础(本原);气为生命活动的动力(维系);神乃生命活动的主宰。3答: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有: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4答:脏腑,即内脏的总称,包括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主要是以生理功能特点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的。5答: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肺位最高又上通鼻窍,外合皮毛,与自然界息息相通,易受外邪侵袭,故有“娇脏”之称。6答: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升动转输作用,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等脏,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7答: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8答:肾的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主蛰,喻指肾有潜藏、封藏、闭藏之生理特性,是对其藏精功能的高度概括。守位,是指肾中相火涵于肾中潜藏不露以发挥其温煦,推动等作用。9答: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10答:以十二经脉为主体的经络系统具有四大功能:沟通联系作用:沟通脏腑与体表、脏腑与官窍以及脏腑之间,经脉之间的联系作用;运输渗灌气血作用;感应传导作用;调节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作用。11答:十二经脉的走向有一定规律可循:手三阴经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趾走向腹部或胸部,交手三阴经。12答:奇经八脉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当十二经气血满溢时,就会流入奇经,蓄以备用;当十二经气血不足时,奇经中所涵蓄的气血则溢出补充十二经气血,以维持十二经气血的相对恒定。所以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是以蓄入和溢出方式进行双向性调节的。13答:浮络,是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浮而常见”的络脉。其分布广泛,没有定位,起着沟通经脉,输达肌表的作用。14答:孙络是细小的络脉,属络脉的再分支,分布全身,难以计数。孙络在人体内有“溢奇邪”、“通荣卫”的作用。15答: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的营养及自然界环境等有关外,主要与肺、脾胃、肾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协调平衡有关。16答:推动与调控作用;温煦与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中介作用。17答: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得以具体体现。18答:肺的呼吸功能与脾胃的运化功能。19答:饮食营养的优劣与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营气和津液由脾上输于心,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贯注心脉,化赤为血。肾藏精,精化生为血。20答:主要依靠汗、尿、呼气和粪便等途径。21答:精与血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和充养,化源相同;二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都具有濡养和化神等作用,而且藏于脏腑中的精融入血液中,则化为血。血脉中的血液不断输送到脏腑中充养脏腑之精。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血可化精,精血之间互相滋生、互相转化的关系称为“精血同源”,又称为“肝肾同源”。22答: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23答: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行数变;风性主动;风为百病之长。24答:不注意防寒保暖;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饮食过于寒凉。25答:六淫自肌表口鼻而人,侵犯人体,属外来之邪,故称“外感六淫”;七情是直接影响有关的内脏而发病,病由内生。故称“内伤七情”。26答:病机,即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或形态,或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其临床意义在于:病机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27答:单纯的虚或实的病理变化。虚实错杂的病理变化。虚实转化的病理变化。虚实真假的病理变化。28答:阴阳失调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从而形成阴或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