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虎门镇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东莞市虎门镇城市供水工程专项规划 20102010 20202020 年 年 报报 批批 稿稿 咨询证书编号 甲级 咨询证书编号 甲级 10328010011032801001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20102010 年年 3 3 月月 1总则总则 1 1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供水条例 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国 发 2000 36 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05 45 号 国务院办公厅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 国阅 2006 22 号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 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发改办地区 2006 1030 号 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30 号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 1 号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建设部令第 53 号 城市供水行业 2010 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6 号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T14848 9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 200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2 98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 GB T18919 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 T18920 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T18921 2002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 T 206 2005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CJ3020 93 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及评定标准 CJJ92 200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HJ T338 2007 广东省用水定额 试行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试行方案 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 有关饮用水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城市供水水 质管理规定 2008 年东莞市统计年鉴 东莞市统计局 2009 年东莞市统计年鉴 东莞市统计局 东莞年鉴 2008 东莞年鉴编委会 东莞年鉴 2009 东莞年鉴编委会 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 规划 东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005 2020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院 东莞市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0 2020 评审稿 中 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2007 202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 总院 东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省东莞市水利局 珠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东莞市水利勘测 设计院 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水 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东莞市联网水库 东线 水源保护规划报告 中水珠江规划 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1 2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 1 符合国家法规文件 与 东莞市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0 2020 及各专项规划协调一致 2 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体系 3 充分利用水资源 合理配置境内水资源 4 立足国情 分步实施 整体考虑 全面提高 先进性与可行 性相结合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 5 以人为本 保障饮用水安全 6 以提高饮用水水质为目标 建设与改造相结合 7 供水设施建设适当超前 8 开源与节流并重 提出节约用水目标和措施 科学布局 发 展再生水利用 1 3 规划任务规划任务 1 按照水资源规划 调整水厂布局 2 全面提高供水水质 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 3 制订 2020 年的虎门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发展目标 4 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供水水质 5 建立供水安全储备和应急体系 1 4 规划年限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与 