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唐诗精华(下)【单元学习目标】一、朗读和背诵本单元的诗歌,体会通俗朴实的语言风格。 二、适当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 三、学习诗人关注现实、关注民间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基础知识学习】一、唐诗,一般分为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二、初唐重要诗人有:沈佺期、宋之问、王绩、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盛唐重要诗人有: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白、杜甫。中唐重要诗人有:元结、顾况、刘长卿、韦应物、李益、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孟郊、贾岛、李贺。晚唐重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陆龟蒙、罗隐、韦庄、司空图。三、唐代不少有诗人雅称:杜甫诗圣、诗王、诗宰相;李白诗仙;王维诗佛;李白、王维、王昌龄诗天子;孟郊诗星;孟郊、贾岛诗囚;陈子昂诗祖;刘禹锡诗豪;齐己、贯休诗僧。【教学安排】10杜甫诗三首三课时。11白居易诗两首二课时。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二课时。13题坡山寺后禅院一课时。14无题一课时。【每周一诗】,背诵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因无计避征徭。背诵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杜荀鹤,是晚唐后期继承新乐府运动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天地最穷人”。,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诗三首(唐)杜甫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背诵并默写登岳阳楼、登高,熟读石壕吏,初步了解杜甫及其作品。体会杜诗的景物描写中呈现的感情色彩,理解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了解杜诗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怀。【课文提示】杜甫,字子美,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杜甫的诗歌,真实而全方位地反映了唐王朝经“安史之乱”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沉郁”,即浓厚深沉、忧郁苍凉。杜甫的重要作品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与李白齐名,他们并称“李杜”,是唐代诗坛的最耀眼的双子星,是中国诗歌世界中两座并峙的高峰。【正音正字】坼ch 渚zh逾y 邺y 戍sh(辨析:戊w 戌x) 妪y【朗读课文】【课文分析】登岳阳楼与登高两首诗,都是杜甫晚年流浪途中,登高远望之作。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是歌吟岳阳楼的名作。登岳阳楼通过宏伟壮丽的景象来寄托诗人的情感。开头四句极力渲染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宏丽形象。看起来这与诗人的情感不一致,但实际上,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景象是“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杜甫眼中的景象,就不难明白诗句里蕴含的伤感与悲愤了。所以景象越是宏大,越是能反衬诗人的渺小和无助,越是能反衬在无限时空面前人的无足轻重。接下去,诗人直抒胸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将自己孤苦伶仃的不幸遭遇直接展现在读者面前。但诗人的伤感又不仅只为一己,他眺望万里关山,想起天下还处在兵荒马乱的动荡之中,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这样,社会衰落的哀叹与个人际遇的感伤融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之冠。它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抒发了诗人长久以来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登高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一开头就以不凡的气势将秋天特有的寥廓与肃杀展示出来。空阔的天空下,湍急的长江滚滚东去;飙疾的秋风里萧萧落叶飘忽而下,还有凄惨的猿鸣,低徊的鸟儿诗人置身于这样一个背景,不仅感慨万千:自己就像一片孤叶飘零在外,终年客居异乡,如今年岁大了,疾病缠身,穷困潦倒,不禁悲从中来。杜甫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抱负远大,一直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可是生不逢时,偏偏遇到了“安史之乱”,不仅理想成空,而且穷困潦倒,四处漂泊。虽然杜甫从没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但面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生活景况,他内心感慨万千!这首诗歌虽然短,却充满了社会衰落的哀叹、个人际遇的感伤、时光流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壮,尤其是渗透行间的“悲”字,渗人肌骨,动人心魄。【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课文分析】石壕吏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叙事诗。诗歌很短,但承载的分量很重。诗人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安史之乱”时期一个普通家庭的不幸遭遇,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诅咒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老妇对全家遭遇的控诉。“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对比中表现了官吏的凶狠与妇人的无奈;“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令读者回味无穷,一个家庭最终的遭遇与结局可想而知。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什么?是妻离子散,是家破人亡,是无尽的眼泪,是永远的伤痕。【朗读课文】【讨论问题】(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登岳阳楼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逼真地绘画出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的宏丽画面。),登高中的“无边”、“不尽”两词传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传达了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悲怆之情。),秋天本身并无悲喜之分。杜甫的登高为什么用“悲”字写秋?(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触景生情,联想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所以生发无限悲愁的情绪。),石壕吏“有吏夜捉人”中,“捉”有什么表达作用?(“捉”寄寓了批判之意。不是招兵征兵,而是捉人;不是白天光明正大地找人,而是趁夜深人睡之时搞突然袭击,可见战乱给普通民众带了的无穷苦难。),“夜久语声绝”四句,在全文有什么作用?(反映了人民不堪忍受的巨大灾难,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败。),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特色。(“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对比中表现了官吏的凶狠与妇人的无奈,蕴涵作者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令读者回味无穷,一个家庭最终的遭遇与结局可想而知,这里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的诅咒。),请举例说明杜甫诗歌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四句,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通过与悲情相一致的“悲景”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抒发诗人长久以来积郁于心的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拓展学习】,简单介绍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朗读“三吏三别”,感悟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课外预习】,读一遍白居易诗两首,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白居易诗两首(唐)白居易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背诵放言,熟读卖炭翁,圈划佳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放言表达的哲理,学习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领会诗歌的主题;体会卖炭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本诗的讥讽意义。