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空间创意设计.doc_第1页
校园空间创意设计.doc_第2页
校园空间创意设计.doc_第3页
校园空间创意设计.doc_第4页
校园空间创意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園空間創意設計報告人:劉柏宏一、前言校園空間設計創造過程中、完成後應能帶給學校的正面影響及收穫,或是在老師的教學上提供很好的協助,因此我認為校園是孩童接受環境教育最直接也是影響孩童行為最多的場所。環境教育是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課程,故如何創造一個可以提供學習環境教育的校園空間是一個校園空間設計最大的挑戰。近來,人與自然間互動關係已由較被動的生態環境保育轉變為更積極關切我們的周遭生活環境,進而追求永續的發展;而對自然的價值觀則由人類中心的利我想法,轉化為欣賞自然,接受萬物共存的價值。所以,從事環境設計的專業者要更細心更謙虛處理相關議題,尤其是校園環境課題,因為這些議題影響著學童以及他們未來對環境的對應態度都是非常深遠。二、校園空間設計的原則1、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教育應發展自由開放及充份的多元價值。教育應有個別的自主性,且發展地方性教育的特色及自主權;進而反映在校園的內外在實體空間上。故應試著以營建專業的技能在校園規劃營造適合學童學習的空間,讓校園與教育本質產生對話。對小學校園應擔負環境教育任務的看法教育的意義在喚醒智能,提供每個孩童應有的發展舞台,幫助每個孩子了解自己專長領域,使得每個孩子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擁有成功的機會。依著這樣的理念延伸,反映在小學校園規劃設計上。會有有下列七點的看法:a、重視地方特色及文化,回歸本土環境教育,重視情境佈置與規劃。b、配合多元性及多樣性的考量,各項設施則預留彈性使用及想像空間,以激發學童創造性的想法。c、回歸孩童的空間,還給孩童的真實本性,讓孩童永保赤子之心。d、簡化維護保養,體認與自然共生的法則。e、在動線及設施上,則需充分考量安全性及效率性。f、對身心殘障者的關懷,提供無障礙環境。g、在有限的資源下考量學生需求的優先秩序。2、校園應該是一個樸實不華,以孩童的眼光來建構的校園校園應是自然環境結合動植物的生態園,運用自然步道連繫著校園各個空間,流暢的動線使得學校更具效率;不一定有制式的PU跑道,而有孩童可以奔跑的寬闊的大草坪及濃綠的樹蔭;有點雜亂但有大自然的景象;在綠蔭下有木平台;座椅是學校與社區共有的。戶外空間是教室空間的延伸,是動靜機能上的區隔。更重要的,製造一些符合孩童尺度的小角落,為不同群體的孩子,帶來不同的驚喜與保有個人的秘密。3、校園應是一個可以記憶的地方小學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令長大成人的我們印象深刻且記憶無限,所以我們深信這些記憶也會在孩童心中成為永遠的最珍貴的回憶。4、有機成長原則有機成長的原則(Organic Order)。所謂有機成長,就是有機體與環境不斷的挑戰與回應的成長過程,也就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學習的事最值得玩味,就是生命感-一種成長與經驗累積的結果,也是歷史痕跡的記錄。我們在較古老的聚落,譬如三峽、湖口、九份、淡水、鹿港等等,那裏的一磚一瓦都能讓我們沉思、感動,就是因為我們從它們身上讀到了歷史、文化、時間與成長。一個全新的、完成的程度達到100的校園空間將沒有成長、沒有個性、沒有積累,自然也就看不出生命。所以應提供一個有機成長機會,營造一個可控制的未完成空間,留下一些空白讓師生依照他們的創意與需求去填補與完成,在不斷的積累與持續的成長過程中,讓生命將被蘊育出來。譬如:在新校園環境設計中,僅完成構架性的施設,如主結構體、公共設施;至於附屬的構件如走廊、廁所、塔、池、步道、舖面,甚至外牆的顏色等,都可由全校師生共同完成。三、校園空間創意設計的元素 1、校門將校門所擔負人車管制、學童接送、內外分隔、社區交流、視覺意象等功能以景觀手法的處理方式一併考量:提供家長接送的空間,也一併提供社區平日逗留休憩的場所;校門口有樹蔭的廣場空間則提供一個戶外表演或是社區晨間傍晚活動的場所,學童從廣場進出校門,而不是從傳統嚴素的校門上下學。這樣的作法,提供一個不像校門的校門。 