东莞市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0 2020 保持一致 为 2010 2020 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 2015 年 规划远期目标年 2020 年 1 5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为虎门镇全域 总面积 178 8 平方公 里 包括陆域面积 138 2 平方公里 水域 40 6 平方公里 1 6 规划目标规划目标 在 东莞市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指导下进行水量预测 合理布局和规划全市域的供水系统 提出新建水厂规模和工 艺选择 并指导全市供水工程的分期实施 提出适合东莞市及虎门镇发展的水质标准要求 并对提高供 水水质措施提出规划建议及水厂改造规划建议 提出应对供水突发事件的措施 1 6 1 安全保障目标安全保障目标 供水普及率 100 应急保障措施 应保证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预案 1 6 2 水质目标水质目标 2012 年 虎门镇供水水质基本达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中规定的 106 项水质指标的水质要求 2020 年 虎门全镇供水水质全面达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中水质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更高的要求 1 6 3 供水成本优化目标供水成本优化目标 保证供水综合电耗 2020 年 350kwh km3 MPa 管网漏失率 2015 年 10 2020 年 8 1 6 4 供水服务目标供水服务目标 城市供水管网抢修及时率 95 城市信息化服务水平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建立一套网络化 信息服务系统 2城市概述城市概述 虎门镇地处珠江口东岸 与广州南沙新城隔江相望 中心坐标 为东经 113 49 33 北纬 22 49 38 是海上进入南中国领土的重要 咽喉要道 虎门东邻长安 南濒南中国海 西北隔东江支流接沙田 北与厚街接壤 东北连大岭山林场 镇域面积 178 8 平方公里 虎门镇处于珠江口湾区区域 脊梁 发展地区 海 陆 空交 通地位突出 水运 与东江 西江 北江三江水系相通 直达香港 澳门及华南沿海诸港 为省 港 澳三地之经济走廊 陆路 广深 珠高速公路 常虎高速公路 S256 省道纵贯全境 1 小时车程可抵 达珠三角各主要城市 航空 距最近的深圳机场仅 25 分钟车程 随 着广深港客运专线 穗莞深城际轨道 中虎龙城际轨道 轻轨 R2 线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 虎门的区域地位将更加突显 2 1 城市概况城市概况 2 1 1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虎门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是一个丘原交错 水网纵横 的地带 地势东北高 西南低 地势最高怀德村 最低沙角村的河 仔 镇域中部为冲积平原 濒海处皆建造水闸堤围 2 1 2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虎门因珠江口突起对列的大虎 小虎二山而得名 其地势险要 古称 金锁铜关 素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开始军事设防 是中国 南部沿海的军事要塞之一 也是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3000 多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虎门就有先民渔猎聚居 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 秦汉时归属南海郡 三国时期置靖康盐场 立专官管理 至唐肃宗 时东莞立县 其行政归属一直沿用至今 虎门于 1958 年成立人民公社 1984 年撤社建区 1985 年由原 太平镇 虎门区合并为虎门镇 1998 年原新湾镇建制撤消 其行政 区域并入虎门镇 1999 年 虎门镇下辖管理区改设村 居 民委员 会 实行村 居 民自治 2 1 3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虎门镇下辖 29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虎门寨 东方 则徐 大宁 树田 白沙 沙角 怀德 博涌 镇口 村头 新联 九门寨 居 歧 金洲 南面 北栅 小捷滘 北面 陈村 东风 武山沙 黄 村 南栅 龙眼 宴岗 赤岗 路东 新弯 2 1 4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 虎门镇南临狮子洋 北靠铜鼓岭和坳垅山 地势自东北向西南 倾斜 是一个丘陵交错 水网纵横的地带 全镇按工程地质可以分 为三种地带 丘陵山地 冲击层地带和水网地带 虎门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阳光充足 雨量充沛 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 22 相对湿度 80 年均降雨量 1740mm 日照率高 达 45 特别适合种植水稻等热带性经济作物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4 9 月 和东北风 其余各月 每年夏秋 季节受台风暴雨影响 冬季常有寒潮入侵 影响水稻的生长和收成 河道受潮汐影响 潮型属一日两回潮 带有日潮不等的混合潮 历年平均高潮水位 按珠江基准面计 升 1 75 米 平均低潮水位降 1 5 米 历史最高水位 2 74 米 1983 年 9 月 9 日 最低水位 1 9 米 1979 年 8 月 2 日 2 1 5 人口情况人口情况 根据 2000 年普查人口结果 虎门镇户籍人口 11 13 万人 非户 籍人口 46 62 万人 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为 3 92 万人占户籍人口 的 35 2 2008 年底 虎门镇总人口为 574565 人 其中户籍人口 124232 人 外来暂住人口 450333 人 暂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 78 38 略高于东莞市 2007 年的平均水平 76 51 全镇人口密度约为 3228 人 平方公里 略高于东莞市的平均水平 虎门镇人口在区域间的巨大差异 究其原因 一是与户籍登记 制度有关 部分登记户籍的人口不一定在户籍地 如东方 则徐 新湾等新成立的社区面积都只有 