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三种生产理论第二节界面活动控制论第三节冲突协同理论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第五节管理科学理论第六节区域系统控制理论第七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 第一节三种生产理论 一 三种生产理论概述三种生产是指物资 人口和环境生产 人和环境组成的世界系统 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称人类生态系统或社会生态系统或环境社会系统 其根本是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联系 体现在二者间的物质 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上 其中最重要的流动是物质流动 2 人与环境系统概念模型 3 1 三种生产理论的概念 1 物质生产即所谓的劳动生产 是指人类利用技术手段从环境中索取自然资源 并将其转化为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所需物质的总过程 生产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 其基本参量是资源利用率 产品流向比和社会生产力 2 人口生产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 既包括人口的再生产 繁衍 生育 也包括人口在其生存过程中对物质资料的消费 其基本参量是人口数量 人口素质和消费方式 3 环境生产是指环境在自然力作用下消纳污染 废物 废弃物 和产生出自然资源 生活资源 风景 生产资源 森林 水 矿产等 的总过程 其基本参量是污染消纳力和资源生产力 4 环 人 物 古文明时代 人 环 人 环 人 环 农业文明时代 物 人 环 物 工业文明时代 2 三种生产理论的演变过程 不同时期 三种生产理论的主导地位不同 主导作用是环境生产 主导作用是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物 物 主导作用是物质生产 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5 1 古代文明时代 在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是的环境生产 因为当时人口少 生产力落后 物资生产能力弱 人类维持生存的方式由采集 渔猎逐渐转为种养 捕捞 组织方式由无分工到初步分工合作 2 农业文明时代 在世界系统中起主导作用是的人口生产和环境生产 随着人口数量增多 人为了摆脱自然束缚 出现了分工及以交换为目的的物品生产 物资生产 且物资生产逐步形成并扩大 6 3 工业文明时代 人口生产 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成为相互独立的系统 它们的相互关系主导着世界系统的运行 因为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 科技水平的提高 生产能力加强 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物质增多 导致物资生产在世界系统中的地位由从属到主导 7 4 人类对三种生产理论的认识过程从以上三种生产理论的演变过程可知 环境生产是最根本的 是物资生产和人口生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但由于历史实际的局限性 人类对于世界系统 三种生产理论 的认识历程与其形成过程并不一致 主要体现在 首先 人类只注意到物资生产系统的存在 无意识到另外两种生产 其次 当人口增长速度与物资生产出现差异 产生相对物资匮乏时 人类才意识到人口生产子系统的存在 才研究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再次 当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锐减问题十分尖锐 才意识到环境生产子系统的存在 才认识到应研究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 8 所以 从物资生产 人口生产 环境生产的过程 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系统的认识历程 只有承认环境生产的存在及在世界系统中的基础地位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 9 二 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 1 自然环境系统的特征1 自然环境系统的循环性 动态性 因为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以有机网络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以各种生命为中心的系统 是一个与外界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的特定空间 具有一系列生物学的特征 如发育 代谢 繁殖 生长和衰老等 即具有不断发展 进化 演变的特征 10 2 自然环境系统的开放性特征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体现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除了在内部流动外 还与外部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 间不断进行交换 如系统不断吸收太阳能 通过理化生作用产生有机物和改变无机物 人类社会则从自然环境中提取有机物和无机物 排泄废弃物等 11 3 自然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性自然环境系统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如无机物 通过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食物链 如动物食用 分解者分解产生废物排放到自然环境 这样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移 12 自然环境系统的特征是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 正由于这个生命力的存在才 产生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 把人类产出的废弃物转化为自然资源 形成不同的地表形态和人类社会本身 而人类社会形成后又相当于在自然环境外形成一个 社会有机体 导致两个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的效率 性质 规模发生根本变化 13 2 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 1 矿产开采业 