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标与重点.doc_第1页
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标与重点.doc_第2页
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标与重点.doc_第3页
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标与重点.doc_第4页
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标与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目標與重點本部依據行政院施政方針,配合各項中程施政計畫及核定預算額度,針對推動教育改革之需要,編訂九十年度施政計畫,其目標與重點如次:一、 發揮教育多元化本質,以學習為中心,建構結合家庭、社區、企業及中央與地方教育機構,並重視品管過程之有效教學系統。二、 營造適性發展之學習環境,暢通升學管道,建立大學、技職校院、高中多元入學制度;推動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之學生輔導新體制,強化生命、倫理、法治、人權及兩性平等教育;推動知情融合的全人教育,實現以學生為本之教育。三、 融合人本教育、小班教學、校園開放、綠色學校理念,營造安全、健康、舒適、高品質與永續發展之學習環境。四、 籌設國立教育研究院,整合教育研究資源,進行長期性、整體性之教育研究。五、 鼓勵公私立機構及事業單位設立幼稚園,發放幼兒教育券;研訂幼教課程綱要;加強幼教評鑑與輔導制度,建立幼教資料庫與網路,提高幼教品質,創設健康快樂之幼兒教育。六、 降低國民中小學班級學生人數,落實小班教學精神;規劃十二年國民教育,推動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培養學生應具備之基本能力;辦理國民中學潛能開發教育計畫、教育優先區計畫、改善國民中小學教學環境及設備計畫,提升國民教育水準。七、 調整高中職學生比例,增加高中招生容量,擴大辦理綜合高中,開發高中多元類型,鼓勵學校建立特色,增進學生延緩分流之機會,建立適性發展之高中職教育。八、 提升教師專業自主權,落實教師之自主性;健全師資培育機構,加強多元師資培育;落實教育實習制度;建立教師終身進修體系,提升中小學師資素質。九、 調整技職教育課程;強化技職校院師資水準;落實技職實務教學及職業證照制度;建立多元、完整及一貫性之學制,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十、 落實大學自主制度;輔導私立大學健全發展;合理調整大學教育資源;推動大學評鑑制度,發展國際級大學;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拓展學術外交空間,提升知識競爭力。十一、 健全終身教育法制,營造學習型社會;培養國人終身學習理念,鼓勵公私立機構成立學習型組織;設立社區學院(大學);統整終身教育體系;推動各級學校配合從事終身教育改革,增進終身學習機會;建立全民學習認證制度,健全終身教育師資,改進課程、教材及教法;強化社會教育機構功能;推展成人基本教育,增進失學國民生活知能;規劃建立完整回流教育體系,建置完善學習資訊網路;推動學習型家庭,奠定建立學習社會之基礎。十二、 加強弱勢族群教育,實現社會公義;推動特殊教育,強化鑑定、安置、輔導工作,建立多元安置設施,提升特殊教育人才素質,落實個別化教育方案;推動多元文化教育,增進多元文化傳承,促進族群融合。十三、 建構完善資訊教育基礎環境;推動資訊與網路教育,提升全民資訊應用知能;延伸台灣學術網路至各級學校;善用網路資源改進教學模式;推廣遠距教學,促進校際資源共享;加速資訊人才培育。教育部九十年度施政計畫與預算配合對照表類項預算金額單位:千元重要施政計畫項目備註壹、一般行政五八三、七一三貳、高等教育一、高等教育行政及督導。二、技術職業教育行政及督導。三、國立學校教學與研究補助。四、私立學校教學獎助。五、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及精緻化。六、師資培育。一、九四一、五四一五四七、七二六三四、四六七、五一三一七、二、五二、九四四、七二九二、一四二、九九三一、 改進大學入學制度,推動大學考招分離入學方式。二、 強化大學自主機制。三、 加強提升大學水準之配套措施。四、 鼓勵私人興學,促進教育發展。五、 加強私立大學獎補助。六、 促進民間參與公立大學建設。