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枣庄十六中高考复习专题之阅读小综合目录一1、“和而不同”,如何可能2、史记 儒林列传3、送人之军二1、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2、智囊 冯梦龙3、金陵驿 宋文天祥三1、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管幼安画赞(并引) 宋苏辙3、蝶恋花 (清)宋琬四1、谈英雄崇拜 朱光潜2、明史 冯恩3、渔家傲 福建道中 陈与义五1、 基因污染2、 北齐书 介子推3、 客夜 杜甫2015高考阅读小综合系列之二一 1、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士龙2、宁南侯传 【明】侯方域3、江城子病起春尽 陈子龙二1、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2、陈谨斋家传 姚鼐3、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三1、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宗白华2、容春堂记 明 归有光3、夜坐有感 何梦桂四1、 冰桶挑战2、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3、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五1、 中国南北文化2、 晏子春秋3、卜算子 石孝友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究竟何所指,张岱年先生有一个简明的解释:“和或谐和谓二个或二个以上之相异者之会聚而得其均衡。同或同一谓相等或全无区别。”可知“和”是指多样性,“同”是指单一性。“和而不同”是指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也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这是中国古人在反思宇宙、社会、人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这种智慧,其哲学的基础乃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 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至迟在周易成书的时代就已经比较成熟了。如周易一书首乾次坤,乾为纯阳,坤为纯阴,后面六十二卦则阴阳杂陈。这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即乾坤二卦之“和”产生了后面的六十二卦。春秋时期比较盛行的天地生物的思想可能即源于此,后来的易传则正是沿着这个思路阐发周易的。如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这里的天地指乾坤,也即阴阳。这是把宇宙的本源归结为阴阳,认为宇宙万物包括人,其生成都有赖于阴阳这个基础。又如彖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也是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阳与阴,二者结合形成万物。这是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这种生成论的核心理念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而此种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正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也恰是“和而不同”得以成立的基本前提。 当然,中国古代也有哲学家试图在阴阳之上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如道、太极等。但这个究极的本源基本上都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即自然性和内在多元性。最著名的如老子所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人们往往等同于“道”,考虑到老子视“道”为“先天地生”,则这个“一”乃是要强调在天地之先还有一个内含天地(阴阳)的混沌的“一”。这个混沌的“一”又生出“二”,即阴阳,阴阳结合形成新的有别于混沌之“一”的新“一”即“三”,并由此生出万物,所以万物都是“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冲气”就是阴阳中和之气。可见,在老子这里,虽然逻辑上追求一个更根本的起点,但这个起点具有内在的多元性,我们可以谓之“一本多元”。虽然“一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多元”。 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而不同”的“和”指的就是这种多元性。以此类推宇宙存在,则举凡自然、社会、人生,乃至于人类文明存在的多元格局,都将因为它的形式的多样性而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或者也可以说,多样性恰恰是宇宙存在合理性的根据,宇宙的发展正是仰赖于多样性的和谐共存;宇宙要发展,也必须以多样性的和谐共存为基础。(节选自杨庆中“和而不同”如何可能?,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和而不同”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和而不同”的“和”指多个相异者会聚而得其均衡,即多样性;“同”指相等或毫无区别,即单一性。这是张岱年的看法。b“和而不同”是一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它指的是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和”,换句话说,就是在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统一。c“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是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并且这种宇宙生成论在周易成书的时代甚至之前就已经非常成熟了。d“和而不同”存在的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且这种多元性也是“和而不同”之“和”的本质内涵。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段先分别阐释“和而不同”的“和”与“同”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和而不同”的内涵,进而点明这种由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智慧的哲学基础。