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doc_第1页
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doc_第2页
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doc_第3页
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doc_第4页
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河南省新乡市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0.7分,共35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A.教育无目的论 B.科学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3.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疾,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4.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5.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是通过( )实现的。A.培养人才 B.传播思想 C.丰富知识 D.发展科技7.课的类型是指根据( )划分的课的种类。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8.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体现了( )的原则。A.直观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思想性9.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目标 C.教学大纲 D.课程目标10.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体育 C.智育 D.美育11.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景的因素是( )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12.“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是( )的言论。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1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影响,”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14.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 )A.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B.自然主义教育思想C.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D.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5.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16.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是( )A.二者之间是一致的,可以等同 B.教育与发展的关系C.相互促进的关系 D.相互包容的关系1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发挥学生的智力、体力和能力C.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D.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苛勒 D.格赛尔19.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管理工作 C.行政工作 D.后勤工作20.下列关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B.重视因材施教C.主张“有教无类” D.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2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 D.反馈过程22.“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征,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3.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 )A.心理特征 B.心理表现C.心理变化 D.心理现象24.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A.130 B.140 C.150 D.16025.有的儿童在解答问题时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26.抑郁症是由( )造成的。A.学校原因 B.家庭原因 C.社会原因 D.心理原因27.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28.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这符合( )A.效果律 B.准备律C.近因律 D.练习律29.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30.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与教师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理想C.教师期待和远大理想 D.教师期待和家长期待31.懂得了(a+b)2展开,就会解(2a+3b)3等,属于( )A.顺应性迁移 B.同化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 D.逆向性迁移32.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属于(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33.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34.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35.在态度的形成过程中,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状态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的现象叫( )A.从众 B.服从C.认同 D.内化36.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映是( )A.生活焦虑 B.睡眠障碍焦虑 C.交友焦虑 D.考试焦虑37.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38.老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着(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没有关系 D.若有若无39.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种特征出现在(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晚期 D.成年期40.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 )对学生的影响。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41.根据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4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应当不低于或高于( )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年提高。”A.行政人员 B.企业工作人员 C.国家公务员 D.政府领导43.下列不属于法律责任的内容的是( )A.制裁 B.补救 C.申诉 D.强制44.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45.教师热爱祖国具体体现在( )A.遵纪守法 B.热爱教育事业 C.热爱学生 D.为人师表46.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挫折现象 B.波峰现象 C.低谷现象 D.高原现象47.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就是( )A.为人师表 B.清正廉洁 C.爱岗敬业 D.团结协作4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传道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49.学校或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因为学生有( )A.受教育权 B.身体健康权 C.人身自由权 D.人格尊严权50.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 B.情境 C.生存 D.学生二、判断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5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巩固知识。 ( )52.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 )53.教育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而引起社会变革。 ( )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课程目标体现出来。 ( )51.教育有法,但无定法。 ( )52.“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明体罚是可以教出好学生的。 ( )53.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 )54.教学方法其实就是教学手段。 ( )55.教育既与社会有内在联系,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 )56.德育要解决的矛盾主要是求真,是知与不知,以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 ( )57.在品德构成的要素中,道德认知是基础。 ( )58.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六艺”。 ( )59.学生认知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直接经验。 ( )60.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 )61.文化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 )62.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杜威。 ( )63.教学中可以将任何知识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 ( )64.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 )65.元认知策略中包含学习策略。 ( )66.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 )67.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越来越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 )68.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不可逆、不可逾越。 ( )69.表扬和奖励对学习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 )70.对大多数学习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71.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 )72.在合作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且主讲者的受益更大。 ( )77.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就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 ( )78.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影响。 ( )79.测量和检测是学校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80.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只包括物,即动产和不动产。 ( )81.学校不能像企业那样去经营、盈利,因此不具有法人资格。 ( )82.学生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之一。 ( )83.我国境内的外国公民,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也可以获得教师资格。 ( )84.依法执教是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 ( )85.教师的威信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并无太大关系。 ( )86.教师良心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自律的最高表现形式。 ( )87.我国最早对教师提出明确道德要求是在商周时期。 ( )89.