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立低碳经济理念 加速淮北城市转型陈爱萍1,张存岭2,赵德勤2,朱占英1(1.淮北市科学技术协会,安徽淮北 235000;2.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安徽濉溪 235100)摘要:阐述了低碳经济的由来、内涵和发展路径,指出中国“低碳发展”势在必行,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淮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淮北低碳发展、城市转型的途径:推进煤炭低碳化利用,壮大关联产业;推进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推进矿城一体化发展,建设低碳城市。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转型;淮北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耗排放的CO2破环了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应对能源资源消耗所引发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是对中国提出的挑战,也是对世界提出的挑战。它将强有力地促进中国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推进城市转型。1 低碳经济的由来及对策1.1低碳经济的由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化石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人类排向大气中的CO2、CH4、NO等温室气体越来越多,自然平衡被打破,CO2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迹象明显,由此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极端气候现象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在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中,CO2的影响最大,超过60%。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尽可能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特别是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受能源安全和气侯变化等因素的驱动,降低CO2排放的“低碳”概念应运而生,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也纷纷出现1。1.2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的要义在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建立“低碳经济”的社会体系,包括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对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法律体系与市场机制。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质却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2,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构3。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其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其有效方法,可持续发展是其根本方向。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联系4。1.3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1.3.1降低人为碳通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能源替代和碳捕捉、碳封存和碳蓄积,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降低CO2排放量,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5。1.3.2维持碳平衡作者简介 陈爱萍,女,1956年生,汉族,安徽濉溪县人,学士学位,高级农艺师,现任淮北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党委书记,长期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发与科技管理。通信地址:235000 淮北市淮海路。Tel:05613050911, E-mail:。(1)碳预算。预算全球许可的人为CO2排放总量和时序碳通量。(2)碳分配。依据不同国家综合国力、人口规模、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能源结构的差异,分配碳排放权。(3)碳贸易。将碳源排放空间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碳汇吸收能力作为一种收益手段,在碳汇国与碳源国之间建立碳预算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碳源碳汇”交易。1.3.3发展低碳技术(1) 转换能源结构。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用无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2)开发碳吸收技术。通过碳捕捉、碳封存增加碳蓄积,减少生态圈的碳循环通量。(3)增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湿地保护和农田改造等措施,增强植物和土壤吸纳CO2等温室气体的能力,保护自然碳库。1.4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必然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处于消除贫困、加速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发展时期。能源消费的高碳特征,给我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巨大压力。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是:总量大、增速快,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能源需求和CO2排放量也就不可避免地持续增长,CO2排放总量的大国位置指日可待6。发达国家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限排承诺的压力与日俱增。处在以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为特征的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和以煤为基础能源的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势在必行7。中国的低碳发展不能以牺牲工业发展为代价,必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低碳化并行发展的模式。2 淮北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加速经济转型淮北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市50年来,累计生产原煤8亿吨。煤电产业“一业独大”的格局长期未变。近20年来,煤电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始终在50%以上,占GDP的比重始终在1/3以上。煤炭造就了淮北这座新兴能源城市,但也形成了区域经济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经过多年的开采,资源逐渐枯竭,生态破坏严重,养老、失业和财政增长困难、失地农民增长过快等问题开始凸显,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迫切需要推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成为淮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3 淮北低碳发展、城市转型的路径3.1推进煤炭低碳化利用,壮大关联产业煤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仍将是中国基础能源和主体能源。煤炭是碳排放系数最高的高碳能源,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是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关键。发电、工业锅炉和煤化工基本涵盖了目前和未来20年内的用煤领域,是我国近期和中长期主要的洁净煤应用方向,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8。