b段紧承段,先揭示以阴阳为内涵的宇宙生成论的成熟年代,再以周易、易传为例说明这种宇宙生成论的发展、理念及其与“和而不同”大关系。c段先指出中国古代有哲学家试图探寻一个更为究极的本源,进而指出这些本源的共同特点,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于阴阳完全一致。d段先总说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也即“和而不同”的“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站在宇宙存在和发展的高度具体揭示其重要意义,自然收束全书。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a周易一书通过卦象的排列方式表达出一个鲜明的观点:阴阳杂陈的六十二卦由乾、坤二卦之“和”产生的。b彖传强调天与地、乾与坤、阴与阳相结合形成万物,属于一种自然的宇宙生成论,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c老子所说的“二”即阴阳,两者结合形成新“一”即“三”,并由“三”生出万物,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d本源论上的多元性特征意义非凡,它的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宇宙存在的多元格局拥有了合理存在的基础。(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日: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谴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生:或隐而不一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暖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成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互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懦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玢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注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陵迟:衰颓。刑名:刑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于是修起礼乐 修起:整理 b.小者友教士大夫 友:结交 c及至秦之季世 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齐鲁之间于文学 文学:文学作品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世以混浊莫能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学者独不废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讲习大射乡饮之礼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有进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西汉王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虽然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但是儒生们也能够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b.司马迁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是禁不住发出慨 叹,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对几百年儒学兴衰的回顾。c.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排斥,最终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不过此前齐鲁一带,孟子、苟予等人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d.到高祖皇帝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当时鲁国中的儒生们f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体理了古代圣人的风范和鲁地的社会风尚【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有误。【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6分) 译文: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4分) 译文:(三)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注释】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8、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9、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1b【解析】a“这是张岱年先生的看法”不正确。“即多样性”、“即单一性”是作者对张岱年解释的引申。c“已经非常成熟”不正确,原文是“比较成熟”。d“基本前提是独阴不生,孤阳不成核心理念的多元性”不正确,应是“本源意义上的多元性”。2c【解析】“再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这个究极的本源以阴阳为内涵”不正确,以老子观点为例说明的是这个究极的本源具有“一本多元”的特点。3d【解析】a“周易一书表达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不正确,根据原文,这只是读者的“强烈的感受”。b根据原文,“在本源上具有多元的倾向”是这种宇宙生成论的“核心理念”。c“因而万物都是阴阳结合体”的结论不成立;正确的说法是“万物都是阴阳结合而产生的”。4、答案:d 解析:文学:文化礼仪。5、答案:c 解析:a因为,由于;表修饰。 b.句末语气词;句中语气词,调节音节。 c同为结构助词,的。d.代词,指人;语气停顿,表判断。