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创伤自救互救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战创伤自救互救培训课程培训对象:军队及地方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实习医师模块一 止血术一、 培训目标1. 熟悉各种止血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具体操作技巧;4. 掌握各种止血方法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全身动脉的体表投影解剖位置,损伤出血的类型和部位的判断,止血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2. 止血术的操作技术:各种止血术的物品准备、操作技巧、操作程序和无菌观念。3. 术后观察处理:术后处理要点,术后观察及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出血性质的判断,止血术后的后续治疗措施。三、 培训学时:4学时(16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4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8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2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分组: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止血术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止血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橡皮止血带20根,绷带30个,纱布100块,棉垫15张,医用胶布3卷,碘伏2瓶,棉签15包,剪刀1把,无菌手套15双,笔15支。3. 场地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三) 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0112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4647实用战伤救治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821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急救止血术”)五、 考核测评1. 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2. 考核标准: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学员边操作边进行简要说明。步骤名称具体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酌情扣分)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物品、橡皮止血带、绷带、纱布、棉垫、医用胶布、棉签、剪刀、无菌手套、笔等。102核对患者身份,确定出血的性质和部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阅病历及X线片等辅助检查资料,确定出血的性质及部位,正确采用止血方法。103医患沟通自我介绍简要说明诊疗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应对方法。104指导患者摆好体位,确定止血部位指导患者配合,摆好体位,平卧位或坐位,面向操作者。确定出血部位和体表压迫标志。检查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205皮肤消毒以出血部位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由内向外消毒。56覆盖敷料根据出血部位,填入无菌纱布或棉垫。57止血步骤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填塞及钳夹止血法等各种止血方法的操作步骤及要点。正确选择。根据出血部位和相应动脉的体表投影部位灵活应用,浅表动脉或静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肢体出血并有伤口或深部组织损伤,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方法;关节部位选用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额部、颈部及腕部伤口环行包扎法上肢采用螺旋包扎法,下肢采用螺旋折转包扎。胸、腹腔内出血不能使用指压止血及加压包扎止血法。208操作中注意事项全身不同部位动脉的体表标志,根据不同部位出血选择好正确的止血部位;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出血控制或明显减少证明指压正确有效;颈总动脉压迫用力不要太大,并密切观察伤员反应。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尽可能捆在靠近伤口近心端或紧挨伤肢残端,不宜直接捆扎在肢体皮肤上,应垫以敷料、毛巾、衣物等;橡皮管止血带松紧应以控制肢体明显出血为度;上止血带要有醒目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109术后注意事项检查止血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有无缺血表现。