七、 推動國立大學研究所教育重點改善計畫。八、 輔導改進技職學校之發展與評鑑。九、 加強辦理建教合作學生實習。十、 技職課程教材修訂與研究。十一、 技職類科調整及教師進修。十二、 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十三、 暢通升學管道,推動技職校院多元入學方案。十四、 技職教育發展與改進及實用技能培訓。十五、 技專校院建築貸款利息補助。十六、 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參、中等教育一、中等教育督導。二、中等教育管理。三、各國立中等教育學校。一、四一一、八五五、九八八、八一三二、七五四、一八二一、 實施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二、 實施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三、 擴大辦理綜合高中,改進綜合高中課程。肆、國民教育一、國民教育行政及督導。二、北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三、竹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四、中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五、嘉大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六、南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七、屏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八、花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九、東師附小國民教育及教育實驗。一三、九九七、八二七九四、九二四九二、一二五七七、七一二七六、六七八六、二五二五八、六三二七六、一三六九六、八一一一、 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二、 發放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三、 普設幼稚園。四、 獎助及表揚幼稚園及人員計畫。五、 推動小班計畫。六、 加速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七、 實施國中潛能開發教育計畫。伍、社會教育一、社會教育行政及督導。二、新竹社會教育館行政及推展。三、彰化社會教育館行政及推展。四、台南社會教育館行政及推展。五、台東社會教育館行政及推展。一、三二、七八五五五、二五二四八、七六二七七、四三九四八、三九三一、 推展終身教育,建立學習社會計畫。二、 推展學習型家庭教育,建立祥和社會計畫。三、 建構社教網絡學習社會。四、 結合民間資源,推動社會教育。五、 推動藝術教育,提升生活品質。六、 推廣鄉土語言及其研究與發展。陸、學校體育與衛生教育九四五、二六一一、 健全學校體育法規。二、 學校體育教學發展中程計畫。三、 提升學生體適能中程計畫。四、 適應體育教學中程發展計畫。五、 發展學校民俗體育中程計畫。六、 培育原住民學生田徑人才計畫。七、 推展學校體育活動中程計畫。八、 改善學校運動場館中程計畫。九、 提升學生健康四年計畫。十、 加強學童視力保健五年計畫。柒、訓育與輔導一、學生事務與輔導。二、留學生輔導。三、軍訓教育行政及督導。三、一八、三五二二二、八八二四五、九一二一、 加強學校法治教育。二、 推動校園社團發展方案。三、 強化倫理教育。四、 加強生命教育。五、 加強校園安全。六、 建立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體制。七、 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八、 推動兩性平等教育。九、 執行青少年輔導計畫。十、 推動災後生活重建計畫學校教學及學生輔導計畫。捌、國際文化教育二八九、六二一、 推動國際文教活動,輔導海外學人及留學生。二、 國際文教學術交流。玖、各項教育推展一、一般教育推展。二、特殊教育推展。三、原住民教育推展。四、教育及學術資訊管理與發展。五、科技教育。六、僑民教育。七、僑大先修班行政及管理。三一一、三三四一、五三、二四三二、九九九一、五七、一七五一、三六、二八五一四九、四九四二二一、四六一一、 提升教師專業自主,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二、 強化原住民學生教育。