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楼梯与台阶目 录第一节 楼梯及构造组成 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 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 三、楼梯的构造组成 四、楼梯的图示表达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一、楼梯空间尺度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 三、无障碍楼梯设计要求 四、楼梯间设计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构造 三、钢筋混凝土楼梯饰面及栏杆构造第四节 台阶及坡道构造 一、台阶构造 二、坡道构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楼梯及构造组成 一、楼梯的作用及其他竖向交通设施楼梯的作用:连通不同标高的平面,满足楼层间的联系和疏散要求 。其他竖向交通设施:电梯、自动扶梯、坡道楼梯是经济、可靠的竖向交通设施,是两层以上建筑不可缺少的竖向联系构件。 二、楼梯的形式和分类按平面形式分:【楼梯形式1、2、3 】按构造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楼梯、钢楼梯、木楼梯 按位置分:室外楼梯、室内楼梯、主要楼梯 按使用性质分:主要楼梯、辅助楼梯、消防楼梯、疏散楼梯、内部工作梯、检修梯等按坡度分:楼梯 一般坡度在45以下爬梯 坡度在60以上 三、楼梯的构造组成梯段:指楼梯的斜段部分,由多级踏步组成,是楼梯完成上升功能的构件。踏步:由踏面和踢面组成的 。踏面:踏步的水平面 ;踢面:踏步的竖面,与踏面垂直或与踏面成小于90的夹角。 踏口:即踏步前缘,踏面与踢面的阳角交线,亦简称踏缘。平台:楼梯平台按其主要功能分为两种:休息平台连接同一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休息平台,满足换脚休息要求。转折平台连接不同方向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为转折平台,满足转换方向要求。 扶手及栏杆、栏板:起安全保护作用。楼梯结构构件组成:梯段板、踏步板和梯段梁、平台梁、平台板 四、楼梯的图示表达各层平面图:楼梯的各层平面图与其他建筑平面图一样是以楼地面以上1.2米左右处向下的剖视投影图。 平面图应表明楼梯的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梯段长度、踏步宽度及踏步数量、起止踏步的定位、各平台的标高及楼梯走线和上下方向等。剖面图:理想的楼梯剖面图是对楼梯的一个梯段进行纵向剖切、往另一梯段方向做剖视投影图。 剖面图应表明梯段的结构、栏杆形式、扶手高度、各平台的标高、梯段高度、踏步的高度及关键部位的净空控制高度等。详图:表示楼梯的踏步、踏口、栏杆、扶手等细部构造,包括它们的材料、尺寸、连接方式、表面处理等等。 【楼梯构造设计图】、【楼梯各部位名称】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一、楼梯的尺度要求楼梯尺度要求:楼梯宽度、踏步尺度、平台、空间高度、栏杆及扶手高度等。 楼梯宽度楼梯宽度墙体粉刷表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至扶手中心线的水平距离 。确定楼梯宽度的依据:人流量、搬运物品的尺度、空间比例等。表示人流量的单位一是人数,一是人流股数。楼梯宽度按人流股数确定时,单股人流为800900。两股以上则每股人流宽度为550700;公用楼梯按双股或三股、四股人流设计,内部专用楼梯按单股人流设计。楼梯常用宽度:住宅公用楼梯宽度为1100,户内楼梯一般为8001000;公共建筑楼梯最小宽度为1200以上,内部工作梯宽度常为800;人流较大的公共建筑为1400以上。 踏步尺度踏步尺度与人体尺度有密切的关系,踏步尺度依据人的步距确定。中国成人的水平步距是 620(女) 680(男)。一般认为在人在往上行时,水平步距会减小,且每上升 1mm,水平步距则减少约 2mm。因此有踏步计算公式:b2h600 620mm。踏步宽度尺寸应与人脚的长度相适应,280300mm较为理想,一般不宜小于220mm。踏步的尺度直接影响楼梯间空间的大小和面积。确定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尺寸,除满足人体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建造标准和模数等。(通常踏步宽度应符合1/5M)踏步常用尺寸(mm): 平台宽度转折平台连接前进方向不同的两个梯段的平台。按照人流量关系,转折平台的宽度应不小于楼梯的宽度;考虑搬物需要,住宅公用楼梯的平台宽度应大于1300mm,医院主要楼梯的平台宽度应大于1800mm。休息平台连接前进方向相同的两个梯段的平台。休息平台的宽度应考虑人的步距,并满足换脚休息要求。资料集上关于休息平台的宽度 是如图所示为2gr。这符合人行走的步距吗?如果以步距为依据,考虑一次换脚的平台宽度是为600620g吗? 空间高度建筑楼梯模数协调标准GBJ10187第2.0.7条规定:楼梯平台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000mm,楼梯梯段部位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楼梯梯段最低、最高踏步的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线距离不应小于300mm。