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doc_第1页
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doc_第2页
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doc_第3页
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doc_第4页
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站在女性视角读围城浅析围城女性的自觉和独立意识 摘要:钱锺书先生一本围城,不仅塑造了众多在那个年代彷徨纠结的男性形象,也着重笔调刻画了形象性格完全没有雷同的女性。然而围城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极尽讽刺、挖苦,它站在男权视角下,采用了全知全觉的叙述方法,对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及缺点进行了毫无迁就与宽容的揭示。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女性历来就是弱势群体,被当作社会与男权的附庸。站在一个女性读者的立场与视角上,试图从侧面挖掘、探究一下钱锺书先生围城里面的女性形象,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和女性的悲剧性稍作分析。 关键词:女性形象 女性意识 悲剧色彩 美籍华人夏志清这样评价围城:“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的围城也是塑造了众多为生活而奔波,为爱情、婚姻、事业而奔波的人物形象,这其中不乏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一系列男性,但更多的更精彩的是其作品中那些个性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 到底何谓“围城”呢?婚姻?事业?人生? 失意?钱锺书在围城里说:“城里的人想冲出来,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事业也罢, 婚姻也罢, 人生的目的大多如此。”在我看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城”,有自己筑的城,他人设的城,兜兜转转地周而复始,我们都在“围”着我们所在的城池进进出出。可女性的“围城”又是谁给设的呢? 这部围城里,女性其实已经开始走出几千年来封建的城池,她们不应该是钱锺书先生笔下男权社会里对男性的完全依附。围城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虽然她们追求一种传统的归宿婚姻,但她们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已经开始挖掘自我意识,对于自己所想所要已经敢于按照自我意志去追求了。 一、知识女性 封建社会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大家闺秀型的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更谈不上抛头露面地出国留学、外出就职了。围城的三位女主人公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皆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其中苏文纨是飘洋过海的真博士兼诗人;而孙柔嘉和唐晓芙虽没有留过洋,却也是投身高等学府,苦心修学。“她们是那个时代极少数的走出闺门出外谋职的女人,她们对中国女性挣扎了数千年的传统宿命进行了有力的回击。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们从思想到行为具备了与传统女性截然不同的一面,其言行举止已经带有了现代女性的气息。” 由于学识不同于当时一般的女子,她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某些解放,这些在穿着、打扮、言谈等方面有着思想解放的体现。钱锺书先生在苏文纨回国归来时有对她外貌的描写,说她“戴着太阳眼镜”、“身上摊本小说”,而且“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上白”。正如作者的话,她是一个“新派女人”,赶时髦,讲究衣着注重自我,很明显地给我们一种区别于传统女性的形象,是中西生活方式交融的产物。对唐晓芙的描述:“唐小姐妩媚端庄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仿佛让人忘掉口渴又觉得嘴馋,仿佛是水果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擦,似乎是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这一段文字以一种极其欣赏的笔调来描写唐晓芙,在围城里实属少见,表现出作者对这位美丽、飘逸少女的喜爱。唐晓芙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以本身特有的品位表现出了美丽的自我,她“清纯”,同时却并非懵懵懂懂地不假修饰,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在提到与方鸿渐有交集的第一个女性的鲍小姐时,文章更加体现了女性的思想解放。她不在畏缩于传统女性的被动与小心,她大胆的言行仿若一个接受了西方思想的性解放主义者,这不啻为对传统女性思想贞洁观的一个有力冲击。“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了涂红的指甲”,外部衣着打扮就充分体现出了强烈的反叛意识和摆脱思想束缚的冲动。 二、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 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潜意识里,渴望拥有独立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自由。她们都在努力驾驭自己的命运,力图摆脱在男权社会中沦为男人附庸的命运。 她们不再依赖传统的包办婚姻,在爱情里她们采取了主动和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能获得恋爱的主动权和选择权。 “把自己的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人,突然发现自己就像做了两年的衣服舍不得穿,过了两年却发现已过时了,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悲哀。”虽说可以从这些文字当中看出,苏文纨是一个自视清高者,可更能表露出像她这样的女性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已经拥有了难能可贵的独立爱情观和择人的自觉意识。