三、 推動中小學鄉土教育實施方案。四、 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計畫。五、 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六、 遠距教學中程發展計畫。七、 社會教育資訊網計畫。八、 人才培育中程發展計畫。九、 全國學術電腦資訊服務及大學電腦網路計畫。十、 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十一、 農學教育改進計畫。十二、 材料科技人才培育五年計畫。十三、 大學基礎科學教學改進計畫。十四、 化學工程教育改進計畫。十五、 土木工程防災教育改進計畫。十六、 超大型積體電路與系統設計教育改進計畫。十七、 通訊科技教育改進計畫。十八、 整合科技教育改進計畫。十九、 精密機械及航太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二十、 製商整合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二十一、 機電設計與整合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二十二、 生物技術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二十三、 醫學工程科技教育改進計畫。二十四、 推動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二十五、 拓展僑教新領域,開創僑教新境界。二十六、 輔導海外台北學校建立永久校舍與設施。二十七、 修訂各項輔導法規使海外台北學校蓬勃發展。二十八、 強化師資培育,提升海外台北學校教學水準。二十九、 舉辦各項僑教藝文交流活動。三十、 照顧大陸台商子女教育,協助台商子弟學校健全運作。三十一、 協助受災學校進行災後校園重建工作。拾、籌設及強化國立教育機構八八二、八九一、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設計畫。二、 國立編譯館遷建計畫。拾壹、加強文化與育樂活動一、加強社會藝術與文化活動。二、鳳凰谷鳥園行政及推展。四三五、五二五八六、二七五拾貳、學校教職員暨社教學術研究機構聘任人員退休撫卹給付七、七六六、七三七拾參、非營業循環基金國立大學校院校務基金八、七六七、一八拾肆、第一預備金五一四、二一三合計一四四、一二七、三七教育部九十年度重要施政計畫機關施政目標重要施政計畫項目 實施內容預算金額(單位:千元)備註壹、推動全人教育,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一、改進大學入學制度,推動大學考招分離入學方式二、暢通升學管道,推動技職校院多元入學方案三、實施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四、加強學校法治教育五、推動校園社團發展方案六、強化倫理教育七、加強生命教育八、加強校園安全九、建立教訓輔三合一輔導新制十、加強輔導國民中小學中輟學生十一、推動兩性平等教育十二、執行青少年輔導計畫十三、推動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一、發展多元入學評量測驗,計畫如下:(一)多元入學管道基礎科目命題方式研發。指定科目考試試題研發。終身學習取向測驗研究。(二)能力測驗國語文表達能力測驗。(三)生涯輔導生涯輔導測驗與資訊工具與量表研發。生涯輔導資訊網之建立。(四)測驗技術及建立電腦題庫一年多試之等化研究。電腦題庫之建立與研發。試務技術改進。二、促請加強大學招生策進會功能與運作。三、持續擴大辦理大學申請入學制度。四、配合九十一學年度實施考招分離,加強溝通及宣導。一、輔導高職成立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發委員會(一) 輔導各區規劃分工並研訂相關辦法。(二) 補助各區規劃相關費用。二、輔導技專院校精緻化發展,調整區域教育資源分配。三、規劃技專院校考招分離招生制度,改進傳統聯招入學方式,減輕考生重覆應考負擔。(一) 規劃考招分離制度及配套措施。(二) 輔導技專校院入學測驗中心,研發入學測驗題目,及辦理九十學年度入學測驗考試。(三) 輔導技專校院成立招生策進總會,協調統整技專校院招生策略及方式。(四) 推動技職校院多元入學方案,招選適宜學生入學。 鼓勵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四技辦理申請入學招生高中、高職學生入學。 