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一 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 由于货币工资是弹性的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所有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都能找到工作 只有那些不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才会成为失业者 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造成的失业被称为自愿失业 第一节失业问题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 由于货币工资的刚性 当市场上存在过高的工资时 不能通过货币工资的升降保持劳动市场的均衡 这时愿意工作的人数要大于厂商愿意雇佣的人数 较少的工作岗位只能从较多的愿意工作的人中挑选 总有一部分人将得不到工作 从而成为失业者 这种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现象就是所谓非自愿失业 二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人们在不同的地区 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停地变动而引起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 市场需求的永久性变化 国防优先次序的变动以及不适当的政府政策引起总体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使有的工作岗位消失或原工作岗位的数量大大减少而造成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 由于总体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引起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而造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人们最关注的失业现象 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三 充分就业和自然失业率 所谓充分就业实际上是指除了自愿失业或者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 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在从事某种工作的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 自然失业率 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 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 价格和工资都是相对稳定 没有通货膨胀加速或递减的趋势 因此 自然失业率也就是维持通货膨胀率不变的最低失业率 但是 自然失业率并不是最优失业率 即不是能够保证国民收入和社会净福利最大化的失业率 四 失业的影响失业的社会影响失业的经济影响奥肯定律 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根据美国数据提出的经济周期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 具体内容是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 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 Y Yf Yf U U 奥肯定律的重要结论 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 必须使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GDP增长快于潜在GDP增长 一 通货膨胀概述 1 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的 价格派 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 例如萨缪尔森 托宾等人都坚持这一观点 第二节通货膨胀 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 通货膨胀不是价格水平的短期或一次性上升 而是指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就是说 不能把经济中周期性萧条时价格下降之后出现的周期性复苏阶段的价格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也不能把一些偶然性因素引起的短期价格水平上升称为通货膨胀 只有当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 并且这种上升的趋势不可逆转时才可以称为通货膨胀 第二 通货膨胀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水平的上升 而是指价格总水平即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加权平均值的上升 至于价格水平究竟上升多少才是通货膨胀则很难判断 它涉及到经济主体对价格水平上升的敏感程度问题 而通货膨胀的 货币派 更强调通货膨胀与货币数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 不能用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价格水平的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 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情 价格水平的上升可能源于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 也可能源于其它各种经济甚至非经济因素 只有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才是真正的通货膨胀 而其它因素引起的价格水平上升不是通货膨胀 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有哈耶克 弗里德曼等 2 通货膨胀的衡量不管是通货膨胀的 价格派 还是通货膨胀的 货币派 都承认通货膨胀最终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上涨 所以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价格指数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3 通货膨胀的类型按照通货膨胀的原因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程度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速通货膨胀 按照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公开的通货膨胀 隐蔽的通货膨胀和抑制的通货膨胀 按照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 二 通货膨胀的原因 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在经济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条件下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就会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从而发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1 IS曲线右移造成的价格上涨过程 结论 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则由于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等因素造成的IS曲线的一次性右移 将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 价格之所以上涨 是因为IS曲线右移造成了过度需求 伴随着价格一次性上涨的是利率上升 但产量不变 价格不能够一直涨下去而会终止在某一水平上的基本原因在于 价格上涨会使LM曲线左移从而减少过度需求 2 LM曲线右移造成的价格上涨过程 结论 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则由于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造成的LM曲线一次性右移 将能造成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 价格之所以上涨 是因为LM曲线右移造成了过度需求 伴随价格一次性上涨的利率 产量都不变 价格不能够一直涨下去而将终止在某一水平的原因在于 价格上涨会使LM曲线左移从而减少过度需求 3 持续通货膨胀过程 LM1 LM2 i LM0 LM1 Y0 Y1 二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也会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 