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doc_第1页
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doc_第2页
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doc_第3页
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doc_第4页
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高校教师如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思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每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思政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形势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教师。在概念上,思想、心理和意识具有相通性,因为心理是思想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中。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觉悟问题,而且更多地面对着要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教师往往侧重于教育内容,忽视了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教师像念经,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大学的课堂不应该再像中小学的课堂那样,单纯靠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一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经常是“左耳入右耳出”,难以达到将它内化为自身道德品质和动力倾向。那么,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通过改良教学方法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值得我们深思。一教师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稳定的人生态度和行为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人格是由多种因素经过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动态心理构成物。魅力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一个人的魅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一个人的内在涵养和素质,外在的仪表、服饰、行为动作,在相互交往中的地位等。人格魅力是一个人心理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它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格、思想情感、性格气质、学识教养、为人处事态度等。教师人格魅力的力量是巨大的,对学生有强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如果一位教师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接纳,实际上他(她)就具备了定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具体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示范、激励和熏陶的重要作用。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教师把讲课进行得如行云流水,内容旁征博引,每一堂课都是一场异彩纷呈的学术盛宴,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相反,教师一味地朗读幻灯片,把本身就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晦涩难懂,学生的表现自然是不为所动。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是高尚品德,正如北师大的校训所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高校教师虽然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也属于工薪阶层,另外由于国家政策导向,使大学的功能变成了重科研、轻教学,所以很多教师越来越轻视没油水的教学任务,转而研究课题和搞第二职业,充实了自己的皮囊,却亏空了学生的脑袋。二“标签效应”和学生的需要层次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学生不感兴趣,公共课不是专业课,这个课程能及格就行,学好学坏都没什么用,首先在态度上,学生就已经忽略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认为,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是“好”是“坏”,它对这件事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件事“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引申到此处,“思政课”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被学生贴了一个不重要的标签,而后学生就会在行为上应付了事。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跳出高校“思政课”地位低的思维定势,联合学校,做好“思政课”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提高重视程度。如果套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专业课是以后谋生的工具,就业的技能,就像生理需求一般,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专业课学艺不精就意味着今后要挨饿受冻,关乎生命,开不得玩笑;而公共课是安全需求,只要过关就行,毕竟这五门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的学分还与自己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挂钩,能确保自己安全毕业就可以了。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很多学生觉得政治离自己很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政治载体,只是承载的内容和份量不同。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姿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举例政策的出台,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也许关乎到学生自身,也许关系到他们的亲戚朋友。将现实生活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政治品格和政治敏锐性。学生看似与政治无关,其实是紧密相关的。政治生态决定着百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风气,如果对政治的态度是麻木与漠视,学生就真的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三期望定律在“思政课”上的运用期望定律一般被广泛应用在管理过程中。比如,管理者相信下属,并给对方一定的期许,对方往往就会按照上司期许的目标奋进。同样,老师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与鼓励,使学生树立起极大的学习信心,往往就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不同的学生,其发展现状及发展潜力都是不一样的。老师如果高高在上,居高临下,以严格的要求,苛刻的标准看待一般的学生,看到的永远只能是一无是处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是做不到对学生真诚以待的。如果老师真能蹲下身子看一看,那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就会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老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对他们的期待就会非常真诚,学生自然就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这种真诚。学生都是有个性的,其发展的能力、方向都不完全相同,对于同样的问题,或是同样的结果,放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其价值是不一样的。就是在同一个学生身上,老师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就会发现学生原来还可能是那么出色。面对九零后的大学生,很多教师会觉得他们太过张扬,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代沟,无法沟通。基于此,教师在讲台上自说自话,学生在后排扎堆各忙各的,井水不泛河水,课堂上鲜有交流。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教师必须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舞台上大显身手,比如针对某一时事谈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施加积极的自我暗示,使其克服紧张的情绪,将自身能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有了交流和沟通,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才能更深一层,对学生多一点欣赏与喝彩,少一点轻视与指责,在一言一行中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学生是真挚的,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做的一切来回报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形成了课堂互动,教学效果就比单纯的灌输好得多。总之,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担当着主导者的角色,对整个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开展发挥着主导的功能,而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通过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体验参与其中,两者密切配合,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新时期的到来,使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将心理学同“思政课”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更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陈林元,张玉梅.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