1 平方公里左右 但登记户籍人口 均有上万人 二是各村 社区 之间工业发达程度不一样造成了暂住 人口的分布不均匀 暂住人口最高的龙眼社区暂住人口数超过 4 万 人 而最低的新湾社区只有 2020 人 2004 2008 年虎门镇主要人口指标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 户籍人口 人 116985119941121212122666124232 外来暂住人口 人 607107611783520546487400450333 2 1 6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 2008 年虎门镇获 2008 年中国乡镇综合实力 500 强的第一名 国内生产总值达 214 77 亿元 增长 17 43 镇可支配财政收入达 11 88 亿元 增长 7 03 各项税收总额 38 72 亿元 增长 21 91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391 元 增长 3 42 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 区组两级总资产为 90 53 亿元 增长 1 83 区组两级纯收入 7 91 亿元 有 13 个社区进入全市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超 3000 万元 的前 50 在工业总产值中 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占明显的主导地位 其中又以外资经济产值为主 近年来 虎门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民营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稳步上升 从 2000 年的 4 03 上 升到 2008 年的 23 17 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活 跃 表明虎门镇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比较高 市场较为完善 据 1991 2008 年在东莞市镇街生产总值排名中 除 2004 2006 年排名 第二外 其余年份均排名第一 下表为2004 2008年虎门镇主要经济 指标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 国内生产总值 万元 11398271274265148453118288842147651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 万元 14243092159000288181545834174936550 农业总产值当年价 万元 3907631239224132006825122 总用电量 万千瓦时 273776309202331438365450359566 外贸出口总额 万美元 133246147891193249260978257371 2 1 7 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概况 虎门地区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 但目前尚没有地质普查资料 根据历年大小工程 包括水 电 建筑 码头等 钻探资料分析 大致可分为 淤泥软土层 一般在 0 12 米左右 黄土层 砂质粘 土 粘质砂土 一般在 0 24 米左右 蚝壳层 在运河附近有一 条蚝壳带 细砂层 一般在 10 米左右 厚度 0 3 0 8 米 强风化层 大粒卵石和粗砂 一般在 24 米以上处 花岗岩层 一般在 100 米左右处 城区规划范围内各地段 按工程地质划分可分为三种地带 丘 陵山地地带 高出最高潮水位 表土层为黄色砂质土和部分风化土 基岩层根据钻探水质时的资料在 100 米左右深度为花岗岩层 一般 表土层可作为六层以下建筑物的天然基础 冲积层地带 标高在 1 0 2 2 米之间 低于最高潮位 当最高潮水出现时 建设地区要 受水浸影响 建房时必须进行深桩处理 一般桩长在 10 米左右 水 网地带 为河涌分间地块和河边漫泥滩低地 标高低于普通潮水位 一般标高在 0 0 米左右 受潮水威胁 建房时必须填高地面并做深 桩处理 一般桩长在 15 米以上 虎门的地下岩层埋置较深 自清代以来发生过十几次有感地震 但未见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 广东省地震裂度区划图 规定虎门 镇的地震设防裂度为七度 2 2 规划概况规划概况 2 2 1 虎门镇总体规划虎门镇总体规划 2002 年编制的 虎门镇总体规划 2002 2020 随着国家发展 政策背景 区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城市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 发展动力等许多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许多方面显示出语地区发 展需求的不适应性 为此进行了修编 目前修编稿处于报审阶段 东莞市虎门镇总体规划修编 2010 2020 中 虎门镇城市 性质确定为 珠三角门户节点城市 东莞市副中心 珠江东岸滨海 国际商城与历史文化名镇 虎门镇规划期末城市职能包括 东莞市具有国际影响的服装业总部基地 东莞市会展商贸 商 业服务中心 东莞市高等教育基地和人才培训中心 东莞市生产性 服务中心 东莞市历史文化名镇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东莞市休闲 文化旅游基地 东莞市交通物流基地 东莞市电子信息产业重要配 套基地 东莞市能源基地 此项弱化 据建设用地及水资源承载力来分析 虎门镇人口承载力上限 100 万人 可建设用地人口承载力 88 100 万人 规划至 2015 年 城市人口规模按 68 万人控制 城市建设用地按 70km2规划控制 人 均城市建设用地 103m2 2020 年规划虎门镇总人口 80 万人 建设用 地规模 86 km2人均城市建设用地 100m2 虎门镇供水有区内及区外供水解决 区内新建 30 万 m3 d 水厂 及扩建高科水厂 10 万 m3 d 由区外通过三 四厂供水 48 万 m3 d 组 成 预测高日供水量为 66 万 m3 d 东江水务第三水厂供水干管虎门段为 2 根 DN1400 沿广深高 速西侧敷设 与沿国道 107 敷设的 DN1600 虎门供水干管连接 东 江水务第四水厂供水干管虎门段为 1 根 DN1800 沿轮渡公路敷设 过东引运河后与 DN1600 虎门供水干管连接 新虎门水厂 芦花坑 水厂 规划 3 根 DN1400 供水干管作为水厂出水干管 区内外水源 的供水管道均互为连通 以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2 2 2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东莞市 