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选整理汇总.doc_第1页
历史文选整理汇总.doc_第2页
历史文选整理汇总.doc_第3页
历史文选整理汇总.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一下歷史文選整理匯總【名詞解釋】1、春秋:春秋是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事文字簡略,主要價值在於開創了編年史的體例,提供了以時間為經、以事實為緯的描述歷史的方法。而且儘管它簡略、不完備,但卻真實地記述了春秋時代的歷史大事,也為後來出現的左傳奠定基礎。2、編年體:是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順序編寫的一種史書體裁。其優點是便於比較、瞭解各史事之間的關係,使讀者對史事發生經過的時間十分清晰;缺點是同一事件發生和延續的時間過長,對歷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無從詳其原委。如起居注、實錄體等。我國第一部正規的編年體史書是孔子編修的春秋,我國第一部較為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我國第一部完善的編年體通史是資治通鑒。3、歲鎮守鬥:歲星(即木星)和鎮星(即土星)運行在鬥宿(此指南斗星)的方位。古代天文星象家江將天上的星象方位與地上的州國相對應,稱為分野,認為歲星運行到哪一星宿區域,與其相對應之分野州域就交好運。4、紀事本末體:是一種以事件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它將記載的歷史分為若干個歷史事件,每個獨立城篇,立以相應的標題,按時間順序記其始末經過。尚書是這種體裁的萌芽,真正創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體把人物與事件相結合,按時間順序記述,避免了重複,將編年體與紀傳體的優點相結合,為後世沿用。但它事與事之間的聯繫不明確,保存史料上有重大缺陷,不夠完善。5、通鑒紀事本末:作者南宋袁樞,他喜讀資治通鑒,感覺不便,而他官為教授有大量時間,於是將資治通鑒刪編整理成通鑒紀事本末。此書創建了紀事本末體,並為後人繼承,它重視社會現實,崇尚漢族政權的恢復。但它敵視農民起義,而且其內容全都抄自資治通鑒,沒有史料價值。6、日月相刑:日月相互攻殺,象徵臣下違抗君上。7、典制體:又叫“政書體”,是專講典章制度的史書,脫胎於紀傳體的志(書),創始于唐代杜佑的通典。發展:通典通志文獻通考(三通)+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續三通)+清朝續文獻通考是為“十通”。8、通典:是唐代杜佑在政典基礎上擴充內容,曆35年編撰而成,是記錄歷代典制的通史,也是典制體史書的開山之作。其內容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唐天寶末年的制度沿革。通典注重治史經世,重視經濟,把食貨典放在卷首。它打破歷代編史習慣,不錄天文、五行、祥瑞等,增加兵典、邊防典。他對典章制度探本窮源,利用序、論發表了精闢見解,為後世提供了系統的研究材料。但它對封建禮制十分重視,禮典多達100卷,另外在兵典兵制記載較少。9、杜佑:唐中葉重要的政治家、著名的史學家,字君卿,京兆萬年人。他出身名門世家,18歲入仕,78歲致仕,封爵岐國公,曆六朝,居高位,對經濟、政治制度十分瞭解。他熟知政策的弊端,曾支持兩稅法、輕徭薄賦,並主張總結歷代典制,總結得失以改革。他還勤奮好學,“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終於編成通典,對後世影響深遠。10、地方誌:是以一定體例反映一定行政單位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天文、地理、自然資源諸反面的分門別類的綜合文獻和歷史性資料書。它起源于先秦,萌芽于漢晉,發育于隋唐,成熟與宋元,昌盛於明清。代表作有山海經洛陽伽藍記等。11、隋書經籍志把地理著作列入史部,歷代相沿不改。我國古代地理著作主要以四種形式出現,即沿革地理、方志、歷史地圖、遊記行記。12、史評:也稱史論,即對史籍、史事、史學作評價。史考,是對史籍或史事進行考證,以辨真偽或探求答案。史通是第一部系統史評專著,作者劉知幾。13、十三經原典: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簡答題】1、左傳的優點答:取材廣泛;敍事完整,並首創本末敍事方法,以彌補編年體分散記事,使事件不能集中顯現的缺點,這一敍事方法對後世影響深遠;創立了史論,形式靈活多樣。2、編年體史籍在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表現答:這一時期,編年體史籍有長足的發展,其表現是:史家和史籍大量湧現,前所未有;體例有新的發展和突破(東漢末年荀悅編漢紀); 編年體的類型日趨繁多,除傳統編年史書外,還出現了起居注和實錄。3、荀悅在編年體例上有何重要發展和突破答:預先確立編書的凡例,作者在序中就首先明確提出自己的寫作原則;改紀傳為編年,創立斷代編年史書;突出了史論的作用,評人論事各得其宜,且能聯繫時事,議論得失,把史論的作用提高到一個新階段。