户内楼梯、内部作业梯等可不受此规定限制。 扶手栏杆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至扶手顶面铅垂线的高度,不宜小于900mm;平台上的栏杆长度大于500时,其高度应不小于1000mm。幼儿园等经常有儿童使用的场所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扶手数量楼梯应至少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人防规定:楼梯和梯阶宽度大于等于1.4米宜设双们扶手。栏杆经常有儿童使用的楼梯,栏杆应采用不易攀登的构造,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应大于110mm。 楼梯尺度要求教材P85调整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梯段舒适的楼梯坡度为26度左右,疏散楼梯坡度在2045度。每个梯段的连续踏步数一般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最小踏面宽和最大踢面高: 疏散楼梯疏散楼梯:即满足疏散要求的楼梯。疏散楼梯的基本要求:楼梯的坡度45;踏面宽度220,若为弧形楼梯,距内圆扶手250处的踏面宽度不小于220,且上下两踏步形成的夹角不大于10;公共建筑疏散楼梯的梯井宽不宜小于150;疏散楼梯间应有自然通风采光,不能满足是应采用机械通风。 疏散楼梯的防排烟要求: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建筑高度等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开敞楼梯间即普通楼梯间,楼梯所在空间与门厅、走道等空间是连通的。封闭楼梯间楼梯间与门厅、走道之间有墙分隔,其联系门应为能自动关闭的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出入口前设有不小于规定面积、有防排烟设施的前室或有专供排烟的阳台、凹廊,且通向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梯段踏步防滑踏步前缘应有防滑措施;楼梯饰面应采用防滑、易清洁地面。踏口处理踏面宽度小于300mm时应采用凸缘构造。相同使用功能的楼梯各踏步高度应尽量相同。起止踏步: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梯井设计 梯井宽度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的梯井宽度不宜小于150mm;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有儿童经常使用的楼梯,梯井宽度大于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楼梯间 通风采光楼梯间一般应有自然通风采光,满足通风要求的窗地比是1/20,满足采光要求的窗地比是1/14。(通则) 楼梯间应有直接对外的出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当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时,可将对外出口布置在离楼梯间14m范围内。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二、楼梯安全疏散要求楼梯间数量、距离和楼梯总宽度 一栋建筑一般应不少于两个楼梯间,并满足房间或走道的疏散距离要求。 楼梯的总宽度是按防火设计规范要求的疏散宽度指标来计算、设计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楼梯的设计要求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三、楼梯无障碍设计要求楼梯形式及相关尺度 供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的楼梯,应采用直行形式,例如直跑楼梯、对折的双跑楼梯或成直角折行的楼梯等,不宜采用弧形梯段或在半平台上设置扇步。楼梯的坡度应尽量平缓,其坡度宜在 35以下,踢面高不宜大于170mm,且每步踏步应保持等高。踏步设计 供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的楼梯踏步应选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及饰面材料,注意无直角凸缘,以防发生勾绊行人或其助行工具的意外事故;注意表面不滑,不得积水,防滑条不得高出踏面5mm以上。楼梯、坡道扶手栏杆楼梯、坡道的扶手栏杆应坚固适用,且应在两侧都设有扶手。公共楼梯可设上下双层扶手。在楼梯的梯段(或坡道的坡段)的起始及终结处,扶手应自其前缘向前伸出300mm以上,两个相邻梯段的扶手应该连通;扶手末端应向下或伸向墙面。扶手的断面形式应便于抓握。导盲块的设置导盲块又称地面提示块,一般设置在有障碍物、需要转折、存在高差等场所,利用其表面上的特殊构造形式,向视力残疾者提供触摸信息,提示该停步或需改变行进方向等等。构件边缘处理 凡凌空构件边缘,都应该向上翻起50mm,包括楼梯梯段和坡道的凌空一面、室内外平台的凌空边缘等。