十一五 城市供水规划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2002 2015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2007 2020 中根据各 镇区的现况供水方式和水源种类形成三大供水系统 即集中供水系 统 东部供水系统和沿江供水系统 虎门镇属于集中供水系统中的 中西部供水子系统 中西部供水系统涵盖地区包括 厚街镇 沙田镇 虎门镇 大 岭山镇 长安镇 供水系统内主力供水单位为东莞市第三水厂 第 四水厂二期工程和第六水厂 第三水厂设计规模 110 万 m3 d 输配 水干管 DN2200 DN1400 长度约 63 km 第四水厂二期工程设 计规模 45 万 m3 d 输配水干管 DN3000 DN1800 长度约 35 6 km 东莞市第六水厂工程设计规模 50 万 m3 d 输配水干管 DN2600 DN1800 长度 39 8 km 预计于 2010 年通水 通水后 将为市区 大岭山 长安一线供水 3供水水源供水水源 虎门镇地处珠江口东岸 南部临海 是东江南支流的最下游 年均雨量 1727 毫米 水资源量比较丰富 镇内有中型水库一座 小 一 型水库四座 从水量上分析 水资源丰富 然而 由于东江 和各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因此属于水质性缺水 3 1 镇内水源镇内水源 3 1 1 东江东江 东江干流在东莞境内长 35km 石龙后分为南支流和北干流 北 干流长 42km 南支流长 33km 东莞市境内 96 的面积属于东江流 域 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238 亿 m3 枯水期 90 保证率时平均流 量 Qp 313m3 s 95 保证率时平均流量 Qp 275m3 s 97 保证率时 平均流量 Qp 252m3 s 然而 虎门镇处于东江入海口处 海水涨潮 上溯 影响水质 故虎门镇境内东江河段不能作为饮用水源 3 1 2 东引河东引河 东引河全称 东江引水工程 建成于 1970 年 引水设计流量 53m3 s 上自桥头镇的建塘水闸 下到长安镇的磨碟口水闸 全长 102km 其中新开河道长 43 2 km 利用旧河 58 8 km 受益面积灌 溉 20 万亩 排水 14 万亩 流经桥头 企石 石排 虎门 常平 东坑 寮步 茶山 东城 莞城 南城 厚街 沙田 虎门 新湾 长安 16 个镇区 沿河建有水闸 25 座 东引运河自建成至现在都发 挥其灌溉与排涝的作用 在建成初期为下游各镇提供供水水源也发 挥了作用 但目前由于东江水位降低 引水口无法引水 河水质污 染日趋严重 目前该河道是虎门镇的主要排洪 排污河道之一 无 法作为饮用水水源 3 1 3 水库水库 虎门镇镇内有小 一 型水库四座 分别为鲫鱼岗水库 大溪 水库 白坑水库及芦花坑水库 另拥有一座与厚街镇共用的横岗水 库 中型水库 基本情况见下表 虎门镇水库情况一览表 水库名称 集雨面积 km2 正常水位 m 最高水位 m 兴利库容 万 m3 库区周边情况 白坑水库 5 811 7712 47254 50 周边有开发区 鲫鱼岗水库 4 424 7226 17106 17 周边有果场 上游有 镇垃圾堆积区 芦花坑水库 6 011 0212 70159 4 周边有怀德 树田村 及鱼塘 有污染现象 大溪水库 8 5258 水库西南有大岭山山 脉与镇区相隔 横岗水库 44 622 7724 771974 虎门镇拥有 2 3 水量 的使用权 横岗水库水质较好 以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进行评价 属于 类水体 根据检测报告白坑水库水质达到 III 类水体标准 鲫鱼岗 芦花坑水库暂无水质报告 但从现场观察这 两座水库周边环境存在轻微程度的污染 镇内另有小 二 型水库 8 座 库容较小 不适于做饮用水水源 3 2 镇外可利用水源镇外可利用水源 3 2 1 东江 第三 四水厂水源 东江 第三 四水厂水源 根据 2007 年东莞市水资源公报 各河段 水库的水质情况主要 评价如下 一 东江干流 桥头至石龙二桥河段全年水质总体上比较稳定 水质较上年有所好转 全年检测指标当中仅铁超标 同时 粪大肠 菌群数量有所下降 二 东江南支流以下河段水质总体上较差 影响水质类别的主 要指标为粪大肠菌群 东江三角洲河网区水质也较差 溶解氧 五 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这些检测指标超标 3 2 2 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东江与水库联网工程 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是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解决全 市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供水水源单一等问题 建立水资源战略 储备和应急体系 提高供水保证率和供水系统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 关键工程措施 工程以现有多项提水工程和供水水库为基础 根据 规划区的地形地貌 结合现有水库的分布条件 将中部及沿海片 3 宗中型水库 同沙 横岗 松木山 及 6 宗小型水库 水濂山 白 坑 芦花坑 五点梅 马尾 莲花山 联通 以松木山水库为调节 枢纽 并新增东江干流黄大仙取水口 通过补水总干道与松木山水 库衔接 形成以东江水源为主 水库调蓄为辅 与原有供水系统相 协调衔接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其中东江至松木山水库输水工程 即从黄大仙取水泵站起 属企 石镇 通过黄大仙路进入东引运河 寒溪水 松木山水到松木山水库 沿线主要建筑物为有压箱涵输水 压力钢管 取水泵站和两级加压 泵站 取水泵站布置在企石镇黄大仙附近 从东江河边取水 流量 27m3 s 有压箱涵沿河岸布置 其中穿铁路和河道部分采用埋于河 底的压力钢管 在输水管道中间及松木山水库入库前均设有加压泵 站 依据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 进行评价 该工程 水质基本到达 类水体标准 一期工程于 2006 年底开工 计划于 2010 年底具备向虎门镇售 水的条件 工程需要将松木山 莲花山 马尾 五点梅 芦花坑这 五座水库联网 其中取水泵站土建已完工 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主 体管道已完成约 40 难度较大的 7km 隧道已完工等 二期工程于 2009 年启动 目前处于设计阶段 计划连通同沙 横岗 水濂山 白坑四座水库 3 3 地下水地下水 虎门镇地下水资源较少 且受到咸潮影响 可利用率较低 不 能作为饮用水水源 3 4 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 根据上文 