止血带止血法后应注意上止血带的时间要尽量短,最长不宜超过5小时;中间可每1-2小时放松一次,松开2-3 分钟。放松时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部的血管,然后慢慢放松,每次松开后再在稍高的平面上扎止血带;放松止血带不可过急过快,以免引起血压下降。10总分100六、 附录知识(一) 基础知识出血的判断:动脉出血 血液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出血速度快且量大;静脉出血 血液呈涌出状,颜色暗红,速度稍慢,但量大;毛细血管出血 从伤口向外渗血,色鲜红,无明确的出血点。根据出血部位,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出血的体表标志:见附图。全身主要动脉指压止血部位(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根据出血部位和相应动脉的体表投影部位灵活应用,浅表动脉或静脉出血,采用指压止血法,肢体出血并有伤口或深部组织损伤,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方法;关节部位选用屈曲肢体加垫止血法;额部、颈部及腕部伤口环行包扎法上肢采用螺旋包扎法,下肢采用螺旋折转包扎。胸、腹腔内出血不能使用指压止血及加压包扎止血法。(三) 操作要点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于出血创口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加压包扎止血法是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物盖住伤口,再加用纱布卷或毛巾等折成垫;用三角巾、四头带、绷带卷等紧紧加压包扎。(四) 术后观察及处理全身不同部位动脉的体表标志,根据不同部位出血选择好正确的止血部位;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出血控制或明显减少证明指压正确有效;颈总动脉压迫用力不要太大,并密切观察伤员反应。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尽可能捆在靠近伤口近心端或紧挨伤肢残端,不宜直接捆扎在肢体皮肤上,应垫以敷料、毛巾、衣物等;橡皮管止血带松紧应以控制肢体明显出血为度;上止血带要有醒目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上止血带的时间要尽量短,最长不宜超过5小时;中间可每1-2小时放松一次,松开2-3 分钟。放松时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上部的血管,然后慢慢放松,每次松开后再在稍高的平面上扎止血带;放松止血带不可过急过快,以免引起血压下降。(五) 扩展知识(选学或自学)1.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是用手指于出血创口的近心端,将动脉压向骨骼,中断血流,达到临时止血的目的。急救人员需熟悉全身不同部位动脉的体表标志,选择好正确的指压止血部位;压迫应向骨骼方向,压力大小适度,出血控制或明显减少证明指压正确有效;颈总动脉压迫用力不要太大,并密切观察伤员反应。2. 加压包扎止血 适应全身各部位,尤其用于四肢止血,是在战(现)场最常用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是先用无菌或干净的纱布、敷料等物盖住伤口,再加用纱布卷或毛巾等折成垫。用三角巾、四头带、绷带卷等紧紧加压包扎。3. 止血带止血 止血带止血是一种可靠的止血手段。列装的止血带有多种,如橡皮管止血带、ET-1型止血带、PT-型局部充气止血带,但战(现)场急救时多用橡皮管止血带止血。适应于加压包扎不能控制的肢体大出血。方法是在创口近心端肢体,用敷料或纱布垫全周覆盖;将胶皮管包绕2周后拉紧固定。如无止血带,可用三角巾、皮带、布带等替代。模块二 包扎术 一、 培训目标1. 熟悉各种包扎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各种包扎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各种包扎方法的具体操作;4. 掌握各种包扎方法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包扎目的与包扎的原则,包扎的常用材料选择。三角巾、绷带包扎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 包扎的操作技术:重点是三角巾和绷带包扎法的物品准备、操作方法、无菌观念、技巧和程序。3. 术后观察处理:包扎的松紧度判断,包扎后远端肢体功能的观察,包扎后的注意事项,包扎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三角巾和绷带包扎的几种常用方法,几种特殊类型及部位损伤后的包扎。包扎后的后续治疗措施。三、 培训学时:4学时(16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4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8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2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包扎术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包扎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三角巾50个,绷带30个,纱布100块,棉垫15张,医用胶布3卷,碘伏2瓶,棉签15包,剪刀1把,无菌手套15双,笔15支。3. 