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方案.doc_第1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方案.doc_第2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方案.doc_第3页
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古诗文阅读”复习方案综观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不难发现:“古诗文阅读” 分为两块内容:(1).课内文言文阅读。(2).课外文言文阅读。在复习阶段,对这块内容除了重视外,也应该讲究方法,相应增加复习时间。由于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这两块内容每年都在考,老师们在平时也非常重视。所以今天,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鉴赏浅易的古诗文的一些做法。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一步:了解考试内容在这一阶段,要求每位老师收集有关这方面的中考试题,从而了解考查内容。从近年来各省市的试题中不难发现,古诗词的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2)对诗词意境的感受。(3)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和词语的揣摩。(4)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运用。(5)把握诗歌塑造的形象。第二步:精选题目很多学生一看到课外古诗文就害怕,在平时的考试中失分也很严重。再加上考试的要求是能鉴赏浅易的五言律诗和绝句。如果选得太难,会让学生更加害怕又与考试要求相违背。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精选一些难易适中、内容丰富的资料。根据不同内容来选资料,尽量选得全面些。如: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离别诗、游子思乡诗、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等。目前,老师和学生手中都有很多复习资料,对于这些资料,我们要求老师先自己做一遍,然后把认为好的资料选出来,作为老师讲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练习内容,而不是要求学生每题都做。宁精勿滥,通过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保证题目的质量。这一环节做好了,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阶段:讲授一些基本的鉴赏知识。 1让学生明白:可以根据诗歌内容来把握作者情感。如:“山水田园诗”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或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又如,“咏物诗” 则应抓住诗中意象来把握诗歌内容。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再如: “边塞诗”: 有的是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有的是控诉战争痛苦;有的是思念故乡、亲人等。“闺怨诗” 则写的是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等等。总而言之,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来解读作者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2了解古诗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艺术手法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对词语的揣摩。(1)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主要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虚实结合(如:沁园春。雪想象雪后美景);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等。 (2)让学生了解许多诗中都有一些使全诗增色不少词,它们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还有一些副词、叠词、拟声词、色彩字等。这些词往往是为了写景状物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情感的。因此赏析这些词的表达效果时可从这些方面着手。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又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 表颜色的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又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萧萧” 是拟声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3)对名句的赏析,则应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如:鸟鸣涧(王维)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就可以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赏析。如: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3向学生介绍常见意象,有利于领悟诗歌意境古代诗歌,由于历史文化积淀,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诗歌的特殊意象。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如: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又如: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如:酒。酒有排解愁绪的意思,也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梧桐大多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梅花。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常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如: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等等。第三阶段:训练学生解题的思路。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后,就应训练他们的解题思路。我认为古诗词的阅读与现代文阅读有相似之处。拿到一篇古诗词,首先,应看标题。因为有些诗歌从标题中就能看出诗歌的大致内容。如:送元二使安西,从题目中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这样就有利于对整首诗情感的把握。其次, 进行整体感知,看看文中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如果是景和物,看看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如果是写人,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动作、神态等等。最后,看要做的题目后再次有针对性的读诗歌。在训练学生解题的思路时,还应注意两个问题:1.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多说,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恐惧心理。2.尽量联系内容相同的课内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如:九年级下语文作业本中有这样一首刘禹锡写的和乐天。“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等学生们做好后,我没有直接讲答案。而是先叫学生看题目,从题目中可看出这是一首和白居易春词的诗歌。然后介绍了一下白居易春词中塑造了一位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我问学生: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闺中女子的形象,通过对她的描写,可看出人物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的?学生的回答有两种,一种是高兴;另一种是忧愁。说高兴的同学的理由是:满园春光,景色宜人。她很开心地在数花;说忧愁的同学的理由是:从“愁”字看出,因为这么美好的春景,竟然没人欣赏。对于第一类同学,我是这样引导的:小孩子数花,那是叫可爱。这么一个妆扮得相当讲究的闺中女子,在院子里数花,那叫什么?那么美好的景色,却被深锁,又令人感到怎样?通过引导,学生就很轻松地说女子数花是无聊、,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她的内心愁闷。美景无人欣赏令人感到惋惜。对于第二种,我深入引导:女子看到美景无人欣赏,她很忧愁,这是表层意思。其实她是由“美景无人欣赏”想到什么?从哪些描写中可看出?通过引导,学生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美貌无人欣赏。因此愁思不尽,庭中徘徊,百无聊赖,只好数那万紫千红的花朵以排解愁怀。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从最后一句也可看出,因为只有当人长时间站着并静止不动时蜻蜓才能够停在玉簪上。说明她凝神静立,满腹愁思。她的回答着实让我吃惊,我不禁为她大声叫好。还有一个学生说,她一开始心情很好,精心梳妆,满怀希望地走下朱楼。就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