虎门镇镇内水资源匮乏 包括水质性缺水 可利用 水库库容较小等不利因素 给水系统镇外依靠东江水务公司的清水 系统 镇内利用东江涝季取水至水库应对夏季高峰用水 水利部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虎门镇年可用水资源总量约 1 5 1 6 亿 m3 年 含东江及水库联调水量 平均 41 44 万 m3 d 按高日 系数 1 3 计算 高日可达 53 57 万 m3 d 4虎门镇供水现况虎门镇供水现况与评价与评价 4 1 中西部供水系统中西部供水系统概述概述 虎门镇供水系统属于中西部供水系统 中西部地区包括 厚街镇 沙田镇 虎门镇 大岭山镇 长安 镇 目前采用区域集中供水和自行供水相结合的方式供水 区域集中供水方式是指由第三 四 五水厂在东江取水 经集 中净化处理后 将符合生活饮用的水提升沿枝状管网 双管 输送 到各镇指定的交水点 自行供水方式是指部分镇内自有水厂供水 各镇的现有配水管网相互独立 1 水源 以东江南支流为主要水源 部分镇有少量水库水源 2 供水设施及供水范围 中西部供水系统现况供水量约为 135 万 m3 d 其中第三水厂供 水量为 110 万 m3 d 为中西部供水 90 万 m3 d 第四水厂为厚街 虎 门供水 27 万 m3 d 第五水厂通过松山湖支线为大岭山供水 5 万 m3 d 大岭山镇内水厂供水 5 万 m3 d 虎门镇内水厂合计供水约 5 万 m3 d 3 现况水厂设施及分水计划 现况自来水厂供水设施一览表 名称 水 厂规模 万 m3 d 现况 供水量 万 m3 d 供水范围 水 源 东莞市第 三水厂 110 110 90 厚街 沙田 虎门 大岭山 长安 市区 东城 东 江南支流 大岭山大 沙水厂 3大岭山镇 长 湖水库 老虎岩水 库 大岭山金 鸡咀水厂 1 5大岭山镇 金 鸡咀水库 虎门镇内 水厂 6虎门 第五水厂5050 5 东坑 横沥 大朗镇寮步 大岭山 松山湖 东 江 第四水厂7560 30 麻涌 洪梅 中堂 望牛墩 厚街 道滘 万江 南城 沙田 虎门 东 江南支流 合 计135 说明 括号内数据为供中西部的水量 4 1 1 第三水厂第三水厂 第三水厂 规模 110 万 m3 d 常规处理工艺 以枝状管网供水 给市区 东城 厚街 沙田 虎门 大岭山 长安等镇区 4 1 2 第四水厂第四水厂 第四水厂 总规模 75 万 m3 d 分一 二两期 常规处理工艺 其中一期规模 30 万 m3 d 以枝状管网供水给麻涌 洪梅 中堂 望 牛墩 道滘 二期工程 45 万 m3 d 以枝状管网供水给万江 南城 沙田 厚街 虎门等镇区 4 1 3 虎门镇近年供水统计虎门镇近年供水统计 虎门镇高日水量 不含镇内水厂 2005 8 4 36 23 万 m3 d 2006 7 26 41 86 万 m3 d 2007 8 1 39 42 万 m3 d 2008 7 31 35 50 万 m3 d 2009 6 24 325116 m3 d 市域清水系统输送水 量详见下表 2005 2009 年虎门镇市域系统供水统计表 4 2 虎门镇供水设施虎门镇供水设施 4 2 1 现况水厂现况水厂 镇区及社区级水厂均采用常规处理工艺 1 威远水厂 威远水厂始建于 1984 年 以东引水为原水 属虎门镇自来水 公司 后因污染严重于 06 年重建取水口及泵站 取珠江水作为水源 利用东莞市内河流域丰季排水压咸或排涝时 择机抽取淡水作为原 水 每年于 6 8 月间歇使用 1 小时检验一次 当氯化物大于 300mg L 时停止抽水 取水泵站及净配水厂规模均为 15 万 m3 d 威远水厂净水设施较为陈旧分两期建成 采用主工艺为 原水 提升泵站 网格 水平折板 斜管沉淀 虹吸滤池 清水池 水厂化验设施简陋 无大型化验设备 仅能进行基本水质检测 威远水厂净水工艺 威远水厂取水泵房 2 高科水厂 高科水厂为内部股份制企业 总设计规模 5 万 m3 d 分为 2 期建设 建成时间分别为 95 年和 02 年 规模相同 以白坑水库做 为水源 供水情况见下表 供水量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平均日 万 m3 d 4 14 33 03 0 高日 万 m3 d 4 55 84 04 0 水厂采用主工艺为 原水 提升泵房 网格絮凝 平流沉淀 移动罩滤池 清水池 重力配水 水厂在砂滤料表面增投了约 200mm 活性炭包 取得了部分深度处 理的效果 絮凝沉淀池 移动罩滤池 水厂目前可做 9 项水质检测 每日 3 次 其余送东莞市检测 3 怀德水厂 水厂总设计规模 4 万 m3 d 分为 2 期建设 建成时间分别为 97 和 03 年 规模相同 以大溪和白坑水库做为水源 实际供水量 约为 1 5 1 8 万 m3 d 历年中最高日供水量约 2 5 万 m3 d 大溪及怀 德水库位于大岭山森林公园内 周边化境较好 无化工污染 据当 地自来水公司介绍 水库水质 水量可满足水厂及今后 10 20 年发 展所需 水厂采用主工艺为 原水 网格絮凝 斜管沉淀 虹吸滤池 清水池 重力配水 水厂目前每日可做 17 项水质检测 净水构筑物 部分化验设备 4 大宁水厂 总设计规模 4 万 m3 d 于 07 年投产 以芦花坑水库为水源 水厂采用主工艺为 原水 网格絮凝 平流沉淀 快滤池 砂 清水池 配水泵房 平流沉淀池 快滤池 大宁水厂近年供水量统计表 供水量2007 年2008 年2009 年 平均日 万 m3 d 2 6 2 91 9 2 21 4 1 8 高日 万 m3 d 3 0 4 2 2 配水管网配水管网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虎门镇内供水管道的管材繁多 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管 铸铁管 石棉水泥管 焊接钢管 玻璃钢管 PVC 塑 料管 球墨铸铁管 PPR 管 PE 管等均有使用 部分管道老化严重 供水管网的安全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局面 虎门自来水公司结合路网工程建设制定了更新 改造扩建供水管网工程计划 镇内改造和新铺 DN400 以下管线采用 PE 管和球墨铸铁管 DN400 以上采用 PCCP 和钢管 改造后 虎门 镇管网水质稳定 2009 年产销差约为 14 然而 部分社区 原村委会 内自行建设 自主管理的管网普 遍存在管道老化 管网漏失率偏高的问题 本次规划资料收集过程 中 各社区均无法提供自建管网有效资料 4 3 供水水质供水水质 4 3 1 第三 四水厂出厂水水质第三 四水厂出厂水水质 第三及第四水厂出厂水满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的要求 据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东莞市卫生检验中心 2009 12 21 检测报告 处于三厂及四厂供水末端的虎门镇管网水送 检项目达到上述标准相应项目的要求 检测结果见下表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东莞市卫生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 水样收样日期 2009 12 