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吕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吕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吕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吕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篇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FinancialSupervisionbyCentralBank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金融危机 1991年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 1994年 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5年 巴林银行倒闭 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8年 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年 巴西金融危机 2001年 阿根廷金融危机 1992 1993年 欧洲金融市场动荡 2007年 美国次债危机 2009年 希腊债务危机 2009年 迪拜债务危机 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2 1991年 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 1991年 英国中央银行 英格兰银行突然宣布关闭国际商业信贷银行 BCCI 其它69个国家的银行监管者紧随其后 发狂的储户们涌向BCCI 徒劳地尝试取出存款 BCCI的官司如潮而至 在香港 BCCI的小储户们很快就得到了全额偿付 因为BCCI的香港分行拥有充足的资产和很好的流动性 在孟加拉和其他一些国家 由政府介入来补偿小储户 然而 到了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官司仍未了结 一些国家的储户仍在等待赔偿 事情的真相是 BCCI隐瞒了巨额亏损 并且早就开始用新储户的钱归还旧储户的存款 1990年4月 英格兰银行允许BCCI将总部和银行记录迁至阿布扎比 这给后来的调查增加了困难 有指控说 BCCI的高层管理者参与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动 包括为毒品交易洗钱 向政治家行贿 做假账 逃税 资助恐怖主义和非法武器交易 操纵股价 以及触犯多个国家的银行法和证券法 3 1992年 欧洲金融市场动荡 1992年9月中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生的一场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 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当时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 尽管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用马克表示的份额不变 但由于马克对美元汇率升高 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也不断提高 因为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成员国商品劳务交往和资本流动的记帐单位 马克价值的变化或者说德国货币政策不仅能左右德国的宏观经济 而且对欧共体其它成员的宏观经济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而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 增长缓慢 失业增加 他们需要实行低利率政策 以降低企业借款成本 让企业增加投资 扩大就业 增加产量 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作经济 但当时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 财政上出现了巨额赤字 政府担心由此引发通货膨胀 引起习惯于低通膨胀的德国人不满 爆发政治和社会问题 因此 通货膨胀率仅为3 5 的德国非但拒绝上次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要求 反而在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 75 这样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出现抛售英镑 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 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 这是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 4 1995年 巴林银行倒闭 1995年2月26日 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 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 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 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 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 从此 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 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 日本经济呈现复苏势头 里森看好日本股市 分别在东京和大阪等地买进大量期货合同 希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 天有不测风云 1995年1月17日突发的日本阪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 股价持续下跌 巴林银行因此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 这几乎是巴林银行当时的所有资产 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此倒塌 巴林银行集团破产的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各地股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英镑汇率急剧下跌 对马克的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巴林银行事件对于欧美金融业的隐性影响不可估量 5 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 1997年7月2日 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 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 当日比索贬值11 5 同一天 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 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 台湾的台币贬值 股市下跌 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 10月17日 台市贬值0 98元 达到1美元兑换29 5元台币 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 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 55点 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 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 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 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 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 美国道 琼斯指数暴趴554 26点 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 10月28日 日本 新加坡 韩国 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 4 7 6 6 6 6 7 和6 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 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H和27日分别跌765 33点和1200点 10月28日再跌1400点 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6 1997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 11月下旬 韩国汇市 股市轮番下跌 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11月 韩元汇价持续下挫 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 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 至11月底 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 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 