6答案:(1)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2)还没有空闲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解析:(1)得分点:“然而” 虽然这样,“先生之徒” 儒学后辈,各1分,“委质为臣” 归顺向他称臣,2分,“何” 为什么,1分,整体句意1分。 (2) “暇遑” 空闲时间顾及,1分,“庠序” 兴办学校,1分,省略的动词1分,整体句意1分)7、 c(3分)8、 d(3分)9、答案示例: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4分。诗句理解,2分;手法,1分;情感,1分。)【参考译文】: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礼仪音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关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这些人,都曾受业于子夏之辈,然后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那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产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爱好文化仪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虫分做了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微信社交,我们是否被强关系绑架? 李光斗 过去,人们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是微信出现之后,谣言并没有止于“智者”。朋友圈里反而出现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有很多的谣言在传;微信时代,三个臭皮匠凑成之后,不仅没有出现“诸葛亮”,整体的智商反而比一个臭皮匠的智商还低。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你为什么会加入一个群?是因为有人把你拉进来,你们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成一个群。中国社会是一个面子社会,敢于当面指出别人错误的,对于成年时代的微信用户来说少之又少。微信就像一个秀场一样,当领导在上面引了首唐诗秀才艺的时候,尽管他引的是宋词,但是你不仅点赞,还会转。这就是娱乐化社会,大家抱着好玩的态度去面对,这种态度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熟人社会会进一步强化威权的力量,让人们不敢也不愿去质疑有社交优势的人。在微信时代,人们会发现海量的信息。比方说走失的小孩,一百个信息里头可能有99%是假的,只要打个电话就能核实,但是为什么不去核实,因为人们的思维变得简单了,尤其是看到好友转了的时候。互联网时代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你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睡醒时第一个摸的和临睡前最后一个摸的都是手机,这也源于手机的及时反馈。由于微信的出现,人们平均的睡眠时间减少了40分钟,现在谁能保证在卧室里不放手机。因为有海量的信息,而且及时反馈,你可以进入到所有朋友的卧室。微信时代,因为全都是熟人,或者半生不熟的人,它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谣言反而“不胫而走”,谣言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按理说在强关系社会,出于互相的信任,人们不会传播谣言,因为这有损于自己的信用。事实上却截然相反,谣言反而更厉害了。 当然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谣言的流传时间不长,但是传播力也会非常强大。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呼吁大家要提防这种低智商社会的来临,我们还是要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哪怕是熟人说的事,哪怕是权威说的事,哪怕你的领导说的事。我们以前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是要多打几个问号,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智商,明辨是非。互联网推动了进步,但是当你过于沉溺微信、沉溺于朋友圈的时候,就导致了一种社交变窄。当你的朋友圈里面天天都在传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都在传似是而非的谣言,你就会陷入到一种精神焦虑,我们称之为互联网焦虑。所以到一定的时候,你是不是该清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了?总之,我们不能靠微信来了解社会,也不能靠它来管理,更不能靠它来学习。微信只是一个工具,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而非这个世界的全部。摘自新华网2014-12-231下列对文章中“强关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微信是一个强关系应用,微信上互相加为好友、互相认识的人,至少都是你通信录上的人。微信用户正是因为有共同的朋友,有交集才能形成一个群。b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特点,使人们的思维也变得简单了,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谣言泛滥。c在微信时代,人们进入了一个强关系社会,谣言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增多,并且谣言流传的时间也比传统社会长了许多。d微信社交的强关系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要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以免被其绑架。2、 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微信社交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3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如何才能在微信社交中不被强关系绑架。(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吴、楚反,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既发,至霸上,赵涉遮说之曰:“吴王知将军且行,必置人于殽、渑阨陋1之间。且兵事尚神密,将军何不从此右去,直入武库,击鸣鼓。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洛阳,使殽、渑间,果得伏兵。