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_第1页
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_第2页
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_第3页
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_第4页
写作我对生活的感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宗元:要么孤独,要么庸俗01自南宋后,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淮河以南,加上北方战乱频繁,很多人流落到南方讨饭为生,广袤的南方得以迅猛发展。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依然在北方,但经济重心却是南方。富庶的南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为北方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资漕运和财政饷银等。明清两代七成以上的进士,都是南方人出身,由此可见一斑。上世纪末的改革浪潮,也是从南方发轫的。智能时代的今天,南方的经济发展和思想开放普遍高于北方。在文人眼中,北方是肃杀的,南方是诗意的。南方仿佛是浪漫的代名词,总让人浮想联翩。但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南方却很不发达,象征着未开化之地,尤其是岭南一带,号称蛮夷之邦,瘴气横行。那些在朝廷触怒天子而获重罪的人,结局一旦被贬黜到南方,几乎是九死一生,没有多少生还的指望。这其中就有一位文学大家,其人生际遇让后人倍感唏嘘,一生孤独无依,茕茕孑立,他就是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谪居永州的某年冬日,柳宗元感伤起自己前途未卜,各种滋味涌上心头,不禁长叹一声,吟出了史上最孤独的一首五绝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个字里,诗人为我们再现了一幅漫天大雪中,世上行人散尽,飞鸟踪迹全无的画卷。在白茫茫的江面上,停有一叶扁舟,一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老翁,为了生计所迫,独自矗立在风雪中。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老翁是在钓鱼还是钓雪?是,也不是。我觉得,老翁分明就是柳宗元自己,他钓的不是鱼,而是内心的孤寂,是人生的况味,是人到中年不如狗的无奈。一百多年前的陈子昂,在蓟北也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不同的场景,相似的心情,只因他们都是一类人,胸怀大志却又报国无门,孤独寂寞悲哀苦闷无处藏身,唯有放声高歌,以抒胸中块垒。02大唐自“安史之乱”后,国力由盛转衰。战争带给世人的,不仅是满目疮痍的家园,更有社会风气的突变。李太白笔下恢宏磅礴的大唐盛世不见了,如今的帝国已是一片垂垂老矣的沉闷之气。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773年,柳宗元出生在河东柳氏家族。世人喜欢称他为“柳河东”,或“河东先生”。柳宗元算得上是官二代,家境好。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位以“坐怀不乱”而著称的柳下惠。而最近的,则是唐高宗李治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好景不长,随着武则天上位,王皇后被罢黜,柳家人自然也跟着遭殃,家族逐渐凋零。作为柳氏家族一员,尤其是家中独子,柳宗元肩负着重振家族辉煌的大任。他自小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少年跟随父亲四处游历,既增长见识阅历,也目睹了社会现状。13岁弱冠之年他就以文成名,好不春风得意,接下来一路过关斩将,平步青云。20岁高中进士,25岁通过博学鸿词科考试。放在今天,柳宗元就是一个超级学霸,考试对他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的事。这期间父亲逝世,他回家守丧三年,然后娶了当时文化名人杨凭的女儿。之后的一段时光,他们夫妻恩爱,举案齐眉,仕途顺利,人生如果就这样走下去,那似乎没什么可写的故事。正如汪国真所说:忧愁总是不请自来,不幸总是突如其来。两年后,杨氏因病去世,这一年柳宗元27岁。因为对爱妻用情至深,柳宗元再也没有续弦纳妾。后来即使见到万千美女,怎奈有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遗恨。他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化作了笔端的亡妻宏农杨氏志,缅怀了杨氏的贤良淑德,自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盛年丧妻,人生况味,柳宗元早早地品尝人世的无常。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03处理好家中琐事后,柳宗元打起精神,背起行囊向着京城出发了。对他来说,人生理想高于一切。