擴大夜二專辦理申請入學方式招生,以審核在校成績、工作年資及表現入學。 規劃辦理高職、五專多元入學方案,研擬採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成績入學相關配合措施。 推動技職教育多元入學方案兼採推薦甄選、保送甄試及登記入學多元方式。四、辦理技專校院多元入學方案宣導(一) 辦理技專校院多元入學方案分區宣導。(二) 編印多元招生方案及升學進路輔導手冊。一、檢討高級中學多元入學制度(一) 整併高中多元入學管道。(二) 辦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務工作。(三) 辦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分發入學。(四) 積極推動各項入學相關配套措施。二、研發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一) 繼續充實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題庫。(二) 研議成立測驗專責機構。(三) 辦理各項研討會,加強國民中學教師評量觀念。一、增進教師法治知能(一) 辦理全國大專院校教師及訓輔人員校園法律實務研討會,協助教師及訓輔人員處理校園法律問題。(二) 補助各縣市辦理中小學種子教師法治教育教材教法觀摩研習,提升教師民主法治教學能力。(三) 鼓勵各大專院校開設相關法律課程及進修班,提供教師進修研習。(四) 鼓勵師範院校及大學校院所設之教育學程排入相關之法律課程,培育未來教師具法治素養。(五) 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於辦理校長、主任或教師進修研習活動及行政會議中適度排入法治觀念講習。二、規劃法治課程教材(一) 修編中小學現行相關民主法治教育課程,使其系統化、生活化、活潑化、並融入各科教學活動中。(二) 規劃編撰各級學校法治教育補充教材與教師手冊,增進師生法治觀念。(三) 協調法務部配合社會時事撰寫法律案例解析,傳送各校宣導使用。(四) 與報社合作出版少年法律專刊及法律常識專欄普及法律知識教育。(五) 發送各校法治教育補充教材及相關宣導資料,督導各校妥善運用,並鼓勵學校自行蒐集編寫相關教材作為教學之參考。三、發展學校法治措施(一) 補助各大專院校學生社團辦理民主法治及議事規則研習營,建立民主法治觀念。(二) 鼓勵各大專院校辦理學生生活法律常識宣導與座談,加強大專院校學生法治觀念。(三) 鼓勵各大學法律系所師生參與中小學及社區法治教育,協助推動法治教育。(四) 推動中小學民主法治教育檢核及訪視工作。(五) 結合社會相關資源成立法治教育服務團,健全校園法律諮詢網路,協助學校推動法治教育。四、宣導親職法治觀念(一) 印發父母法律手冊與國中小新生家長手冊,建立正確之法治觀念。(二) 補助各縣市政府辦理社區及家長法律實務座談,雙向溝通解答家長法律問題,健全民主法治觀念。(三) 由各社教館所、各縣市文化中心、文教基金會及民間團體辦理法律知識宣導與座談。(四) 督導教育廣播電台製播法律常識宣導節目,加強推展學校法治教育。(五) 推動學校人權教育實施方案。一、健全校園社團制度(一)辦理社團指導人員研習會。(二)辦理大專院校績優社團評鑑。(三)推動校園社團護照制度。(四)鼓勵各級學校建立校內社團評鑑辦法。二、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一) 鼓勵大專院校社團帶動中小學社團發展。(二) 鼓勵大專院校辦理社區性社團觀摩。(三) 鼓勵縣市政府辦理區域性社團博覽會。(四) 各級學校社團一覽表上網路。三、鼓勵校園社團進行社會服務工作(一)加強推動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寒暑期活動。(二)鼓勵學生社團參與宣導政令活動,協助社會民眾瞭解政府施政重點,帶動社會發展。一、 推動教孝月實施要點,訂定四月為教孝月,加強宣導孝親敬長活動。二、 補助辦理孝行獎頒獎表揚活動,以發揚傳統倫理美德,改善社會風氣。三、 督導各級學校加強訓導與輔導工作,實施生活、品德與人格教育,教導生活知能,陶冶優良品德,培養人格健全的國民。一、 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會及生命教育推動工作小組。二、 頒行推動生命教育方案,從研究發展、師資人力、課程教學及宣導推廣四個面向,系統推動生命教育。三、 訂頒各級學校推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導引學校落實生命教育。