太尉会兵荥阳,坚壁不出。吴方攻梁急。梁请救,太尉守便宜,欲以梁委吴,不肯往。梁王上书自言,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亦不奉诏,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后。吴兵求战不得,饿而走。太尉出精兵击破之。吴王之初发也,少将桓将军说王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以山河之险,而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可得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矣。”吴老将皆言:“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吴王不许。假令此计得行,亚夫未遽得志也。晋时,吴人于江碛2要害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濬作大筏数十,令善水者以筏先行,遇铁锥,锥辄着筏而去;又作大炬,灌以麻油,遇锁燃炬烧之,须臾断绝,舟行无碍。唐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循环不休。李光弼命索军中牝马3,得五百匹,絷4其驹而出之。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思明怒,欲泛火船烧浮桥。光弼先贮百尺长竿,以巨木承其根,毡裹铁叉置其首,以迎火船而叉之。船不能进,须臾自焚尽。冯子曰:岳忠武论兵曰,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愚以为“智”尤甚焉。愚遇智,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取材于冯梦龙智囊)注释:1阨()陋:险隘的山谷。2江碛(q):长江水浅有沙石处。 3牝(pn)马:母马。絷(zh):拴。4.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留下城邑 留下:保留。b. 江碛要害处 要害:险要。c.须臾断绝 断绝:断开。d. 循环不休 循环:轮流。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吴王知将军且行 且兵事尚神密b.吴王之初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每日出于河南渚浴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巨木承其根 先帝不以臣卑鄙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希望大王沿途经过城市都不要停留,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b. 此少年摧锋可耳,安知大虑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c. 思明马见之,悉渡河,尽驱入城史思明的马见到了母马,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d.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舟舰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通行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采纳了赵涉的意见,到了洛阳之后,就派人到殽、渑等地方四处搜查,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b周亚夫派遣轻骑兵断绝了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兵由于饥饿而撤退后,周亚夫再出动精兵大破敌军。c. 吴王并没有同意桓将军的说法,而是假装让这个计谋得以实施,致使周亚夫这一战并没有获得成功。d李光弼的五百匹母马所生的小马全被拴在城内,母马想念孩子,因此不会被河对面的公马吸引而去。9.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4分)关于官职变动,“景帝拜周亚夫太尉击之”中的“拜”指的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则表示 。(2分)文中提到岳飞说“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其中“仁、智、信”和“ ”以及“ ”被合称为儒家“五常”,指的是人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2分)(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金陵驿 宋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押赴元大都,途经金陵驿时所作。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建有离宫。10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寄托国运遭劫与个人不幸的双重悲哀。b颔联用风景来衬托人事,突出物是人非,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c“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d“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11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3分)答: 1、(3分)答案:c(由原文“它有好的一面,就是想粉碎谣言也变得非常容易,而不会像传统社会那样一个谣言会流传很久。”可推断出本项表述有误)2、(3分)答:使社会娱乐化,消解了人们对真相的追寻;导致人们把大脑思考让渡给别人;谣言流传更加厉害。3、(3分)答:提倡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对于微信里的信息保持谨慎的态度,要多打几个问号,力求追寻真相;适时清理自己的朋友圈,避免陷入互联网焦虑;把微信当作一个工具,当作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而不能把它当作世界的全部。4.(5分)智胜/智遇尤智/尤智胜/故/或不战而胜/或百战百胜/或出新意而胜/或仿古兵法而胜/天异时/地异利/敌异情/我亦异势。5.(3分)a6.(3分)b7.(3分)a8.(3分)c9.(4分)(2分)授予官职 降职(2分)义 礼10. 答案:c 解析:修辞格辨析有误。写“满地芦花”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格。“和我”是类似的联想,也不是比喻。11.