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百解法.doc_第1页
行程问题百解法.doc_第2页
行程问题百解法.doc_第3页
行程问题百解法.doc_第4页
行程问题百解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程问题百解法(转载)一、统一法: 三个量的不同,如时间不等,方向不同,路程长短等均可进行恰当统一,转化成相同便于找出数量关系。例题一, 一艘轮船顺流航行120千米,逆流航行60千米共用了12时;顺流航行225千米,逆流航行210千米用了30时。如果两码头相距195千米。求轮船往返一次所需时间?答案:27小时分析与解:顺水120+逆水6012小时 顺水225+逆水21030小时顺水20+逆水102小时 顺水15+逆水142小时所以顺水5千米时间逆水4千米时间;所以:顺流航行120千米,逆流航行60千米用了12时.相当于顺流航行120千米,顺流航行604575千米,用了12时,现在两码头相距195千米,所以顺流所需时间为1219519512时,逆流所用时间为顺流的5/4 ,即为 125/4=15小 时,所以来回共需12+15=27小时。注意到这题中涉及两次统一,第一次为统一时间,上面都统一为2小时,也可以统一为1小时,也可能统一为60小时;第二次为统一运动方向,把逆流转化成顺流。二、假设法假设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条件间的相同点,在有些题目中,前后两个类似条件在形式上有不同之处,此时,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把其中一个条件加以变化,使这和另一个条件更接近,更加便于比较。例题三, 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18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距离A地80千米处相遇,若出发半小时后甲车突然提高50%的速度,那么两车恰好在A,B两地中点相遇,如果出发后20分钟甲车把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相遇地点将在哪里?分析与解这是一道04年华校入学考试题,见三卷第5题。从条件的第一句话可知,在相同时间里,甲走了80千米,乙走了180-80=100千米。也就是甲乙的速度比是4:5。难点是在对第二句的理解上,我们可以假设甲车一开始就把速度提高了50%,4(1+50%)=6,那么甲与乙的速度比就变为6:5,因此当乙走90千米到中点时,甲应该走9056=108千米。与实际相差108-90=18千米,这个18千米是把半小时内甲的速度提高50%多出来的,也就是甲用一半的速度走半小时是18千米,那就可以求出甲的速度为181/21/2=72千米/时。 下面的解题过程就很方便了: 乙速为7245=90千米/时,出发20分钟后,甲乙的距离为180-721/3-901/3=126千米。因为甲速变为原来一半,126(721/2+90)=1小时,可知小时后甲乙相遇。这一小时甲行了36千米,加上前20分钟行的24千米,所以相遇点距A地36+24=60千米。三、方程法 占很大份量的一种超常规方法,一定要牢牢掌握。要点一是设未知数,二是找等量关系。这里借一道时钟问题来说明问题。例题四, 时钟于8点到9点间,由“12至分针之间的距离与至时针之间的距离之比等于3:7。这个时刻是什么?答案:8:8 ,8:53 ,8:17 (还缺一个解,自己想想怎么算出来。)四、倍比法行程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已变得很复杂,其中反复用到速度差速度和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倍数关系,思考起来稍用难度。例题五, 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住A地,乙和丙住在B地。有一天他们同时出发,乙、丙向A地前进,而甲向B地前进。甲和乙相遇后,乙立刻反身行进,10分钟后又与丙相遇。第二天他们又是同时出发,只是甲行进的方向与第一天相反,但三人的速度没有改变,乙追上甲后又立刻返身行进,结果20分钟后与丙相遇。已知甲每分钟走40米,求丙的速度。分析与解:由已知,第一天甲、乙相遇时乙、丙的距离是两人每分钟所走路程和的10倍,而第二天甲、乙相遇时乙、丙的距离是两人每分钟所走路程和的20倍,因此第二天甲、乙相遇时,乙、丙的距离是第一天的2倍。由于乙、丙的距离是乙、丙的速度差与甲、乙相遇所需时间的乘积,所以第二天甲、乙相遇所需时间是第一天的2倍。