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例分析PPT课件.pptx_第1页
乳腺癌病例分析PPT课件.pptx_第2页
乳腺癌病例分析PPT课件.pptx_第3页
乳腺癌病例分析PPT课件.pptx_第4页
乳腺癌病例分析PPT课件.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ASCO乳腺癌 2020 2 4 1 病例一 患者女性 39岁 2013 05 05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病理示 左乳浸润性小叶癌 肿块2 0 2 5cm 右腋下淋巴结 2 15 枚癌转移 免疫组化 ER PR CerbB 2 Ki 67 30 术后放化疗 内分泌治疗 三苯氧胺 诺雷德 2020 2 4 2 病例二 患者女性 47岁 2014 07 05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病理示 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1 1cm 腋窝淋巴结 0 19 枚癌转移 免疫组化 ER PR CerbB 2 Ki 67 30 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 三苯氧胺 2020 2 4 3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 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 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 也就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 一直持续到最后1次月经后1年 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时期 2020 2 4 4 内分泌治疗 绝经后 芳香酶抑制剂 AI 比他莫西芬 TAM 治疗效果更好 绝经前 TAM SOFT TEXT试验显示 相比TAM 卵巢功能抑制联合AI依西美坦可显著提高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关于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的证据却十分有限 因为她们被临床试验排除在外 2020 2 4 5 围绝经期患者首选内分泌治疗方案 荷兰Dackus团队对确诊时45 50岁围绝经期ER 乳腺癌患者的最优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Dackus团队借助荷兰癌症登记处 NCR 数据库开展了该项研究 所有入组研究的乳腺癌患者在确诊前均无恶性肿瘤病史 确诊时为45 50岁 ER 无转移迹象 接受过化疗和内分泌治疗 根据乳腺癌患者AI治疗持续时间 将患者划分为75 组研究结果显示 芳香酶抑制剂 AI 治疗持续时间 75 可显著提高45 50岁确诊ER 乳腺癌患者的RFS 应该考虑将其作为围绝经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选内分泌治疗方案 2020 2 4 6 绝经前的低危乳腺癌不需卵巢抑制 根据2015年绝经前乳腺癌卵巢抑制治疗临床试验结果 ASCO对其乳腺癌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 由Burnstein教授执笔发表于JCO杂志 此次更新的重点内容是绝经前雌激素受体阳性 ER 乳腺癌除辅助治疗外 是否加用卵巢抑制治疗 指南中推荐高危患者应当在辅助性内分泌治疗基础上给予卵巢抑制治疗 而低危患者无需接受卵巢抑制治疗 同时也承认卵巢抑制治疗并不能延长总生存 引入卵巢抑制治疗是在权衡减缓疾病进展和治疗副作用后作出的推荐 2020 2 4 7 绝经前的低危乳腺癌不需卵巢抑制 临床试验证据4个临床试验结果 ECOG3193 SOFT TEXT ABCSG 124个试验中卵巢抑制的方法并不相同 卵巢切除 卵巢放疗 或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 类似物戈舍瑞林或醋酸亮丙瑞林ASCO专家委员认为 高风险复发乳腺癌 在化疗基础上 标准辅助性TAM单药相比 他莫昔芬 TAM 芳香化酶抑制剂 AI 联合卵巢抑制 并不改善总生存 但可改善无病生存和远处复发转移 卵巢抑制明显增加绝经期症状和性功能障碍 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的毒副作用包括潮热 出汗 性欲减低 体重增加 焦虑 抑郁和失眠 TAM骨质疏松3 5 而TAM联合卵巢抑制为5 8 2020 2 4 8 绝经前的低危乳腺癌不需卵巢抑制 推荐更新雌激素受体阳性 ER 绝经前II III期乳腺癌需接受化疗者在内分泌治疗时应加入卵巢抑制 I II期乳腺癌因具有高危因素而需化疗者 在内分泌治疗时应加入卵巢抑制 I期乳腺癌不需要化疗者只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 不需要卵巢抑制 淋巴结阴性且肿瘤 1cm者只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 不需要卵巢抑制 卵巢抑制可以与TAM或AI联合 35岁年轻女性可能在卵巢抑制治疗中获益更多 