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答案和解析】答案:表达了诗人被俘离开故土,内心如杜鹃啼血般凄恻的感情;(1分)表达了诗人即使羁留异域,忠魂也要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土的坚强心志。(2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汉景帝时期,)吴、楚谋反,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攻打他们。出发后,来到霸上,赵涉拦住(周亚夫)进言说:“吴王知道将军将出征,一定(会)安排人员在殽、渑等狭隘的山道间(埋伏)。况且用兵打仗讲究出其不意,将军为什么不从此地朝右进发,直接进入军械库,击响军鼓。诸侯们听到后(会)认为将军是从天而降的。”周亚夫按照他的意见,到洛阳(就)派(人)到殽、渑(等地山)间,果然发现了(吴王的)伏兵。太尉在荥阳集合了各路军队,坚守不出。正遇到吴国攻击梁国很急迫。梁国求救,太尉坚守有利地形,想要把梁国舍弃给吴国,不肯去。梁王上书亲自求救,汉景帝派使者传诏救梁国。周亚夫也不接受诏令,(而是)派轻骑兵断绝吴、楚军队的后路。吴兵想打仗打不成,(由于)饥饿而撤退,(这时)周亚夫(才)出动精兵,打败了吴、楚军队。吴王在刚开始发兵的时候,少将桓将军劝吴王说:“希望大王不要进攻沿途所经过的城市,(而是)直接向西猛烈(进攻),占领洛阳的军械库,(夺取)敖仓的粮食,用山河的险阻来号令诸侯,(这样)即使没有入关,天下(也)可以到手了。(如果)大王缓慢前进,攻打城市,汉军的车兵和骑兵一到,(迅速)进入梁、楚的郊野,(那就会)大事不妙了。”吴王的老将们都说:“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可以,哪里知道考虑大局呢?”吴王没有同意(桓将军的意见)。假如这个计策能够实行,(或许)周亚夫(就)不会那样顺利地平定叛乱了。晋朝时,吴人在长江中水浅有沙石的险要之处,用并起来的铁锁链来拦截对方的船只;又打制了铁锥,有一丈多长,悄悄地放置在江水之中来阻挡船舰(的通行)。王濬打造了数十只竹筏,让善于游水的士兵划着竹筏作先锋,遇到铁锥,铁锥就叉在竹筏上面(顺江漂流)而去;接着又准备很大的火把,淋上麻油,遇到铁链就点上火把来烧,片刻(就将铁链)烧断了,船舰(得以)通行无阻。唐朝史思明有上等好马一千多匹,每天带到黄河南岸的沙洲上去洗澡,轮流不停。李光弼教(人)找寻军中的母马,得到五百匹,拴上它们所生的小马,把母马都牵出去。史思明的马见到了,都渡过黄河,全都被驱赶入城。史思明生气了,想放出着火的小船烧毁浮桥。李光弼事先积藏上百尺的长竿,用巨大的木头抵住长竿的根部,用毛毡包裹着铁叉安置在竿头上,来挡住火船叉住它们。船不能向前漂流,片刻就自己烧光了。冯先生说:岳飞论兵法说,(为将用兵)仁、智、信、勇、严,缺一不可。我认为“智”尤其重要啊。愚蠢的碰到聪明的,聪明的胜;聪明的遇到更聪明的,更聪明的胜。因此有不战而取得胜利的,有百战百胜的;有用新的战法获得胜利的,更有仿效古人的兵法而获胜的。天时、地利、敌情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我们(对敌作战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教育在儒学中占有最为重要的位置。孔子被奉为“至圣先师”,孔子以后的历代儒家,他们也大多数既是思想家、政治家,而同时又都是杰出的教育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基本上就是尊孔读经的儒学教育。儒家教育思想的许多积极因素,多来源于儒家人物直接的教育实践。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儒家教育思想中的许多成分,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儒家“有教无类”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适应了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包含以下两种含义:第一,从人的外在性来看“有教无类”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地域与国别,不分贵族与平民,人人都应该受教育。第二,从人的天赋素质以及后天的习惯与行为方面来看,“有教无类”是指不论智愚、不论品行善恶,只要诚心求教,都应当给与教育。这不仅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对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同样存在深远的影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发展教育则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教育公平则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当今社会的教育公平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而我国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农村初中生辍学、中学阶段的择校、不同省市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城市打工者子女入学及某些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是显性的,反映的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总的说来,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种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在当今这样一个教育资源有限社会中,仍存在实施的困难性,但其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对我们改革教育制度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是社会应为之追求的方向。 其次,儒家“因材施教”的倡导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始自孔子,虽然他并没有在理论上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 ,但却始终将之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中。所以朱熹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是科学求实的,是孔子留给后世的弥足珍贵的教育思想财富。 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接受教育在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性格等因素存在差异。