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 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 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 较年初贬值17 03 从1998年1月开始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 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 l月8日 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 l月12日 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同日 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 58点 新加坡 台湾 日本股中分别跌102 88点 362点和330 66点 直到2月初 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7 8 9 10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主席哈维 皮特 将安然公司倒闭 安达信公司解体 世界通信公司作假与 9 11 恐怖袭击事件共同列为金融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 华尔街丑闻的牺牲品 11 2001 银广厦事件 2004年 中航油事件 德隆事件 2002年 蓝田造假案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从国外的巴林银行 安然公司 到国内的 中航油 国储铜 事件 无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005年 国储铜事件 2002 2006年 多起中行票据诈骗案 2000 中科事件 12 2007年股市违规事件 13 第十二章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第二节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第四节金融监管的类型与体制 14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含义 金融监督supervision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全面的 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 并以此促使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 安全可靠和健康地发展 金融管理management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的领导 组织 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从词义上看 15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狭义 内部控制与稽核 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 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 广义 16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现代意义一国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 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 通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法律准则和程序 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监督和管理 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约束债务人的行为 确保金融主体和金融业务的公平竞争 促进金融业有序地运行和健康地发展 实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标 17 第一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概述 金融监管的发展1694年 英格兰银行成立19世纪 英国连续发生了3次危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 美国连续爆发了4次危机 成立美联储体系1929 1933年 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20世纪70年代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87年 国际清算银行通过 巴塞尔资本协议 1994年 巴塞尔协议 规定8 的资本充足比例2004年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通过 18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的需要维护金融秩序 保护公平竞争 提高金融效率的需要是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调控的保障 19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社会利益论出发点 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 金融体系存在外部不经济 主要内容 纯粹的市场机制不能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由于存在市场失灵 会导致自然垄断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还会带来不公平 社会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20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金融风险论主要内容 金融业是个具有特殊性的高风险行业 需要有效的金融监管控制金融风险 体现在 一方面 经营的产品特殊性另一方面 金融风险具有连带性 21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保护债权论主要内容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 银行 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比债权人拥有更充分的信息 可能将金融风险和损失转嫁给债权人 存款人 证券持有人 投保人等 为了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需要进行金融监管 22 金融监管的一般理论 特殊利益论主要内容 作为监管当局的政府官员是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帮助下当选的 所以政府的管制会保护与当局有密切利益关系的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不会保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该理论反对政府的管制 23 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 1 监管合作的国际化 2 监管内容的全面化 3 金融监管的市场化 4 金融监管的标准化 24 第二节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金融监管的目标 一般目标 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 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具体目标 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25 1 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 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 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 由此避免资金的乱拨乱划 制止欺诈活动或者不恰当的风险转嫁 3 金融监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发放过度集中于某一行业 4 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而且会波及国民经济的其它领域 金融监管可以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6 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帐户 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实施金融监管的目的 26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 内控 与 外控 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原则 27 第三节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 金融监管的内容 审慎监管 事前监管 市场准入 事中监管 日常经营 事后监管 三道安全网 28 审慎监管的概念 PrudentialRegulation 审慎监管是指监管部门以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为目的 通过制定一系列金融机构必须遵守的周密而谨慎的经营规则 客观评价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并及时进行风险监测 预警和控制的监管模式 29 审慎监管的起源 PrudentialRegulation 