21 生产单位 虎门镇管网水检测日期 2009 12 22 实验室名称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完成日期 2009 12 31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PH 值 7 11 游离余氯 mg L 0 3 色度 度 5 浑浊度 NTU 0 166 肉眼可见物未检出 铁 mg L 0 085 耗氧量 以 O2计 mg L 0 84 菌落总数 cfu ml未检出 总大肠菌群 MPN 100ml未检出 锰 mg L 0 001 结论 所检项目的结果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要求 4 3 2 虎门镇镇内水厂出水水质虎门镇镇内水厂出水水质 1 高科水厂出水水质检测报告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东莞市卫生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 水样收样日期 2009 6 8 生产单位 虎门高科自来水有限公司检测日期 2009 6 8 实验室名称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完成日期 2009 6 16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挥发性酚类氮 mg L 0 002 氰化物 mg L 0 007 氯化物 mg L 11 8 PH 值 8 58 氯仿 mg L 0 0003 四氯化碳 ug L 0 0001 铁 mg L 0 17 汞 mg L 0 00001 氟化物 mg L 0 304 硝酸盐 mg L 0 1 硫酸盐 mg L 10 4 耗氧量 mg L 3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mg L 0 155 六价铬 mg L 0 008 氨氮 mg L 0 4 耐热大肠菌群 MPN 100mL 20 总镉 mg L 0 0001 总铅 mg L 0 002 总砷 mg L 0 001 总铜 mg L 0 01 总锰 mg L 0 056 总锌 mg L 0 028 总硒 mg L 0 001 结论 所检项目的结果符合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类 GB3838 2002 相应项目 要求 2 虎门怀德益民自来水厂出水水质检测报告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东莞市卫生检测中心 检测报告 样品名称 出厂水收样日期 2009 10 26 生产单位 虎门怀德益民水厂检测日期 2009 10 26 实验室名称 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完成日期 2009 10 30 二 检测项目 检测结果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氯化物 CL 计 mg L 9 98 PH 值 7 03 游离余氯 mg L 0 9 色度 度 5 浑浊度 NTU 0 19 肉眼可见物未检出 臭和味 0 总硬度 CaCO3计 14 铁 mg L 0 03 氟化物 以 F 计 mg L 0 109 硝酸盐 以 N 计 0 183 硫酸盐 以 SO42 计 mg L 3 01 菌落总数 cfu ml未检出 总大肠菌群 MPN 100ml未检出 结论 所检项目的结果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相 应项目要求 2 大宁水厂出水水质检测报告 大宁供水站水质化验登记单 样品名称 出厂水收样日期 2010 3 10 检测项目检测结果 浊度 NTU 0 5 沉淀无 色度 度 5 臭和味无 PH 值 7 2 余氯 mg L 0 4 氨氮 mg L 0 1 亚硝酸盐氮 mg L 0 001 铁 mg L 0 3 六价铬 mg L 0 05 氟化物 以 F 计 mg L 1 总硬度 CaCO3计 120 1 耗氧量 mg L 1 2 氯化物 以 CL 计 mg L 70 结论 所检项目的结果符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相应项目要求 4 4 现况供水现况供水及设施评价及设施评价 虎门镇作为目前东莞市第一经济重镇 在当前经济结构条件下 需水量高 增速快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地理位置决定了虎门镇处于 中西部供水系统的末端 水量及水压没有充分保障 成为制约经济 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供水高日系数通常低于 1 1 亦可反映水量 的不足 故建设和保留本地水厂作为补充和备用手段是必要措施 相应镇属威远水厂 高科 内部股份制拟并购 社区所属怀 德 大宁四个水厂目前出厂水 缺威远水厂出水检测报告 送检项 目均能满足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2006 需要根据 工艺 地理位置 水源等因素进行改扩建或关停 威远水厂规模 15 万 m3 d 仅能季节性间歇地从珠江取淡水投产 水厂设施较陈旧 使用率低 据了解停水期间水厂每月设备 设施 维护费约需 3 4 万元 建议在 2015 年芦花坑水厂一期工程投产时将 威远水厂关停报废 在此之前暂作为临时备用供水措施予以保留 以白坑水库水为水源的高科水厂 拟于 2020 年前改建原有设施 增加规模为 5 万 m3 d 的深度处理工艺 建议在芦花坑水厂两期工程 总计 30 万 m3 d 水厂投产后 再适时进行规模为 5 万 m3 d 含深度处 理工艺的扩建工程 以大溪 怀德水库为水源的怀德益民水厂 设计规模 4 万 m3 d 因未参与九库联调 亦未占用东莞市总原水配额 且水厂位 于为虎门镇地势最高的怀德村所属的小山上 整个供水系统自成体 系 虽然水厂工艺相对简单 但鉴于原水水质好 目前出水水质较 好 村内管网已与镇区管网勾连 具备以东江水务公司清水作为备 用水的条件 建议保留 同样以芦花坑水库为水源的大宁水厂 总规模 4 万 m3 d 与芦 花坑水厂同时运行除争抢资源外 无运行优势 鉴于水厂于 07 年投 产 设备及工艺较新 为避免浪费建议暂时保留作为补充备用供水 设施 待 2015 2020 年芦花坑水厂全面投产时再行关停 虎门加压站是全市清水系统建立初期时提出 随着三厂 四厂 输水管线的通水及完善 拟建长安联络线的计划建设 虎门加压站 的必要性逐渐降低 但是鉴于加压站所处的关键地理位置及今后供 水的不确定性 鉴于将此市政用地保留以备不时之需 5水量预测水量预测 5 1 镇区总体规划水量预测镇区总体规划水量预测 东莞市虎门镇总体规划 2004 2020 已由东莞市虎门镇人 民政府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于 2003 年编制完成 并通过 东莞市人民政府审查 