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双基限时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1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双基限时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2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双基限时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3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双基限时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4页
【名师一号】高中地理 地球的圈层结构双基限时练 中图版必修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圈层结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2010年4月10日上午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专机不幸发生坠毁,造成90多人遇难。据此完成12题。1多数的空难事件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 d电离层2该层易发生空难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b大气高度电离c气温最高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12.解析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机飞行环境不稳定,最易发生空难事件。答案1.a2.d2010年4月14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连续爆发,浓密的火山灰上升至6 000米的高空。据此完成35题。3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a地壳 b下地幔c地核 d软流层4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主要弥漫在()a高层大气 b电离层c对流层 d平流层5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35.解析第3题,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第4题,对流层在高纬度的厚度约为89 km,因此火山灰主要存在于对流层之中。第5题,火山喷发出来的火山灰首先在大气圈中迁移,然后进入水圈和生物圈,而后再进入岩石圈。答案3.d4.c5.a读图,完成67题。6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图中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 bc d7在图中四点用地震波可能探测到石油的是()a bc d67.解析第6题,地壳越厚,地震波的传播时间越长。结合四地经纬网图可知位于马六甲海峡中,位于波斯湾中,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位于直布罗陀海峡中,只有地位于陆地上,地壳最厚。第7题,四地中马六甲海峡附近和波斯湾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答案6.c7.a8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解析图中显示,该地5时、20时近地面出现逆温现象,大气较稳定。12时、15时近地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无逆温现象。气温在5时和15时之间的温差由近地面向上明显减小。答案a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911题。9该地震波应是()a纵波 b横波c纵横波 d无法判断解析根据横坐标显示36 km/s的速度,可知是横波。答案b10该地莫霍界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 b17千米处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解析从图上看地震波(横波)的波速在地下5 km处突然增大,说明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地区。答案a11该地可能位于()a116e,40n b90e,30nc南极点 d经度180,纬度0解析图中横波显示地壳厚度的为5 km,参照供选各项确定的实际位置,可知d点在太平洋。答案d地质学家经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据此完成1213题。12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实线为纵波,虚线为横波)()解析图a中横波消失,说明该处有液体物质,可能储有石油。答案a13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此时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会感到()a只有上下颠簸b只有前后、左右摇晃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解析由于横波不能通过液体物质传播,故震中附近船上的人只会感到上下颠簸。答案a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完成1415题。14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a2个 b3个c4个 d5个1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1415.解析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应归属于水圈;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答案14.c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壳厚度线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2)由此可得出结论:地壳厚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_,由图中信息可判断m位于_(地形区),n地地形为_。(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 b大洋底部c莫霍面 d软流层顶部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越向西,地壳越厚,这主要是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关。莫霍面以上为地壳,故地壳厚度为0千米的地点为莫霍面。答案(1)c(2)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或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四川盆地山地(3)c17下图表示某一高度的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则该层是_层,原因是_。该层因_而有利于高空飞行。(2)若该层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则该层是_层,其空气运动以_为主,原因是_。该层的天气特征是_。(3)该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则该层是_层,原因是_,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4)若人类活动导致其成分增加或减少,则该层可能是_和_。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大气各层的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解第(1)题的关键是对“天然屏障”有正确认识,大气中的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即判定该大气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又因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利于高空飞行。第(2)题,大气各层中只有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导致垂直方向上气温自下而上递减、空气对流运动等。第(3)题考查的是电离层的知识,应了解电离层的成因。第(4)题,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气成分变化明显的是二氧化碳增多和臭氧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