审慎监管理念源于巴塞尔委员会1997年的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CorePrinciplesforEffectiveBankingSupervision 在该文件中 审慎监管原则被作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核心原则确立下来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包括7个部分25条原则 从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 银行准人和结构 审慎监管法规和要求 持续监管手段 信息披露 监管者的正式权力 跨境银行监管等七个方面 分别对监管主体和监管行为作出规定 这些原则是世界各国近百年银行监管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 反映了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和银行监管的新趋势 30 审慎监管的起源 PrudentialRegulation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已得到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并作为建立和完善本国银行监管体系的指导准则 由此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被认为是国际银行监管领域里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 在 审慎监管法规和要求 PrudentialRegulationsandRequirements 部分 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 共提出了10条原则 要求监管当局制定和实施资本充足率 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 资产质量 损失准备 风险集中 关联交易 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审慎监管法规 这些审慎监管法规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涉及资本充足率监管 另一类涉及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31 事前监管 最低限度的自有资本 对经济 金融业的影响 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经历 32 最低注册资本金 33 事中监管 资本充足率 流动性的监管 业务范围的限制 贷款风险的控制 外汇风险的管理 准备金管理 34 事后监管 最后贷款人 存款保险制度 政府救济 市场退出 35 最后贷款人制度 最后贷款人指的是 当金融系统处于不稳定的时候 平时经营良好的银行可能会陷入流动性不足的困境 为了防止银行破产而导致金融系统崩溃 中央银行以一个惩罚性的利率予以银行贷款援助 为其摆脱这种困境而行使的一种职能 救助 伊里诺伊银行 36 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 强制地或自愿地吸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缴存的保险费 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 一旦投保人遭受风险事故 由保险机构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由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37 2020 2 4 38 存款保险制度的兴起 真正意义上的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当时为了挽救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已濒临崩溃的银行体系 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 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 以避免挤兑 保障银行体系的稳定 目前 运作历史最长 影响最大的是1934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制度 FDIC在美国金融监管中的 三巨头 之一的地位 存款保险制度成为美国金融体系及金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货币主义的领袖人物弗里德曼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银行存款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是1933年以来美国货币领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39 存款保险制度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理论是把存款保险分为隐性 implicit 存款保险和显性 explicit 存款保险两种1 隐性的存款保险制度则多见于发展中国家或者国有银行占主导的银行体系中 指国家没有对存款保险做出制度安排 但在银行倒闭时 政府会采取某种形式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因而形成了公众对存款保护的预期 2 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存款保险的要素机构设置以及有问题机构的处置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40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稳定促进公平竞争加强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银行的风险管理 41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1 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提高社会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如果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 当实行该制度的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或破产倒闭而不能支付存款人的存款时 按照保险合同条款 投保银行可从存款保险机构那里获取赔偿或取得资金援助 或被接收 兼并 存款人的存款损失就会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有效保护了存款人的利益 存款保险制度虽然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 但它的作用却在事前也有体现 当公众知道银行已实行了该制度 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时 也会得到相应的赔偿 这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以安全感 从而可有效降低那种极富传染性的恐慌感 进面减少了对银行体系的挤兑 42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2 可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由于存款保险机构负有对有问题银行承担保证支付的责任 它必然会对投保银行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一定的监督 管理 从中发现隐患所在 及时提出建议和警告 以确保各银行都会稳健经营 这实际上增加了一道金融安全网 同时由于这一制度对公众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也可有效防止银行挤兑风潮的发生和蔓延 从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 43 存款保险制度的功能 3 促进银行业适度竞争 为公众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大银行由于其规模和实力往往在吸收存款方面处于优势 而中小银行则处于劣势地位 这就容易形成大银行垄断经营的局面 而垄断是不利于消费者利益的 社会公众获得的利益就会小于完全竞争状态下的利益 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中小银行 促进公平竞争的有效方法之一 它可使存款者形成一种共识 将存款无论存入大银行还是小银行 该制度对其保护程度都是相同的 因此提供服务的优劣 将成为客户选择存款银行的主要因素 4 存款保险机构可通过对有问题银行提供担保 补贴或融资支持等方式对其进行挽救 或促使其被实力较强的银行兼并 减少社会震荡 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44 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诱导存款人鼓励银行铤而走险不利于优胜劣汰有悖于保险的基本原理 45 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1 存款保险制度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它可能诱发道德风险 一方面 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存款者风险意识下降 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实现以后 他们就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 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 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也会弱化 