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1页
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2页
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3页
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4页
综合实验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饲料加工综合实验指导书江南大学饲料研究所2005-06前 言一、饲料加工综合实验的内容与要求为了使学生对配合饲料加工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开设饲料加工大型综合实验。通过这一综合实验,首先要求学生对配合饲料加工以及加工与营养的关系有个感性、直观的认识,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相互组织协调能力 ,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对行业情况有更深的了解.二、饲料加工综合实验学习方法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并举,以实验教学为主。课堂布置实验目的和任务后,每个实验组自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经老师审阅后确定方案,然后按期实施方案。三、饲料工艺实验室须知1. 学生在实验前应充分做好预习准备。仔细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熟悉操作步骤。2. 实验室应保持安静、清洁、严禁吸烟,使用易燃易爆物品时应注意安全。3. 应节约用电、用水;节约试剂及各种原料。4. 实验时应严肃认真,准确记录各种实验数据,严格遵守各项操作制度。5. 使用精密仪器、贵重仪器时,应先掌握其性能及操作方法,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任意操作,操作结束后应作好使用记录,以备查考。6. 实验中损坏仪器、设备时,应查清原因,作好记录并上报有关部门,按规定的赔偿办法处理,隐瞒不报者从重处理。7. 实验时一旦发生事故,应设法制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查清原因。由于工作失职引起的事故,失职者应承担责任,隐瞒不报者,从重处理。8. 结束实验后应注意关闭水、电、气、门、窗,打扫实验场地、设备,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目 录实验一 主要原料质量的镜检实验二 原料的前处理与质量分析实验三 饲料品种与相应加工方法及加工质量指标的确定实验四 不同加工工艺对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实验五 水生动物饲养实验江南大学:饲料加工综合实验讲义实验一 主要原料质量的镜检1 实验目的学习和熟悉显微镜的操作。观察、记录和了解鱼粉、羽毛粉、肉骨粉、黄沙、尿素等含氮无机盐在显微镜下的不同物理形状、特点。并在它们的混合物中能快速、准确地加以识别和区分。2 实验设备与材料设备:台式显微镜(1010)6-10台,载玻片12-20片,镊子6-10把原料:鱼粉、羽毛粉、肉骨粉、黄沙、尿素等各500g。3 实验方法与步骤31打开显微镜检查各部件是否完好,调节好个人最佳观察位置,并做好其它实验前准备工作;32调节光照:使视野内有均匀柔和的明亮度;33在低倍镜(1010)下观察;(1) 将待检物料平铺在载玻片上,并置于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使观察对象处在物镜正下方;(2) 将载物台上升到距低倍镜35mm处;(3) 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同时转动粗调,慢慢下降载物台,直到视野内出现影象为止;(4) 用微调调节焦距,并进一步调节光亮,使物象清晰可见;34记录所观察物料的物理形态和特点,并注意比较;35更换单一物料,重复上述步骤;36将未知的混合物料进行观察,根据以上单一物料的镜检结果,判断混合物料的品种。4数据记录与处理4.1显微镜的型号与参数;4.2物料形态记录与描述:各单一原料在显微镜观察下的结果;4.3所给混杂物料的鉴别:混杂物料在显微镜下的鉴别结果。5 实验要求5.1混合物料由教师或其它组同学事先设定并提供;5.2组别之间相互检查混合物料镜检结果并相互交流。6 分析讨论6.1显微镜鉴别原料质量和掺假的意义和优势是什么?6.2还有其他快速简便的鉴别原料质量的方法吗?。6.3如镜检还不能确定掺假与否,应通过什么方法加以准确的鉴别。实验二 原料的前处理与质量分析1 目的与要求饲料厂许多植物原料含有天然的抗营养因子,如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棉籽中的棉酚、菜籽中异硫氰酸酯等。应在加工前加以消除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安全。本实验以大豆为对象,了解、掌握不同前处理方法对大豆质量指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2 仪器设备及材料2.1设备:粉碎机一台,可控温的干燥加热器一台,蒸汽发生器1台,实验微波炉一台,单、双螺杆挤压机一台,检验筛1台,筛格一套(4、8、16、28、40、55、100,筛盖、筛底),天平(感量0.01g)1台。2.2仪器:(1) 测尿酶活力用:酸度计(精度0.02PH,附有磁力搅拌器和滴定装置)、恒温水浴(可控温度300.5)、试管(直径18mm,长150mm,有塞子)、移液管(10ml);(2) 测有效蛋白质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试管(50ml)、移液管(0.1ml,10ml,)、移液枪(10ul-100ul);2.3材料:商品大豆25公斤。3.