这就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 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中 通货膨胀可以与失业同时并存 Y1 Y2 Y0 Y O 1 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 货币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 故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假设初始的状态是 d 总供给曲线为AS0 总需求曲线为AD0 均衡收入和价格分别为Y0和P0 a 中 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的关系由W W0给出 由于价格水平为P0 实际工资为w0 从 b 中可以看出 w0同时是均衡实际工资 与此相适应 充分就业量为N0 根据 c 由N0带来的充分就业收入为Y0 现在假定工会要求把货币工资提高到W1 并且真的实现了这一要求 于是 a 中的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到W W1 如果价格水平P0保持不变 则实际工资就要上升到w1 高于均衡实际工资w0 过高的实际工资造成 b 中的劳动市场失衡 即劳动的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就业量只能由劳动需求量决定为N1 N1 N0 意味着低于充分就业状况的出现 N1的劳动就业量在 c 中产生一个Y1的产量 Y1同样小于Y0 是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 这样在 d 中 就有 P0 Y1 的组合点 据此可以得到一条新的总供给曲线AS1 AS1与总需求曲线AD0相交 决定了均衡收入和价格分别为Y2和P1 P1大于P0 Y2小于Y0 这说明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一方面造成了价格水平上升 另一方面又造成均衡收入下降 由于价格水平上升到P1 现在实际工资不再是w1 而是稍小一些的w2 但仍大于原来的均衡水平w0 由于均衡收入下降到Y2 经济不再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而是低于充分就业状态 为了恢复充分就业 工会当然可以要求降低货币工资 但这会使大多数工人的状况变坏 因而不大可能 政府也可以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来对付工会 使劳动市场恢复均衡 但又会遭到来自工人方面的强烈反对 唯一可行的办法是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使 d 中的总需求曲线从AD0向右移动到AD1 AD1与AS1在更高的价格水平P2上相交 价格水平上升使实际工资恢复到原来的均衡水平 从而就业量 产量等等也恢复充分就业水平 不过 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 如果工人再次提出增加货币工资的要求 就有可能造成新一轮的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从而形成所谓工资和价格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 商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 在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上 垄断者的行为将改变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 具体说 厂商雇佣劳动的一般原则是 工资 W 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MP 与该产品的边际收益 MR 的乘积 即W MR MP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由于厂商的商品需求曲线是水平线 故其产品的边际收益就等于该产品的价格 于是上式又可写成W P MP或W P MP 这就是说 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 厂商对劳动需求的条件是 实际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由于随着就业量的增加 劳动边际产品是递减的 故厂商只愿意在较低的实际工资水平上雇佣较多的就业量 但是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情况则有所不同 这时厂商的商品需求曲线不再是水平线 而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这意味着产品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也就是说 现在产品的边际收益不再等于价格 而是低于价格 即MR P或MR P 1 因为W MR MP在该式的两边同时除以P得 W P MR P MP 由于MR P 1 从而MR P MP MP 这意味着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 实际工资小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这个结果表明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位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劳动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如图所示 在图中给定一个就业量 例如N1 则劳动边际产品为MP0 如果是完全竞争 厂商就得在 W P 0 MP0的水平上雇佣N1的劳动量 如果是不完全竞争 厂商就会在低于 W P 0 MP0的水平上雇佣同样的就业量 例如在 W P 1的水平上 这意味着整个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移动到Nd1 如果其它条件不变 劳动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又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左移 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 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 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进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 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 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国内不同生产部门生产率的差异 不同部门与世界市场联系程度的差异是形成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关键 生产率高 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的生产部门工资水平增长较快 但是其他部门的 攀比 会使全社会工资水平提高 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增长率 因而引起通货膨胀 三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 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 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 通货膨胀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居民 2 产出效应情况一 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 产出增加 这里主要指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情况二 随着通货膨胀的出现 产出减少 这里主要指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情况三 超速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崩溃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 由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在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中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则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会引起通货膨胀 但此时经济总是能够保持充分就业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当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相交并向右上方移动时 经济中会出现通货膨胀 但仍然能够保持充分就业 但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倾斜部分相交并向右上方移动时 一方面价格水平会上升 另一方面收入水平也在提高 