场地特殊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三) 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1345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321323创伤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第一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2124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急救包扎术”)五、 考核测评1. 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2. 考核标准: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学员边操作边进行简要说明。步骤名称具体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酌情扣分)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物品、三角巾三、绷带、纱布、棉垫、医用胶布、棉签、剪刀、无菌手套、笔等。102核对患者身份,确定包扎的部位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阅病历及X线片等辅助检查资料,确定需要包扎的部位,正确采用不同包扎方法进行包扎。103医患沟通自我介绍简要说明诊疗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应对方法。104指导患者摆好体位,确定包扎部位指导患者配合,摆好体位,平卧位或坐位,面向操作者。确定包扎部位和选择包扎材料。检查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205皮肤消毒以受伤部位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由内向外消毒。56覆盖敷料根据包扎部位,填入或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57包扎步骤三角巾包扎前,可将三角巾叠成多种形状,如燕尾状、双燕尾状或蝴蝶状,根据受伤部位采用不同包扎方式;包扎时根据受伤部位将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或不折叠,平放于伤部,两侧边分别缠绕后与顶角打结。丝带包扎方法较多,有环形、蛇形、螺旋形、“8”字形、回返形包扎法,包扎时先用纱布、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缠绕数圈,每圈均应盖住前一圈,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208操作中注意事项包扎中应注意操作轻柔,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创口应完全覆盖,包扎要松紧适度,不能包的太紧;不能有皱折;但也不要太松,以免脱落,以不出血或出血明显减少为度。在无制式包扎材料时,可用其他清洁材料如纱布、衣服、被单、毛巾等代替。四肢包扎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包扎结束,不要在创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增加痛苦。开放性颅脑外伤及腹部外伤有内容物外溢时,包扎前应先用碗或盆扣住再包扎。109术后注意事项判断包扎后的松紧度是否合适。检查包扎肢体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有无缺血表现。10总分100六、 附录知识(一) 基础知识包扎的目的:是保护伤口或组织避免污染,减少痛苦,控制出血,固定伤口和夹板。常用的包扎材料有三角巾和绷带等。在救治现场如无现成的包扎材料,则可选择身边干净的衣服、毛巾、被单、塑料布等代替。包扎的原则:包扎部位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包扎位置应使伤员感到舒适;包扎一般是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包扎完毕后用胶布或撕开带尾打结固定。(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三角巾包扎适应于头部、躯干、四肢损伤的包扎,也可作为固定的辅助材料,根据受伤部位采用不同包扎方式;头部有帽式包扎法、面具式包扎法。绷带包扎用于固定敷料或夹板,防止移位或脱落;并可固定骨折及关节,支持、悬吊肢体,加压包扎止血;根据受伤部位和要求不同选择包扎方式。有腹腔脏器及脑组织外露时,禁忌用包扎材料直接包扎。(三) 操作要点:三角巾包扎前,可将三角巾叠成多种形状,如燕尾状、双燕尾状或蝴蝶状,根据受伤部位采用不同包扎方式;包扎时根据受伤部位将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底边折叠或不折叠,平放于伤部,两侧边分别缠绕后与顶角打结。丝带包扎方法较多,有环形、蛇形、螺旋形、“8”字形、回返形包扎法,包扎时先用纱布、敷料覆盖伤口,用绷带缠绕数圈,每圈均应盖住前一圈,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四) 注意事项:包扎的注意事项:包扎中应注意操作轻柔,包扎应从远端缠向近端。创口应完全覆盖,包扎要松紧适度,不能包的太紧;不能有皱折;但也不要太松,以免脱落,以不出血或出血明显减少为度。在无制式包扎材料时,可用其他清洁材料如纱布、衣服、被单、毛巾等代替。四肢包扎要露出指(趾),以便观察血运情况。包扎结束,不要在创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增加痛苦。