一、 督導各級學校加強師生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防護警覺,增進個人應變知能。二、 督導推動加強防震防災教育宣導及防震防災演練。三、 協調各業務單位推動維護公共安全方案、災害防救方案,預防公共安全事故及災害之發生。四、 協調校園事件之通報,俾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迅速通報,有效掌握偶突發意外事件,即時並適切輔導處理校園事件。五、 彙整統校園事件,分析結果,研提報告,提供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參考,以達成事先預防,減少人員生命及財產的損失。六、 運用本部網頁於網際網路上建置安全教育宣導相關資訊,以加強對學生安全教育。七、 督導各級學校緊急應變小組之編組,熟悉危機處理程序,將偶突發事件之衝擊,減低至最小程度。八、 協調業務單位充實各級學校校園安全設備及人力,加強學校安全防護能力,並結合社會資源,與熱心家長、社區義工共同合作,維護學生安全。九、 協調落實推動防制黑道勢力介入校園方案。擴大辦理建立學生輔導新體制教學、訓導、輔導三合一整合實驗方案,主要措施如下:一、 強化學生輔導新體制規劃委員會運作功能。二、 擴大補助縣市政府推廣下列三種實驗模式(一) 全面學校式。(二) 個別學校式。(三) 特定主題式。三、 協同直轄市教育局及縣市政府督導實驗學校落實四大核心工作(一) 系統規劃教師輔導學生職責。(二) 增進教師有效教學措施。(三) 整合訓輔行政組織運作。(四) 建立學校輔導網絡。四、 建立實驗學校研討、督導及評估機制。一、 定期召開輔導中途輟學學生專案督導小組督導會議,督導縣市政府辦理中輟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工作。二、 協助縣市政府建立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檔案。三、 持續協助縣市政府改善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管理系統。四、 鼓勵直轄市長、縣市長重視輔導中輟學生復學績效。五、 協調警政署建立中輟失蹤學生巡警掌上型電腦資訊系統。六、 定期辦理中輟學生輔導業務經驗傳承研討會。七、 持續改善全國中輟學生協尋及輔導復學網路。八、 策動學校教師積極參與協尋及輔導復學工作。九、 協調社政、社輔單位追蹤輔導長期(或多次)輟學學生。十、 落實認輔制度,協助中輟復學學生。十一、 策動社會志工協助教師認輔中輟復學學生。十二、 鼓勵縣市政府規劃推動多元彈性課程。十三、 協調縣市政府籌設多元型態中途學校,提供中輟學生另類教育內涵。十四、 補助縣市政府成立中輟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宣導團。十五、 加強原住民中輟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十六、 定期辦理中途輟學學生通報及復學輔導工作訪視評鑑。依據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方案及各級學校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要點,落實執行左列重點工作:一建立兩性平等教育組織及運作模式。二培訓兩性平等教育師資及專業人才。三充實兩性平等教育課程及教學內涵。四發展兩性平等教育研究及資訊服務。五加強兩性平等教育宣導及相關措施。六增進校園人身安全環境及性別意識。協助縣市政府成立輔導計畫輔導團及執行小組,推動下列輔導工作。一、 推動認輔制度。二、 加強學生家長親職教育。三、 推動學校生涯輔導工作。四、 全面辦理教師輔導知能進修研習。五、 推廣輔導資訊網路系統服務。六、 建立輔導工作諮詢服務網絡。一、 研發各級學校執行或推動永續發展之課程及網站內容。二、 辦理分區(北中南東)關於推動永續發展之教師研習及訓練。三、 建立永續發展環境教育之推動機制。四、 研訂各級學校之永續發展的指標。五、 設立技術諮詢輔導團協助推動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六、 建立學校實驗室廢污回收、管理制度及成立管理(處理)中心。七、 規劃建立各級學校安全與衛生的實驗場所中程計畫。一五、七五二九五、三六五五六、二一二二、五二九、九六、五八二四、二、二二七、六八六五六一、四七九、三四八一八三、三三七一、四一九本計畫係屬青少年輔導計畫之第三年計畫貳、積極推展新校園運動一、協助受災學校進行災後校園重建工作二、技專校院建築貸款利息補助三、推動災後生活重建計畫學校教學及學生輔導計畫一、 融合人本教育、小班教學、校園開放、綠色學校理念,並借重民間與專業的資源,營造安全、健康、舒適、高品質與永續發展的學習環境。