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窒息性气体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窒息性气体一般在生产和生活中均可以接触到。窒息性气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这类气体本身毒性很低,但因其中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最降低,肺内氧分压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另一类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氰化物、硫化氰等,主要危害是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一氧化碳进入体内后主要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以致使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从而组织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预防窒息性气体中毒的措施:从根本上不直接接触这类毒物,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要密闭化、自动化,严防跑、冒、滴、漏;安装毒物超标自动报警系统,严格控制空气中毒物浓度在安全标准内;进入有毒场所应有切实可行的防护装备,如戴防毒面具、送风面罩等;加强防毒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有关人员的培训;严格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对接触毒物人员做好健康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生活中要加强通风,使毒物尽快排出;发生中毒后及时就医。为何煤气会使人中毒?煤气,是煤及其他含碳物质在氧气不足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其中一氧化碳含量较高。 一氧化碳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透过肺泡血气屏障弥散入血。进入血液中的一氧化碳约90%与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约10%与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等含铁蛋白结合,以物理状态溶于血中的不到1%。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的240-300倍,而HbCO的解离速度是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1/3600。故HbCO生成后可在血循环中存在较长时间。HbCO无携氧能力,竞争性地替代HbO2,还阻碍HbO2中氧的解离和组织内二氧化碳的输出,最终导致组织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与氧竞争细胞色素氧化酶造成细胞内窒息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另一重要机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A和A3的络合物,存在于需氧细胞线粒体内膜中,构成呼吸链的最后环节。当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时,一氧化碳与细胞色素A3结合,使电子最终不能传递给氧分子,造成细胞内窒息。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有哪些? 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 疏忽大意,思想麻痹,致使煤气大量溢出。 烟囱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气候条件不好,如遇刮风、下雪、阴天、气压低,煤气难以流通排出。 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其一氧化碳量为25%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 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煤气中毒。因为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碳4%8%,一台20马力的汽车发动机一分钟内可产生28升一氧化碳。 其他如矿井下爆破产生的炮烟,化肥厂使用煤气为原料,设备故障、管道漏气等均可造成煤气中毒。煤气中毒的常见原因及其防治要点日常生活中,煤气使用不当就容易发生外泄。一旦煤气外泄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泄漏或煤气管道泄漏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日常生活中,煤气中毒主要由以下几点常见的原因: 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 门窗紧闭,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风斗。 平房烟筒安装不合理,筒口正对风口,使煤气倒流。 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中一氧化碳浓度为25至30,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使用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冬季在车库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着,也可能引起煤气中毒。为防治煤气中毒,我们需要经常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检查煤气有无泄漏,安装是否合理,燃气灶具有无故障,使用方法是否正确等;二是冬天取暖方法是否正确,煤气管道是否畅通,室内通风是否良好等;三是尽量不使用煤炉取暖,如果使用,必须遵守煤炉取暖规则,切勿马虎;四是热水器应与浴池分室而建,并经常检查煤气与热水器连接管线的完好;五是如果入室后感到有煤气味,应迅速打开门窗,并检查有无煤气泄漏或有煤炉在室内,切勿点火;六是经常擦拭灶具,保证灶具不致造成人体污染,在使用煤气开关后,应用肥皂洗手,并用流水冲净;七是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八是一定要使用煤气专用橡胶软管,不能用尼龙、乙烯管或破旧管子,每半年检查一次管道通路。如发生煤气中毒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家庭中煤气中毒主要指一氧化碳中毒、液化石油气、管道煤气、天然气中毒,前者多见于冬天用煤炉取暖,门窗紧闭,排烟不良时,后者常见于液化灶具漏泄或煤气管道漏泄等。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痉、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当发现煤气泄漏后,为防止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在不能迅速离开住房的情况下,不要惊慌,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空气中煤气的含量;二是防止火源。前者,迅速打开家中所有的门窗,使空气流通,然后关煤气阀;后者,当发现煤气泄漏后,千万不要去动各种电源开关。对于煤气中毒者的处理,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或护送医院之前应采取下列措施: 迅速把中毒者从煤气污染的地方救出,放在新鲜空气下或通风处。 解除中毒者身体束缚,敞开领子、胸衣、解下裤带,清除口中的异物等。 当中毒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则使其闻氨水,喝浓茶、汽水或咖啡等,不能让其入睡。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要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法使其温暖。 中毒者失去知觉时,除做上述措施外,应将中毒者放在平坦地方,用纱布擦拭口腔。