开放性颅脑外伤及腹部外伤有内容物外溢时,包扎前应先用碗或盆扣住再包扎。(五) 扩展知识(选学或自学)1. 肢体绷带包扎:环形包扎 左手拿绷带的一端并将其展平,右手握住绷带卷,均匀地由远段向近段缠绕,环行缠绕数圈,每圈均应盖住前一圈。最后用胶布固定或撕开成两股,交叉环绕打结。蛇形包扎 用卷轴带斜缠绕,每圈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而不相重叠。螺旋形包扎 先将伤口用敷料或干净布料覆盖,将绷带螺旋状缠绕,每圈遮盖住前圈的1/31/2。螺旋折返包扎 此法与螺旋包扎法相同,但每圈必须反折。反折时,以左手拇指压住绷带的折转处,右手将绷带反折向下,然后围绕肢体拉紧,每圈盖住前圈的1/31/2,每一圈的反折必须整齐的排列成一直线,但折转处不可在伤口或骨突起处。2. 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帽式包扎 先将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底边折叠1-2层,平放于伤员头部,两侧边经双颞部向后牵拉压住顶角;交叉后再向前后在额部打结,顶角向后下方牵拉折叠。三角巾胸(背)部包扎 用于胸(背)部的开放伤口、肋骨骨折等。先用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横放胸(背)部;顶角过肩绕向后背(胸)部,两底角向后(前)侧牵拉;两底角与顶角在后背(前胸)部打结。三角巾腹部包扎 用于腹部、臀部、骨盆、会阴部伤口。先用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有腹腔内容物时用碗或盆扣住,三角巾顶角向下,底边向上;两底角向后腰部牵拉打结;顶角经会阴部拉至臀部上,与底角打结。三角巾肢体包扎 用于上肢、下肢(大面积)伤口。上肢包扎时,先用纱布、敷料或替代物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一底角打结后套在伤侧手上,另一底角向后绕向对侧肩上,顶角包扎伤肢,前臂屈曲胸前,两底角打结。前臂包扎时,屈曲伤肢,压住三角巾,提起下边底角,绕向肩及后颈部,与另一底角在颈后打结,顶角反折后用别针扣住或用胶布固定。下肢包扎时,将三角巾横放于伤处,顶角向下或向上,两底角向后或前牵拉,在后或前方交叉缠绕,两底角向前或向后缠绕压住顶角打结。手、足伤口包扎时,将手(足)放三角巾中央手指指向顶角,顶角折叠覆盖手(足),两底角左右交叉压住顶角,两顶角于腕部(踝部)和前臂(小腿)交叉缠绕打结。3. 几种几种特殊伤包扎:开放性颅脑外伤 创口用清洁敷料覆盖后,用小碗扣上,包扎固定,以避免脑组织进一步膨出和受压。亦可用纱布作为圆圈围绕膨出的脑组织,或在膨出的脑组织两侧各放一敷料卷,盖上辅料后包扎。注意颅脑外伤的急救,应先清理呼吸道并保持通畅;脑组织甚为脆弱,战(现)场救护时不能对膨出的脑组织还纳,包扎时应避免压迫。腹部内脏脱出的包扎 以浸湿的大块敷料或身边的其他替代物覆盖后,再扣以干净的碗、盛物盆或其他替代物等,以阻止肠管等内脏的进一步脱出,然后再进行包扎固定。注意如果脱出的肠管已破裂,应多用敷料及时包裹或用其他物品封阻破口一起包裹在敷料内。注意一定要将直接覆盖在内脏上的敷料浸透,以免粘连,造成肠浆膜或其它内脏损伤,发生肠梗阻或其它远期并发症。模块三 固定术一、 培训目标1. 熟悉各种固定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各种固定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各种固定方法的具体操作;4. 掌握各种固定方法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固定与制动的目的和固定材料选择。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 固定的操作技术:锁骨骨折、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脊柱骨折的固定方法,有三角巾、绷带、配合小夹板固定。各固定方法的物品准备、操作方法、无菌观念、技巧和程序。3. 术后观察处理:骨折固定的松紧度判断,固定后远端肢体功能的观察,固定中或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固定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三角巾和绷带固定的几种常用方法,常见肢体骨折的固定方法。固定后的后续治疗措施。三、 培训学时:4学时(16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4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8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2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固定术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骨折固定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三角巾50个,绷带30个,上臂小夹板5副、前臂小夹板5副、小腿夹板5副、大腿夹板5副,纱布100块,棉垫15张,医用胶布3卷,碘伏2瓶,棉签15包,剪刀1把,无菌手套15双,笔15支。3. 场地特殊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三)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5158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323325创伤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第一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2426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骨折急救固定术”)五、 考核测评1. 