目前正在报审的修编稿 虎门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10 2020 评审稿 以下简称 虎门镇总规修编 5 1 1 人口预测人口预测 虎门镇总规修编 中人口预测采用一元线性回归 指数模型 对数模型 综合增长率 分类预测等方法对虎门镇人口进行预测 本规划将直接引用人口预测结果 2004 2008 年虎门镇主要人口指标 年份20042005200620072008 户籍人口 人 116985119941121212122666124232 外来暂住人口 人 607107611783520546487400450333 合计 人 724092731724641758610066574565 虎门镇人口预测表 万人 2015 年2020 年2030 年资源承载力极限人口 户籍人口151822 外来人口5362 6766 人口合计6880 858888 100 结论 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条件 结合人口发展趋势及产业结 构调整方向 预测预测 2015 年年 68 万人 万人 2020 年虎门人口规模为年虎门人口规模为 80 万万 人 人 5 1 2 水量预测水量预测 采用单位用地用水量指标对给水量进行预测 规划区最高日用 水量约为 66 万万 m3 d 用水量预测详见下表 用水量预测表 序号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公顷 用水定额 万立方米 平方公里 日 最高日用水量 万立方米 日 1 居住用地 2067 491 2525 8 2 行政办公用地 96 750 70 7 3 商业金融业用地 756 460 86 1 4 文化娱乐用地 135 710 60 8 5 体育用地 48 290 60 3 6 医疗卫生用地 45 281 20 5 7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87 041 21 0 8 文物古迹用地 4 870 80 04 9 其他 11 160 80 1 10 工业用地 1608 071 524 1 11 仓储用地 36 920 20 1 12 对外交通用地 122 90 30 4 13 道路广场用地 14030 22 8 14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89 080 250 2 15 绿地 904 340 252 3 16 特殊用地 180 640 61 1 总计 66 366 3 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校核 根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 98 规划区属一区 大城市 其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为 0 6 1 0 万 m3 万人 d 结合 2005 年 2008 年平均现状人均用水量为 0 522m3 人 d 考虑社 会发展因素 本次指标取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为 0 75 万 m3 万人 d 2020 年规划总人口为 85 万人 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63 8 万 m3 万 人 d 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校核 根据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 98 规划区属一区 大城市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取 0 85 万 m3 km2 d 2020 年 规划建设用地为 75 98km2 则最高日用水量为 64 6 万 m3 万人 d 结论 校核水量与计算水量偏差不大 考虑用水量的预测应针 对规划区的远期发展 不同性质用地指标法能与规划区的远期土地 利用规划紧密结合 反映供水需求发展情况 同时稍微考虑居民节 水意识的逐渐加强 本次规划确定本次规划确定 2020 年最高日用水量为年最高日用水量为 66 万立万立 方米方米 日 日变化系数取日 日变化系数取 1 3 5 2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据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2007 2020 隶属中西部供水系统的 虎门镇 预测 2010 年人口约 80 万人 2020 年人口约 100 万人 2010 年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 620L 人 d 2020 年人均综合用水量 指标为 600L 人 d 则需水量预测结果 虎门镇虎门镇 2010 年年 49 6 万万 m3 d 2020 年年 60 万万 m3 d 5 3 需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 5 3 1 预测原则预测原则 依据 虎门镇总体规划 和 东莞市 十一五 城市供水规 划 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有关部分 并对用水量进行复核计 算 规划目标年分别为 2015 和 2020 年 运用多种需水量预测法对目标年的需水量进行预测 5 3 2 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为保证本次规划需水量预测的科学性 将采取人均综合指标法 分类用水量预测法 单位用地面积法和年递增率法分别对虎门镇目 标年需水量进行计算 对这四种预测方法简介如下 人均综合指标法 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 对目标年采用不同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 此种方法将作为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单位用地面积法 在镇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单位建设用地的规模 推算出 镇域用水总量 此种方法将作为水量预测中远期目标年的校核方法 分类用水量预测法 分别对各类用水进行预测 获得各类用水量 再进行加和 本 规划参考广东省城市用水量规划指标的经验数值 此种方法将作为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 年递增率法 根据历年供水量情况 并相应考虑经济的发展速度 可以用来 推测城镇用水总量 5 3 3 需水量预测需水量预测 人口综合指标法 1 现况指标分析 近年虎门镇综合用水指标统计表 年份 2006200720082009 人口 万人 