教育本应以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但在高考这无形指挥棒的指导下,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单一化,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将学生培养成善于高考的模子。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理化知识强,实践经验缺乏”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给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构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在当今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多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所以说“因材施教”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最后,儒家思想比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孔子常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善于自省、明于外察,别人身上好的品质和坏的方面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自己则应该加以分辨和取舍。进而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不要谦让甚至有时候学生也可以作老师。在中外教育史上,像孔子这样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属罕见。这对于我们现在要培养创造性的人才来说,具有启发意义。(节选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a.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教育,就是尊孔读经的儒学教育,来源于儒家人物直接的教育实践。b.在先秦时期教育中,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已经体现出它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对现代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c.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始自孔子,孔子还在理论上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d.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培养成善于高考的模子,使得教育越来越来倾向于单一化。e只有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2.下列关于“因材施教”这一思想,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b.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c.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3.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2分)管幼安画赞(并引) 宋苏辙予自龙川归居颍川十有三年,杜门幽居,无以自适,稍取旧书阅之,将求古人而与之友。盖于三国得一焉,曰管幼安宁。幼安少而遭乱,渡海居辽东三十七年而归。归于田庐,不应朝命,年八十有四而没,功业不加于人,而予独何取焉?取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云尔。盖东汉之衰,士大夫以风节相尚,其立志行义贤于西汉。然时方大乱,其出而应世,鲜有能自全者。颍川荀文若,以智策辅曹公,方其擒吕布,毙袁绍,皆谈笑而办,其才与张子房比。然至于九锡之议,卒不能免其身。彭城张子布,忠亮刚简,事孙氏兄弟,成江东之业,然终以直不见容,力争公孙渊事,君臣之义几绝。平原华子鱼,以德量重于曹氏父子,致位三公,然曹公之杀伏后,子鱼将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汝南许文休,以人物臧否闻于世,晚入蜀依刘璋,先主将克成都,文休逾城出降,虽卒以为司徒,而蜀人鄙之。此四人者,皆一时贤人也。然直己者终害其身,而枉己者终丧其德。处乱而能全,非幼安而谁与哉?旧史言幼安虽老不病,著白帽、布襦袴、布裙,宅后数十步有流水,夏暑能策杖临水盥手足,行园囿。岁时祀其先人,絮帽布单衣荐馔馈,跪拜成礼。予欲使画工以意仿佛画之。昔李公麟善画,有顾、陆遗思,今公麟死久矣,恨莫能成吾意者。姑为之赞曰:幼安之贤,无以过人,予独何以谓贤?贤其明于知时,审于处己,以能自全。幼安之老,归自东海。一亩之宫,闭不求通。白帽布裙,舞雩而风。四时蒸尝,馈奠必躬。八十有四,蝉蜕而终。少非汉人,老非魏人。何以命之,天之逸民。(选自苏洵苏辙散文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注】管宁,字幼安。指反对曹操称魏公之事。指华歆奉曹操之命捕杀汉献帝的伏后,在宫中夹壁牵出伏后,将其囚禁至死。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3分)a 功业不加于人,而予独何取焉 加:超过b士大夫以风节相尚,其立志行义贤于西汉 尚:高尚c子鱼将命,至破壁出后而害之 将:将要d然直己者终害其身,而枉己者终丧其德 枉:冤枉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在颖川隐居期间,无所事事,于是阅读古书来消磨时光,想要在历史人物身上寻找精神的共鸣。b管幼安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年轻时遭逢战乱,渡海到辽东居住了三十七年才返回家乡,享年八十四岁。 c华子鱼在东汉末年以品德高尚著称,他为曹操阵营效力,因参与残害伏后的行动,而令自己的操行受损。d“我”请善画的李公麟按照古书的描写为幼安画像,可惜李公麟早逝,未完成画作,给后人留下了遗憾。6将“事孙氏兄弟,成江东之业,然终以直不见容”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7在三国时代众多历史人物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推崇管幼安?根据文意简析原因。(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蝶恋花 (清)宋琬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8. 品味说出词中“一片伤心白”中“白”的深刻含义和艺术效果。(5分)9. 词可分为上下两片,结构上有一定的特点。在结构上,这首词和一般词有什么不同?