由于第二天甲、乙相遇所需的时间=AB的距离甲和乙的速度差,而第一天甲、乙相遇所需的时间=AB的距离甲和乙的速度和,因此甲、乙的速度和是甲、乙的速度差的2倍。由于甲、乙的速度和是甲的速度的2倍加上两人速度差,因此甲速度的2倍等于甲、乙速度差,由此知乙的速度是甲的3倍,即乙每分钟走40*3=120米。在第一天中,甲、乙相遇用了4800(120+40)=30分钟,又乙返回10分钟后与丙相遇,因此乙、丙速度和是乙丙速度差的3倍,从而丙的速度为每分钟120*(3-1)(3+1)=60米。即丙每分钟走60米。这道行程题中,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已变得稍复杂,其中反复用到速度差速度和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思考起来稍用难度。五、列表法两人的速度时间等都在变化时,不好统一列式计算,我们可以列一个表观察一下。例题六, 甲、乙二人进行汽车比赛。第一分钟内甲的速度是6.6米/秒,乙的速度是2.9米/秒。以后每分钟内的速度,甲总是前一分钟的2倍,乙总是前一分钟的3倍。问:出发后多长时间乙追上甲?分析与解:因为两人的速度都在变化,不好统一列式计算,我们可以列一个表观察一下。由上表看出,乙在出发后3分多钟追上甲。从3分钟后开始计算,乙追上甲还需(2772-2262)(2.933-6.623)51025.5=20(秒)。所以,出发后3分20秒乙追上甲。六、分步思考在有些行程问题中,既有路程上的前后调头,又有时间上的走走停停,同时又有速度上的前后变化。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应分析其中的运动规律,把整个运动过程分成几段,再仔细分析每一段中的情况,然后再类推到其它各段中去。这样既可使运动关系明确、简化,又可减少复杂重复的推理及计算。例题七, 江上有甲、乙两码头,相距15千米,甲码头在乙码头的上游,一艘货船和一艘游船同时从甲码头和乙码头出发向下游行驶,5小时后货船追上游船。又行驶了1小时,货船上有一物品落入江中(该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发现了,便掉转船头去找,找到时恰好又和游船相遇。则游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多少千米?提示:此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来考虑。第一个阶段是一个追及问题。在货舱追上游船的过程中,两者的追及距离是15千米,共用了5小时,故两者的速度差是155=3千米。由于两者都是顺水航行,故在静水中两者的速度差也是3千米。在紧接着的1个小时中,货船开始领先游船,两者最后相距3*1=3千米。这时货船上的东西落入水中,6分钟后货船上的人才发现。此时货船离落在水中的东西的距离已经是货船的静水速度*1/10千米,从此时算起,到货船和落入水中的物体相遇,又是一个相遇问题,两者的速度之和刚好等于货船的静水速度,所以这段时间是货船的静水速度*1/10货船的静水速度=1/10小时。按题意,此时也刚好遇上追上来的游船。货船开始回追物体时,货船和游船刚好相距3+3*1/10=33/10千米,两者到相遇共用了1/10小时,帮两者的速度和是每小时33/101/10=33千米,这与它们两在静水中的速度和相等。(解释一下)又已知在静水中货船比游船每小时快3千米,故游船的速度为每小时(33-3)2=15千米。七、直观图解通过画图直接看出结果是个很好的办法,分线段图与坐标图举两个例子。例题八, A,B两地间有条公路,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骑摩托车从B地同时出发,不停顿地往返于A,B两地之间。80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又过了20分钟乙第一次超越甲。当甲到达B地时乙共追上甲多少次?分析与解:4次。在行程问题中,通常先画出运行图,这样直观清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依照题意画运行图如下: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各行了80分钟,到第一次超越时,甲共行100分钟,而乙在第一次相遇到第一次超越的这20分钟内行的路程,相当于甲行80100=180(分)的路。所以甲、乙的速度之比为2018019。例题九, 如图,AC、CD、DE和EB的长度都是30米,甲、乙二人分别在A、B两处进行折返跑练习,甲从A出发先到C,然后返回到A,再到D,又返回到A,再到E,返回到A,最后到B并返回到A,乙练习的方法和甲一样。