64 1861 0157 4559 0 外部高日供水量 万 m3 d 41 8239 4235 5032 5 镇内高日供水量 万 m3 d 10 011 38 58 5 合计高日供水量 万 m3 d 51 8250 7244 0041 00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万 m3 d 807831766695 注 镇内高日供水包括高科 怀德 大宁三座社区管理级水厂 外部高日供水 量指东江水务公司清水供水量 2009 年人口数为估值 鉴于 2007 年前虎门镇人口及人均综合用水指标升于历史较高值 但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人口及用水量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 2009 年处于谷底 2010 年开始逐渐恢复 镇内年供水量亦呈现相同 趋势 结合虎门镇规划 历年东莞市及周边相似城市人均综合用水指 标的发展趋势 确定 2015 年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 800L 人 d 在虎 门镇经济转型及节水意识增强后 2020 年人均综合用水指标为 750L 人 d 高日需水量预测表 年份 201520202030 人口 万人 6880 8588 100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L 人 d 800750750 高日需水量 万 m3 d 54 460 63 7566 75 用地指标法 根据 虎门镇总规修编 中虎门镇 2020 年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计算虎门镇 2020 年高日需水量 虎门镇 2020 年高日需水量预测表 用地面积用水定额最高日用水量 序号用地性质 公顷 万 m3 km2 d 万 m3 d 1 居住用地 20761 326 988 2 行政办公用地 55 40 50 28 3 商业金融业用地 547 50 52 74 4 文化娱乐用地 67 30 50 34 5 体育用地 1260 50 63 6 医疗卫生用地 50 110 50 7 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109 411 09 8 文物古迹用地 7 30 80 06 9 其他 590 80 47 10 工业用地 19211 223 05 11 仓储用地 810 20 16 12 对外交通用地 4110 31 23 13 道路广场用地 13900 22 78 14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1770 250 44 15 绿地 14400 11 44 16 特殊用地 1830 50 92 总计 63 1263 12 此分析结果与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结果接近 5 3 4 成果分析与指标采用成果分析与指标采用 通过现况用水量 上述水量预测 虎门镇总规修编 及 东 莞市城市供水规划 2007 2020 确定 2015 年高日需水量约 55 万 m3 d 2020 年高日需水量约 64 万 m3 d 2030 年 远景 高日需水 量约 75 万 m3 d 5 4 水量平衡水量平衡 东江及水库联网工程中的一期工程将于 2010 年底完工 具备售 水条件 除规模 15 万 m3 d 的威远水厂不适合作为常备设施保留 应与以关停等因素外 虎门镇作为 2008 年中国乡镇综合实力 500 强中排名第一的经济重镇 其地位与获得水资源的保证率 供水末 端 与其它镇相比 的背离 说明虎门镇需要建设可靠 现代化的 自有水厂是必要的 而镇内现况水厂中怀德益民水厂自成体系 高 科及大宁水厂所处位置分散 规模小 起不到为虎门镇备用的作用 建议芦花坑水厂在 2015 年 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规模为 15 万 m3 d 2020 年二期工程建成投产 规模亦为 15 万 m3 d 可阶段性 满足水量 水压缺口 除威远水厂在一期工程建成后关停外 其它 镇内水厂可作为备用水厂保留 并根据出水水质要求的提高 逐步 改建 虎门镇水量平衡表 万 m3 d 2015 年2020 年2030 年 需水量设施规模需水量设施规模需水量设施规模 第三水厂供水量 252525 第四水厂供水量 202020 芦花坑水厂供水量 153030 高科水厂供水量 5510 怀德水厂供水量 444 大宁水厂供水量 威远水厂供水量 合计供水量 55 69 64 84 75 89 当市清水系统中的三厂 第四水厂输水管线其一发生故障时 与虎门镇给水设施合计可提供清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护理)儿科护理学(二)-外科护理学(二)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结构力学(一)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建筑工程)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发消费市场养老服务需求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城市配送体系智能化改造2025年规划与效率研究报告
- 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初步设计评估报告-2025年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信息化技术集成
- 贵州省遵义求是中学2026届高三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学历类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基础-学前卫生学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园林设计施工合同标准模板与使用指南
- (高清版)DZT 0331-202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 营销造势方法、步骤和策略
- 2024届八省八校T8联考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 英语试题
- 一滴血检测仪培训教程(完全版)课件
- 2024年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研究生学位论文编写规则
- 二手房交易承诺书范本
- 拟写议论文分论点(最终版)
- 康复科提高药品发放及时性PDCA
- 新GMP自检检查表
- 泵站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