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doc_第1页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doc_第2页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doc_第3页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doc_第4页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溃疡性结肠炎专方治疗2012-09-21 17:31 【大 中 小】【我要纠错】(1)结肠片 组成:分二方,基本方:六神丸、锡类散各1.5克,血竭、三七各4克,大黄3克,云南白药、青黛各6克,旱莲草10克。 加减:I号方加山药30克,罂粟壳9克;号方加白芍60克,大黄15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用法:先将六神丸、锡类散、血竭、三七、青黛分别研细、合匀备用。余八味药,去杂质晒干,研细过80目筛。按I、号方的药物组成混匀,各按比例加人淀粉,制成颗粒烤干,再分别加上药合匀,压片(每片重0.35克),制成肠溶糖衣片。以腹泻为主服I号,大便干结为主服号方,每日3次,每次68片。10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50例,临床痊愈20例,基本缓解14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2)健脾敛溃散 组成:党参、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及、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 加减:血便加参三七、地榆炭;纳呆加焦山楂、炒麦芽。 用法:乌梅放在瓦片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诸药研粉,过80100目筛,装瓶备用。可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糊状吞服,每次40克,每日3次。服后可饮几口稀粥汤,勿饮开水。30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74例,临床痊愈51例,基本缓解11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6%. (3)溃结合剂 组成:I号方:生黄芪30克,川黄连10克,罂粟壳、补骨脂、五倍子、地榆各15克。号方:生黄芪3060克,血竭10克,大黄610克,黄连1O克,紫草根15克。 用法:I号方口服,用开水煎煮20分钟,每日1剂,每服200300毫升,1日3次。号方灌肠,浓煎成50O毫升,为提高疗效,可加普鲁卡因0.250.5克,再加等量的青黛和白芨粉,调成稀糊状,保留灌肠。可于每晚用导尿管接注射器将药液推注入肠内。 疗效:用上法治疗118例,临床痊愈及基本缓解107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 (4)消溃疡灌肠方 组成:I号方:朱砂莲15克,蜈蚣七15克,二色补血草30克,小蓟草30克,炒地榆30克,白芨15克,索骨丹15克,铁苋菜30克。号方:朱砂莲15克,蜈蚣七15克,白芨12克,千里光30克,虎杖30克,甘草15克,黄柏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炒苡仁30克,败酱草30克。 用法:I号方用于清热解毒,有脓血便者;号方以燥湿解毒为主,用于粘液便者。加水浓煎成200毫升,每次用75100毫升,保留灌肠,3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7天。 疗效:共治疗431例,临床痊愈266例,基本缓解及部分缓解141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4.4%.对其中117例作24年随访,62例复发,复发率53%,但症状均较前轻。 (5)锡类散合剂(外用) 组成:锡类散、云南白药、生肌散(或冰硼散1/2袋)各1克,0.251%普鲁卡因20毫升。 用法:上药混合后加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20毫升,充分溶解后保留灌肠。灌肠时令患者向左侧卧,取头低足高位,灌入后静卧10分钟,然后转平卧、右侧卧位各10分钟,1020次为一疗程。并可根据症情,按前述辨证方口服药物。 疗效:以本方灌肠治疗为主,口服药为辅,共治疗138例,临床痊愈71例,基本缓解40例,部分缓解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8%. (6)肠炎散(外用) 组成:I号方:珍珠9克,牛黄6克,红参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五倍子12克,儿茶10克,共研为粉。号方:珍珠6克,牛黄6克,白参6克,冰片12克,琥珀3克,血竭12克,儿茶10克,共研为粉。 用法:号方用于结肠粘膜溃疡、糜烂,泄泻次数频多或体质较弱者;号方适用于结肠粘膜充血水肿,大便不爽或里急后重较按 显著者。每次取药粉2克,加温开水50毫升,调匀,温度控制在3738左右,保留灌肠,每日1次,3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00例,临床痊愈122例,基本缓解67例,部分缓解10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7%. (7)明黄合剂(外用) 组成:明矾、苦参、槐花各15克,大黄10克,黄连30克,地榆10克,白芨10克。 用法:上药浓煎成250毫升。溃疡性直肠炎,每次5080毫升保留灌肠。患者取膝胸卧位,用注人器经肛门注入。溃疡性高位结肠或乙状结肠病变,每次100125毫升,用导尿管置入直肠内,深度依病损范围而定,然后注入药液。灌肠液的温度保持在3637左右。注药前先洗肠,注药后臀部垫高俯卧至少半小时,早晚各1次,每710天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453例,临床痊愈272例,基本缓解98例,部分缓解7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8%.