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 此外 在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还有特殊问题 主要是四大国有银行有政府为其做后盾 无偿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险 为了节省运行成本 显然不愿加入存款保险体系 如果不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纳入这一体系 那么由于保险基金数额小 范围狭窄 就很难保证银行资金发生大量损失的时候对储户进行赔付 46 存款保险制度的缺陷 2 鼓励银行铤而走险 也就是说 存款保险制度刺激银行承受更多的风险 鼓励银行的冒险行为 因为银行知道 一旦遇到麻烦 存款保险机构会挽救它们 特别是当一家银行出现危机而又没被关闭时 所有者便用存款保险机构的钱孤注一掷 因为这时全部的风险由承保人承担 这样那些资金实力弱 风险程度高的金融机构会得到实际的好处 而经营稳健的银行会在竞争中受到损害 从而给整个金融体系注入了不稳定因素并增大了银行体系的经营风险 这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本来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47 政府救济 政府救济一般在银行或者银行系统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情况下 政府通过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 以此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改善银行经营和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一种救济方式 存在 道德风险 48 资产管理公司兴起国际背景 美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直到九十年代初 曾经发生过一场影响很大的银行业危机 当时 美国约有1600多家银行 1300家储蓄和贷款机构陷入了困境 为了化解危机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联邦储蓄信贷保险公司竭尽全力进行了援助 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设立了重组信托公司 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 以下简称RTC 对储贷机构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RTC在1989 1994年经营的五年多时间 在化解金融风险 推进金融创新等方面多有建树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成功典范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正是自RTC开始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了各国化解金融风险 处置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 49 资产管理公司兴起国内背景 作为中国金融业根基的国有银行业 存在着大量不良贷款 人行的一项统计表明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大约为22898亿元 约占整个贷款25 37 巨额的不良资产 对银行自身的稳健与安全将产生直接损害 为了化解由此可能导致的金融风险 国家于1999年相继设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CHAMC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GWAMCC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CINDAMC 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COAMC 分别收购 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 50 资产管理公司兴起国内背景 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为同时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一是改善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提高其国内外资信 同时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 对不良贷款剥离后的银行实行严格的考核 不允许不良贷款率继续增加 从而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办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商业银行 二是运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 通过建立资产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 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 三是通过金融资产管理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债权转股权 支持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 51 市场纪律与金融监管 要求银行公开信息 disclosure 依靠市场纪律 marketdiscipline 来约束金融机构行为 如1 通过利率如2 通过股价 52 金融监管的基本方法 事前检查筛选现场检查定期报告分析内外部审计信用评级内部监管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监督 53 第四节金融监管的体制 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混业经营 监管模式集中监管分业监管 优缺点 优缺点 54 55 56 各国金融监管体制 专栏1 专栏2 一元化 多元化 57 英国 金融服务总署 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 FSA 1 建筑融资互助社委员会2 互助社委员会3 贸易与工业部保险业委员会4 投资管理监管组织5 个人投资局6 互助社设立登记局7 证券期货管理局8 证券投资委员会9 英格兰银行监管局 单一监管机构 58 美国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划分 59 美国双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图 联邦级监管机构 州级监管机构 美联储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货币监管署 储贷监理署 证券交易委员会 州银行厅 州保险监管署 60 伞式 金融监管模式图 美联储FRS 主监管人 金融控股公司FHCS 银行类子公司 证券类子公司 保险类子公司 美联储货币监理署州银行监管者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证券交易委员会 州保险监管署 61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选择 近代金融监管 内部稽核为基本 现行金融监管 1995年 国家大法赋予人行的金融监管权 1992年 成立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1998年 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3年 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62 国务院 财政部 人行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外汇管理局 各行业自律组织 官方性质 金融监管基本框架 63 64 第五节专题 中国的金融监管问题 65 一 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1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1 不良资产率高2 资本充足率低3 盈利水平低 66 一 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2 农村金融风险1 资产状况恶劣2 管理问题严重3 大量地下资金违规流动 67 一 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3 证券市场风险1 上市公司弄虚作假2 中介机构为虎作伥3 庄家股评者兴风作浪 68 一 中国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 4 金融开放中的风险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在金融市场完全开放后会加大我国银行的经营压力 可能造成资产质量恶化 隐性外债现象严重等问题 69 二 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简要评价 1 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2 农村金融问题的实质在于体制性扭曲3 证券市场是 摸着石头过河 4 应对金融开放过程中的风险 关键在于 发展 与 监控 结合 70 三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新选择 1 政府监管层次2 金融机构内部监控层次3 社会监督层次4 国际合作层次 71 银行幽默 我一直以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发展的最好的是人民的幽默感 人民学习的最快的是苦中作乐和自嘲自讽 我在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