感受白居易诗歌现实主义的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课文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三大著名诗人之一,是中唐影响最大的诗人。卖炭翁描写了卖炭翁谋生艰难和劳动果实被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残酷地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 【正音正字】蓍sh篡cun辗zhn辙zh敕ch叱ch直zh(同“值” )【朗读课文】【课文分析】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身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的一生虽然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多灾多难,曲折多变,但也遭受过排挤。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生活的认识更清醒。他的这首诗虽然是劝解老友的,但也包含了诗人自己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的很多感慨与思考。诗歌开头提出“决狐疑”的方法问题,接着否定了这些方法。三四句用怎样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回答了这个“决狐疑”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在历史与时间面前,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终将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五六句,诗人借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通过真实的历史人物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周公也有被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人的时候。最后两句,白居易除了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外,也是在借机发泄自己内心的不平。【思维训练】(根据情况,选择若干讨论),“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赠”字有何表达作用?(郑重其事的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本诗用了哪些例子?它们有什么作用?(本诗用了四个例子:“试玉、辨材、周公、王莽”。它们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例揭示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诗中哪些句子说明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这首诗歌揭示一个什么哲理?(这首诗歌揭示了一个哲理: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来考验。)【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翻译卖炭翁。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作品。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翻译:一个卖炭的老人,(终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分析:一个老人孤苦伶仃地在深山老林中烧炭,已经是无可奈何之事。原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翻译:满面灰尘透出烟火熏烤的脸色,两鬓已经灰白十个指头全是黑黢黢的。分析:这两句写出烧炭的环境非常恶劣。原文: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翻译:(要问)卖炭赚得的钱作什么用?要解决身上穿的衣裳、口中吃的食粮。分析:老人卖炭是要解决燃眉之急。原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翻译:尽管身上穿得很单薄,但是担心炭贱所以还是希望天更寒冷些。分析:写出老人矛盾的心理:大雪天气“衣正单”已非常冷了,还希望天再寒冷些为了多赚点钱。原文: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翻译:夜里城外积起一尺深的雪,拂晓驾着一车炭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分析:为了多赚几个小钱,老人不顾疲劳,一大早饿着肚子、赶着牛车上路。原文: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翻译:中午牛走累了人也饿得走不动了,只得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浆地里歇息。分析:拼着老命把炭拉到集市门口,实在没力气从泥潭中挣扎出来,只得将就着就地休息一会儿。原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翻译:两个潇洒的骑马人是谁?原来是穿黄衣的出使宫市的太监和穿白衫的爪牙。分析:老人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遇上了耀武扬威的使者和打手。原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翻译:(他们)手里拿着公文嘴里宣读皇帝的命令,调转车头吆喝着牛向北拉去。分析;封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强行把一车炭给抢走了。老人一场辛苦全都落空。原文: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翻译:一车炭足足一千多斤,被宫使赶走了,老人舍不得也没有办法。分析;面对自己的劳动果实被强抢明夺,老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默默忍受。原文: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宫使把“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在牛头上抵炭的价钱。分析:“半匹红绡一丈绫”对老人来说,没有丝毫用处,根本不能解决眼前的温饱。【课文分析】卖炭翁是诗人叙事诗的代表作,通篇采用了对照写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中唐时期“宫市”泛滥,百姓本来生活艰苦,还得承受宫廷的肆意盘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本诗通过一个卖炭老翁的遭遇,揭示了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诗歌着力刻画形象,一个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跃然纸上:“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老人急于卖炭为生的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夜来城外一尺雪”,天遂人愿,老人的心愿该实现了。可是情节急转直下,两个宫使彻底粉碎了老人的梦想。最终他只得了“半匹红绡一丈绫”的报酬。结尾没有交代卖炭翁的结局,给人留下悬念。在诗里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通过形象、心理、动作刻画,表达了自己的同情与愤恨。【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卖炭翁是怎样一个人?这个形象是通过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出来的?(卖炭翁是一个贫穷、体弱的老翁,在天寒地冻的终南山砍柴、烧炭的普通劳动者。两鬓苍苍:说明老翁年岁很大,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老无所养。十指黑:说明工作环境很差,烧炭非常辛苦。衣正单:说明家庭条件很差,生活非常困苦毫无温饱可言。愿天寒:说明老翁生活艰难,完全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炭能多卖些钱。),“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为后面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作有力的铺垫。),“夜来城外一尺雪”,真是天如人愿啊!可是结果卖炭翁怎样呢?请把表示结果的句子找出来,并说明含义。