这样可以防止拐杖或导盲棍等工具向外滑出,对轮椅也是一种制约。 第二节 楼梯设计要求 四、楼梯间设计工作步骤 (1)依据建筑功能和标准选定踏步高度范围;依据踏步高度范围和建筑层高计算每层的踏步数;依据踏步数和楼梯间初步形状和尺寸确定梯段数和每个梯段的踏步数。 (2)按踏步高、宽关系确定踏步宽度;按每个梯段的踏步数计算梯段长度: 梯段长度(l)踏步宽度(b)(踏步数1)(3)依据建筑功能和标准确定楼梯宽度、梯段宽度、平台宽度以及梯井的形式和尺寸范围。(4)依据以上数据计算楼梯间开间和进深,按模数要求确定楼梯间开间和进深尺寸;调整楼梯相关尺寸。(5)绘制平面草图。(6)绘制剖面图,计算最不利点的净空高度。如果净空高度不满足要求,可先试着调整构造形式,如折线形梯板、平台梁外移等;如再不能满足要求,就应调整梯段的踏步数分配或采取其他措施。底层平台下作出入口的处理(p86图58) (也适用于底层楼梯下部空间利用)(a)底层长短跑 适用于底层层高3.5米左右以上。(b)局部地坪降低(室内外高差部分内移) 适用于室内外高差大于600mm以上。(C)底层长短跑加局部地坪降低 适用于层高2.8米以上、室内外高差0.6米以上。住宅常用。(d)底层直跑上二楼 适用于层高较低,一般3.0米左右以下。多层住宅楼梯设计举例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板式楼梯受力分析梁式楼梯受力分析梁式楼梯明步梁式楼梯暗步梁式楼梯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梯分大型构件和小型构件两类:大型构件类由梯段板、平台梁、平台板组成;小型构件类由踏步板、梯段梁、平台梁和平台板组成;小型构件类中还有墙承式,即踏步板直接搁在承重墙上。大、中型构件类装配工艺:小型构件类装配工艺大型构件类板式、槽板式楼梯小型构件类梁板式楼梯 梯梁有锯齿形和斜梁型;踏步板常见有L型、倒L型、一字型和三角型。小型构件类单梁式楼梯小型构件类墙承式楼梯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三、钢筋混凝土楼梯饰面及栏杆构造地面 楼梯地面构造与楼地层基本相同,只是楼梯地面管线较少,面层总厚度可以薄一些。踏口及防滑条 为避免人们下楼梯时滑倒,楼梯踏口的防滑构造很重要。防滑条应做在靠踏口100范围内,高出地面不大于5mm。 【踏步饰面及防滑条举例】栏杆、栏板及扶手楼梯栏杆扶手构造与阳台的栏杆扶手构造基本相同。因楼梯栏杆扶手在室内,加之楼梯造型要求,其形式和选材要比阳台的栏杆扶手丰富的多。 楼梯栏杆扶手除满足安全和造型要求外,还应考虑如何节省空间、如何方便转弯处连接和施工等。栏杆与梯段的关系:通常在梯段上面,也可在梯段侧面。楼梯栏杆扶手构造举例小开间楼梯扶手处理楼梯转弯处扶手平滑连接的方法。靠墙扶手构造举例玻璃栏板构造举例第四节 台阶与坡道构造 一、台阶设计与构造台阶 指坡度较平缓、级数较少的、直跑“楼梯”,通常为建筑室内外连系构件。出入口台阶设计要点 :(1)应有深度不小于1000的过渡平台,且平台的两侧宜宽于门洞边各250以上,平台面层应低于室内地面20,并有3左右的向外排水坡度。(2)坡度宜平缓,踏面宽度300,踢面高度150,连续级数不少于2级。 (3)当台阶高度超过1000时,应有护栏设施。 (4)台阶地面应选用防滑性能较好的材料和构造。 (5)软土地基和寒冷地区建筑的台阶以及大型台阶宜选用架空式,与主体建筑之间应设变形缝。第四节 台阶与坡道构造 一、台阶设计与构造台阶构造类型 台阶构造可分为两类:架空式和普通式(实铺式),架空式适用于室内外高差较大( 1000 ),实铺式适用于室内外高差较小(600) 。台阶构造举例 二、坡道设计与构造坡道 构造与楼地面基本相同。坡道坡度的选择(规范规定):汽车坡道不大于15;自行车坡道不大于20;残疾人坡道不大于1/12;行人坡道不大于1/6。坡道防滑出入口坡道 复习思考题1楼梯的疏散宽度是指什么宽度?应满足怎样的要求?2. 楼梯的蹋面宽b和踢面高h之间应有怎样的关系?常用b和h的值是多少?(P82)3楼梯间的净高应满足怎样的要求?请用图表示出来。4楼梯栏杆高度怎样计算的?在安全方面楼梯间的栏杆、栏板构造设计应满足怎样的要求?(P85)5楼梯平台按功能可分为哪几类?宽度有何要求?(P84)6楼梯梯段构造设计应考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腾讯传统活动方案
- 食堂环保活动方案
- 国画竹子考试题及答案
- 高处作业考试题及答案
- 企业资产管理台账记录工具
- 难忘的启蒙老师写人作文5篇范文
- 放射肿瘤考试题及答案
- 防汛应急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建立工具箱
- 农村土地开发利用联合协议
- 护理工作中的冲突与管理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准则
- 任务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
- DB34-T 4860-2024 农贸市场建设规范
- 《除得尽吗》课件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乘法《有多少名观众》公开教学课件
- DL∕T 976-2017 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 光伏电站的运维项目方案
- 认定露天煤矿重大隐患 培训课件2024
- 危重患者的早期识别
- 兽药产品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