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永城市黄口乡初级中学 梁宏求 新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结合新课标和单元目标,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精当的选材。 、理解生动的语言和包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精辟的抒情议论。 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章,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二、方法与过程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个性,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从旁引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感受伟人的风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 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 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 强,学习较为被动。教学重点:1、如何精选典型事例。2、叙述中融入抒情、描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的方法。教学难点: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饱满的激情。 【教学设计】 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很高兴能与我校的优秀班级七(3),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好样的!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吧! 一、 播放七子之歌 师:同学们听过七子之歌这首歌曲吗?在这首歌中你深切感受到的是什么? (是浓浓的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师:是的,这首歌的歌词作者是闻一多先生。板书:闻一多 他清华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在异国他乡,他日思夜想着家乡,想念着祖国,忍受着民族歧视的屈辱,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于是产生了组诗七子之歌这部爱国思乡之作,我们熟悉的“七子之歌”的歌词就是其中的一篇。 师: 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二、自主探究学生展示课前搜索的相关资料1、说说作者臧克家(19052004 ),现代著名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 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2、谈谈对闻一多先生的初步印象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 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 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 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 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三、自主探究 10分钟后展示1. 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衰微( ) 赫然( ) 迭起() 卓越( )锲而不舍( ) 小楷( ) 沥尽心血( ) 慷慨淋漓()迥乎不同( ) 目不窥园( ) 兀兀穷年( )2. 播放示范诵读,初步听读,感知文意结合听读印象,注意语调、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3、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同学评议4、速读课文,并思考: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各写了什么?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l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l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 ( 好处:承上启下,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把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四、合作探究 1.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选取哪六件事?学者方面: 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革命家方面: 起草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2.说说闻一多先生的前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l 前期: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l 后期: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l 变化:从学者到斗士 l 共同点:言行一致 始终如一五合作探究,品味语句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红色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诗兴不作,没有写诗的兴致了.句子的含义是,那个时候,他做研究的兴致非常的浓厚已经没有了写诗的心情了.,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 比喻闻先生研究学问是为了救国,是企图寻找使民族 文化繁荣昌盛的方法。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拟人,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 意思是闻一多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的灯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宵的灯火,与深夜的灯光作伴的情景,突出了对国运和未来的思考。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精神。 “漂白了的四壁”,表现闻一多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意思一致,都是说闻一多研究极其用功,用心极专极深,别的任何事情不能使他分心。 六、课文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知道:闻一多先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一位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是光辉典范、民族的脊梁!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传颂他,学习他!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 六、布置作业1、随堂检测 打开Ipad或者手机,做练习,检测一下自己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随堂检测( 填空题1闻一多先生是_诗人_、_学者_、_民主战士_。本文作者是_臧克家_。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题为_说和做记闻一多言行片断_。作者_臧克家_,被誉为_农民诗人_,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_老马_成名。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 、欢呼集 、 臧克家诗选 、李大钊。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