这种情况叫半通货膨胀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 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P2 P0 P1 如果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在总需求曲线既定的情况下 当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时 一方面价格水平会上升 另一方面收入水平会下降 因此 通货膨胀和失业可以同时存在 二 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1 原始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 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发表了 1861 1957年英国的失业和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关系 一文 他根据1861 1957年间硬的统计资料 绘制出一条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 该曲线表明 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在一定限度内 当失业率较低时 货币工资变动率就较高 当失业率较高时 货币工资变动率就较低 甚至成为负数 菲利普斯的结论是 在英国 如果保持5 的失业率 货币工资水平就会变成稳定 而如果失业率降低到2 5 货币工资增长率就会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菲利普斯曲线出笼后 很快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欢迎 并把它纳入自己的理论体系 用以说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他们认为 在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也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化关系 这是因为 单位工资成本占单位生产成本较大的比例 只要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价格水平就会上升 所以 当失业率较高时 货币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较低 反之 当失业率较低时 货币工资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较高 设 代表通货膨胀率 u代表实际失业率 u 代表自然失业率 则可以简单地将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 u u 显然 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不同于总供给 总需求模型所表示的关系 通货膨胀与失业可以同时存在 但它们之间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以失业率的一定提高为代价 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或以通货膨胀率的一定提高 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 政府要做的就是确定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 社会临界点 在图中阴影部分之内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社会可接受的 因而政府无须采取措施进行调节 在此范围之外则要进行调节 二 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 但是 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 即所谓 滞涨并存 的现象 对于这种现象 很多经济学家用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来解释这一点 当菲利普斯曲线从原来的P1向右上方移动到P2时 原来的临界点已经无法实现 必须提高临界点 但是 如果临界点提高了 菲利普斯曲线就不再能够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了 因为降低通货膨胀率或降低失业率的代价都提高了 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原因除了极其特殊的情况外 在任何时点上 都存在一个既定的预期通货膨胀率或惯性通货膨胀率 当发生了需求和成本方面的冲击时 实际失业率将与自然失业率不一致 实际通货膨胀率也会发生变动 从而造成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不一致 但是 这种不一致的情况长期维持下去 人们迟早会根据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调整自己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从而使预期通货膨胀率也相应地改变 一旦预期通货膨胀率发生了变化 菲利普斯曲线本身就会发生移动 首先 假定失业率先行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之下 图中FL表示充分就业线 U0表示自然失业率 假设失业率最初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则经济处于菲利普斯曲线P1上的A点 现在发生了意料之外的冲击 使失业率降低到了低于自然失业率的点U1上 于是经济就会沿着菲利普斯曲线P1向左上方移动到B点 此时 实际的通货膨胀率相应地提高到与B点对应的水平 当人们发现实际通货膨胀率上升后 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会随之提高 并调整工资协议和各种经济合同 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已经提高 因此 在每一失业率水平上 都会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从而菲利普斯曲线就会发生向上的移动 即从P1移动到P2 此时 U1所对应的通货膨胀率由B点所对应的水平上升到C点所对应的水平 只要失业率继续处在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 则实际通货膨胀率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继续上升 从而菲利普斯曲线也会不断地向上移动 但是 通货膨胀率一般不会无限制地上升 外部冲击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 而且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迟早会达到人们不能容忍的程度 从而迫使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使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例如 如果在通货膨胀率达到C点所对应的水平时 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 通货膨胀率就会有所下降 但它仍然会高于冲击发生之前的水平 因为此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已经提高 菲利普斯曲线已经由P1移动到P2 所以 经济只能沿着P2从C点移动到D点 而不是回到A点 其次 假定通货膨胀率先行出人意料地提高 假设经济最初处于A点 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U0 若此时通货膨胀率出人意料地提高到与B点对应的水平上 实际通货膨胀率就会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由于工资是按照预期通货膨胀率制定的 因此 在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 企业的利润会提高 从而企业将扩大产出 增加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幼儿园课程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成性考核作业试题及答案
- 医院医务人员礼仪培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 【培训课件】高级生产管理与优化策略研讨会
- 民政救助协议书
- 兼职人员劳务合同
- 浴池消毒协议书
- 木材订购协议书
- 游艇包船协议书
- 委托代理合同补充协议
- 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培训
- 国开形成性考核《人类与社会》形考作业(1)试题及答案
- 2022光缆波分系统线路自动保护倒换技术规程
- 廊坊石材牌坊施工方案
- 现代工程设计制图习题集(第四版)参考答案
- 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自动生成)1
- 金融保险行业基础设施运维方案
- 电站巡检工作记录表优质资料
- 《她用生命为我唱了最后一曲爱情挽歌》整理版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应付账款
- 网架螺栓球节点构造要求
-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