3.1.1煤炭洗选加大清洁开采及原煤入洗比重。煤炭经过洗选、提质,可减少灰分、硫分等,提高发热量,有效降低外销煤炭运输成本,减少碳排放。3.2.2高效燃煤发电技术使用洗选加工煤,并采用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如超临界发电技术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等),提高电厂发电效率,减少CO2排放。3.3.3工业锅炉洁净燃煤技术燃煤工业锅炉量大面广,运行效率低,碳减排潜力巨大。工业锅炉使用洗选加工煤,并进行技术改造,平均燃烧效率可由目前的65%提高到72%。3.4.4新型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包括煤炭液化,煤制醇醚、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炭直接液化的综合能效在50%左右,煤制甲醇、煤制二甲醚和煤炭间接液化,综合能效在43%45%。新型煤化工CO2富集浓度高达90%以上,便于捕集和封存。3.2推进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速改造煤、电、纺织、建材、白酒等传统产业,加快工艺装备升级和产业更新换代,降低能源消耗;依托有一定基础的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电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培育和发展,使之成为替代产业,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发展壮大煤电、煤化工、食品工业、矿山机械制造、陶瓷建材、纺织服装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煤焦化电基地、黄淮海平原食品工业高地、安徽省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试验区和皖北乃至黄淮海地区最宜人居的山水生态城市,走出一条“依托煤炭、延伸煤炭、超越煤炭”的低碳发展之路。3.3推进矿城一体化发展,建设低碳城市3.3.1导入“低碳”理念做到城市建设不影响基本的地形构造,不影响碳汇森林容积量,不影响城市的文脉及其周边的环境等,最大限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9。3.3.2发展低碳建筑人类消耗的能源、排放的温室气体和产生的垃圾40%来自建筑物。利用现有低碳建筑技术,可使能源消耗减少80%左右。要普遍采用外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然地漏排水、建筑绿化等设计理念,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提高低碳建筑生产能力。3.3.3发展低碳交通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仅次于工业部门。在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方面,应通过调整交通方式,有效地削减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要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公交投入;主动创造便于市民步行或依靠自行车出行的条件。加快推广使用节能车辆,积极为油电混合动力车、LPG动力车、电动汽车等提供相关税费优惠和配套服务设施,并加速淘汰旧车辆,鼓励以旧换新。加大太阳能路灯的推广力度,力争由点及面逐步应用到全市主要道路。3.3.4培育城市森林把培育城市森林作为城市“氧补偿”和气候“降温”的重要措施,全面实施生态风景林建设工程,多渠道拓展绿化空间,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和碳汇能力。3.3.5倡导低碳消费社会选择以及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样可以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大的影响。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倡导节约为荣、简约为美,反对浪费,鄙视奢侈的现代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珍惜能源,物尽其用,少用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商品,尽量减少消费品的不必要替换。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自觉施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严格制止废弃物的违规排放;自觉参与低碳社会建设,对高耗能、高排污等不良社会现象积极加以监督与制止。参考文献1裴莹莹,吕连宏,罗宏.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J.环境科技,2009,22(6):6872.2周国梅,唐志鹏,李丽平.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低碳转型J.环境经济,2009,(10):3136.3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J.中国投资,2009,(2):116.4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5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1014.6张永发,王莉萍.探究山西省低碳经济之路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1):69. 7谢克昌.煤炭的低碳化转化和利用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1):13.8申宝宏,赵路正.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途径分析J.中国能源,2010,32(1):1013.9乐 正,廖明中.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J.特区建设实践与理论,2009,(5):3237.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to accelerate transformation of Huaibei CityCHEN Aiping,ZHANG Cunling,ZHAO Deqin,ZHU Zhanying(Huaibei City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bei of Anhui, 235000;Suixi County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ixi of Anhui, 235100)Abstract:Explained the origin of low-carbon economy,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path that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imperative, must take the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parallel;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building low-carbon city, into the Huaibei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aibei proposed low-carbon development, urban transformation approach: to promote low-carbon coal utilization, grow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竞赛题库及答案
- 桃花源记课件重点字
- 国企银行面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药品监管笔试备考冲刺卷2018
- 2025年协会财务岗位笔试中的法律法规知识预测题
- 2025年跨国公司招聘区域经理面试技巧与模拟题集
- 2025年殡仪专业考试模拟题及解析
- 公务员选岗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题答案及分析
- 校长述职报告课件
- 眼的生物化学讲义
- GB/T 3098.15-2023紧固件机械性能不锈钢螺母
- 陈琦《教育心理学》课件
- 封头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 护理副高职称答辩5分钟简述范文
- (3)-2-1-药物的跨膜转运
- 幼小衔接资料合集汇总
- 八年级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测试题
- GB/T 28575-2020YE3系列(IP55)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机座号63~355)
- 储油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表
- 传媒公司员工劳动合同(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