在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恢复知觉后要使其保持安静。人工呼吸应持续,不得中途停止,直至送入医院为止。 一般中毒者撤离施工现场、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最初一小时约可排出吸收一氧化碳量的50%,但全部排出则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昼夜以上。使患者吸入高压氧(46x105帕)或含二氧化碳的氧,对加速驱除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有显著作用。 冬春季CO中毒该如何防范,如果发生中毒该如何处理?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亦称煤气中毒。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要做到以下几点: 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煤炉要安装烟筒。尤其在冬季阴天或雨雪天气,煤燃烧不完全,加上室外气压低,室内的一氧化碳不易排出。因此,在家中一定要采取防范措施,以免发现意外。 用烧煤取暖时,烟囱在通往屋外的部分低于在屋内的部分,也就是说,火炉应该垫高,这样防止倒烟。 注意合理通风,每天开窗换气不少于两次。 对取暖用的煤炉要装好烟囱,炉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烟囱连接处最好使用胶布封闭,并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并且保持其畅通,定期做清理工作,因为在点火炉一定时间以后,残留的煤烟会形成煤渣,堵塞烟筒。 使用天然气热水器时,不要密闭房间,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洗浴时间切勿过长。 使用管道煤气时,要防止管道老化、跑气、漏气。烧煮时防止火焰被扑灭,导致煤气溢出。一定要定期检查灶具胶管是否牢固,并及时更换老化胶管,最好做到每年更换一次,另外煤气总阀门一定要关好。自动点火的煤气炉具连续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放散后再点火。 使用煤气炉具前应闻一闻煤气味,确定是否漏气;当闻到煤气味时,千万不可以开、关电器、(如排油烟机、电灯或电风扇等),应尽快將门窗打开,使空气流通。 有条件的,应安装煤气报警器,插好电源,使其时刻处于工作状态。 床位尽量离墙有一定距离,不能紧靠,因为睡在离墙近的地方更容易CO中毒。居民烧火炕一定要等到煤炭完全燃尽之后再入睡,同时要保持炉灶和火炕的通风,睡觉前一定要检查火炉是否封好。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煤气发生炉和管道要经常检修以防漏气,产生一氧化碳的工作场地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须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开展防治一氧化碳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该如何处理? 加强个人防护,进入高浓度一氧化碳的环境工作时,要戴好特制的一氧化碳防毒面具,两人同时工作,以便监护和互助、危险区外要有人监视。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如没有防毒面具,应用湿毛巾把鼻子及嘴捂上) 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达到12%),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保暖处平卧,并解开衣领及腰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利于其呼吸通畅。必要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冬季应注意保暖。 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大脑缺氧810分钟就容易造成脑神经不可逆性的坏死)。送到医院后马上进行吸氧、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纠正低血压、抗休克等治疗。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编著之防火手冊,提出一氧化碳含量对于人体吸入时间及中毒症状如下: 一氧化碳含量 人体暴露时间及生理症状10.01%(100ppm) 6-8小时內,会产生头痛、昏沉、恶心、肌肉无力、判断力丧失等症状。 20.02% (200ppm) 2-3小时产生轻微头痛。 30.04% (400ppm) 2.5小时-3.5小时头痛加剧。 40.08% (800ppm) 45分钟会頭暈、反胃、抽筋。 50.16% (1600ppm) 20分钟会头痛、晕眩,2小时死亡。 60.32% (3,200ppm) 5-10分钟会头痛、晕眩、呕吐,30分钟会死亡。 70.64% (6,400ppm) 1-2分钟內会头痛、晕眩,10-15分钟內会死亡。 81.2% (12,800ppm)1-3分钟內可能会死亡。 如何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对付一氧化碳中毒最好的办法主要是强化防护意识,加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知识宣传。提高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警惕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和通风良好;宜经常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况,尤其是在冬天、雨天;煤气热水器切勿安装于密闭浴室或通风不良处;也不应放置于家人活动的房间内;注意检查连接煤气具的橡皮管是否松脱、老化、破裂、虫咬;吃火锅用木炭时,一定要注意室内通风以防一氧化碳中毒CO虽然危害性很大,但只要提高警惕,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防止中毒,其具体办法有以下几点: 1对可能发生CO的环境,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还要设置强制性的通风设备,以便紧急时使用。 2对有可能产生和接触CO的作业场所和车间,必须经常检测或安装监测设施,定期测定CO的浓度,如果发现超标,要立即强化通风,并及时检查发生根源,进行排除。 3进入有CO的环境,应有二人以上,并且要前后拉开一定距离,万一中毒时,能互相救援。进入CO浓度较高的场所,必须事前戴上防毒面具。此种防毒面具,内装的滤料极易吸水,所以,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吸水失败,迅速更换滤料,以确保防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速公路广告施工合同(3篇)
- 事业单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审计与监督合同
- 2025国企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金融科技公司股东间风险控制借款协议
- 存单质押担保贷款合同范本-@-1
- 注册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并实现协议转让的深度合作协议-@-1
- 双方子女抚养及教育经费分配补充协议书
- 2025公务员面试题制作方案及答案
- 园林专业自考试题及答案
- 环杓关节脱位术后护理
- 校企“双元”合作探索开发轨道交通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
- 肺癌全程管理
- 2024年考研英语核心词汇
- 信息系统定期安全检查检查表和安全检查报告
- 核电知识学生科普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钢筋混凝土污水管道施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颅脑外伤患者的麻醉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 质量警示卡模板
- 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正式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含答案(典型题)
- JJG 86-2011 标准玻璃浮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