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9《诗词五首》教案语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9、诗词五首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反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2、了解五首诗词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学习诗词中一些不同的表现手法,领会诗词所具有的深厚的艺术表现力。3、了解与这些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和感知诗词的方法教学难点1、语感的培养和表现手法的学习2、融入诗情画意之中,探究诗词的情趣和意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五首。诗词五首各具特色,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杜甫的归心似箭,韦应物追求恬淡幽静的意境,赵师秀等客之久的单调寂寞,李清照的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辛弃疾的报国之志等无不感染着我们每一位读者。请仔细阅读,领略诗词所特有的意韵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朗读感知2、作者作品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选自杜工部集。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郑州)、汴(开封)等州,叛军首领相继投降。此时,逃亡到梓州(今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杜甫作为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忧患的诗人,听到“安史之乱”接近平定,不禁惊喜欲狂,冲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诗3、品读鉴赏(1)用两个字概括诗人的感情。(欣喜)(2)首联中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到底是喜还是悲?明确:诗人是悲喜交加。他流亡到剑门关以外,生活极为艰辛,忽然听到了官军已经收复河北东北地区,能不惊喜吗?“初闻”是刚一听到之意,刚一听到消息,就老泪纵横,洒满了衣裳,这泪里既有听闻官军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已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3)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诗人一家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波动?明确:“愁何在”,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而诗人自己更是一扫积郁,豪放的饮酒歌唱,想像着春天里与妻子儿女为伴还乡的日子。这些细节,把作者全家听到这一消息后的激动与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4)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使下襄阳向洛阳”描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一联包含了四个地名,即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有漫长的距离,而作者却用“即从”、“穿”、“便下”、“向”贯穿起来,体现了诗人忽闻胜利后的惊喜之情。把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串得瞬间即至,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理感受。4、了解内容(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主要写作者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悦,收拾行装还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3)作者的这种心情是通过哪些词句表达出来的明确:“忽传、初闻、却看、漫卷”表达了作者听到胜利的喜讯后的感情的变化,从乐极流泪到欢快欲狂。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出自对人民的生活的关心和同情。从中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5、小结杜甫一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就那样欢快,这决不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平后,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三、学习滁州西涧1、朗读诗歌2、作者简介韦应物(约737约791),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青年时以三卫郎事唐玄宗,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有韦苏州集。滁州西涧选自韦苏州集,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3、品读鉴赏(1)这首诗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恬淡幽静。(2)诗中有没有更深刻的寄寓?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明确:从“独怜”句可以看出作者对那些无声无息者抱有一丝同情;从“春潮”“野渡”句可以看出作者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4、诗歌内容本诗描写了滁州西涧幽寂的风景,给人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5、赏析反复诵读滁州西涧,仔细体味该诗独有的意境,并体会其高妙之处。本诗作者通过平常、平静之事,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自己对恬淡幽静意境的追求和向往。四、学习约客1、朗读课文2、简介作者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熙进士,曾任筠州推官。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派的艰涩生硬。和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约客选自清苑斋集。约客,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有来。3、品读鉴赏:(1)前两句写景,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在这样难耐的时刻,多么希望有一二知己相伴啊!然而“有约不来过夜半”,长时间的等待,等得心烦,只好“闲敲棋子”,敲的力量一大也就震“落”了“灯花”。(2)结合诗歌后两句,发挥想像,在头脑中构建当时诗人的形象。(提示:从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心情等方面展开想像。)4、诗歌内容本诗通过写景,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无奈和凄苦。五、课堂背诵指导与检查齐读课文,背诵第二课时一、复习、背诵二、学习如梦令1、朗读感知2、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散文和诗歌都有成就。她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的后人辑本有漱玉词,今人辑本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如梦令是词牌名。3、品读鉴赏:(1)本词虽短短几行,却也记叙了一件完整的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明确:词人在昨晚尽情饮酒一醉方休,到了今晨一夜浓睡后仍未消尽酒意。她揉揉惺忪的双眼,问她的侍女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当待女回答她“海棠依旧”时,她却道:“应是绿肥红瘦”。(2)请同学运用想像和联想,用自已的语言描写“雨疏风骤”与“绿肥红瘦”的景象。(要示: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3)有人认为本词是一首“惜花词”,传送出词人寂寞的心情和淡淡的幽思。也有人认为本词表现了词人的活泼好逗的性格。你认为呢?为什么?明确: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4、词意小结本词以白描开头,结句着色浓艳,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及其雅致的性格。这是一首小令,通过女主人与侍女的对话,反映出女主人对生活的细腻的关注与分析,表现了女主人关切生活,热爱自然。写法上比较别致。“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恰好衬托出女主人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应是”一句,用词准确,又恰当地使用了借代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极富创造性。很好地表达了女主人的惜花之情。三、学习书江西造口壁1、朗读感知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山河的作品。其作品艺术风格多样,收集在稼轩长短句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选自稼轩长短句,菩萨蛮是词牌名。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当时,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公事,住在赣州。造口,在江西万安西南,和郁孤台有相当远的一段路。诗人把这首词书在造口的石壁上,是赴任所书,还是后来游经此处所书,不得而知。据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江西,隆山勿 太后(高宗的婶母)从洪州(今南昌市)沿赣江南奔,先乘船至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金兵追太后至造口,老百姓被屠杀劫掠,情形极惨。四十多年后,作者来到这充满血泪的地方写下了这首诗。3、品读鉴赏:(1)诗中上片“行人泪”“可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失去感到惋惜。(2)上片刚说“可怜无数山”,下片却又说“青山遮不住”,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这是下片紧承上片,青山能遮住北望的视线,却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4)本词最后一句如何把“愁“与“鹧鸪”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鹧鸪有何喻意?明确:“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闻鹧鸪”表示要像鹧鸪“但南不北”(只忠于南方,不思北方)那样投奔南宋,留在北方,决不在北方向金人屈膝,坚定了自己的报国志向。4、赏析诗词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入侵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南宋王朝的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的视线,但却阻拦不住人们对中原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末尾以鹧鸪的悲鸣反映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作者用“东流去”的赣江水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这也是诗人的心志。“愁”是愁国破家亡,是忧国忧民。下阕内容表达了作者哀叹祖国山河破碎,人民受难,愤慨南宋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和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的真挚感情。四、朗诵诗歌。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三课时一、美读吟诵二、名句鉴赏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两句诗描写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人们,听到政府军队打仗胜利,收复失地时的欢欣喜悦,意象极为明快、可爱。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春潮”、“野渡”句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好像在急剧变化的潮水中寻求一种自由和安静。作者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心迹融于写景之申,给人一种妙不可言之感。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急、气、失落、无奈等)刻画得极为生动,使本句成为揭示内心世界的佳句。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者描写春日深闺的情趣,但从文字里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寂寞,情思幽渺,感怀无限之情。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两句词,现今引用来比喻任何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说明了正义之心是不可挡的。三、归纳填表归纳这五首诗词的作者、生活的朝代、诗歌的体裁、出处、主题和写作特点。题 目作 者朝代体裁出 处主 题写作特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 甫唐七律杜工部集收复失地,无比欣喜爽朗、明快滁州西涧韦应物唐七绝韦苏州集恬静幽邃,淡淡感伤烘托、衬托约 客赵师秀南宋七绝清苑斋集约客不至,集虑不安字简、意深如梦令李清照南宋词漱玉词雨后花残,多愁伤感婉约、细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