复方青黛颗粒(CQG,组方:青黛20g,儿茶15g,黄柏6g,枯矾6g,珍珠3g。中国医科大学);4. 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青黛2g、黄柏1.5g、儿茶1g、枯矾0.5g,为1次量,研成面加水50ml,保留灌肠,每晚1次。并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治疗42例,治愈22例,基本治愈12 例,有效8例。辽宁中医杂志1986;10(10):2结肠炎灌肠方组成:黄芪30g,薏苡仁30g,白芷15g,生地榆15g,黄芩15g,葛根15g,地锦草30g,防风12g。功用:健脾、清肠、敛疮。主治:慢性溃疡性直肠炎,各种结肠炎等。用法:上方加水文火煎汤,取汁100ml,每晚临睡保留灌肠(约保留20分钟),严重者早晚各灌肠1次,2个月为1疗程。如效果不理想,停药1周后,再灌肠1疗程。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托毒敛疮,佐以薏苡仁健脾化湿,地榆、黄芩、葛根、地锦草清肠中湿热,白芷、防风祛风抗过敏,白芷还有消肿排脓燥湿作用。临床应用:一般病程短、病情较轻者,只需灌肠即可;如病程较长、病情较重者,可用上方在灌肠的同时内服(白芷的剂量可酌减至69g),疗程可酌情延长至36个月。治疗中嘱病人忌食海鲜及油腻食物等。荆芥连翘汤治疗慢性肠炎。处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桔梗10克,白芷10克,柴胡12克,连翘15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黄连5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生地10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甘草15克。7剂,水煎服。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党参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山药25克,扁豆15克,薏苡仁3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诃子15克,肉豆蔻30克,赤石脂30克,禹余粮30克,煅龙牡30克,大枣15克,白蔻仁15克。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以上诸药水煎成150毫升溶液口服,每日3次,两周为一疗程,12个疗程可收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也须注意预防调护。患者起居应有规律,保持心情愉快,预防风寒感冒;饮食有节,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避免进食生冷不洁及难消化或清肠润滑之食物。此病日久易伤胃气,可给予米粥益胃养阴;若脾胃虚寒,可给予姜汤以振脾阳,调和胃气。结肠宁组成:木香12克,吴茱萸10克,川黄连10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2克,陈皮15克,薏苡仁30克,厚朴18克,白头翁20克,白芷5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功效:清利湿热、宽肠导滞。主治: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属于“肠遉”、“泄泻”等范畴,辨证为湿热蕴结肠道,症见腹痛,泻下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用法:上方1日1剂,每剂煎煮两次,合并再次药液500毫升。口服150毫升,每日2次,余200毫升药液纱布过滤后,保留灌肠,晨起和夜晚临睡前各1次,轻者可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药复方煎汤口服 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云苓10克,炒苡仁30克,炒扁豆15克,淮山药10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炒延胡索20克,赤白芍各20克,台乌药10克,煨诃子15克,石榴皮15克,白及15克,三七粉5克(冲),赤石脂15克,黄芪30克,白头翁15克,蒲公英15克,甘草6克为基本方。中医辨证属肝郁乘脾而见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少腹拘急,胸胁胀痛者,加香附10克,青皮6克疏肝理气止痛;脾胃虚弱而见食后即泻,大便稀溏,夹有黏液,食少纳呆者,加苍术15克,高良姜6克补气健脾和胃;寒热夹杂而见腹泻便秘交作,夹有泡沫,便前腹痛,得便即宽者,加黄连3克,黄柏5克清热坚阴止痢;脾肾阳虚而见五更泄泻,小便清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者,加附片10克,杜仲15克温补脾肾。日1剂,水煎2次,取汁液200毫升,分两次早晚温服,以1个月为1个疗程。中药复方研末调敷神阙,药用丁香、小茴香、肉桂、五倍子、艾叶、白胡椒、冰片各5克,共研细末,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涂抹于纱布上,涂抹面积约15厘米15厘米大小,贴于脐中神阙穴周围腹部皮肤上,以TDP灯照射约304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中药复方煎汤保留灌肠,药用苦参、地榆、白及、乳香、没药、黄柏各1015克,浓煎至250毫升装入玻璃瓶中备用,用前将药液加热至3540,插入肛管深度为1520厘米,缓慢将药液滴入肠腔内,患者取头低臀高膝胸位20分钟,每日1次。疗程同上。治溃疡性结肠炎方方一白芍、白术各15克,柴胡、当归各10克,艾叶20克,生甘草、炮姜各5克,地榆12克。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可愈。