二、 協助受災國中小校園重建工作。三、 協助受災高中職校園重建工作。四、 協助受災技專校院校園重建工作。五、 協助受災大學校院校園重建工作。辦理九二一地震受災技專校院建築貸款利息補助。成立災後學校教學及學生輔導計畫審議委員會,督導縣市政府辦理下列事項:一、 協助災區學校復學復課。二、 協助災區學校改善教學品質。三、 協助災區學校進行學生心理復健工作。四、 協助災區推動社區學習再造工作。(編列特別預算辦理)參、加強教育研究一、國立教育研究院籌設計畫二、國立編譯館遷建計畫一、 研訂國立教育研究院第一階段發展計畫。二、 設立課程與教學研究發展中心、測驗與評量研究發展中心等四個研究中心及行政支援單位。三、 繼續規劃辦理院址各研究中心及充實院區各項工程及設備。一、 完成新建辦公大樓建築、機電工程及內部裝潢、公共藝術品。二、 完成工程驗收作業並搬遷使用。一九、八二四一九、四八肆、創設健康快樂的幼兒教育一、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二、發放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三、普設幼稚園四、獎助及表揚幼稚園及人員計畫一、強化幼教法令(一) 修訂幼稚教育法及其相關子法。(二) 協調內政部修訂幼稚園立案之土地建管等相關法規。二、提高幼教行政效能(一) 推動專人、專責及專款專用的幼教行政體制。(二) 改善私立幼稚園教職員工工作環境,建立合理待遇、福利制度。(三) 鼓勵並補助公私立機構普設幼稚園,提高幼兒入園率。(四) 建立幼稚園獎助機制。三、提升幼教師資素質(一) 協調師範校院增設幼教研究所、幼教學系增設特殊幼教師資組,以及各大學校院增設幼教學程,增加幼教師資來源。(二) 協調師範校院增開專科或學士後幼教師資學分班,提供現職幼稚園教師進修管道。(三) 增加幼稚園教師短期在職進修及研習機會,並力求研習內容多元化與進階化。(四) 建立資深優良幼稚園教師擔任實習指導教師之制度,促進幼教專業知能之傳承。(五) 強化評鑑制度及功能,以提升幼教專業素質。四、豐富幼教課程及教學資源(一) 增進幼稚園與國小教育之銜接,以提高幼兒學習及生活適應。(二) 研究並發展幼稚教育課程與教學之參考資源,以充實教學內涵。(三) 積極鼓勵家長參與幼稚園各項親職活動,增進親子互動關係。五、健全幼教評鑑與輔導制度(一) 輔導各縣市充實幼教資源中心,以輔助學區幼稚園健全發展。(二) 全面檢討當前幼教評鑑績效,建立幼教常模指標。(三) 全面清查未立案幼稚園,輔導其立案或限期整頓、改善。本計畫係補助滿五足歲未滿六足歲之就讀(托)已立案私立幼稚園或托兒所之幼童學費。一、 優先補助山地、離島及偏遠地區增設公立幼稚園。二、 協調各縣市增設國小附設幼稚園或幼稚園增班。三、 鼓勵民間團體、企業機構及私人設立幼稚園,並補肋幼教相關設施。四、 增設身心障礙幼兒教育班。五、 對低收入戶、原住民及身心障礙幼童就讀幼稚園給予適當補助。一、 獎助辦學績優之幼稚園。二、 表揚優良幼教工作人員。一七八、五五一、二、四、一五、本計畫係屬發展與改進幼兒教育中程計畫之第二年計畫伍、推動成長喜悅的國民教育一、推動小班計畫二、加速國民教育課程改革三、實施國中潛能開發教育計畫一、增建降低班級學生人數而增班所需教室。二、補助增班增聘教師經費。三、繼續推動小班教學精神計畫:(一) 加強小班教學師資研習。(二) 營造小班教學學習環境。(三) 改進小班教學課程、教材、教法與評量。(四) 評鑑小班教學成效。(五) 推廣小班教學作法。(六) 辦理小班教學學術研討會。一、 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二、 進行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三、 辦理教育人員九年一貫課程研習。四、 宣導九年一貫課程。五、 修改相關法令以配合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六、 開放國中教科書為審定本,並公布教科書審查要點。七、 編印九年一貫課程系列叢書,加強教師專業知能。一、 遴選國民中學學習低成就及生活適應困難之學生施以適性學習課程。二、 輔導各校規劃及研發另類課程。三、 給予渠等學生學習成功之成就感,進而喜好學習。三、一、三、八九二、七一三、四、四、陸、建立適性發展的高中職教育一、實施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二、擴大辦理綜合高中,改進綜合高中課程一、實施高級中學多元入學方案。