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前言.doc_第1页
白血病前言.doc_第2页
白血病前言.doc_第3页
白血病前言.doc_第4页
白血病前言.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白血病前言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白血病细胞浸润,白血病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根据FAB分类法将白血病分为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特殊类型白血病。急性白血病又可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白血病亦可分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一)FAB法分型 根据FAB法分型可分为M1M7型。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AML)未分化型(M1型)血象 贫血显著,大多数患者血红蛋白小于60g/L,外周血可见幼红细胞。白细胞中度升高,多在(10.050.0)109/L,血片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可占30%60%,甚至达90%,核仁可见。血小板有中度到重度减少,多小于50109/L。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绝大多数为原始粒细胞(90%),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罕见或不见。原始粒细胞形态分为I型典型原始粒细胞,胞浆中无颗粒;型有原始粒细胞特征,胞浆量较少,有少量细小颗粒。少数细胞可见Auer小体。多见核分裂细胞。幼红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减少。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血象 贫血显著,白细胞中度升高与M1相同,以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为主。血小板中度到重度减少。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以原始粒细胞为主(30%90%),早幼粒细胞3%,早幼粒以下阶段细胞10%而30%。部分病例可见Auer小体,核分裂类型多见,可有多个核仁。幼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化学染色 1.过氧化物酶(POX)与苏丹黑(SB)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低者均呈阴性反应,分化良好者呈阳性反应。而成熟中性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2.PAS反应:多数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为弱阳性,呈细颗粒状阳性。 3.NAP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成熟中性粒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当合并感染时,NAP积分可一时性增高。 4.SE和NSE染色:氯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CE),在急粒和早幼粒时其积分值明显高于急单和急淋,故有助于它们之间的鉴别。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CE),在各型急性白血病中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但急粒细胞阳性反应强度较弱,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5.Phi小体染色: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原始粒细胞和幼稚粒细胞内出现Phi小体,此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诊断意义,并借以与急淋相鉴别,并对指导治疗出也有一定价值。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即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SML)血象 多数病例为全血减少,易被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减低。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低于正常,而少数病例增高,分类可见各阶段幼稚粒细胞,而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随着病情恶化,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相应增高。血小板明显减少,形态多异常。骨髓象 骨髓多为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增生均减低。粒细胞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性中幼粒细胞为主,核内可见有核仁,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略高于正常。此型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形态特点是胞核与胞浆发育极不平衡,出现“幼核老浆”,此类细胞30%,原始粒细胞10%。胞浆内Auer小体少见。细胞化染色 POX呈阳性反应。急性多颗粒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APL)血象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呈轻度到中度减少,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0109/L以下。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高达90%,可见少数原始粒细胞及其它阶段的粒细胞,Auer小体易见。血小板有中度到重度减少。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30%,可见到一定数量的原始粒细胞及中幼粒细胞。各阶段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均明显减少。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多见短而粗的Auer小体,呈束状交叉排列,酷似柴捆样,故有人称“柴捆细胞”(faggot cell)。按颗粒的粗细又可分为两个亚型:粗颗粒型(M3a型),颗粒粗大、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细颗粒型(M3b型),密集而细小的嗜苯胺蓝颗粒。细胞化学染色 POX、SB、AS-D-CE和ACP染色均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NSE染色虽可呈阳性或弱阳性反应,但不被氟化钠抑制;-萘酚丁酸酯酶染色呈阴性,以此可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作鉴别。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ANMoL)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为中度到重度减少。白细胞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外周血可见粒系及单核系两种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约占30%40%,且有较活跃的吞噬现象。而粒系早幼粒细胞以下各阶段均易见到。血小板呈重度减少。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单核两系同时增生。包括以下五型:M4a,以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40%),幼稚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20%。M4b,以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增生为主(20%),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20%。M4c,白血病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30%。M4a,骨髓以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40%;外周血以原始单核细胞、幼雅单核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M4E0,形态基本符合M4,且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5%,包括较多的嗜酸幼粒细胞且形态异常。浆内含大量的嗜酸性颗粒。细胞化学染色 1.POX、SB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而幼粒细胞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故以此可与M2、M3等作初步鉴别。 2.NSE染色:应用-萘酚醋酸或萘酚ASD醋酸为底物进行染色,原始及幼稚细胞呈阳性反应,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不被氟化钠抑制,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可被氟化钠抑制,此点可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AMoL) AMoL分两种亚型即M5a(未分化型)和M5b(部分分化型)。血象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呈中度到重度减少。白细胞大多偏低分类以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为主,可占白细胞总数的30%45%。M5a以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为多,约占50%90%;M5b以单核细胞为主。两型血小板均重度减少。骨髓象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M5a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可80%,幼稚单核细胞较少。M5b中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30%,单核细胞10%。细胞化学染色 1.POX、SB染色: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和弱阳性反应,而幼稚单核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 2.PAS反应:原始单核细胞约半数呈阴性反应,半数呈细粒状或粉红色弱阳性反应,而幼稚单核细胞多数为阳性反应。 3.酯酶染色:NSE染色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中-萘酚丁酸酯酶染色诊断价值较大。急性红白血病(M6型)(AEL) AEL系红细胞系及白细胞系同时恶性增生性疾病。典型的红白血病可经过三个连续阶段:红血病期红白血病期白血病期。血象 1.红血病期:贫血轻重不一,血红蛋白常在20100g/L。网织红细胞多数增高。白细胞略高。可见各阶段幼红细胞,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 2.红白血病期:贫血呈中度到重度。血片可见点彩、靶形及异形红细胞,并可见各阶段的幼红细胞,以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为主,且形态异常。多数网织红细胞升高。白细胞数多偏低,可见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血小板多数减少。骨髓象 1.红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有核细胞以红系增生为主,50%,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粒红比例倒置,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多见,且形态异常。若异形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2.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红系和白细胞系同时呈恶性增生。大部分以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为主,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次之;幼红细胞类巨幼样变和副幼红细胞改变明显。白细胞系统增生明显,原始粒细胞(原单)及早幼粒(幼单)细胞占优势,可30%,部分细胞可见Auer小体,并可见巨幼样改变。巨核细胞显著减少。 3.白血病期:与AML相似。 细胞化学染色 多数患者的幼红细胞PAS呈阳性反应,积分值明显增高,且多呈粗大颗粒状、块状、环状或弥漫状分布。成熟中性粒细胞内PAS积分比正常人明显为低。而淋巴细胞PAS反应增强,因此,在同一涂片上同时观察到以上改变,对本病诊断也有所帮助。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AMegL)血象 血红蛋白多减少。白细胞总数大多减少,也有正常或增高。血小板数多正常,易见畸形和巨形血小板。在血片中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骨髓象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及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多达1000个以上,以原始巨核细胞为主,30%。(二)免疫学分型 根据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抗原)进行白血病的分型。ANLL的分型主要依靠形态学来区分。免疫表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