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高考f复习散文阅读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一 基础知识 1 2 一 散文的特点散文是与诗歌 小说 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包括杂文 随笔 游记等 其文体特点是 篇幅短小 立意集中深远 形散而神不散 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 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题材广泛 不受时空限制 联想丰富 形式多样 结构自由洒脱 表现方法灵活 融叙事 描写 议论于一体 散文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 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一 文体知识 2020 2 4 3 第一类 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 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 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讲究以小见大 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 完整 曲折的故事情节 常以若干零碎 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 这是散文 形散而神不散 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 重视行文的技巧 其构思之精妙 结构之严谨 感情之细微 尤其耐人寻味 典型写作思路 简叙写作缘由 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 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 结尾抒发情感 反映世态 总结感悟 2020 2 4 4 第二类 抒情性散文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 往往借助形象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最大特点就是 形散而神不散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 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 运用比兴 象征 拟人等手法 或写景抒情 情景交融 或托物咏志 有所寄托 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典型写作思路 引出写作对象 咏物状景 时空拓展 中间常穿插其他景 物对比反衬 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 结尾抒情言志 升华主旨 2020 2 4 5 第三类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 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 或事 或物 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主旨在物 事 与理相通处 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 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 入题较小 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 表现上点到为止 不过于直白 留咀嚼回味的空间 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 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典型写作思路 对现实的事 物有触动 触发点 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 联系点 点出道理 感悟点 结合现实议论升华 升华点 2020 2 4 小结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来说就是 形散神聚 所谓的 形 应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 事物 景物 器物等等 形 的 散 体现在联想的广泛 时空的纵横等方面 但目的却是统一的 用来表现理念 抒发情感的 阐述哲理 表达志趣 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神聚 6 形 表 实 人物 行为特征 事件 具体表现 景物 有何特点 神 里 虚 志 言了什么志 情 抒了什么情 理 明了什么理 A 描写了什么形象 B 描述了什么特点 C 抒发了什么情感 D 运用了什么语言 E 运用了什么技巧 复现情境体悟情感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为什么写 散文结构特点 7 8 9 四 散文的表达技巧和语言艺术1 表达技巧 10 11 12 13 15 16 二 散文阅读技巧读懂散文的根本是要从散文行文的固有规律去把握 1 审标题 明对象 捕捉阅读线索标题有的明示了文章写作的对象或内容 有的提供了阅读的线索 有的甚至明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分析散文标题 把握标题的特征 能帮助考生更快更好地阅读文本 可以说 散文的标题往往就是解读散文的一把钥匙 2020 2 4 17 如 雪天 2015年上海卷 说起梅花 2015年北京卷 四堡雕版 2015年山东卷 云和梯田 2015年天津卷 甘森的西红柿 2015年重庆卷 头脑中的旅行 2015年湖北卷 粮食 2014年湖南卷 浣花草堂 2014年山东卷 祖屋 2014年福建卷 听雨 2014年全国大纲卷 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 如果在文章中写到了看似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那就要考虑它与写作对象的关系 就要琢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内容 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会采用借物喻人 托物寓意的写法 如 瓦 有些题目一看就知道是文章写作的线索 如 樱桃 2020 2 4 18 再如 太湖碎锦 2015年四川卷 纸上故乡 2015年福建卷 比邻而居 2015年江苏卷 独木舟之道 2014年安徽卷 废墟之美 2014年北京卷 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 更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以及明确或隐含的主旨 2020 2 4 19 2 找线索 理思路 梳理行文脉络散文正因为 散 所以思路就格外重要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 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散文 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 空间 人物 事件 感情的语句 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 或为人物 或为事件 或为事物 时间 地点 道具 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 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的思路 明确文章的主旨 当然 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 那么 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 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 分析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找出中心句 过渡句 关键句 理解其含义 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 明确文章主旨 2020 2 4 20 散文的结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现就常见的几种结构形式列举如下 1 静赏式 景点概述 景点静赏 景点联想 特点 先交代赏景的缘由 暗示主题 多角度的写景 使用联想 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如 云和梯田 2015年天津卷 祖屋 2014年福建卷 2 参游式 进入景点 依次欣赏 赏景联想 离开景点 特点 移步换景 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 情感因之而变化 有时虚实相间 适当联想 篇末暗示主旨 如 甘森的西红柿 2015年重庆卷 浣花草堂 2014年山东卷 3 象征式 物的描述 物的性格 由物及人 表达志向 特点 详细描写物 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 形在写物 旨在象征之人 卒章显志 篇末深化 升华 主题 说起梅花 2015年北京卷 2020 2 4 21 4 怀念式 睹眼前景 思从前景 人 事 抒怀念情 特点 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 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 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如 四堡雕版 2015年山东卷 纸上故乡 2015年福建卷 粮食 2014年湖南卷 5 叙史式 一语统篇 追述史实 抚今而感慨 抒情 特点 起点很高 表达某种情怀 追叙史实 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联系现实 追昔是为了抚今 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感慨 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 如 废墟之美 2014年北京卷 2020 2 4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 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局部联系 进而也有利于解题时锁定信息区间 方法如下 22 23 3 观全文 明情理 领悟深层意蕴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 关键词语 从中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从所写的事件来概括 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 态度 感情 从而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 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 另外 议论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 或揭示哲理 或拓展境界 或启发读者思考 因此 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 细细咀嚼 通观全文 辨明哲理 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 2020 2 4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 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24 2 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文章首尾 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 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 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果首尾一致 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果首尾落差较大 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 文本的内涵把握 思路理清 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25 小结 主题先行 整体把握文意一般来说解答现代文阅读题 要主题先行 即先要通读全文 知人论世 联系时代背景 读懂全文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近年来 散文题材出现以下几类 1 历史沉思 对具体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及物品的评价及反思 2 人与自然 家园意识 3 哲理小品a描摹生活万象 托物言志 表明一种人生态度 b观照物事 提供一种新的观察世界 认识和批判世界的方法 4 现代与传统 中与西的文化 文明 的冲突 那么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的主题呢 抓议论和抒情句 尤其注意文章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