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案例-多重选择的困境.doc_第1页
行为经济学案例-多重选择的困境.doc_第2页
行为经济学案例-多重选择的困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经济学案例多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我们自己可能就有的问题:毕业以后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工作选这个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有些人可能就会一边考研一边实习,两头跑,忙碌不堪,结果可能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都没做好;有些人在几间公司之间犹豫,结果可能都是错过了。留有余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竭力为自己保留各种选择余地。但我们可能往往没有想到,在我们为自己保留余地的同时,我们也放弃了一些东西。什么是不留余地?关于项羽的故事公元前210年,一位名叫项羽的中国统帅带领部队渡过长江,向秦朝的军队发动攻击。夜里,部队在岸边宿营。第二天早晨大家一觉醒来,大吃一惊,他们的渡船被人放了火,正在燃烧。众人很快知道放火烧船是项羽的命令,他还下令,让士兵们把行军锅砸碎。这种做法尽管没能给项羽在中国历代名将录中增加多少光彩,但对他的部队却起到了巨大的动员作用:他们奋勇向前,势不可当,取得九战九胜的战绩,彻底消灭了秦军的主力(注:此为“破釜沉舟”的故事。据史记记载,项羽渡过的并非长江,也未烧船)。项羽的故事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因为它与人类的正常行为完全相悖。正常情况下,我们必须为自己留后路。换句话说,如果在项羽军中,我们会分出一部分兵力去守护渡船,留一些人负责伙食以备战事拖长,甚至还要安排人准备文书,被打败后能够体面地投降。中国人的智慧讲求凡事都要留有余地,这样才不至于走投无路。其实,不留余地也是一种智慧,因为一旦没有退路可退,就只能一门心思地朝前奔了。可见,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才更容易赢得出路。实验:在电脑上做一个游戏,程序启动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三个房门:第一个是红的,第二个是蓝的,第三个是绿的。参与者可以点击任何一扇门进入房间。进入房间后每点击一下就可以赢一定的钱。例如,某一房间分值是1美分到10美分之间,那么他们在该房间里每点一下鼠标就可以赢到相应数目的钱,电脑屏幕上也随之显示赢到的钱数。要想多赢钱,就必须找到给钱最多的房间,并且在该房间里尽量增加点击次数。但是,这并不简单。每换一个房间,你就用掉一个点击次数(每人限电100次)。一方面,变换房间有可能找到赢钱最多的一个;另一方面,不断在房间与房间之间拼命找来找去,也会用掉本来可以赢钱的点击次数。小提琴爱好者艾伯特(“黑色天神克罗特斯崇拜者大厅”居民)是最早参与者之一。他属于好斗一族,决心在赢钱数目上胜过其他选手。他首先点开了红色房门,进入方形的红色房间。进去以后,他点击鼠标,屏幕上显示他得了3.5美分;在点击一次,4.1美分;第三次点击只有1美分。他在这个房间里又试点了几次,决定换到绿色房门。他马上用鼠标点击绿门进入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的第一次点击是3.7美分;在点一次,得了5.8美分;第三次是6.5美分。屏幕底部显示他赢的钱越来越多。绿色房间看来比红色房间好,但蓝色房间会怎样呢?他点击最后一扇房门。三次点击都在4美分左右。算了。他赶紧又点开绿色房间(这个房间每次5美分左右)一直把100次点击数用完,他赢的钱也随之增加。最后艾伯特问自己的战绩。这个实验证实了一个猜想:一般来说,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我们都会努力追求最大程度的满足。上面的实验如果用谈恋爱来比喻,就是艾伯特谈了第一个之后,又谈第二个,再谈了第三个,最后发现还是第二个好,又回头和第二个谈。但是,如果第二个已经心灰意冷,不愿意接受艾伯特了呢?下面再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如果会失去选择的机会,人会怎样选择。还是上面的程序,不过有些改动,如果一个房间在12次之内没被点到,就会完全消失。山姆是最早参与实验的人之一,他点在一个房间点击几次之后发现另一个房间在消失,在房间消失之前马上点击快要消失的房间,最后,他不停的在三个房间之间切换。而这个实验中,找到目标后坚持在一个房间,任由其它房间消失的人获得的钱比山姆这样的人要多15%。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类似的画面:家长带着孩子马不停蹄的在各种补习班穿梭。实际上,只要稍微理性一点,就能知道放弃一些次要的选择(获得钱少的房间)会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人总是无法忍受失去,总是想要保住所有的选择。保持所有选择并非明智之举美籍德裔哲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指出:在现代民主制度下,困扰人们的不是缺乏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人们不断提醒自己,必须尽一切可能全面提高自己,必须对生活中的一切加以尝试。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这样做难道不会把自己搞得劳累不堪、心力交瘁吗?在我看来,弗洛姆描述的这种情况,就好像人们手忙脚乱地从一扇门冲向另一扇门那样。在门与门之间奔忙是人类的一种奇怪行为。冲动驱使我们去追逐毫无价值的选择那些几乎消逝的或者不再有价值的机会。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很清楚自己和原来追求者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为什么还冒着失去眼前白马王子的风险,继续试图与昔日情人重修旧好呢?同样,我们有多少次买下打折商品,并不是因为真的需要,而是因为觉得一旦打折结束,这些东西卖完了,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便宜货了?实践证明,手忙脚乱地去保持所有选择是愚人的游戏,它不仅耗尽我们的热情,也掏空我们的钱包。我们需要把有些“门”自觉地关掉。关掉某些小门当然很容易从度假计划中去掉某些景点,从课外活动里取消某项安排。但大一些的门关起来往往很困难,我们和某些人的关系之门尤其如此即使它看起来已毫无价值。总想让所有的门都开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局限,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