方二艾叶30克,地榆10克,黄芩12克,木香、当归、白芍各10克,乌贼骨15克,白芨2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可愈。方三黄芪、艾叶各20克,乌贼骨、白芨各10克,炮姜5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0天可愈。中成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用中成药锡类散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经反复验证,效果确切。现将具体用法简介如下:取锡类散10克、云南白药10克混匀,加净水50毫升,调匀,吸入灌肠器,直接灌注肛门直肠内。灌肠前先要清洁直肠(清洁灌肠),灌肠方法同一般灌肠,保留灌肠时间为20分钟。早晚各灌1次,15天为1疗程。疗程之间休息两天,一般2-3个疗程,即可好转,3-5个疗程可基本痊愈。中药肛门滴灌加补脾益肠丸口服疗法,具体如下:每晚睡时肛门滴灌中药煎剂。组成:地榆15g,苦参15g,白及15g,五倍子12g,赤石脂15g(打碎),禹余粮12g,苍术12g,枯矾15g(打碎),白芷12g,儿茶12g,诃子12g,黄柏15g,秦皮15g,白头翁20g,紫草12g,青黛15g(先煎),血竭15g(先前);滴灌方法:取20号灌肠管,在管的远端搽上石腊油,嘱患者取侧卧位,在护士帮助下将管缓慢插入肛门30至50cm,滴速为60滴左右/分钟,第二天早晨醒后拨管。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月。同时配合口服补脾益肠丸补脾益肠丸是由黄芪、党参、白术、肉桂、防风、木香、当归、延胡索、补骨脂、赤石脂和荔枝核等组成的中成药,6g/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期间停用可能影响本治疗的药物。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一、菊花30g,白术15g,防风10g,甘草10g,白芷8g,米壳15g。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6g。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二、黄芪、白术、丹参、白芍各20g,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各15g,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10g,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三、苦参30g,地榆15g,槐花15g。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6g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四、生蒲黄10g,仙鹤草、败酱草、乳香各15g,没药6g,煅龙骨10g(先煎),生牡蛎10g(先煎),赤石脂10g(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五、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乌梅酒治结肠炎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其味酸,性温,有敛肺、涩肠、生津、驱蛔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还能增强对免疫功能。用乌梅酒治疗结肠炎,疗效颇佳。取乌梅500克,洗净去核后泡入500毫升白酒中,密封放于阴凉处保存。治疗时取乌梅20克加酒510毫升口服,早晚各一次。大部分患者用此法治疗35天可愈。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验方药物组成:儿茶3克,五倍子、白芨、生地、白头翁各10克,川连12克,三七6克,水溶珍珠粉4克(另包)。用法:将前七味加水1000毫升,煎煮两次(火候中等),每次1小时,浓缩到药液200毫升,加入珍珠粉调匀备用。在每晚临睡前排空大便后,将药液加温到30左右时灌肠,导管插入肛门2030厘米(患者取左卧位),将药液150200毫升缓慢注入,儿童100毫升,每晚1次,灌毕取侧卧位,最少要1小时以上,保留时间越长越好(使药液充分吸收于肠壁粘膜),10次1疗程,严重者2030次。功效:清热利湿,敛溃止泻,化瘀通络。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必须饮食清淡,忌食油腻、荤腥以及不消化食品,并戒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寒温、调饮食,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乌梅败酱方组方:乌梅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6克,木香9克(后下),当归10克,炒白芍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方解:方中白术、太子参、茯苓、炙甘草四君健脾益气,使脾健而行其运化水湿之职,不止泻而泻自止;乌梅、白芍柔肝,缓急止痛,且乌梅擅涩肠止泻;木香、黄连擅治泻痢;当归养血和血;败酱草辛、苦、微寒,功擅解毒排脓;葛根升阳止泻;枳实抑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健脾、抑肝、清热、利湿之功。加减:大便脓血,口苦急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12克、秦皮10克、大黄炭8克、炒槟榔8克以清肠导滞;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苡米仁、白豆蔻各10克。肠疡宁合剂(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名医朱良春治疗久泻良方仙桔汤组成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