是两者相互作用最强烈的活动之一含义 把沉积在地下多年的物质在短时间内加入到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 从而冲击该物质在世界系统中的循环平衡 存在问题 矿物形成时间长 数百万年 而开采利用速度快 14 后果 改变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进而改变自然环境的结构和状态 如地表塌陷 滑坡等 如目前人类每年从地下取出的矿物共有1200 108t以上 改变地表地下径流的水文地质条件 如大庆油田地区地下水断流现象明显 污染地表 地下水 大气 土壤和海洋 如目前每年施入田地的无机肥5 108t以上 危害作业区和人类健康 如陆地平均堆放的废渣由1970年1 3t hm2增加到2000年的3 3t hm2 不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 而且还产生长期效应 危害地质环境 15 2 种植业 是两者发生极强烈作用的活动 主要体现在 大面积毁坏自然植物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群落稳定性降低 改变自然生物物质循环 导致生物量降低 当自然生态系统被农业生态系统替代后 物质的生物循环将发生哪些变化 16 引起全球范围内的物质地质循环变化如根据T H 叶夫多基莫娃等人的计算 开垦后的地区平均每公顷土地通过生物循环进入生物体内的基本元素有大幅度减少 在森林地带减少17 在森林草原带减少17 草原带减少2 3等 严重影响土壤中的物质循环基本元素从地质循环中迁出量的增加值分别为2倍 8倍和10倍 17 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增大 不能全部被农作物吸收 造成水体和土壤污染 产生富营养化现象 影响大范围的水分平衡和水文状况 如加速加强地表径流 导致地下水涸竭等 为发电 灌溉而修建水库 进而改变地表状况 造成大片沼泽化和大范围沙漠化等 18 3 森林采伐业森林是一种强大的气候 水文 生物因素 对自然环境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极大作用 森林不但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更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1 10 过量砍伐会导致 改变大气中的C O组分比例 因为光合作用减弱 影响地表地下径流 因为森林能涵养水源 过量砍伐导致河床抬升 改变气候和地表组成 因为森林砍伐导致气温升高 土地沙化 水土流失等 19 4 加工业 将自然资源转变成人口生产所需产品的过程 是物资生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工业生产过程中 既改变了物质的组成和形态 也影响了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 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作为原料的自然资源 一部分转变成产品 另一部分则成为废物 积聚起来污染环境 如铁矿石 钢材 20 总之 当人类社会这个 社会有机体 加入后 使原来的物质循环运动变得复杂异常 甚至可能使物质循环出现被 腰斩 的危险 而 社会有机体 若要永远存在下去 就必须使自然环境系统中的自然资源再生得到保证 即它的 物质代谢 功能必须成为物质循环中的良性环节 能否达到 取决于人口生产活动 体现在 21 人口数量必须在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内 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指环境所能支持的人类的 自然 人口数有一个确定的总量 它会随着环境状态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但大体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 当人口增长到超出了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时 就会因生活资料缺乏 环境条件恶劣而使死亡率增高 出生率下降 若要使人口数量控制在环境承载量内 则全球的人口数量大约是80 100亿人 22 消费方式 体现在 消费入口比 指个人生活所消费的物质资料中 生活资源与生活资料的比值 若消费入口比高 则消费中取自环境生产的生活资源较多 而取自物资生产的生活资料较少 有利于减轻对环境生产的压力 所以提倡 朴素消费 以提高消费入口比 消费出口比 指物质经人口生产环节消费以后 回用于物资生产的部分与直接还回环境生产的部分之比 若消费出口比高 则消费后的物质转化为生产资料的比例大 成为环境污染物的比例小 有利于减轻环境生产的压力 所以提倡 清洁消费 以提高消费出口比 最终使消费方式符合三种生产和谐运行的要求 23 对比人口生产活动的两个方面 消费方式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也是反映人群文化道德水准的重要指标 24 三 三种生产理论在环境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1 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 在三种生产中 环境生产是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物质流和能量流来维持 物资生产则依靠环境产出的自然资源为原料 依靠环境的自净能力来消纳废弃物 是物质转化 能量流动的途径 人口生产则是整个世界系统运行的原动力 其产出的人口为劳动力支持物资生产和维护环境生产 2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与产生原因 环境生产在输入输出上的不平衡 全世界每年工业产生21亿吨固体废弃物和3 38亿吨危险废物 产生垃圾43 8亿吨 是产生问题的原因 人为的开发和破坏活动 导致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不断 透支 3 指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方法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现三个系统间的同步发展 25 4 阐明了环境管理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因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环境生产的输入与输出不平衡 所以必须增加一个功能 即如何将人类排出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或被环境亲和 以促进其平衡 目标和任务是 推动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新的生存方式 将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 废弃物的排放强度与环境生产力匹配起来 26 