(一)推動多元入學方案。(二)積極推動均衡城鄉教育發展。(三)輔導私立高中健全發展。(四)鼓勵國中生升學當地高中。(五)輔導各高中建立學校特色。二、建立多元彈性制度(一)調整高中教育目標。(二)推動高中多元之入學管道。(五) 建立多元之高中類型。(四)實施學年學分制,建立彈性評量制度。(五)調整高中職學生比例,擴增高中生容量。三、革新課程、教材與教法(一)研究發展多元高中課程標準。教材合理化。學生學習多元化。高中、高職、五專課程互轉。(二)強化學生人文精神教育。四、加強高中學生輔導(一)健全高中輔導組織與功能。(二)積極推動學生生活教育及生涯輔導工作。(三)加強宣導正確教育觀念。五、建立高中教育評鑑制度(一)建立高中教育發展指標系統。(二)建立學校自我評鑑制度。一、 落實綜合高中延緩分流之目標。二、 落實學生自主選課,以促進學生適性發展。三、 補助改善參與辦理學校教育設施。四、 規劃辦理教師教材教法與輔導知能等研習活動。五、 規劃辦理宣導工作、印製文宣、製作錄影帶及短片,辦理座談會等活動。六、 辦理訪視評鑑、跨校選修、區域合作、法規研修、教材研發及各項專案。一、二八三、六七四三七、四五五柒、落實教師的自主性,建立教師終身進修制度一、提升教師專業自主、保障教師工作與生活二、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一、 適時檢討修正教師法及其施行細則,以因應社會快速變遷,明確規範教師權利及義務,並促進教育專業化。二、 積極輔導各級教師會運作,辦理相關研討會及繕製教師會手札,以協助各級教師會健全發展。一、 加強多元師資培育制度充實師資來源(一) 適時檢討修正師資培育法規。 適時檢討修正師資培育法暨其施行細則與授權訂定之子法。 檢討及建議相關單位修正與師資培育法 有關之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暨其相關子法。(二)逐年編列預算補助國立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充實師資培育所需教學設施,並給予開設教育學程之國立大學合理的資源。 (三)加強師資多元培育管道落實師資培育職 前教育。 鼓勵各類型大學依特色設立各類教育學 程。 鼓勵各師資培育機構開設學士後教育學 分班招收不同學術領域學生。 強化各師資培育機構不同師資培育特 色。 鼓勵各師資培育機構,培育較缺乏類科 師資。 檢討師資培育公、自費制度。 研究、評估及適時檢討修正現行師資培 育制度。 鼓勵師資培育機構,研究改進師資培育 職前教育課程。 辦理師資培育課程學術研討會。 配合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領域專長需 求鼓勵師資培育機構設置跨學系、所領 域專長之學程課程。 (四)配合國小、國中實施小班制,鼓勵大學 開設國小教育學程或教育學分班,增加 師資培育。 鼓勵大學設立國小教育學程並給予補 助,以增加培育國小教師。 鼓勵並補助師範學院加強辦理國小師資 培育,提升教師素質。 建立教師人力及供需資訊系統以確切掌 握師資供需精確資訊。 (五)配合加強身心障礙學生教育,強化特殊 教育師資之培育。 鼓勵大學校院設立特殊教育學程,並給 予補助,以增加特教師資之培育。 鼓勵師資培育機構辦理學士後特教師資 教育學分班,增闢特教師資培養管道。二、健全師資培育機構組織與功能 (一)委託公正、專業團體進行師資培育機構 評鑑,以健全師資培育機構組織與功能。 每年委請專業學術團體對新設師資培育 機構進行訪評,以確保師資培育多元之 素質。 檢討各師資培育機構組織功能。明確依 其師資培育、教育實習輔導、地方教育 輔導及教師在職進修功能,強化其應有 之組織及編制。尤其對大學教育學程組 織之法制檢討充實。 配合各師資培育機構進修部之任務需 求,強化其組織員額編列及功能。 配合各師資培養機構實習輔導處之任務 需求,強化其組織員額編列及功能。 輔導各師資培育機構加強地方教育輔導 工作,以改善地方教育品質。 (二)協助師範校院規劃轉型與發展。 輔導師範校院研擬轉型與發展計畫:包 括:()鼓勵與鄰近大學校院合併為綜 合大學()配合地區均衡高等教育發展政策,鼓勵部分師院覓地改制大學,逐年發展()就地改制為教育大學並發展其特色。 配合轉型發展,輔導師範校院調整系所, 並設置教育學程專責單位,負責師資培育 課程之規劃及實施。 充實師範校院發展所需之教學設施與改 善教學環境。三、落實教育實習制度及功能 (一)強化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指導功能。 鼓勵師資培育機構實習指導教師從事 實習輔導理論實務之研究,以提升專 業輔導知能。 