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doc_第1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doc_第2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doc_第3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doc_第4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七年级语文科试卷命题者:黄老师 时间:2011年10月题号一二三合计得分说明;1、全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古诗文默写。(8分)(1)学而时习之, ? ,不亦乐乎?(2)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3)神龟虽寿, 。(4)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5)商女不知亡国恨, 。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yn qng yun qu( )无不各具风韵。(2)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din zhu( )。(3)母鸟 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ng lng t tu( ),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4)济南的冬天是xing qng( )的。3、修改病句。(2分)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4、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母爱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两个。(80字以内)(2分)伟大 无私奉献 慈祥 情不自禁 温暖 勤勤恳恳 平凡 5、综合运用题。(2+2=4分)2008年5月31日是第21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青少年”。(1)“远离香烟,从我做起”,你觉得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2)回到家中,看到爸爸正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你会怎样劝他戒烟?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 ?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1)不亦说乎 (2)知之为知之 (3)诲女知之乎 (4)士不可以不弘毅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用课文原文回答下面问题。(2分)生活中,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做到实事求是,不能夸大自己的知识或本领,这正如孔子说的“ 。”4、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二)课内阅读(10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1、本文以“春”为描写对象和活动主线,依次写了“盼春”“绘春”“赞春”。在“绘春”时,作者为我们描绘出“ ” “ ”“ ” “ ”“迎春图”五幅图画,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2分)2、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3分) 3、第段描写雨中景物的正确顺序是( )(2分) A从动到静 从人到物 从近到远B从静到动 从物到人 从远到近C从静到动 从物到人 从近到远D从动到静 从人到物 从远到近4、“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3分) (三)课外阅读(10分)白雪塑像 夏夜,路灯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一个女人拿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上。于是,男人跟着女人回家。 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夫妻俩都是工人,这个家也来之不易,他们在此一住就是十几年,儿子元元已经上初中三年级了。儿子越大他们就越觉得这个小屋子负荷太重,有点盛不下了!一张学生桌儿子专用,幸亏他们不是知识份子,没有伏岸书写的需要,但爸爸不争气,患有北方常见的气管炎病,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就跟着震动,元元写作业时聚精会神的思考就会被打断。儿子苦恼,他也苦恼,可有啥办法呢?爸爸嗓子一痒就赶紧躲到厨房里去,怎奈厨房连个门都没有,怎隔音?有时他躺在那儿用被子蒙住头,一咳嗽照样屋子都响哎!为啥落下这个毛病呢?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唉,儿啊,爸爸这病影响你了”他没有读过书,当了一辈子睁眼瞎,就分外觉得读书重要,他很怕耽误了儿子的前程。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拦住爸爸。“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为什么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元元是个懂事的孩子,一想到这就心酸,眼泪直往肚里流。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这时,他在这个温暖的小屋里,埋头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的精神松弛了一下,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学,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个雪人!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的父子。安静的街心又多了一座洁白的塑像。1、 作者是怎样介绍小屋陈设的?用曲线在文中画出。这样介绍有什么作用?(1+2=3分) 2、第4段中写“爸爸不争气”其含义是( )。(1分)A、家中地方小,爸爸连的一点的房子都分配不上。B、爸爸不是知识分子,没有伏案工作的必要。C、爸爸患有气管炎,一天到晚总咳嗽。D、爸爸总到外面看别人下棋,有时还要妈妈往回叫。3、揣摩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4分)(1)“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句中的“这”指的是 (2)“元元心里明镜似的”指的是: 4、题目“白雪塑像”指的是什么?(2分) (四)名著阅读(8分)(一)童年呵!是梦中的真, 是真中的梦, 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二)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得怀里。 (三)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四) 聪明人!文字是空洞的,言语是虚伪的;你要引导你得朋友,只在你 自然流露的行为上!1、冰心,原名 ,她一生奉行“ ”。(2分)2、“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 ,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 ,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 ,把自我牺牲比喻为,生动贴切,发人深思。(4分)3、在第(二)首小诗中,你认为诗人关注和需要的是怎样一种“母爱”?(2分) 三、作文(40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过许多人:父母、同学、老师通过书刊、电视等也了解了很多人:革命前辈、英雄模范、时代精英在这些人中,相信大家一定有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一个人。请以“一个我 的人”(如:喜欢、崇拜、敬佩)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字数:不少于500字。202004040060600四、附加题。(10分)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迨:等到。倍:同“背”,背诵。1、“患记问不若人”一句中“患”的解释是( )(2分) A、害病 B、灾祸、祸害 C、担心、忧虑 D、憎恶,讨厌,厌烦2、请在文中画线句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示。(2分) 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3、找出本文概括主旨的句子,并结合实际说说自己的体验。(3分) 4、下列解释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群居讲习。 译:群众在一起学习讨论。B、迨能倍诵乃止。 译: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C、书不可不成诵。 译:书本不能不背诵。D、咏其文,思其义。 译:吟咏其中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答案:一、1、(略) 2、(略) 3、“不管”改为“尽管”。 4、(略)5、(1)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积极宣传吸烟的危害。(意思接近即可)(2)我会对爸爸说:“爸爸,吸烟有害健康,为了您和全家人的健康,请您把烟戒了吧!”(意思接近即可)二、(一)文言文阅读1、(略) 2、(略)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参考:孔子认为“学”是“思”的基础,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偏废。给我的启示是:不能只埋头学习,还要勤于思考,同时也不能只沉湎于思考,而不去学习,这样只会有一大堆解决不了的问题,却不知道解决的方法。(二)课内阅读1、(略) 2、运用拟人、比喻、排比。写出了花多、花艳、花香的特点。3、C4、运用了比喻。作用:这一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具体化。(三)课外阅读1、大约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作用:这样介绍说明家虽小,但他们还是十分重视元元的学习。2、C3、(1)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 (2)元元心里明白,爸爸是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才躲出去的。4、父子长时间拥抱在雪地里以致被大雪罩住的形象。(四)名著阅读1、谢婉莹 爱的哲学 2、花;花的芽儿;培养花的泪泉;血雨。3、能给予孩子庇护或对诗人的灵魂进行庇护的“母爱”。三、(略)四、附加题1、C2、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3、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