I期低中级别肿瘤和I期不需化疗者在卵巢抑制治疗中不获益 2020 2 4 9 MA 17R研究 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PaulE Goss教授 2020 2 4 10 MA 17R研究设计 2020 2 4 11 MA 17R研究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 HR 早期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 指南推荐起始选择AI5年 或AI2 3年后转换为他莫昔芬 TAM 共5年 或2 3年TAM后转换成AI治疗共5年 之前有绝经后患者TAM5年 AI延长内分泌治疗至10年的证据 而缺乏AI TAM5年后是否要延长内分泌治疗时间的研究证据 相比安慰剂组 5年AI作为初始治疗或之前他莫昔芬治疗后转换成AI治疗者 延长来曲唑治疗至10年进一步显著改善无病生存 95 比91 P 0 01 2020 2 4 12 MA 17R研究 该研究结果显示 延长辅助AI治疗至10年 改善了绝经后HR 早期乳腺癌患者的DFS 降低了34 的复发风险 同时可以预防对侧乳腺癌发生 会议同期 次要研究终点生活质量 QOL 的研究结果也于芝加哥当地时间6月6日下午发布 1428例 85 完成QOL评估 来曲唑组和安慰剂组采取SF36总分评估总体QOL 结果发现二者无显著差异 曲唑组的血管舒缩性症状 12月p 0 02 36月p 0 03 和性功能下降略明显 12月p 0 01 36月p 0 01 内分泌治疗与很多抗肿瘤治疗不同 AI口服简单易行 而本项研究结果也将更好地改善全世界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结局和预后 2020 2 4 13 MA 17R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 对来曲唑组和安慰剂组采取SF36总分进行总体QOL评定 结果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在血管舒缩症状和性功能方面 安慰剂组患者平均分明显改善 这方面 来曲唑组劣于安慰剂组 数据证实 经5年治疗后 再持续采用AI治疗 并不会导致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下降 2020 2 4 14 ABC研究 2020 2 4 15 ABC研究 对于高危HER2阴性的早期乳腺癌 意向性分析显示TaxAC 蒽环 环磷酰胺 紫杉 方案对比TC 紫衫 环磷酰胺 方案可改善患者无侵袭性疾病生存期 IDFS 在亚组分析中 TNBC亚组似乎更能从TaxAC方案获益 2020 2 4 16 FINXX研究 对于淋巴结阳性或高危 肿瘤直径 2cm且PR阴性 的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 随访10年的数据显示 与FEC T组 3周期氟尿嘧啶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序贯3周期多西他赛 相比 XEC XT组 3周期卡培他滨 表柔比星 环磷酰胺序贯3周期卡培他滨 多西他赛 TNBC患者的无复发生存 RFS 及总生存均有显著获益 其他亚组未见明显差异 蒽环紫杉类为基础的辅助治疗联合卡培他滨未延长乳腺癌患者RFS或OS 三阴性乳腺癌亚组中可见XEC XT持续的生存优势 2020 2 4 17 BG01 1312L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 对于曾经接受过紫杉和蒽环类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 Utidelone utd1 联合卡培他滨可明显改善PFS及ORR 安全性可控 相对于其它埃博霉素类似物 Utidelone则具有较低水平的骨髓抑制及肝肾的毒副作用 2020 2 4 18 2020 2 4 19 PHEREXA研究 2020 2 4 20 PHEREXA研究 对于一线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期间 治疗后进展的HER2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曲妥珠单抗和卡培他滨加帕妥珠单抗 并未显著改善PFS 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后 mOS增加8个月 达36 1个月 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是HER2 转移性乳腺癌的一线首选方案 一线治疗进展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能改善客观缓解率和至疾病进展时间 TTP 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的双靶向抗HER2治疗在这类人群中也有效 而对于 帕妥珠单抗 曲妥珠单抗 卡培他滨 三药方案并未改善生存 2020 2 4 21 NSABPB 41研究 2020 2 4 22 NSABPB 41研究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HER2 乳腺癌 五年随访结果显示 拉帕替尼新辅助治疗 无论是联合曲妥珠单抗 NeoALLTO结果显示化疗联合拉帕替尼和曲妥珠单抗组pCR率显著优于单药的曲妥珠单抗组或拉帕替尼组 51 3 