4、資治通鑒的貢獻答:(1)對編年體史的發展有推動作用:促進了新史體(綱目體)的誕生,促進了通鑒類史書的蓬勃發展;(2)對歷史編纂學的貢獻:大大提高了編年體史的編纂水準,在體例上有新的突破,首創編年體系列組合式成套著作。5、編年體的優缺點答:(1)優點:宜於考察一時之大勢,宜於長編,宜於錄存史料;(2)缺點:對於時間線索不清的史事,無處可系,勢必漏掉許多重要史料,分年記事,不便把人物、事件敍述得完整集中,也不便把不同性質、類別的史料區分開來。6、編年體史籍舉例答:(1)魏晉南北朝時期:荀悅漢紀、袁宏後漢紀、幹寶晉紀、裴子野宋略 (2)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劉恕通鑒外紀、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徐夢梓三朝北盟會編、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3)明清:畢沅續資治通鑒、談遷國榷、陳鶴明紀、夏燮明通鑒7、綱目體概況答:由朱熹的資治通鑒綱目首創,有加強官方思想統治、宣揚封建倫理綱常的政治目的。優點是敍事簡明,條理清楚,通俗易懂,可從中學到歷史基本知識,是初學者的入門讀物;缺點是政治觀點反動。需要我們運用唯物史觀批判閱讀。8、三種體例(編年、紀傳、紀事本末)為什麼並行不衰?答:編年體以時間為中心,使讀者便於瞭解、比較各史事之間的關係,對史事發生經過的時間十分清晰,但同一事件發生經過的時間過長,記事前後割裂,對人物生平和典章制度記述不詳;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言事結合,結構完整,典章制度記述完整,但它記事割裂,不便於瞭解事件之間的聯繫,人物在事件中的作用也不明確,而且,由於一事涉及多人,所以多人傳記中都會記述,重複冗繁;紀事本末體以事件為中心,把事件與人物相結合,按時間順序記錄,避免了重複,將紀傳體與編年體的優點相結合,但它事與事之間的聯繫不明確,在史料保存的作用上不如紀傳體和編年體。所以,三種體例各有優劣,無法完全取代其他的體例,只得互為補充,並行不衰。9、紀事本末體的優缺點答:(1)優點:簡明扼要,便於初學,以事為主,便於探討史事的前因後果,以為鑒往知來之用,能為改造舊史體、創建新史體提供借鑒價值;(2)缺點:取材多系鈔錄編年或紀傳,很難說有較高史料價值,限於體例,無法匯總百科史料,事件之間缺乏聯繫,不能反映歷史的整體性、有機性,很難據以探討出歷史發展的規律性。10、紀事體本末史籍舉例答:(1)朝代紀事本末:袁樞通鑒紀事本末、李有棠遼(金)史紀事本末、陳邦瞻宋(元)史紀事本末、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2)專史紀事本末:楊陸榮三藩紀事本末、魏源聖武紀11、典志斷代政書分會要、會典兩類,均以事類為中心,記載一代典章制度,兩者有何分別?答:(1)典制範圍,會要總括一代重要典制,會典則以六部為綱,記載一代官署職掌制度,近於專類政書;(2)編纂體例,會要按典制類別分類編次,會典採用設官分職的分類來編次;(3)內容上,會要廣裁相關歷史事實,會典多是皇帝的訓詁敕旨和各官衙的政令法律,以及具有律令性質的辦事成例,而很少敘及歷史事實。12、典志體史籍舉例答:(1)典志通史政書:杜佑通典、鄭樵通志二十略、馬端臨文獻通考;(2)典志斷代政書:唐會要、宋會要輯稿、明會要、明會典、清會典13、別史書目舉要答:逸周書、東觀漢紀、東都事略、竹書紀年、華陽國志、大金國志(十國春秋需謹慎引用)14、雜史書目舉要答:國語、戰國策、風俗通義、貞觀政要、東觀奏記、清稗類鈔15、別史、雜史的價值答:數量繁多;史料價值高;別、雜二史編撰,體現了古代史學發展的規模和氣勢;別、雜二史不斷推出新史成為古代史壇創造新史體的一個重要方面軍;別、雜史加速了古代史學科學研究方法的發展進程16、地理著作舉例答:(1)沿革地理:酈道元水經注,明清(經世致用)/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2)方志:東漢越絕書、魏晉南北朝華陽國志、隋諸郡物產土俗記區宇圖志諸州圖經記、唐元和郡縣圖志、宋太平寰宇記輿地紀勝方輿勝覽臨安志、明清大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嘉慶重修一統志)(3)遊記:徐霞客遊記、洛陽伽藍記、桂林風土記 行記:大唐西域記、長春真人西遊記、明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17、地理著作的價值答:包括不少區域自然地理資料,反映了一個地區自然地理的基本情況,是研究歷史地理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有豐富的自然災害資料,為後人總結經驗,尋求規律提供了可靠依據;有豐富自然資源的記載,是經濟地理的重要內容,對研究區域經濟的形成和進行生產配置極有參考價值;有豐富的人口地理資料,給研究歷史上人口分佈、人口遷徙、都市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料。18、我國歷代史論舉例答:唐史通、清王夫之讀通鑒論 王鳴盛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