试剂和溶液3.1尿素(GB696-77):分析纯;3.2磷酸氢二钠(GB1263-77):分析纯;3.3磷酸二氢钾(GB1274-77):分析纯;3.4尿素缓冲液(PH6.9至7.0):4.45g磷酸氢二钠和3.40g磷酸二氢钾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再将30g尿素溶在此缓冲液中;3.5盐酸(GB622-77):分析纯,0.1M溶液;3.6氢氧化钠(GB629-77):分析纯,0.1M标准溶液,按GB601标准溶液制备方法配置;3.7缓冲液(氯化钠-磷酸):称取分析纯磷酸氢钠(Na2HP4)2.0克,磷酸二氢钾(KH2PO4)0.6克,氯化钠(NaCl)7.0克,迭氮钠(NaN3)0.2克溶水中,稀释至毫升定溶;3.7考马斯亮兰(Coomassie Brain Blue G250)溶液:称取考马斯亮兰毫克溶于.毫升无水乙醇和毫升()磷酸中,用水稀释至毫升,贮于棕色瓶中,冰箱中保存;38溶菌酶标准液(mg/ml):称取mg熔菌酶(生化试剂),用缓冲溶液溶解,定容于ml容量瓶中,保存。4 实验方法4.1每组称取全脂大豆3公斤,在实验用锤片粉碎机(配1.0-3.0mm筛片)上粉碎后待用;4.2取部分粉碎后的大豆样品分别按GB862288大豆制品中脲酶活性测定方法及附录蛋白碱溶指数的测定方法中的要求和操作步骤测定原始生大豆的脲酶活性和蛋白碱溶指数;4.3查阅资料,以实验室单螺杆挤压机或双螺杆挤压机为研究手段,以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碱溶指数为考察目标,确定一可行的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研究不同的挤压工艺参数条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较好的工艺参数;4.4查阅资料,以实验室微波炉为研究手段,以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碱溶指数为考察目标,确定一可行的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研究不同的微波参数条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较好的参数条件;4.5查阅资料,以蒸汽加热为研究手段,以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碱溶指数为考察目标,确定一可行的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研究不同的蒸汽加热条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较好的加热参数;4.6查阅资料,以烘箱加热为研究手段,以大豆脲酶活性和蛋白碱溶指数为考察目标,确定一可行的实验方案(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研究不同的蒸汽加热条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较好的加热参数;5.实验结果记录及分析5.1挤压实验记录: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实验结果等;5.2微波实验记录: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实验结果等;5.3蒸汽加热实验记录: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实验结果等;5.4烘箱加热实验记录: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工艺参数、实验结果等;5.5结果分析与结论:(1) 大豆脲酶活力和蛋白碱溶指数有什么营养价值意义?为什么单一考虑某一指标来确定加工的参数会有失偏颇?(2) 根据实验结果,试比较本实验三种热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说明理由。附录蛋白碱溶指数的测定方法一、测定步骤:样品粉碎全部通过目。称取约含蛋白质毫克的样品(约50mg大豆粉),置于毫升塑料试管中,加入毫升0.2%氢氧化钾,缓慢振荡(40次/分)15分钟,提取蛋白质。用中速滤纸过滤(最初几滴弃取)。吸取滤液1毫升用缓冲液稀释至5毫升;取0.4毫升稀释后滤液于试管中,加入7.6毫升考马斯亮兰溶液,摇匀、200水浴中10分钟,于595nm测定光密度。同时,以缓冲液代替稀释液做空白。用溶菌酶为标准绘制标准曲线,加样如下表。溶菌酶标准液(ml)00.010.020.040.060.08缓冲液(ml)0.400.390.380.360.340.32考马斯亮蓝液(ml)7.67.67.67.67.67.6溶菌酶蛋白含量(ug)01020406080 二、计算方法 从标准曲线中查出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p(ug),乘以稀释倍数400即为所测样品的蛋白含量。 样品的碱溶指数PS则为:PS(%)=处理后大豆碱溶蛋白质含量/生大豆的碱溶蛋白质含量100%三、注意事项4.1样品的粒度大小对PS有影响。因此当比较不同样品时,要注意它们的颗粒大小应是可比较的;4.2注意保持各样品的搅拌时间的一致。实验三 饲料品种与相应加工方法的确定1 目的与要求不同动物除了对饲料的营养水平提出不同要求外,对最终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质量要求也不同。如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蛋鸡与肉鸡、下层鱼和上层鱼等。本实验要求分别选一典型的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饲料为研究对象,查阅它们的相关饲料标准,设计一大配方进行加工实验并测定其加工质量指标,若指标不达标需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直至质量合格。2 仪器设备及材料2.1设备:粉碎机,混合机,蒸汽发生器,环模制粒机,平模制粒机,杆挤压机,检验筛1台,筛格一套(4、8、16、28、40、55、100,筛盖、筛底),天平(感量0.01g),粉化仪,硬度计等。2.3原料:玉米、豆粕、菜粕、鱼粉、小麦、米糠等大宗饲料原料若干。3 实验方法与步骤3.1各组确定一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并设计各自的大配方,开列出所需原料品种和数量;3.2确定2种饲料的加工方法、所需设备、待检测的质量指标(经老师同意后执行);3.3记录各加工过程的实验数据和最终产品加工质量指标;3.4若有加工质量指标不合格,请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经老师同意后再继续实验,直至产品各项指标合格为止。