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南方新课堂】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4章 第1、2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1(2012年东莞调研)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用标志重捕法b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层析液分离色素c健那绿可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且能维持活性数小时d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2(2011年唐山摸底)下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3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下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4(2011年河南漯河统考)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5(2011年无锡统考)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b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nd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6(2011年唐山统考)某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组成图的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下列哪个特征是错误的()a这是一个衰退型的种群 b幼体比例较大,而老年个体比例较小c种群的死亡率较大 d种群的出生率较小7(2011年承德统考)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2533天,成虫数量增加,种群增长率快速上升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加剧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8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 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 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的株数为()a15 000 b16 250 c17 500 d70 0009(2011年温州联考)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 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 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10(2011年东北联考)下图为野生绵羊种群在1800年早期被引入某岛屿后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对1850年前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判断及1850年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是()as型;种群将超过k值,因为在1850年以后,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状态 bj型;1850 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 cs型;种群数量趋向灭绝,因为在1930年出现了种群“爆炸” dj型;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调节,因为种群大小每10年呈现快速下降趋势11(双选)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12(双选)(2011年湛江模拟)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蒂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会大幅高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13(2012年汕头统考节选)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2 000尾鲫鱼,在最初4个月内,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2倍。为了研究鲫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他设计了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鱼的情况研究方法鱼的数量每一个月是上一个月的2倍4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鱼的增长不受鱼的密度增加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观察、统计鱼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请对该步骤进行补充,即写出上表中处的内容:_。_。_。14甲、乙两位同学均对酵母菌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探究。他们先配置了含有酵母菌生长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液,调节到酵母菌生长的最适ph,各取1ml于试管中,接种等量的酵母菌菌种,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进行计数。(1)甲同学直接取培养液用计数板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已知上图计数方块总边长为1 mm,涂抹厚度为0.1 mm。在选择统计对象时,必须做到_,计算细菌密度时,应_。若计得如图所示的每一小格中酵母菌平均为10个,则该1 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_个。(2)乙同学用对比法计数,将500个红细胞与该1 ml培养液混匀,然后制片观察,进行随机统计,结果如下表,则:视野1视野2视野3视野4红细胞数21172220酵母菌个数1029810694该1 ml培养液共含有酵母菌大约_个。甲、乙两位同学统计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因为_ _。第4章第1、2节1a解析:小动物个体小,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2d解析:de段兔群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率几乎为0。3a解析:甲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是增长型;乙三者都一样多,是稳定型;丙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是衰退型。4d解析:第3年兔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则此时种群到达k/2,兔种群的密度为n200(n508020),则k值时为400。5c解析:t2与t0时种群增长率相等;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t1t2时,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增长,但增长率呈下降趋势。6b解析:基部为幼年个体数,当基部比较狭窄而顶部较宽时,此种群为衰退型。7c解析:第1325d,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繁殖加快,个体数量增多;第137天,成虫数量呈“s”型增长。8c解析:每4 m2草坪中草药的数量(1215141712)/514株;5 000 m2草坪中草药的数量145 000/417 500株。9b解析:决定达到k值时间的因素是培养液体积和起始菌数,体积越少、起始菌数越多,就越快达到k值;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先后次序为i、。10b解析:开始阶段为j 型,1850 年后趋于稳定,因为主要受种群密度制约。11ac解析:a项,n505010,则n250只/2 hm2,即125只/hm2;b项,被捕捉过的田鼠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d项,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12ab解析: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