(“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说明一车炭所换得的东西,并不能解决老翁眼前的困难,卖炭翁的劳动果实被无情地掠夺了,他的希望破灭了。“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表明来者的身份和不可一世的神态,点明造成卖炭翁悲惨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宫市”制度。“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明明白白地点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其中“把、称、回、叱、牵、”等,极富表现力。),卖炭翁哪些语句具有对照意义?这些对照写法有什么作用?(“衣正单”:揭示老翁生活艰辛;“愿天寒”:点明老翁对这车炭寄托希望。两者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老翁辛勤劳动,年老体衰,还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养尊处优,盛气凌人。前后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写出老翁度日艰难;“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宫使仗势欺人,使老翁的希望破灭了,生计毫无着落。前后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老翁处境凄惨,体力不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宫使驱将惜不得”:“驱将”写出宫使蛮横;“惜不得”写出老翁无可奈何。前后对比,暴露阶级压迫使人透不过气,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怒都不敢,只得默默忍受,习以为常。),以上这些对照,可以归纳为几种类型?(一句中对照:“宫使驱将惜不得”。一联中对照:“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两对照:“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近对:见“一句中对照”、“一联中对照”例。遥对:见“两两对照”例。)【课外预习】,读几遍酬乐天扬州初奉席上见赠,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学习目标】,背诵这首诗,了解白居易赠诗的内容。,正确理解本诗的内容,了解古诗中典故的表达作用。,理解刘禹锡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积累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朗读课文】【课文简析】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种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白居易用反语说:你应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气那么高呢!可是二三十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了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三十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接着,刘禹锡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三十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到乡翻似烂柯人”,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说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它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事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白居易赠诗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同辈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三十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消沉颓唐。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正因为“沉舟”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把精神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思维训练】,本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酬”是什么意思?“乐天”是谁?(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洛阳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题中,“酬”是“酬答”的意思。“乐天”是指白居易。),本诗的韵脚有哪些?其押韵规则是什么?(本诗的韵脚有:身、人、春、神。其押韵规则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诗中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有什么意图?(暗示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迁升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惆怅,却又相当的达观。这也是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宦途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简而言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赋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什么新意?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诗人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如何理解白居易的赠诗和刘禹锡酬答诗的关系?(白居易的赠诗,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因为白诗末尾说到“二三十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三十年弃置身。”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两句,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两句,反而劝慰白居易。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与白居易赠诗的开头照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课外作业】完成“学习建议”。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刘禹锡生平、作品,以及典故“闻笛赋”“烂柯人”。预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学习寄语】一个人要学会容忍宽容忍让是护身符,它能保你一生平安;善于宽容忍让的人,不会被不平之事伤害。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自学指导】,熟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正确理解诗人希望脱离尘世、追求清净隐逸的思想感情。【正音正字】籁li磬qng【朗读课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课文简析】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年社区智能社区系统的功能优化-洞察及研究
- 知识付费主播培训北京课件
- 甲基谱线分析-洞察及研究
- 睾丸IRI针灸外周神经调控-洞察及研究
- 钻井钻进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 钳工岗位基础知识培训
- 2025年安全生产电气安全安全考试题
- 2025年数据安全工程师高级面试题库
- 知识产权培训需求调查课件
- 2025年成人继续教育线上学习模式下的学习社区构建与发展研究报告
-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
- 《广东省花生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 班组交接班制度模版(2篇)
- 护理老年科小讲课
- 《电子收费系统E》课件
- 外科微创手术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国《考评员》专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与答案
- 原材料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秀米推文培训课件
- 阜外体外循环手册
-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