2、元氣校園讓社區能看到校園的開放與活力,校園內的的綠意盎然與孩童活動時散發的活力,是附近社區最大的資源。因此,應以最大可能性的透視度配置建築物及其量體,使校外的社區民眾從外部能輕易的看到校園、感受到校內活潑有元氣的氛圍。 3、親合性的圍籬除了達到最基本的安全與管理要求,應使校園圍籬盡可能不要讓社區感覺到對立、排外的感覺。為減緩圍籬之負面效應,以生態水池或護城河取代傳統的圍籬,發揮阻絕的效果;或者以穿透性強的鑄鐵花格柵搭配開花性灌木叢的方式設置圍牆,使校內校外的自然生態活潑氣息能時時相通。 4、一條環繞校園周邊的生態學習步道創造一條生態環境趨於完整、隱藏無限創意之豐富資源,並可以吸引學童興趣,從遊戲中學習的自導式生態學習步道,包含:(1) 有串聯校園各個綠地與戶外空間的機能。(2) 利用步道舖面設計製作教學功能。如:a、以肢體學習長度、距離、測量的方法。b、認識動物的形體(如:腳印),進而學習尊重各種動物。c、學習古詩文、數學、地圖等等。(3) 有高低起伏的坡道並配合地形變化加入天橋、棧道、涵洞、隧道等不同的空間元素製造空間趣味。(4) 在不同年級的教室附近安排不同的步道情境。如:a、高年級以天文、星座等內容。b、中年級以故事接力的主題為主。c、低年級以可以玩的忘情的遊戲巷,跳房子、七巧板、五子棋等遊戲。d、其他各種由學生互相討論創造出來的物件。(5) 配合周邊環境及植栽成為社區居民晨間與傍晚活動的散步道。(6) 結合圍牆的設計使校園周邊環境擺脫成為邊緣陰暗角落的可能,而讓校園處處充滿陽光並因有學童嬉戲充滿生命活力。(7) 藉由步道與建築的距離利用微氣候調節室內溫度,因為有此生態步道增加許多建築周邊綠化的空間,並與社區鄰近建物拉長間距促使空氣流通,進而調節溫度降低熱效應達到綠建築省能目的。 5、秘密基地有一些非正式空間非常受到中、低年級的學童喜愛,若用他們的語言來闡述這些空間就是他們的秘密基地。秘密基地,在校園裡是一處可以讓孩童獨自或與親密朋友安心交誼的地方,應巧妙利用空間設計元素來創造多樣可以讓孩童自行營造的秘密地方。 6、冒險遊戲沙坑遊戲沙坑的設置可以使孩童展現自由創作的潛力,所以在校園內 非常受到喜愛,然而一般的沙坑設計常常容易造成環境髒亂,譬如:容易引起塵土飛揚、沙石受到動物排泄物污染或沙石隨孩童帶進教室,所以學校大人們常因沙坑無法管理而放棄沙坑的設立,讓小孩覺得遺憾。若可以在設計階段就將沙坑會引起的各種困擾尋求解決方案而讓她成為孩童學習的天堂樂園。模擬一個可以保持乾淨又安全有趣的遊戲沙坑構想。(1) 沙坑是一個大碗公,周邊設有矮隔離並有二到三處進出口可以用來管制進入沙坑遊戲的學童數量以維持遊戲品質。(2) 排水良好的露天沙坑,可以在沙坑周邊種植喬木提供遮蔭但應該常有日照以加強殺菌功用。且應有特殊阻砂系統支持,以便露天遇有雨天及孩童玩沙雕用水,可迅速將水排出沙坑。(3) 沙坑分有冒險區及沙雕區等,把動態活動及靜態活動區分開才不致互相干擾。動態區可設爬竿、滑梯、高平台、繩梯等提供較有冒險性活動,而靜態區則提供小小木屋、操作平台、小水池等製作沙雕創作活動為主。(4) 在沙坑周邊安排沖洗用的小淺池,讓退出沙坑的學童在進入教室前有洗腳淨身的動作不致於把砂石帶進教室造成髒亂。(5) 和孩童一起討論訂定沙坑使用規則。如:a、進沙坑需不需要脫鞋?b、進沙坑之時間限制?c、能不能在沙坑內吃東西?d、不可以用砂石丟擲他人。e、如何一起保持沙坑之乾淨。f、是否需要訂定罰則? 7、夢想國度裡的樹屋。許多小孩都喜歡挑戰冒險及神秘地方,所以小孩喜歡爬樹,許多大人的童年回憶也都喜歡爬樹,爬樹可以滿足孩童的冒險性,在樹上可以幾個孩童合作建造一間小小的、容納自己與朋友的樹屋,不僅滿足了冒險性、神秘感及大大的成就感,這樣的感動會讓大人也心生羨慕呢! 8、一個自由自在、無限創意的學習工廠。學習工廠是一處不需很整齊的空間,裡面堆滿大大小小形狀不一的木料、金屬等等各種不同材質的資源回收物。另外,也提供安全性的木工工具或大人可以教導孩童使用的工具。在這個空間裡,可以讓孩童們自由自在組合這些材料,並創作他們心中可以完成的形狀、物體,大人祇是擔任顧問及從旁協助的角色。如此,鼓勵孩童完成他們的作品時,會有無比的成就感。 9、可以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言論繪畫廣場如果注意孩童的課餘活動,會發現他們喜歡在牆上塗鴉,但是常遭到大人制止。但根據研究發現讓學童儘情舒發心中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提供一片白色牆壁,讓孩童把心裡想告訴大家的話,把想表達的感覺用彩筆劃出來、寫出來,好好發表或發洩一下,得到心情平衡的感覺,白牆寫滿了、畫滿了,再重新粉刷,重新開始。 