他生性豁达,喜好交友,而此后他的命运完全跟好朋友刘禹锡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刘禹锡把他介绍给当时的朝廷重臣王叔文。这时,历史来到了公元805年,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年份,柳宗元的结局在这一年定格。唐顺宗一继位,就重用王叔文和王伾,发动了“永贞革新”。这场以匡扶社稷为己任,整顿吏治,废除苛捐杂税,以期开创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局面。古代的改革,失败者多,成功者少。在宦官的反扑之下,这场历时半年的革新黯然收场。失败的代价也是沉重的,自古成王败寇,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皇帝老儿被迫退位,这个只做了8个月的帝王,转眼就成了太上皇,几个月后一命呜呼,开了历史先河。那普通人的下场,可想而知。王叔文贬官后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先后被贬官到很远的地方做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这一年,柳宗元32岁,处于最意气风发的年纪,是他人生的分水岭。此后,他的后半生,一直被流放到外地,再也没有踏足京城。白云苍狗,世事无常,命运诡谲地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而他却没有还手之力。04从长安到永州,就像从天堂坠入地狱一般,一路上柳宗元的心情很是复杂。他不断反思,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他想不通,政治这玩意儿原本就是勇敢者的游戏。两百多年后,苏东坡也是一贬再贬到南方,但豁达豪放、随遇而安的他,面对同样的问题,却只是笑而不语。到永州不久,母亲病逝,女儿夭折,房屋也失火了。人世间最悲惨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他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心态,全部承受了下来。这时,朋友刘禹锡,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朗州放声高歌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世人大都伤春悲秋,我却觉得秋天也蛮好的。看到朋友活得如此潇洒乐观,柳宗元也不由得深受鼓舞,振作精神。我不知道千年后的尼采是不是听过柳宗元的故事,但他说了一句非常霸气的话: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此后,柳宗元完全融入了这边永州沃土,一呆就是十年光景。公务之余,他总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泛舟到郊外去赏花观景。柳宗元的仕途无疑是失败的,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的失意,成就了他文学家和思想家的美名。在永州,他留下了大量作品,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三戒等游记散文和寓言故事。寓言表面上讲动物的故事,其实说的都是自己和社会。在大唐,贵族子弟是不允许与贫民通婚的。柳宗元发妻去世后,一直未娶。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太过强大,不允许他家香火断绝,于是他就采取折中方式,与当地两个低微女子同居,总算留下了两男两女。他觉得没有给两个女子任何名分,对不起她们,就写文章很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流放的日子,生活虽然平静,但柳宗元心里总不踏实,料想着宪宗有一天大发慈悲,诏自己回去建功立业。古代的士大夫,总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艰难抉择。05公元815年,柳宗元42岁,他和刘禹锡等奉诏回长安,心心念念的京城我来了。然而,回去不到一月,经常犯浑的刘禹锡又惹事了。刘禹锡约上十年不见的一干好友,在长安的玄都观饮酒作乐,好不痛快。兴奋之余,他提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下子可把皇帝老儿及身边走狗全得罪了,于是乎他们八个人怎么来的又怎么回去,不是原路返回,而是发配到更偏远的穷山恶水,几乎是不想让他们活着回京了。第一次流放永州,柳宗元还有些埋怨刘禹锡,那么这次流放柳州他是完全活明白了。他不仅不怪罪朋友,反而愿意跟他调换地方,播州(今贵州遵义)实在太偏了,后来朋友纷纷上书求情,才改发配去连州。疾风知劲草,危难见坚贞。两个知己,从长安结伴同行,到了衡阳面临分别,柳宗元做了重别梦得,与刘禹锡告别。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只是这份美好的愿望,永远都不可能有实现的一天了,这一次竟是两人的永别。在柳州四年,柳宗元做了很多事情,开办学堂,教化民众,解放奴婢,发展经济,努力造福一方百姓。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享年46岁。去世之前,他把所有文稿和未成年的儿子一并托付给好友刘禹锡抚养。此后的二十多年,刘禹锡倾尽全力整理朋友的诗文,结集成册柳河东集,抚养的孩子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