5 明确了环境管理学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 因为环境问题多发生在不同的 生产 系统界面上 如森林 经济价值决定了人类要砍伐利用它 物资生产系统 生态价值决定了人类不能砍伐 环境生产系统 这样在界面上发生了矛盾 所以 27 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多种多样的界面上 又根据三种生产理论概念可知 每一个 生产 系统都有自己的状态参量 是三种生产环状的枢纽 是解决三种生产能否和谐运行的关键 所以 环境管理的控制对象是三种生产理论的状态参量 28 第二节界面活动控制论 一 界面1 概念 指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系统之间的共同部分或联系渠道 2 界面的类型直接界面 又分空间界面 如海岸线 是海和陆的空间界面 和时间界面 如演替进程中的荒草地是草生态与荒生态的时间界面 间接界面 如人口数量与环境变化间的关系是通过物资生产与环境生产之间发生的 是属于间接界面 29 2 界面的基本特征 1 只存在于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 因为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必然会产生物质 能量或信息的交流 在这种交流的作用下 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结构来支撑这种交流 成为交流的载体 界面 2 是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通道 是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所共有的 因为在界面上有来自相互作用的各个系统的物流 能流或信息流在此交汇 所以界面是各个系统共有的 根据界面理论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界面活动失衡 不和谐 30 二 界面上的活动 1 三种生产之间的界面1 物资生产与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 自然资源 如森林 水体等 2 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之间的界面 环境质量 3 人口生产与物资生产之间的界面 商品 4 三种生产之间的界面 废弃物 所以 要使三种生产和谐运行 必须控制好各层次的界面上的活动 31 2 环境问题源自人类在界面上活动的原因 1 因为界面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事物或系统之间最活跃 最容易发生变化的部分 既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环境系统要求保存足够数量自然资源又是物资生产的生产资料 社会经济系统要求开发足够数量界面上产生冲突与矛盾导致环境问题产生 又如 陆地生态的主要部分 可调节大气和水等要求蓄积和保护森林又能提供大量的木材 林产品及狩猎 观光等要求砍伐利用导致林地减少 林种单一退化等 产生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 沙漠化等 32 又如国际贸易 是不同国家物资交流的界面和通道 但不公平贸易产生环境问题 发达国家如日本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源消耗大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地区 而所得产品既满足本国需要又通过贸易赚大量的经济利益 发展中国家如东南亚却遭受更大的环境压力和破坏 33 2 界面上的人类活动常常是产生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跨国跨地区的截面 因为界面是不同组成部分共同追求利益的所在 如淮河的污染问题淮河 豫 皖 鲁 苏四省的通道 共同的生活资源共同的经济生产资料它们对淮河有共同免费的使用权 却没有共同保护义务 这样便产生了污染 34 三 界面活动的控制 1 界面活动的控制意义1 环境问题主要源自人类在界面上的活动 所以环境管理应抓住人类在界面上活动的协调 即控制界面活动 2 由于环境管理是在不同层次上把属该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的利益和需求加以综合协调 而界面控制论就是指明了在各种人类社会行为中首先要协调的是各方在界面上的社会行为 35 2 界面活动控制的方法学原则方法 解决思想 说话 行动等问题的门路 程序等 方法学 关于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是方法的综合 界面活动控制的主要方法 程序 是 36 1 正确判断界面 只有确定了界面 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如何确定界面 要梳理出与该环境问题相关的同一层次上的系统 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与相互作用关系 之后确定界面 如何确定国际环境问题的界面 国界线或边界线是重点考虑部位 但国家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贸易和文化上 所以边境贸易就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界面 37 2 全面掌握不同系统在边界上的活动及其价值目标因为好的环境管理方案必须能够有效地约束和调整发生在界面上的所有活动和行为 又因为不同系统在界面上的行为均有各自开展活动的价值目标 所以制定环境管理方案还必须采用互补方法 使各方满意 38 2020 2 5 39 3 准确把握协调的 度 度 即相互冲突的系统均可接受的利益分配点 也就是协调冲突的最优解 如森林砍伐的 度 的协调从生态意义 应保护森林 不宜砍伐 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从经济价值 应多砍伐 但必然造成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和气候异常 加拿大林业管理则采取 年度允许采伐量 成熟林和原始林的木材蓄积与期望能供应木材的年限的比值 但各个国家有差异 40 第三节冲突协同理论 一 冲突协同理论的理论渊源1 冲突 矛盾表面化 发生激烈争斗简单 如打牌 比赛复杂 如市场竞争 两军对垒等冲突的原因 面对同一利益目标 追求的各方都想以最小的支出获得最大的份额 41 博奕论 从数学角度描述和研究这种矛盾和冲突的学科 博奕论的发展 早期是一门应用数学 现在发展成为一门关于人类理性选择行为 指个人有意识地使某目标函数极大化的行为 的实质性理论 博奕论的内容 达到利益目标所应选择 采取的行动 即对策 对策的方法类型主要有 矩阵对策 连续对策 非合作n人对策 合作n人对策等 其中合作n人对策是应用最广泛 研究最活跃 与环境管理最密切的方法 42 2 协同 合作 配合 即各方相互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 1 协同理论 任何一个系统在无外界干预下 