10、草坪廣場在陣陣微風的吹拂下,草坪除了提供學童一片大草地暢快奔跑,也可在幾處定點裝置可以產生彩虹效果水霧,一方面讓學童在戶外體能玩耍中增加更多新鮮有趣的活動場景,二、噴水的設施可灌溉草坪,也同樣地滋潤大地與孩童的心靈;在草坪週邊設計一些與“自然”有關的地景藝術設施:如風車、會隨風起舞的蜻蜓、飛揚的旗幟,使大草坪成為校區的焦點所在。 11、適合不同年級遊戲的水景戲水空間在校園內如同血液之於人體般可活絡整個校園環境,有靜態如水生植物觀察池,有動態如草坪廣場之噴水設施適合大小學童奔跑 淋水,也可以設計配合教學主題如:隱含流體力學的水景設施,讓孩童在遊戲中快樂學習;隨設施的屬性不同,安排在不同年級建物群的空間旁,讓空間物盡其用。 12、有趣的、有文化意涵的、尺度親切可以親近的雕塑品以往傳統的校園內,常有偉大人物的雕塑,但其尺度及擺設的位置都是以敬仰的角度來處理,所以並不受到孩童的注意與親近。其實雕塑是公共藝術的表現方法之一,也是美化或提倡優質環境的重要元素,但當我們要讓孩童在生活中感染這些訊息,一定要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接近。所以一定要依他們的尺度來創造及安置,才能成為有趣而有影響力的雕塑。 13、符合孩童尺度的球場標準的籃球場及籃框對於中低年級的學童而言尺度過大過高,讓他們缺乏信心,而對籃球運動產生排斥非常可惜,故規劃以兩個籃球的尺度作為綜合球場,其中包含有標準高度及較適合低年級使用的籃框,標準球場也有練習用的半邊球場,另外,也可作為躲避球場使用或溜冰場。 14、適當的植栽設計(1) 植栽可控制太陽輻射,減少強光並控制風量,藉著光和作用,植栽有助於空氣的淨化;此外,植栽可過濾不良景物,減低噪音及降低風蝕。(2) 就建築學與美學而言,植栽可提供包被,遮蔽不良景觀及控制私密性,他們可在景觀中表現突出,有如雕塑一般也可扮演背景之角色。(3) 在景觀設計中,喬木與灌木因型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與 質感,可亦互相搭配使用。(4) 校園植栽種類的挑選應特別注重樹種的教育性、本土性、趣味性及豐富性,譬如選用鄉土誘蝶、誘鳥等開花結果之果樹或觀花型喬、灌木。(5) 依環境適應性來考慮植栽設計,如草坪、灌木或喬木能否在此基地因氣溫及雨量狀況適宜生長。(6) 土壤的適宜性,如酸鹼度、排水性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7) 草坪、灌木或喬木能否避免易患病蟲害。(8) 植物的選擇能否在適當時節時提供遮蔭,透光及通風,植物有落葉性及常綠性,落葉性的樹種在夏季時因枝葉茂盛而可供遮蔭,在冬季時因落葉便使陽光穿透提供溫和的感覺,而常綠性植物在四季裡都能提供綠色,並有防風及屏障作用。(9) 樹木的選擇應具有美好的枝幹結構與樹皮顏色以作為教學及觀賞的用途。15、校園資源與社區共享活動中心、特殊教室及專科教室如電腦、美術教室等與戶外空間一起透過管理的方式,於一定時段內供社區使用,促使社區與學校共榮共享,並得到更多支持與維護管理的功能。四、校園空間設計的過程國小教學有許多時間在戶外環境中學習,所以創造孩童喜愛並配合教師在教學上可以落實教學理念的空間,一直是構思過程中的重要課題。是故在整個規劃設計的流程中,我們所掌握的主要原則如后:1、 觀察自然平等的看待與我們一起在這一塊土地上所有的生物,進而能愛護本身所處的自然環境,並藉由帶領式的觀察讓孩童體驗自然的樂趣。2、 重視本土文化的薰陶引導學童先認識本身所處的自然環境與人文,才能與我們生根茁壯的地方環境對話並深刻的瞭解她,進而體會與環境到休戚相關的關懷。3、 鼓勵過程參與預留讓學童參與的空間。學童的智能教育不可或缺的要件是鼓勵每個學童充分發展肢體與思考的能力,設計空間環境時應該預留許多讓小朋友親自參與動手做的地方,讓學童永遠抱有極大的樂趣來積極學習。這也是鼓勵學童成長後對公共事務熱心參與的重要精神。4、 安全而富有想像的遊戲空間小學教育是鼓勵孩童們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在自然開放的空間中本身就具備了此一特徵,所以,我們應在設計規劃加強此一特色。在設計的過程中留設各個想像空間的可能,並在設施上注意兒童的安全,再安全的環境中發揮創意。基本上孩童的學習是在遊戲中進行的。五、總結一個有創意的校園環境再造運動開始了。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