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2单元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体会两首词中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醉花阴【教学重点】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感情的。但是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替妇女说话。比如,幻灯片展示(晏殊蝶恋花、柳永定风波等)那么作为中国古代女性文人的最高成就的李清照,又是如何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的? 二、知人论世1、多媒体课件展示: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李清照的词可以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她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三、整体感悟请同学来朗读这首词,让我们从中更好的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读出节奏(2)读出感情感情基调:寂寞、忧郁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四、自主探究问题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一个消瘦的女子凄凉地站在窗口呆呆看着香炉内青烟一点点上升,变淡,直至无形。她站得累了,头仰得酸了,但头顶上的太阳却仍在原处徘徊不前。问题二:作者为何提到重阳佳节?明确: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寂寞无聊的词人独自面对重阳佳节,更觉凄凉。问题三:下片写了哪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明确:酒、西风、黄花。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西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黄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问题四、对下片作个整体品味?明确:下片是写作者在重阳节这天到菊圃饮酒的情形。这天黄昏之后,愁闷无比的“我”拿起几杯淡酒,来到东篱的菊圃里。在这里,菊花的香味四处流动,甚至盈满了“我”的衣袖。景色如此美好,可往日恩爱的丈夫此时却身在外地,所以别说这景致不让人相思愁绝,黯然神伤啊。清风吹过黄昏,卷起了门帘,让人不觉感到一阵微凉。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黄色菊花,相思销魂的自己,不是比菊花更消瘦了吗?五、深度挖掘词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的特点。所以文章中的每个词句都可能会有很深刻的内涵或者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一起再读课文,并到词句中去挖一挖,试试能挖出多少字面以外的东西。问题一:作者开篇写愁,可是愁是抽象的东西,李清照如何去表现愁呢?从时间的长度去写愁;从切肤的感受去写愁。问题二:“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明确: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形象把抽象的“愁”。问题三: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词?(1)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重点字句鉴赏词的语言美(2)想象画面,鉴赏意境六、总结提高宋代女性闺怨词的特点:第一,宋代女性闺怨词一般不以女性的外部形象为描摹重点,尤其不以艳情化的女性外部特征为描摹重点。第二,宋代女性闺怨词中,女词人在抒发自己的闺怨之情时,往往借助于写景。七、延伸拓展前面我们讲过,李清照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多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的是一种闲愁、离愁,风格清丽婉转,比如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醉花阴。南渡后多表现思夫、思国、思乡的浓愁、哀愁,风格沉哀凄苦。课本所选的另一首词声声慢就是她在南渡之后所写的一首词,请大家下去之后比较阅读,体会两首词的异同。【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声声慢【教学重点】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词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宋末年,有一位青年男子睡觉时梦见自己读到一本书,醒来后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就知道儿子心中有倾慕的女子了。原来那三句是字谜,谜底是“词女之夫”。那么,“词女”是谁呢?对了,是李清照,那这位青年就是赵明诚。虽是传说,但是李清照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却是人尽皆知。那么,如胶似漆的夫妻二人一旦分别,甚至是死别,李清照的内心会掀起什么样的波澜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声声慢。二、初步感知反复诵读:听读朗读背诵感知课文,疏通大意。1.从文中找出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等的词句。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事件: 寻找什么。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三、分析意象,深入探究:(一)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找出词眼和直接抒情的句子。(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为了写“愁”,为了表达这种愁苦凄凉悲戚,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请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个意象加以分析,并举出古诗词中含有这一意象的句子。这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这些意象都具有凄凉、哀伤、愁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愁思,更何况这么多组合在一起呢,再加上作者又是一位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呢,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1.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结论:酒是愁思的象征。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所见所闻皆是悲凉之感。(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是旧时相识,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结论:过雁象征离愁。一只受伤的孤独的大雁不就是词人自己吗?看到雁过更加伤心了,那不就是曾多次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可现在丈夫已经去世,怎么可能再传递他们情谊呢? 雁可以回到北方,而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使得种种情债汇集一起,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无甚可摘有谁堪与共摘花衰以花喻人正衬不管是菊花盛开还是残花遍地,都是衬托出人已容颜憔悴,身心疲惫。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特别之处:“黄花堆积”是不是开败了落在地上? 而是菊花密密麻麻簇拥在一起。引用说明:“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温庭筠更漏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在古诗词意象中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梧桐是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是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黄昏时的细雨,点点滴滴不是落在梧桐上,而是打在词人愁苦的心上。四、能力提高,分析艺术手法 1,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运用叠词: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2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3,:直抒胸臆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结尾: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分析:1、寻觅什么?为何而寻?寻了多久?寻到了没有?梁衡在乱世中的美神中说她在寻觅三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是不是也可以理解成她什么也不寻觅呢?她恍惚茫然,若有所失,这只是她潜意识的动作,和后面的“最难将息”能一致起来。寻觅的原因应该是她孤身一人,什么都没有,于孤寂中寻觅,结果是除了更加愁苦外,其它的什么都没寻到。从词中看应该是寻觅到守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