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大气 本章内容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铅直结构 大气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 干洁大气 即干空气 水汽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 一 干洁大气 地球大气由三个部分组成 干洁大气的定义及其成分变化 定义 除去水汽及其他悬浮在大气中的固 液体质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成分变化 0 90km 主要成分和含量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90km以上 氮稍有减少 氧稍有增多 氩和二氧化碳明显减少 其中氧分子和氮分子开始离解 各种成分介绍 各成分总体状况 表2 1干洁大气的成分 高度25km以下 氮气 N2 存在方式 以蛋白质的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中 作用 是有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也是合成氮肥的基本原料 自然条件下 氮气只能通过闪电雷暴作成形成 通过降水过程被植物和土壤吸收利用 氧气 O2 作用 是人类和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气体 积极参与大气中的许多化学过程 对有机物质的燃烧 腐败和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臭氧 O3 时空变化 时间变化 最大值出现在春季 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空间变化 水平 由赤道向两极增加 垂直 55 60km 含量极少 20 25km 达最大值 形成臭氧层 12 15km以上 含量增加特别显著 从10km向上 逐渐增加 近地面 含量很少 这幅地图显示的是臭氧空洞 1986年 南极的臭氧量仅是30年前的一半 1988年 探测发现北半球上空臭氧层已比20年前要薄百分之三 这种变化足以使皮肤癌的病例大幅增加 作用 对紫外线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 对高层大气有明显的增温作用 二氧化碳 CO2 来源 生物的呼吸 化石燃料的燃烧 有机物质的燃烧和分解 火山喷发作用等 时空变化 时间变化 a 白天 晴天 夏季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小于黑夜 阴天 冬季 b 工业革命前小于工业革命后 空间变化 水平 城市大于农村 垂直 0 20km 含量最高 20km以上 含量显著减少 作用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使地面保持较高的温度 产生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模式图 二 水汽 来源 主要来自江 河 湖 海 潮湿陆面的水分蒸发以及植物表面的蒸腾 时间 夏季多于冬季 空间 一般低纬多于高纬 下层多于上层 时空变化 作用 在天气气候变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的长波辐射并向地面和周围大气放出长波辐射 对大气起着 温室效应 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 包括气溶胶粒子和大气污染物质两大部分 二 大气中的杂质 气溶胶粒子 定义 分类 液体质粒 固体质粒 固体质粒的来源 有机质数量较少 大多为植物花粉 微生物和细菌等 大气中沉降速率极小 尺度在10 4 m到100 m之间的固态和液态微粒 无机质数量较多 主要来源于 尘粒 烟粒 海洋中浪花飞溅的盐粒 流星飞逝后留下的灰烬 火山尘埃等 作用 吸收太阳辐射 使空气温度增高 但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缓冲地面辐射冷却 部分补偿地面因长波有效辐射而失去的热量 降低大气透明度 影响大气能见度 充当水汽凝结核 对云 雾及降水形成有重要意义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定义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 使局部 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分布 空间上 垂直 主要集中在3km以下的低层大气中 水平 城市多 农村少 陆地多 海洋少 时间上 冬季多 夏季少 清晨和夜间多 午后少 火山爆发 风吹扬沙和沙尘暴 雷击森林失火等 来源 自然过程形成 人为过程造成 工业和交通上煤炭 石油 天然气的使用 农业上化肥 农药的喷施 生活上制冷采暖的排放与泄漏等 二次污染物 分类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出来的物质 进入大气的一次污染物互相作用或与大气正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以及在太阳辐射线的参与下引起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新的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危害 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 一 大气的铅直分层 对流层 厚度变化 空间 随纬度增加 厚度降低 低纬地区 平均厚度为17 18km 中纬地区 平均为10 12km 高纬地区 平均为8 9km 时间 夏季大于冬季 特点 主要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均高度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 65 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分层 下层 中层 上层 对流层顶 下层 摩擦层或行星边界层 0 2km 摩擦作用 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 在接近地面约30 50m高度以下的气层称为近地气层 常有雾形成 中层 2 6km 空气运动以对流为主 有中云和直展云出现 由云滴增大成雨滴的过程多在此层进行 因而是形成降水的重要气层 上层 6km至对流层顶 受地面影响更小 气温常在0 以下 水汽含量少 各种云均由冰晶或过冷却水滴组成 飞机飞行在此气层常出现结冰现象 在中 低纬度地带 常出现风速等于或大于30m s 1的强风带 即所谓高空急流 对流层顶 对流层与平流层之间1 2km的过渡层 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 甚至成为等温状态 由低层上升而至的水汽和尘埃等多聚集在这里 使能见度恶化 平流层 对流层顶 55km 25km以下 气温保持不变 25km以上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著升高 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无明显的垂直运动 水汽和尘埃含量极少 晴朗少云 大气透明度好 气流比较平稳 适宜于飞机航行 中间层 平流层顶 85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下降 顶部气温可降至 83 以下 空气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故又称之为 高空对流层 热成层 热层 暖层 电离层 中间层顶 800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空气质点在太阳紫外辐射和宇宙高能粒子作用下 产生电离现象 散逸层 这一层中的大气物质具有向星际空间散逸的特性 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二 大气上界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 大气上界的高度为1 000 1 200km 另一种是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作为标准 大气上界约在2 000 3 000km高度处 第三节大气的物理性质 一 大气的质量 假定大气是均质的 以气温0 时 45 N 或45 S 处 海平面上的大气密度 0为标准 0 1 293kg m 3 则此时大气厚度 Z0 经理论计算约为8 000m 于是单位截面积的大气柱中空气的质量为 m0 0 Zo 1 293 8000 10344kg m 2 假定条件下的大气质量 据此推算 地球表面大气的总质量大约有5 1015t z为Z高度处的大气密度 0为标准状态下的大气密度 Z0为均质大气的高度 Z为对应于要计算 z的高度 大气密度的计算公式 2 1 二 气象要素 定义 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 内容 日射 温度 湿度 气压 风 云 降水 蒸发 能见度和天气现象等 天气现象 在大气中或地面上产生的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心理学生理生化实验操作技能检测答案及解析
- 焦油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风电知识培训总结报告课件
- 水电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焦油加工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2025年提供电子产品配件的合同范本
- 山西省霍州市煤电第一中学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教案: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 Unit 3 Clothes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一年级下册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 《18 初始机器人》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清华版(2012)信息技术一年级下册
- 半导体晶圆智能制造产线项目初步设计
- 食品生物技术原理课件
- 关于车的英语原版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部-课件
-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优化研究案例报告(数据图表论文)7400字】
- 沙里宁的大赫尔辛基规划
- 教学一体机施工方案
- 早期教育概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防雷安全应急预案
- 小学三年级上册《健康成长》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有机化学-药用化学基础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