教师虽然从事的职业相同,都是教书育人,但学科不同,专业各异,因此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 ( )90.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强化法”属于行为改变法。 (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91.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 )A.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B.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C.注重宣传与教育 D.奖励为主,抑中带扬92.我国学校的德育的主要内容有(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93.教师是一种从事专门职业活动的专业人员,具备其资格的特定要求是( )A.要有较好的政治背景 B.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C.要达到规定的学历 D.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9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A.朴素唯物主义 B.机械唯物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 D.剩余价值学说95.讲授法可分为( )等方式。A.讲述 B.讲解C.讲演 D.讲练96.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 )A.性格特征差异 B.性格类型差异C.性格情感差异 D.人格差异97.以下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搜集 B.摘录C.过度学习 D.列提纲98.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 )A.强化的内驱力 B.认知的内驱力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D.附属的内驱力99.教育法具有( )功能A.规范功能 B.标准功能C.预示功能 D.强制功能100.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是由( )要素构成的。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C.法律制裁 D.法律后果四、作文题(本大题3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富有。”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就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中冠耶鲁一线名师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社会本位论的典型表现。2.B【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个体身心发展互补性的表现之一。4.D【解析】略。5.C【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个体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并通过活动和交往的过程表现出来的。6.A【解析】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7.D【解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8.B【解析】“产婆术”是启发性原则的典型体现。9.C【解析】略。10.A【解析】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组成,五者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德育对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是“五育”的灵魂;智育则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认识的基础;体育则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的具体运用和实施。11.C【解析】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前提和基础。12.C【解析】题干描述出自朱熹。1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陶冶教育法的典型体现。14.B【解析】略。15.C【解析】课程论侧重研究“教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或者说,课程侧重研究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教这些内容。16.B【解析】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7.A【解析】略。18.B【解析】环境决定论也称外铄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19.A【解析】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20.D【解析】“教学相长”出自学记。21.A【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22.B【解析】自我中心性属于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特征。23.C【解析】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4.A【解析】I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25.D【解析】沉思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的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这种类型的学生解答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在解决高层次问题时占优势。26.D【解析】抑郁症是由心理原因造成的,有各种不同理论的解释。27.C【解析】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性的反应。28.B【解析】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29.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的一类条件作用。30.B【解析】略。31.B【解析】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32.A【解析】概念学习是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其实质是掌握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和关键特征。33.C【解析】操作整合就是把构成整体的各动作要素,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成为整体,形成操作活动的序列,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完整的动觉映象的过程。34.B【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35.C【解析】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从而试图与之保持一致。36.D【解析】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的认识。37.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38.A【解析】教师对学生思想的认可与课堂成绩间能产生一定的正相关。教师的批评或不赞成与学生的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尤其是在那些个性、年龄不同的学生身上其差别表现更显著。39.B【解析】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年,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40.C【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41.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42.C【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43.C【解析】法律责任方式是指承担或追究责任的具体形式,如惩罚、补偿、强制等,也称为法律制裁。44.C【解析】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化。45.B【解析】略。46.D【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47.A【解析】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48.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师的传道者角色。49.C【解析】人身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身体行动自由和表达的自由。侵害学生人身自由的表现形式有:非法拘禁和限制学生、非法搜查学生、非法限制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等。50.D【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二、判断题51.【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52.【解析】略。53.【解析】任何社会的教育,都不能从根本上决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的性质,不能改变现有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也不能直接决定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54.【解析】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55.【解析】略。56.【解析】略。57.【解析】略。58.【解析】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59.【解析】略。60.【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61.【解析】略。62.【解析】“六艺”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主要教育内容,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五经。63.【解析】学生的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64.【解析】略。65.【解析】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66.【解析】略。67.【解析】题干的说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68.【解析】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遗忘了。69.【解析】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70.【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展开的。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其中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无论哪种差异。都影响着学习与教学的过程,都成了教育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71.【解析】略。72.【解析】题干描述为心理发展的顺序性特征。73.【解析】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奖励,当然,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适度而善意的批评有时也能促进学习。74.【解析】实验证明,在材料的难度、数量、结构形式相近的情况下,分散识记的效果优于集中识记。75.【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76.【解析】合作性讲解的是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主讲者受益更大。77.【解析】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78.【解析】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课堂自由气氛,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监督式领导则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学生的行为有无越轨。79.【解析】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而教学评价则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但这种主观判断和解释必须以客观描述为基础,否则是主观臆断。测量与测验所得到的结果,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判断这种客观描述的实际意义,否则所得数据或结果毫无实际价值。80.【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一般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财富、行为三个大的方面。81.【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