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积累名、曰、文、进、奇、好、出、极、观、求、险等文言实词的意义。 2、掌握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 3、词类活用。 教学难点 1、掌握文章说理深刻、章法严谨的写作特点。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2、整体感知课文,读准字音;3、了解“记”这种文体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王安石的两首诗梅花泊船瓜洲(见多媒体课件)导入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介绍作者 先由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补充介绍(配以多媒体课件),并引出课题 (板书) 。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他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他的这种坚定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在课文中也有反映。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这是一篇游记。三、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四、朗读感知 听朗读录音,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1、庐冢 2、盖音谬也 3、窈然 4、咎5、无物以相之 6、何可胜道 7、王回深父8、今言“华” 如“华实”之“华” 者五、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作者一行游山一共几人?(五人)“游褒禅山记”,那么这篇文章中有关于记游的部分,集中在文中哪些段?(1、2节)文中第三段的议论是针对哪部分内容阐发的?(第2节)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见多媒体课件)结 构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 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中心句(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2.学生齐读一遍,感知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我们初步了解了本文的大意,要想从内容到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学习,还有待我们下节课进一步探讨。七、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学习本文中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法。了解文言虚词“以”、“其”的意义与用法。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方法。 2、 熟读背诵,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领会治学处世皆须坚定意志,并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由学生分别朗读课文 。二、具体研读课文:(一)分析第一段1、积累字词,注意词类活用:(1)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3)东:名词作状语,往东 。 2、特殊句式(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2)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3、思考题:(见多媒体课件)(1) 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碑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2)作者身为学者,治学严谨,一开始,他对山名做了一番考证,作者拿出了怎样的证据证明本名为华山,别名为褒禅山?第二句写出了褒禅山名称由来。写禅院,为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而作的补充,证明此说正确,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与开头一句照应,也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待,。记仆碑文字,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汉字最初只有“华(hu)”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而不应读“华(hu奢侈、虚浮)实”的hu。)(3) 明确作者行文顺序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4)熟读第一段。(二) 研读第二段 (见多媒体课件)1、词类活用(1)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3)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4)见:动词作名词,指见到的景象(5)至: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2、第二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一段中有哪些对比: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其下平旷”“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2、作者游洞出来后为什么后悔?力尚足,火尚足却未尽兴,作者缺的是什么?(因为余之力尚足以入,火足以明也,却随之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实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以“悔“结束记游,为下文抒发议论作铺垫。 3、共同讨论本段层次划分: 第一层(开头到“遂与之俱出”)记游洞经过; 第二层(“盖余所至”至段末)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 前洞(平旷、记游甚众)后洞(窈然、寒、深)进入(深、难、奇)怠俱出追记洞中所见(盖余所至又加少矣”)追记自身,以“悔”结束记游(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游之乐也”) (三)研读第三段(见多媒体课件)1、古今异义(1)非常:古今异义。这里指不平常。今作程度副词,很,十分。 (2)至于:古今异义。至,到。于,介词,引出到达的场所。今义:达到某种程度;行文中另提起一事。 2、特殊句式(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介词结构后置)(2)不随以止也(省略句)(3)此余之所得也!(判断句) 3、思考题: (1)第三段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述的呢? “志”、“力”、“物” (2) 在志、力、物几方面,什么最重要?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能“无悔”、无“可讥”。(3)“于是余有叹焉”的作用?承上启下,进一步具体阐述作者后悔心情背后的思索。 (4)在这一段里,作者一开始就指出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其有得的原因是什么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5)作者引出古人观赏有得的目的是什么呢?借托古人引出自己的观点以古人为标准,另外可以使作者的立论更有说服力 (6)通过以上议论,作者要说明什么?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要有志、力,物;但一切事物都可能存在其不足之处,当力和物难求时,只有尽吾志,才能做到无悔、无可讥只要有志,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7)本段的结构关系是?(见多媒体课件)(四)研读第四段(见多媒体课件)这一段又写到仆碑上的文字,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相应。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有何作用?(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 写这些仆碑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治学必须“深思慎取”) 联系这一段和第一段中的有关仆碑的描述,说说他的这一观点如何得出?(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前面是伏笔,后面是照应。有叙有议,照应紧密。构思严谨,逻辑严密。)(五)研读写作特点: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见多媒体课件) 三总结全文 请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本文主题思想(见多媒体课件)作者记叙游览褒禅山,抒发感想:无论治学处事,都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才能无讥无悔,也应该有深思慎取的态度从今天来看,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2、这篇课文写的是一次未能尽兴的游览,作者深感后悔和遗憾。照理说,这样的游览没有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可是作者却据此得出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世上神奇雄伟、美丽壮观的景色,常常在艰险、遥远的地方,必须不避艰险,“尽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无悔,不为人讥。这里虽然是说游山,实际上是以游山作比喻,说明不论研求高深的学问,还是创建宏伟的事业,都必须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意愿。二是由于古代文献资料的散失,后代以讹传讹,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行理财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陪诊服务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财务分析师中级专业能力测试题库与答案解析
- 2025年陪诊师资格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文化旅游部公务员招录考试专业知识精讲
- 2025年篮球裁判员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酒店物业管理水电维修师笔试模拟试题集及答案解析
- 桡骨小头骨折课件
- 2025年城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篮球教练职业技能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JT-T 495-2025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产品质量检验抽样方法
- 《废旧锂电池的回收与再利用》课件
- 汽车制造工艺技术课件:汽车总装生产工艺流程及检测工艺
- 硬笔书法训练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 JJF(新) 146-2024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控制系统校准规范
-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课件
- 《更年期的中医调理》课件
- 《环形件模锻实验》课件
- DB37T 5059-2016 工程建设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 智慧安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