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使用.doc_第1页
胰岛素使用.doc_第2页
胰岛素使用.doc_第3页
胰岛素使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kg;病情轻,0.4-0.5/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血糖值(mmol/l) mg/dl餐前胰岛素增量 其它处理 2.8 50 减少2-3 立即进餐2.8-3.950-70 减少1-23.9-7.270-130原剂量 7.2-8.3130-150 加18.3-11.1 150-200加211.1-13.9200-250 加313.9-16.6250-300 加4-616.6-19.4300-350 加8-10 餐前活动量增加减1-2或加餐 加餐前活动量减少 加1-2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2009-06-26 16:47糖尿病有时需要胰岛素治疗,那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该用胰岛素。一般说来下面的情况需要胰岛素治疗:1. 1型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治疗,这毫无疑问,因为1型糖尿病是胰岛细胞出现问题导致胰岛素生成绝对不足,那么胰岛素是代谢必须的激素,你缺乏胰岛素,那就必须补充胰岛素;2. 2型糖尿病后期,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也已经衰竭,那么就和1型糖尿病一样需要胰岛素治疗;3. 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性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重症,此时血糖都比较高病情危重,自然是用胰岛素治疗,疗效确切可靠,口服药物此时是不考虑的;4. 合并严重感染、创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意外等严重情况,此时也因为情况比较紧急,自然是寻求最可靠的胰岛素治疗稳定病情为宜:5. 严重腹泻、吸收不良,那自然口服药物就没有办法起作用了;6. 肝肾功能不全,药物需要肝脏肾脏进行代谢,如果此时肝肾功能不全,那么自然也不适宜口服药物治疗;7. 妊娠/哺乳,那么为了下一代考虑自然也是胰岛素治疗;8. 口服磺脲类药物失效,那么你自然也是考虑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本身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但是你胰岛功能已经不行了,那么你再怎么刺激它也没有办法,就好像负荷过度的骡马,你再要鞭打它期望它能够跑起来,那只能加速其衰竭。其实有时候,你改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也就等于你给胰岛细胞充分休息了,那么可能稍后又恢复口服磺脲类药物的敏感性重新获得疗效的;9. 严重消瘦,此时因为你机体情况不理想,那么应该说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是必须的;10. 某些疾病必须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候,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腺垂体功能减退,此类情况一般血糖非常难以控制,那么胰岛素治疗自然就是比较合理。总之,必须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抉择,该用胰岛素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应用,不要自己给自己定下一个框框。那样只会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DKA由於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糖份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只有依靠分解脂肪以提供能量,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beta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beta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总体上胰岛素缺乏,使葡萄糖转变成脂肪氧化代谢造成的(见下文)。在型糖尿病病人中,常见诱发因素是停用胰岛素,感染,外伤,梗塞,使平时胰岛素用量显得不足。型糖尿病病人出现酮酸中毒(DKA)罕见,但有些病人有酮体形成及酸中毒(往往是轻度),是由于严重与长期高血糖使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摄食减少(高血糖毒性)。这些病人在急性代谢紊乱纠正后,往往不需胰岛素治疗。在酮酸中毒(DKA)病人由于肝脏酮体合成和释放增多引起明显高血糖症,从而导致渗透性利尿,过多尿量使水,钠,钾丢失,血容量减少。酮体,乙酰乙酸和-羟丁酸是强有机酸。高酮血症可诱导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代偿,尿中乙酰乙酸和-羟丁酸排泄明显增加必然伴有钠,钾丢失。丙酮来自乙酰乙酸脱羧,堆积在血浆,经呼吸而缓慢地被排出。酮体对中枢神经系统(CNS)有麻醉作用,但酮酸中毒(DKA)的昏迷原因仍不清楚。诊断DKA诊断需要有高血糖症,高血酮症和代谢性酸中毒的表现。若病人血或尿的葡萄糖,酮体都强阳性,可确诊为DKA。开始血糖值常介于400800mg/dl(22.244.4mmol/L),但可能更高。血浆pH和重碳酸盐降低,阴离子间隙增加。最初,血钠值轻度降低,而血钾常增高或正常高限。血钾4.5mmol/L应认为是明显失钾的依据,需要快速补钾。起初血清尿素氮(BUN)常增高至肾前性氮质血症的预期值。血淀粉酶通常增高,但DKA伴胰腺炎罕见。应仔细寻找可治疗的感染。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1)快速扩容;(2)纠正高血糖症和高血酮症;(3)治疗期间,防止低钾血症;(4)鉴别和治疗有关细菌感染。用碳酸氢钠迅速纠正pH对大多数病人(血浆pH7)是不必要的,这种治疗可以诱导碱中毒和低钾血症的严重危险。在DKA治疗过程中医生的密切观察是必需的,因为频繁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估和适当的校准治疗必不可少。病死率约为10%,入院时低血压和昏迷是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循环衰竭,低钾血症和感染。胰岛素治疗开始正规胰岛素1020u静脉推注,继而正规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以10u/h速度静脉滴注,这一治疗剂量对大多数成人已经足够,但有些人需要更高剂量。对于多数儿童,先静脉推注正规胰岛素(0.1u/kg体重),继而正规胰岛素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以每小时0.1u/kg体重速度静滴。应根据治疗反应调整胰岛素的滴注。每小时监测血糖,可评价胰岛素疗效,并可适当调整剂量以使血糖逐渐降低。如果胰岛素量已足够降低血糖,将在数小时内纠正高酮血症。血pH和碳酸氢盐常在68小时内明显改善,但碳酸氢盐恢复正常可能需要24小时。当血糖降至250300mg/dl(13.8816.65mmol/L)时,应改用5%葡萄糖静脉滴注,以减少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此时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但仍需继续正规胰岛素滴注,直至血酮,尿酮持续阴性。然后改用正规胰岛素皮下注射,每46小时1次。在DKA恢复后的最初24小时停用胰岛素可能迅速出现高酮血症。当病人能够耐受时,应予口服补液。任何能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都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常见的诱因如下:1.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