系统中各要素的运动 变化呈现出一种 自组织 运动规律 即使系统结构的演化由简单到复杂 由无序到有序的演化 如地壳的演化 内外力共同作用 生物的进化 低级到高级 43 2 系统的 自组织 运动必须具备的前提 系统必须是开放的 因为开放是耗散结构形成的前提 即只有开放 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 能量交换 才能吸收负熵 能使系统平衡 有序性 系统必须是远离平衡态的 若在平衡态 则系统的运动是趋于平衡 则无序增加 结构就破坏 构成系统的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是非线性的 处于一种相干状态 因为只有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任何要素偶然出现涨落引起系统的变化才会通过非线性被放大 才使系统发生较大的变化 才能导致系统整体某种有序状态的形成 44 3 冲突与协同 是系统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冲突 竞争 对立协同 统一 整合两者是相互依赖 同时并存的 冲突以协同为基础 协同以冲突为前提 45 二 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冲突协同理论可知 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发生冲突的结果 1 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体现1 区域上 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如公海的利用 co2的排放等 同一国家不同地区之间 如环境利用争先恐后 保护环境相互推委等 2 组织上 团体和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 如部门要求环境质量高 企业要求利润高 等 46 3 时间上 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冲突 如当代人用得多 后代人用得就少等 4 自然环境的需要上 存在质和量的冲突 如一条河流 上游水量少 但水质好 下游水量多 但水质差等 5 本质上 人口生产 物质生产和环境生产 环境承载力 之间的冲突 体现在不和谐 47 2 冲突协同理论 指通过人类社会的理性行为解决冲突 实现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原理 原则和方法的理论 若子系统之间的运动协同 则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就优于部分运动之和 若子系统之间的运动不协同 则系统整体的宏观运动效果就差于部分运动之和 所以 冲突协同理论是把自组织理论与对策理论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对序参量的把握 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优势 从而使系统呈现最优化的运动状态 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同 序参量 在一定条件下 由系统中的子系统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协同产生出来的 又反过来支配众多子系统的运动变化 48 3 冲突协同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以排污许可证为例分析如果目的是控制排污总量 则可采用冲突协同理论由政府部门把要减排的污染物量优化分配到各排污单位 并向各排污单位发放许可证的形式使其获得排污许可 以获得继续生产 但同一污染物不同污染源或不同行业 企业 则会出现这种差别 前者用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 后者用较多的投入才能获得较高的去除率 这样就意味着排污许可量指标中隐含着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如果允许通过市场手段 买卖 将排污指标转化为资本 则前者会努力消减排污量 使自己的排污许可指标富裕出来并转让出去 而后者则会愿意选择购买排污权 使自己的排污合法 又扩大生产规模 目的 49 主要目的是 1 保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低于环境容许总量 2 污染消减的总费用趋向最小化 3 把环境容量作为资源合理 分配 到经济效益较高的企业 有利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50 小结 冲突协同理论的应用1 协同了不同单位在排污量上的冲突 2 协同了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在指令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之间的冲突 3 使污染消减费用最小化 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减轻企业负担 使企业改进工艺 清洁生产 增加排污余额 4 最终实现企业的生产行为与环境容纳量达到协同 关键问题 排污总量的分配和可交易量的地域限制 51 一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 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网开三面 史记 殷本记 竭泽而渔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 岂不获得 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春二月 毋敢伐树木山林 秦律 田律 钓而不纲 弋不射宿 孔子 第四节可持续发展理论 52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 1802年 李嘉图 1817年 和穆勒 1900年 等 他们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生产消费的物质限制 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53 2 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早期的反思 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 增长的极限 全球的觉醒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54 人类不同文明时期的发展特征 55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我们共同的未来 是1987年2月 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八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上提出并通过 