29 5 24 7 P 0 001 但NSABPB 41研究则结论相反 目前的临床研究提示拉帕替尼 曲妥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争议较大 尚需进一步探讨 2020 2 4 23 KRISTINE TRIO 021研究 2020 2 4 24 KRISTINE TRIO 021研究 对于HER2 早期乳腺癌 对比新辅助多西他赛 卡铂 曲妥珠单抗 帕妥珠单抗 TCH P 与新辅助T DM1 帕妥珠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 TCH P的pCR率 56 比44 更高 保乳手术率 53 比42 更高 而T DM1 P新辅助方案安全性更好 这是新辅助治疗领域第一项不含标准化疗的III期研究 显示安全性良好 无化疗的双靶向新辅助仍有不错的pCR T DM1未优于联合化疗可能是由于偶联于曲妥珠单抗上的抗微管药物靶向于肿瘤细胞而缺乏了全身抗肿瘤效果 2020 2 4 25 PALOMA 2研究 2020 2 4 26 PALOMA 2研究 1 PALOMA 2研究结果验证了PALOMA 1研究的II期结果 对于绝经后ER HER2 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作为首个CDK4 6抑制剂的palbociclib IBRANCE 联合来曲唑较来曲唑单药有生存优势 也获得了迄今为止晚期乳腺癌III期研究中最佳PFS结果 增加 10月以上的mPFS改善 2020 2 4 27 PALOMA 3研究 2020 2 4 28 PALOMA 3研究 在PALOMA 3研究中 对于ctDNA检测ESR1突变 既往内分泌治疗进展后的ER HER2 晚期乳腺癌患者 不管绝经与否 Pal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显示出生存获益 研究中 29 的ESR1突变更常见于AI治疗后的患者 ESR1突变与AI治疗耐药相关 即ESR1突变患者可避免使用AI Palbociclib联合氟维司群更适合既往使用过AI后进展的患者 该研究确立了Palbociclib在ER HER2 晚期乳腺癌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地位 2020 2 4 29 Cbesg 10研究 将卡培他滨纳入三阴乳腺癌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无复发生存ASCO2016 乳腺癌仅有骨转移对HER2治疗或不敏感ASCO2016 miRNA标签可预测HER2 乳腺癌复发 2020 2 4 30 ASCO2016 肥胖可使乳腺癌病理完全缓解率降低ASCO2016 不同代谢疾病药物影响乳腺癌患者结局大量的数据表明乳腺癌可能与各种代谢紊乱相关 其中包括肥胖 糖尿病 血脂异常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而用于这些常见疾病的药物可能与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直接相关 该研究旨在观察二甲双胍 胰岛素 他汀类药物和左旋甲状腺素对雌激素受体 ER 阳性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特性和预后的影响 2020 2 4 31 研究发现队列中的671名患者在诊断为乳腺癌时 有60例 9 1 患者使用过二甲双胍治疗 9例 1 4 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 而应用他汀类药物和左旋甲状腺素的患者分别为208例 31 7 和62例 9 4 其中 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免疫组化染色ER阳性较多 且基因型检测复发评分较低 ODXRS 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尽管Ki67阳性细胞的比例正常 但其血管淋巴管侵犯率更高 而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的患者其组织亚型分布不同 ODXRS具有较低趋势 他汀类药物与肿瘤特征无明确关系 此研究中 各组间无病生存期与整体生存期无差别 该研究表明 常见用于代谢疾病的药物与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组织特征相关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我们的发现 以及确定可能的临床意 2020 2 4 32 乳腺癌发生紫杉醇神经病变风险高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 调整干预因素的影响后 孕激素受体阳性是紫杉醇诱发PIPN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素 孕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出现紫杉醇诱发PIPN的概率是阴性患者的6倍 该研究首次报道乳腺癌患者孕激素受体阳性是紫杉醇诱发PIPN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素 此外 该研究表明孕激素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