研究改進教育實習課程教材。 充實各師資培育機構實習輔導設施。 (二)強化教育實習機構,實習輔導功能。 鼓勵或補助辦理實習輔導教師研習進修 活動。 充實教育實習機構軟、硬體設施。 (三)落實教育實習評量制度:鼓勵、補助辦 理教育實習評量制度研究。 (四)加強教育實習輔導及宣導工作。 輔導各師資培育機構、教育實習機構研 究編列實習手冊、實習宣導(輔導)手 冊及實習輔導期刊。 輔導各師資培育機構加強實習輔導諮詢 (網路)服務。 (五)考核評鑑教育實習輔導機構及人員辦理 成效。 督導及評鑑各辦理教育實習輔導機構績 效。 獎勵辦理實習輔導績優之教育實習機構 及人員。 (六)通盤檢討教育實習津貼制度。 評估、檢討現行教育實習制度。 檢討修正師資培育法將教育實習納入師 資職前教育課程,徹底解決實習津貼發 給問題。 在實習津貼發給制度未改變前,繼續發 放教育實習津貼。四、建立教師終身進修制度 (一)規劃教師終身進修法制。 規劃研究教師終身進修制度。 研修及宣導教師終身進修法規。 鼓勵及補助教師終身進修制度、模式、 途徑、過程及相關研究。 整合教師進修組織,建立教師終身進修 體系。 辦理教師終身進修護照。 (二)開闢教師多元進修管道。 鼓勵各直轄市及縣市成立(增設)教師 研習進修中心並強化組織功能。 協調各教師研習進修中心功能區分與輔 導責任範圍。 鼓勵並補助各教師進修機構辦理教師進 修活動。 補助各直轄市及縣市辦理教師進修活動。 輔導各師資培育機構設教師進修單位。 鼓勵以國內外進修學分學位、遠距教學、 研究發明、著作、研習、修習第二專長 學分方式進修。 鼓勵師範校院及設有教育院系所大學校 院辦理教師在職進修學位班。 (三)建立教師進修網路系統。 輔導強化各中小學資訊電腦網路系統, 以便教師透過網路運用獲得資訊。 補助師資培育機構網路設備,建立教師 進修網路系統,以鼓勵教師網路進修。 (四)推廣以學校為中心之進修模式。 鼓勵學校並補助建立以學校為中心 之進修模式,利於教師參與進修。 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以解決學校 實際問題。二、九一、九四八、三八二捌、建立一貫、多元、彈性之技職教育體制一、 輔導改進技職學校之發展與評鑑二、加強辦理建教合作學生實習三、技職課程教材修訂與研究四、技職類科調整及教師進修五、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六、技職教育發展與改進及實用技能培訓一、 分區辦理國中教師赴技專校院參加技職教育研習,了解當前技職教育與發展現況。二、 辦理專科學校及技術學院增購校地、遷校校地會勘事宜。三、 充實高等技職校院教學、研究、建教合作、資訊網路設施及圖書期刊、追求卓越技職教育。四、 辦理技專校院評鑑(例行、追蹤、專案)及大學附設二技訪視。依據行政院核定加強職業學校輪調建教合作教育訓練實施要點辦理,方式如左:一、 基礎訓練。二、 合作工廠評估。三、 畢業生技能檢定。四、 督導考察。五、 加強對國中應屆畢業生之宣導。六、 建教合作之訪評。一、奉行政院核准成立各類技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推展長期課程研發工作,包括資料蒐集與交流、課程研訂與上網、諮詢服務等。二、對各級各類技職課程檢討、修訂、上網、評鑑與督導。三、輔導學校新設科別、研發新課程。一、 調查國家經建及產業人力需求,專案進行技職學校各類技職人力供需研究分析。二、 辦理各級各類技職學校、增設調整所系科班,調整技職人力培育結構,發展學校特色。三、 庚續辦理技職雙月刊、技職簡訊外,並開辦各類技職期刊,以提昇技職教育研究風氣。四、 辦理國內技職教育教師研習。五、 規劃大專專業教師分級聘任及升等辦法。一、 建立技職教育一貫體制及彈性體制 (一)規劃推動國中技藝教育。 繼續辦理國中技藝教育班及職業試探與輔導,落實適性教育。 檢討與改進國中技藝教育課程、師資、輔導與設備,以提升辦理成效。(二)輔導專科學校、技術學院、科技大學充實學校設施,提升技職教育品質。 補助專校改制技術學院,充實教學儀器設施。 補助技術學院改名科技大學,充實教學儀器設施。 補助技術學院、專科學校轉型社區學院,充實儀器設施。 辮理技職校院改制、改名、審核作業,及改制後學校追蹤觀摩訪視。 辦理技職校院校務發展研討會議,輔導學校研訂發展策略。 推動技職校院國際品保制度認證,提升學校教育品質。(三)推動技專校院與校外學習型組織建立教育夥伴關係。二、提昇技職教育品質(一)推動跨世紀技職教育一貫課程專案,成立十八個群課程發展委員會,研發科技校院、專校及職校三級技職學校各群學生所需核心課程。(二)執行高職新課程配合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