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训练.doc_第1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训练.doc_第2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训练.doc_第3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训练.doc_第4页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限时训练.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时间:45分钟)a级基础演练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解析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答案c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答案b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答案b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项错。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答案c5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答案a6(2012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答案c7(2012南京一模)图中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速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速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非恒定不变。答案a8(2012河南开封)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答案c9(经典题)如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第类表示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型,其特点是_的个体很多,而_的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会越来越大。(2)如果第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留下_鸡,处理_鸡;要保持_多、_少的性别比例;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加以良好的_,使它有很高的_,让衰退型转化为_。解析从曲线可以看出,牛群的年幼个体数量较多,而年老的个体较少,故属增长型。从曲线可以看出,鸡种群年幼个体死亡率较高,因此年幼的个体数量较少,已呈衰退型,必须改变饲养条件。答案(1)增长年幼者年老者数量(2)育龄老龄雌雄雏鸡饲养条件成活率增长型10(创新题)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1)曲线a表示种群呈“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现象。解析(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 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呈“j”型增长。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答案(1)j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2)s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最大(3)波动b级智能提升1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 bc d解析种群数量包括各个年龄组个体数之和,不能通过某个年龄组个体数来判定种群数量的增减,错误;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正确;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正确;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正确。答案c12下图是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呈“j”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种鱼数量的两倍解析由图示可推知,该种群的增长属于“s”型增长。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已经由最大变小,但仍然是正值,种群数量位于和k之间,因此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定。t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答案d13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d14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 ml200800200800a.丁、乙、丙、甲b 乙、甲、丁、丙c 甲、乙、丙、丁d 丙、甲、丁、乙解析题中曲线的纵坐标是细胞密度而非细胞数目,细胞密度的k值取决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非葡萄糖总量。据图可知,曲线、的细胞密度k值相近且较高,葡萄糖质量分数应为4.0%;曲线、的细胞密度k值相近且较低,葡萄糖质量分数应为0.8%。进一步分析可知:曲线与(或与)的区别在于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实验组甲与乙(或丙与丁)区别在于培养液体积不同,培养液体积越小,则液面上方的空间越大、氧气越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越快,即细胞密度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答案b15(2012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曲线增长,5年后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要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实验步骤:将生理状况相似的该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_。_。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结果预测:_。解析(1)由图可知,在前5年值不变,且都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5年后值开始变小,但一段时间内该值还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减缓,环境阻力加大。(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火灾后的群落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是否喷施某种化肥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实验组的昆虫食用的牧草喷施了化肥,对照组的昆虫食用的牧草没有喷施;两组昆虫的生长状况、数量、昆虫的饲养环境都是无关变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适宜;因变量是昆虫的生存率。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进行结果预测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