4 结果分析与讨论 各组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分析讨论配方组成、加工工艺和饲料加工质量的关系。实验四 饲料中淀粉糊化度测定方法1.目的与要求 饲料中的淀粉糊化度是反映饲料加工中熟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直接指标。同时对水生动物和宠物饲料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营养质量指标。本实验分别以实验三中加工的饲料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加工方法对饲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同时掌握饲料淀粉糊化度的测定方法2 原理-淀粉酶在适当的PH值和温度下,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将糊化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及-糊精,转化的糖量与淀粉的糊化程度成比例。用铁氰化钾法测其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淀粉的糊化度。3 仪器和设备3.1 分析天平:感量0.1mg3.2 多孔恒温水浴锅:可控温度40+13.3 定性滤纸:中速,7-9cm3.4 碱式滴定管:25ml(刻度0.1ml)3.5 移液管:2ml、5ml、15ml、25ml3.6 玻璃漏斗:6cm3.7 容量瓶:100ml4 试剂和溶液4.1 10%(V/V)磷酸盐缓冲液(PH=6.8) 甲液:溶解71.64g磷酸氢二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乙液:溶解31.21g磷酸二氢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取甲液49ml与乙液51ml合并为100ml,再加入900ml蒸馏水即为10%(V/V)磷酸盐缓冲液。4.2 60g/L-淀粉酶(PH=6.8,40时活力大于8万单位,细度为80%以上通过60目)于100ml10%磷酸盐缓冲液中成乳浊液。(-淀粉酶贮于冰箱内,用时现配)4.3 10%(V/V)硫酸溶液 将10ml浓硫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4.4 120g/L钨酸纳溶液 溶解12.0g钨酸钠于100ml蒸馏水中。4.5 0.1mol/L碱性铁氰化钾溶液 溶于32.9g铁氰化钾和44.0g无水碳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内。4.6 醋酸盐溶液溶解70.0g氯化钾和40.0g硫酸锌于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再缓缓加入冰乙酸200ml并稀释至1L。4.7 100g/L碘化钾溶液 溶解10.0g碘化钾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几滴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防止氧化,贮于棕色瓶内。4.8 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 溶解24.82g硫代硫酸钠和3.8g硼酸钠于蒸馏水中,并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内(此液放置二星期后使用)。4.9 10g/L淀粉指示剂 溶解1.0g可溶性淀粉于煮沸的蒸馏水中,再煮沸一分钟,冷却,稀释至100ml。5 试样的制备 取要检测的颗粒饲料样品50g左右,在实验室样品磨中粉碎,其细度通过40目编织筛,混匀,放于密闭容器内,贴上标签作为试样。 样品应低温保存(4-10)。6 分析步骤6.1 分别称取试样1.0000+0.0003g(淀粉含量不大于0.5g)二份,置于二只150ml三角烧瓶中,标上A、B。另取一只150ml三角瓶,不加试样,作空白,并标上C。在这三只三角瓶中各用50ml量筒加入40+1ml磷酸盐缓冲液。6.2 将A置于沸水浴中煮沸30min,取出快速冷却至60以下。6.3 将A、B、C置于40+1恒温水浴锅中预热3min后,各用5ml移液管加入5+0.1ml-淀粉酶溶液,保温(40+1)1h(每隔15min轻轻摇匀一次)。6.4 1h后,将三只三角瓶取出,用移液管分别加入2+0.1ml硫酸溶液摇匀,再加入2+0.1 ml钨酸钠溶液摇匀。并将它们全部转移到三只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荡洗三角瓶3次以上,荡洗液也转移至相应的容量瓶内)。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并贴上标签。6.5 摇晃容量瓶,静置2min后,用中速定性滤纸过滤。留滤液作为下面测定试样。6.6 用5ml移液管分别吸取上述滤液5+0.05ml,放入洁净的150ml三角瓶内,再用15ml移液管加入15+0.05碱性铁氰化钾溶液,摇匀后置于沸水中准确加热20min后取出,用冷水快速冷却至室温,用25ml移液管加入25+0.1ml醋酸盐溶液,并摇匀。6.7 用5ml移液管加入5+0.05ml碘化钾溶液摇匀,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当溶液颜色变成浅黄色时,加入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到蓝色消失。各三角瓶分别逐一滴定,并记下相应的滴定量。6.8 结果计算 所测试样糊化度(%),按下式计算:=(P-n)*100/(P-m)式中:P空白滴定量,ml;m完全糊化样品溶液滴定量,ml;n样品溶液滴定量,ml。6.9 精密度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计算平均值为结果。 双试验的相对误差:糊化度在50%以下时,不超过10%;糊化度在50%以上时,不超过5%。7.结果分析与讨论7.1淀粉糊化度对饲料加工质量和动物的消化吸收有和意义?7.2结合加工过程,分析提高饲料淀粉糊化度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8 注意事项8.1-淀粉酶在贮存期间内会有不同程度的失活,一般每贮藏三个月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