二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56 1 不否定经济增长 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 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2 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 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3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 同社会进步相适应 4 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 5 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 强调 综合决策 和 公众参与 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57 1 持续性原则 资源的永续利用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2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性 代际之间的公平性3 共同性原则 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之间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四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58 五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1 生态学方向 经济学方向 社会学方向和系统学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四个主要的理论研究方向 2 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外部性理论 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 3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好生态环境 为后代维护 保留较好的资源条件 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提高人类素质 使人类社会得到公平发展 促进人类的行为能力 社会效果 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59 苏丹的村民聚集在飞机空投粮食所行经的航道上 等着捡拾散落出來的粮食 60 饥饿的苏丹 九四年普立茲新闻特写摄影獎的作品 作者卡特在拍完照片后将鹰赶走 但人们问起这个小孩时 作者则不知其现状 后作者由于良心的遣责而自杀 在遗书中他写道 我被鲜明的杀人 尸体 愤怒 痛苦 饥饿 受伤的儿童 快乐的疯子的记忆纠缠不休 总是警察 总是屠夫 真的 真的对不起大家 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61 最早提出要保护环境的是美国女生物学家雷切尔 卡逊 她于1962年出版了名著 寂静的春天 1970年4月22日 在美国暴发了大规模的游行 要求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这就是 地球日 的来历 第一座里程碑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1972年6月5日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引起全球的环境保护觉醒 为纪念这次会议 联合国第27届大会通过决议 定每年的6月5日为 世界环境日 第二座里程碑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6月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 全球各国达成共识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 可持续发展大事记 62 寂静的春天 给人类的启示 1962年 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 RachelCarson 出版了一部科普图书 名叫 寂静的春天 她以生动而严肃的笔触 描写因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和肥料而导致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景象 当时美国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但政府的公共政策中还没有关于 环境 的条款 因此 寂静的春天 一问世 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 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也敲响了人类将因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 63 但是 如同达尔文 物种起源 的问世遭到攻击一样 卡逊的 寂静的春天 也遭到猛烈的抨击 那些靠牺牲环境发财的人指责卡逊是 歇斯底里 是 煽情 是 危言耸听 寂静的春天 出版两年之后 这位瘦弱 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因心力交瘁而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 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 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历史是公正的 1992年 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 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 寂静的春天 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 这本科普图书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原因就在于它留给人类以振聋发聩的启示 引发了一场关于发展观问题的世界性大讨论 64 罗马俱乐部与 零增长理论 20世纪中叶以来 资源 环境 人口等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日益尖锐和全球化 所谓 人类困境 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 其中 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 