这首诗以怎样写景的顺序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6分)1. (5分)b、e(a.基本上是尊孔读经的入学教育。c.孔子没有在理论上提出。d.因果颠倒)2.d(a.有教无类的思想b.躬身实践的重要性c.学习的目的)3.(4分)(1)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教育制度有重大的借鉴意义。(2分。教育公平1分 教育制度1分)(2)儒家因材施教的倡导,这对扭转教育单一的局面,培养多方位复合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1分)(3)儒家思想比较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这对我们培养创造性人才具有启发意义。(1分)4.a (b 尚:推崇 c 将:奉行 d 枉:曲,不直)5.d 李公麟已经去世,作者只是希望能有像李公麟 的画家为管幼安画像,但没能找到,故而感到遗憾。6、(张子布)辅佐孙策、孙权兄弟,成就孙吴江东的地也,然而终于因为刚直而不被容纳。7、因为管幼安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能够明智地了解时世,而且审慎地对待自己,他不投靠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保全了自己的品格节操,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8、“白”字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展现了月光下的一片洁白景象。“白”既是月光在夜空洒落的真切写照,更反衬出词人极度伤心的心情。9、这首词改变了传统的词在结构上的特点,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结构模式,而以写景为主,感情浸透其中。全词以由外到内再到外的写景顺序,依次写了室外的月光和乌鹊、室内的灯光、窗外的芭蕉的影子等,衬托、渲染出作者的不可排遣的愁思。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谈英雄崇拜 朱光潜关于英雄崇拜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依一种看法,英雄造时势。人类文化各方面的发端与进展都靠着少数伟大人物去倡导推动,多数人只在随从附和,一个民族有无伟大成就,要看他有无伟大人物,也要看他中间多数民众对于伟大人物能否倾倒敬慕,闻风兴起。但依另一种看法,时势造英雄,历史的原动力是多数民众的努力造成每个时代政教文化各方面的“大势所趋”,而所谓英雄不过顺承“大势所趋”而加以尖锐化,并没有什么神奇,这是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里所提出的主张。 什么叫做“英雄”,牛津字典所给hero的字义有四:第一是“具有超人的本领,为神灵所默佑者”。其次是“声名煊赫的战士,曾为国争战者”。第三是“其成就及高贵性格为人所景仰者”。最后是“诗和戏剧中的主角”。这四个意义显然是互相关联的。凡是英雄必定是非常人,在艰危时代能为国家杀敌、御侮,在和平时代他的事业和品学也能为民族的楷模;在任何重大事件中,他必是倡导推动者,如戏剧中的主角。他的名称有时不很一致,“圣贤”“豪杰”“至人”所指的都大致相同。英雄本是一种理想人物。一群人或一个人所崇拜的英雄,其实就是他们的或他的人生理想的结晶,每个人,每个社会,都有他的特殊的人生理想,很显然的,也就有他的特殊英雄。哲学家的英雄是孔子和苏格拉底,宗教家的英雄是释迦和耶稣,侵略者的英雄是拿破仑,而资本家的英雄则为煤油大王和钢铁大王,行行出状元,就是行行有英雄。人们所崇拜的英雄尽管不同,而崇拜的心理则无二致。每个英雄必有确足令人钦佩之点,经得起理智衡量,英雄尽管有不足崇拜处,可是我们既然崇拜,就只看见他的长处,看不见他的短处。“爱而知其恶”就不是崇拜,崇拜是无限制的敬慕,有时甚至失去理性。在崇拜的心理中,情感的成分远过于理智的成分,英雄崇拜的缺点在此,因为它免不掉几分盲目的迷信。但是优点也在此,因为它是敬贤向上的表现。敬贤向上是人类心灵中最宝贵的一点光焰,个人能上进,社会能改良,文化能进展,都全靠有它的烛照,常提醒我们人性尊严的意识,将我们提升到高贵境界。崇拜英雄,就是崇拜他所持有的道德价值。世间只有几种人不能崇拜英雄:一是愚昧者,根本不能辨别好坏;一是骄矜妒忌者,自私的野心蒙蔽了一切,不愿看旁人比自己高一层;一是所谓“犬儒”,轻世玩物,视一切无足道;最后就是丧尽天良者,毫无人性,自然也就没有人性中最高贵的虔敬心。这几种人以外,任何人都多少可以崇拜英雄,一个人能崇拜英雄,他多少还有上进的希望,因为他还有道德方面的价值意识。在实际上,英雄崇拜有深有浅,不一定都达到极境。但无论深浅,它的影响都大体是好的。社会的形成与维系都不外借宗教政治教育学术几种“文化”的势力。一个政治团体里有领袖能号召,能得人心悦诚服,政治没有不修明的。至于教育学术也都需要有人开风气之先。假想没有孔墨庄老几个哲人,中国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没有柏拉图、亚理斯多德、笛卡尔、康德几个哲人,西方学术思想还留在怎样一个地位!如此等类问题是颇耐人寻思的。俗话有一句说得有趣:“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阮步兵登广武曾发“时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之叹。一个国家民族到了“猴子称霸王”或是“竖子成名”的时候,他的文化水准也就可想而见了。学习就是模仿,人是最善于学习的动物,模仿必有模型,模型的美丑注定模仿品的好丑,英雄是做人的好模型。所以从教育观点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如何编写租赁合同
- 5.1 方程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8 Have you read Treasure Island yet Section A 第2课时 (3a~4c)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5年车辆运输与车辆检测认证服务合同模板
- 旅游代收代付服务合作协议
- 高端社区便利店特许经营承包协议
- 《三份教育培训机构加盟合同条件比较与市场布局》
- 个人教育培训机构投资连带责任保证贷款协议
- 南京XX科技公司向南京XX小额贷款公司借款合同
- ISO 22000-2018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23-雷泽佳译)
- 卡巴斯基应急响应指南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2023年四川能投筠连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护理管理组织结构与设计
- 静配中心清洁消毒考核试题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课件
- 化工试生产总结报告
- 复句与单句的辨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