已知甲、乙二人的速度分别位每秒4米和每秒6米,如果不计两人调头的时间,问:(1)如果两人同时开始练习,那出发多长时间后,甲、乙二人第一次相遇?(2)如果甲比乙提前9秒开始练习,那两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共相遇了多少次?(追上也认为是相遇) 人大附03-04考题。下表单位为5秒,即为表内数字乘以5ACDEB甲01.534.5697.510.51213.51816.51519.52122.5243028.52725.5ACDEB乙10432569871011121615141317181920通过上表甲在12513.55之间时在D E之间, 乙在135145之间时在E D之间。于是,为甲6067.5 乙6570假设在距D处x米,则距E处30x;有60 65 ;得x24,60 60666秒,所以在66秒时相遇。下表单位为5秒,即为表内数字乘以5ACDEB甲01.534.5697.510.51213.51816.51519.52122.5243028.52725.5乙ACDEB2.81.84.84.83.84.87.810.89.88.811.812.813.817.816.815.814.818.819.820.021.8由下图我们知道,相遇四次。八、扫清烟幕有些行程问题的条件变化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它内涵的某些本质是不变的,必须扫清迷雾,抓住本质。例题十, 有A、B两辆电动磁控赛车在一条周长250米的环形双轨道上,它们同从一地点反向开出,A车行了90米后与B车相遇,然后两车各增加原速的12%继续前进,第2次相遇时,两车各自减少原速的,那么当第10次相遇时,B车还要开 米才能到达出发点。不管怎么变化,每次的速度比都一定,每一次相遇A车都行90米,B车都行160米,160乘10除以250得6圈余100米,行了100米。还要行150米。150米九、界定范围给速度、时间、或路程确定一个范围,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找符合要求的解比较方便。例题十一, 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跑道,甲、乙两人分别在跑道相对的两个顶点逆时针同时起跑。甲的速度是每秒7米,乙的速度是每秒5米,他们在转变处都要耽误5秒。当甲第1次追上乙时,乙跑了多少米?确定临界值 精假设乙在某顶点刚休息完,正准备跑时,甲到达该顶点(追上乙)。此时,乙比甲恰好多休息1次。设甲纯跑步时间为t1秒,则乙纯跑步时间为(t1+5)秒。根据甲比乙多跑200米,可得方程7t1-5(t1+5)=200解得t1=112.5秒。甲跑一条边需 秒,而112.5不是 的倍数,所以这种情况不成立。再假设甲在某一边上而不是某一顶点上追上乙,那么甲比乙恰好多休息2次。设甲纯跑步时间为t3秒,则乙纯跑步时间为(t3+10)秒。根据甲比乙多跑200米,可得方程7t3-5(t3+10)=200,解得t3=125(秒)。因为在t1=112.5与t3=125之间, = 是的整数倍,所以当甲纯跑步时间为t2= 秒时,甲第1次追上乙。此时乙跑了7 -200=600米。(为什么必须是100/7的倍数,课上详解。)十、 数据分析对数据的产生过程逐一分析,往往能找到突破口。例题十二, 沿着向上移动的自动扶梯,甲从顶朝下走到底走150级,他的朋友乙沿着自动扶梯从底朝上走到顶走了75级,如果每分钟甲行走的级数是乙行走级数的3倍,那么自动扶梯有多少级?150级=甲走150级的时间内扶梯上升级数+扶梯级数,75级=扶梯级数-乙走75级时间内扶梯引升级数150-75=75=甲走150级时间内扶梯上升级数+乙走75级时间内扶梯上级数,75级=甲走150级+753=375纺时间内扶梯上升级数甲速=5梯速 扶梯级数=150-1505=30级十一、枚举验证动点所处的位置往往不止一种状态,需要列举出来逐个验证,注意到答案的不唯一性。例题十三, 甲、乙、丙三人骑车同时出发沿某公路直行,出发时丙在甲前10千米,乙在丙后6千米;甲、乙、丙三人骑车的速度分别为20千米/时、18千米/时、16千米/时,那么经过 小时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分析与解:首先得弄清楚甲乙丙三人的位置,要得到这题的一个解其实特别容易,不管甲在何处只要乙追上丙两人在同一地点时,乙丙必与甲距离相等。因此:6(18-16)=3小时。 那么,很自然地想到乙丙在甲一边距离相等是一种情况,会不会出现甲在乙丙中间而距离相等的情况。甲20乙18丙16 4千米 6千米可以考虑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