是一个由知名科学家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小团体 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的理解 同时激励那些能纠正现有问题的新态度 新政策和新制度 1972年3月 米都斯领导的一个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篇研究报告 题为 增长的极限 他们选择了5个对人类命运具有决定意义的参数 人口 工业发展 粮食 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 这项耗资25万美元的研究最后得出地球是有限的 人类必须自觉的抑制增长 否则随之而来的将是人类社会的崩溃这一结论 这篇报告发表后 立刻引起了爆炸性的反响 这一理论又被称为 零增长 理论 65 第五节管理科学理论 一 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1 科学管理阶段 19世纪末是管理科学理论的形成初期 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强调科学管理 主张采用科学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 并着重从工业经济学角度分析物质因素 使资本家降低成本 增加利润 2 行为科学阶段 始于20世纪二 三十年代 梅奥等人研究影响生产力的人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涉及人的需要 动机 个性 情绪 思想 特别是人群之间相互关系等 3 管理丛林阶段 二战后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日新月异 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各种管理学派纷纷涌现 形成管理科学的理论丛林 它们构成现代管理科学的主要内容 66 二 管理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的科学 从管理科学的角度看 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充满复杂性的社会 在全球化 城市化 信息化等的推动下 无论是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复杂性 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都大大增加了 而管理科学就是解决这些复杂性问题的学科之一 因而其重要性日益突显 在21世纪初 新的管理科学领域和理论不断提出 如组织管理 信息管理 风险管理 网络管理 生态管理 资源环境管理等 新的管理领域和理论发展都需要管理科学进一步与其他学科交叉 融合和创新 67 三 管理科学理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环境管理 1 环境管理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管理活动 它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人类演化进程中 人类从没有停止过对自身行为的管理 特别是对作用于 自然环境行为的管理 2 环境管理具有极为复杂性的特征 其的核心是管理人作用于环境的行为 一方面涉及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另一方面也涉及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 3 管理科学为环境管理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环境管理借鉴 应用和发展管理学的成熟理论与方法 来构建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是环境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 68 第六节区域系统控制理论 一 基本观点1 区域系统是一个由人口 资源 环境 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即PRED系统 作为独立开放的系统 其平衡与发展需要与外部不断进行物质 能量与信息资源等交换 2 区域发展是动态可控的过程 人作为系统主体具有能动性 可以从各种错综复杂的动态关系中区分出确定与不确定因素 有利与不利因素 实现对系统过程有目的的调控 3 信息是最活跃 最基本的要素 区域发展调控需要借助信息 具体操作中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 69 二 理论现实意义从实质来看 区域环境管理就是一个人口 资源 环境 社会和经济发展 PRED 系统的控制问题 系统的控制涉及控制对象 控制机理以及外部环境等要素 通过对区域发展系统相互作用 协调机理的深入剖析 揭示了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 方法 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任务二 风筝的制作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机械厂仓储管理制度
- Project 1说课稿-2023-2024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深圳用)
- 化肥厂备品备件存储规章
- 教育培训机构保密合同范本
-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合同
- 第6课 竖提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 4.9.1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生物七年级下册
- 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
- 第7课 网络文明博客-博客的使用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辽师大版2015七年级下册-辽师大版2015
- 卫生政策学之政策问题根源分析
- 步进电机及其工作原理-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课件
- 基于CAN通讯的储能变流器并机方案及应用分析报告-培训课件
- 腹直肌分离康复(产后康复课件PPT)
- 聚合物成型的理论基础课件
- 药监系统官方培训06细菌内毒素方法介绍-蔡彤
- 慢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 千米、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人工智能(AI)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