很多时候,都在感慨中国古代的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悲哀,愤慨着“以夫为纲”的封建罪恶。她们没有自己的爱情,即使有,也会因封建家长制而扼杀在成长的摇篮里,而结婚的双方绝大多数都还是陌生人,婚后还要忍受着“三妻四妾”共侍一夫。“她喜欢赵、方二人斗法比武抢自己,但是她又担心交战得太猛烈,顷刻便分出胜负,二人只剩一人,自己身边就不热闹了。”钱锺书先生的这段文字将苏文纨的自私、虚荣表露无遗,但另一方面看,却能读出一个现代女性的自知自觉。在这场以她自己倒追方鸿渐的爱情戏里,苏文纨明显已经突破传统女性“唯命是从”的卑微身份,她努力地让自己在这其中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懂得让自我的中心位置得到体现和巩固。虽说,她并没能完全抛弃旧时代女性的矜持,但毕竟已经不同于被冠冕堂皇的封建道德束缚住的中国女性了。而在这样的时代中,唐晓芙这位摩登文明社会里的“罕物”,很显然是一个爱情理想主义者。令我惊奇的是,她居然喊出了这么一句让人震撼的话:“我爱的人,我要占有他的整个生命。他在碰到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着我。”这句话已是对传统的莫大挑战,她丝毫不顾忌所谓的传统女性所需要恪守的”妇道”,大胆地喊出女性内心对于爱情真正想法,并且她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在了解了方鸿渐没有留出“空白”等着她时,毅然斩断了他们两人之间“鸿雁传书”的联系,舍弃掉这段感情。“我要占有他的整个生命”,这是女性对“三妻四妾”最直白的违背,是对几千年来不公平待遇的赤裸裸的挑战,是女性知识分子要求在爱情中与男性拥有同等主体性地位的坚持。三、希望掌握的自己命运人活着,都希望这一生过得随己所欲、不受这万事万物的束缚,做一自由自在人。可往往没有人能真正活得洒脱不羁,其身、其心都会被缚于这般那般的牵绊,一生都困在大大小小的“围城”之中。中国历史上的女子尤其活得没有自我,连笑的自由都没有,更遑论谈人生理想。围城里的女性,虽说其人物性格依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中国女性的影子,但她们却又实实在在地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女子,她们身上已经显现出女性的自觉和独立的意识。在她们身上可以看到,她们已经不再把自己当作男性附庸,在自己的人生决定和婚姻爱情上,她们已然要求掌握选择权和话语自主权。“钱钟书笔下的知识女性获取知识的原动力就是希望能摆脱在男权社会中作为男人附庸的命运,她们希望通过求学获取知识、技能,能自主谋事,从而在男人的主流社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对待婚姻问题上,她们对传统的门当户对的观念持鄙薄态度,对待爱情有自己的主张,不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出击。”1说到孙柔嘉,这位被塑造成工于心计、控制欲极强的女性形象,这不可否认她人物形象上有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和弱点,但从侧面反映的是她不甘成为一个任人摆布的玩偶,她勇于遵循内心所要并放手耍心思去争取自己的爱情。她的一句“我本来也不要你养活”喊出了女性自主性的先声。与“女人的责任是管家”的束缚女性相比,似乎更显出了孙柔嘉自主谋事、独立承担人生的现代女性品格。孙柔嘉作为围城中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与方家的二奶奶、三奶奶这两个只会在“围城”內外明争暗斗的妯娌不同,孙柔嘉显示出了现代女性知识分子特有的独立自主、有思想、有毅力、追求上进的性格特征。 4、 无法抹去的悲剧性色彩 回到围城里去看这些女子,矜持自负的苏文纨走向了极端,竟嫁给了“四喜丸子”的曹元朗,并干起了走私舶来品的营生;美丽单纯的唐晓芙因受了苏文纨的离间,断了与方鸿渐的“鸿雁传书”,也埋葬了这段所谓的爱情;善耍心计的孙柔嘉即使成功地将方鸿渐拐进了婚姻的殿堂,可这段婚姻却苦心经营得只能走到尽头。虽然她们都努力想追求事业的独立和人格的独立,但在灵魂深处却还是固守着传统女性的价值尺度婚姻家庭。苏文纨虽为自己制定了游戏规则,主动出击,可她的目的也是以婚姻作为其游戏的结局。苏文纨明明在追方鸿渐,可她自始至终不敢说一句“我爱你”,因为传统婚姻要求女人具有依附性、被动性。所以苏文纨虽然接受了新思想,依然不能突破这种传统文化心理。孙柔嘉也不例外,她千方百计地争取爱情,也只不过是尽其所能地为方鸿渐创造条件,以满足方鸿渐作为男人的尊严。主动权、求婚权似乎永远在男人手中。最后,苦心经营的婚姻是她用来做避风港的,她并没有跳出“婚姻围城”的桎梏。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对女子的束缚已经根深蒂固,其荼毒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彻底拔除。作者又通过方鸿渐之口道出了这种封建观念:“女人有女人特别的聪明,轻盈活泼跟她的举动一样。比了这种聪明,才学不过是沉淀渣滓。说女人有才学,就仿佛赞一朵花,说它在天平上称起来有白菜番薯的斤两。真聪明的女人决不要作成才女,她只巧妙的偷懒。”所以,即使是那个时代的女性知识分子,她们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对她们的束缚与禁锢,某些方面的中西合体依然不能使她们逃离社会、历史给她们设的围城。然而,她们又何尝不是自己给自己设了一座禁锢的“城”呢?她们没有勇气完全摆脱对男性权性的依附,也没有积极去寻找解放女性思想的出路。当她们努力争取一些东西失败后,就宁肯破罐子破摔了,不肯坚持了。周而复始,她们在自己和封建文化设的围城里来来回回地转悠,然后便习以为常,失了重新攻城略地的胆识和谋略了。 另一方面,围城里面的女性所具有的悲剧色彩,却是钱锺书先生的笔所赋予的,然后承载了某些深层的东西。“围城 的讽刺与悲剧, 这些悲剧有的是作者有意为之, 如爱情、婚姻的悲剧, 有些则是作者无意识中流露的, 如人与人之间、个人自身现实与精神之间的错开, 这些也就是更深层次的, 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更显出非凡的意义, 也加重了围城 的沉淀。”2 即便她们如此,还是无法认同围城里钱锺书先生笔下对女性的极尽辛辣的讽刺,人无完人,看人自是看两面。我不知道先生是否是想借讽刺之笔来警醒某些言外的东西,但我却希望读者将这些女子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人。注释:1杨新生,围城中知识女性的现代思想意识及其悲剧根源,河南师范大学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5期,2009年9月,第167页。2林瑞艳.悲剧之悲剧管窥围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4期,2008年7月,第75页. 参考文献:1钱钟书. 围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2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