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2. 考核标准: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学员边操作边进行简要说明。步骤名称具体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酌情扣分)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物品、三角巾三、绷带、纱布、棉垫、上臂小夹板、小腿夹板、大腿夹板、医用胶布、棉签、剪刀、无菌手套、笔等。102核对患者身份,确定固定的部位和范围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阅病历及X线片等辅助检查资料,确定需要固定的部位和范围,正确采用不同固定包扎方法进行固定。103医患沟通自我介绍简要说明诊疗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应对方法。104指导患者摆好体位,确定固定部位和范围指导患者配合,摆好体位,平卧位,面向操作者。确定骨折部位和固定范围,选择固定材料。检查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205皮肤消毒开放性骨折时,以受伤部位为中心,消毒直径约15cm,由内向外消毒。56覆盖敷料根据固定部位和范围,填入或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作为衬垫。57固定步骤三角巾固定时将三角巾折叠成约10-15厘米的条带,将肢体固定在躯干上,附近关节采取功能位;夹板固定时,夹板放在肢体外、内、前、后侧,骨突部位加垫,然后用两条折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在骨折的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cm为度。三角巾健肢固定时,先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如膝、踝关节部)和空隙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或用绷带和腰带等用品),将伤肢固定在对侧健肢上,踝关节和足作8字固定。208操作中注意事项固定范围应超过相邻的关节;脊柱骨折则将整个脊柱固定;固定的材料右用夹板、敷料、绷带等物,也可用其他代用品如枪支、胶鞋、木板、棍、棒、树枝、卷起来的杂志报纸、纸板等代替夹板。必要时也可用胸壁来固定上肢骨折,用健侧下肢来固定下肢骨折。109术后注意事项判断固定后的松紧度是否合适。检查固定肢体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有无缺血表现。10总分100六、 附录知识(一) 基础知识.固定的目的:其目的是减轻疼痛,避免加重损伤或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软组织等,便于伤员转送。固定材料有三角巾、绷带、充气夹板、真空夹板、卷式可塑性通用夹板等,在野外也可用其他代替品作临时固定材料。判断骨折有损伤部位的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感)。凡有骨折可疑时,就应果断地按骨折处理,以免延误或遗漏对骨折伤员的救护。(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锁骨骨折适应三角巾或绷带“8”字包扎固定;上下肢骨折适用三角巾、夹板固定,也可采用三角巾健肢固定。骨外露时应避免现场复位;肢体肿胀明显时禁忌使用小夹板和石膏外固定。(三) 操作要点:三角巾固定时将三角巾折叠成约10-15厘米的条带,将肢体固定在躯干上,附近关节采取功能位;夹板固定时,夹板放在肢体外、内、前、后侧,骨突部位加垫,然后用两条折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在骨折的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cm为度。三角巾健肢固定时,先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如膝、踝关节部)和空隙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或用绷带和腰带等用品),将伤肢固定在对侧健肢上,踝关节和足作8字固定。(四) 注意事项:如遇伤口出血,应先行止血并包扎伤口,再行固定;临时固定骨折,只是为了制动;固定前应尽可能牵引伤肢和矫正畸形,固定于夹板或其它支架上;夹板不可与皮肤接触;固定范围应超过相邻的关节;肢体固定时需将指(趾)露出便于观察。(五) 扩展知识(选学或自学)1. 上臂骨折夹板固定 如用一块夹板,夹板放在上臂外侧;如用两块夹板时,则放在上臂的内、外两侧;用三块夹板时,则在上臂的前、后和外侧各放一块。然后用两条折叠成带状的三角巾,在骨折的上、下端捆扎,松紧以捆扎带上下能滑动1cm为度。肘关节屈曲90,前臂用腰带或三角巾悬吊于胸前。2. 前臂骨折衣襟躯干固定 将伤肢的衣襟反折兜起伤臂,衣襟角剪洞,挂在第一纽扣上;再用腰带或三角巾经肘关节上方绕胸一周,拴紧腰带或三角巾打结固定。3. 三角巾健肢固定 用于股骨骨折的固定,将两下肢并拢,在两腿间的骨突出部(如膝、踝关节部)和空隙部位加垫,然后用5-6条三角巾条带(或用绷带和腰带等用品),将伤肢固定在对侧健肢上,踝关节和足作8字固定。4.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 用两块长于大腿中部到足跟长的木板,分别放在小腿的内、外侧(如只有一块木板,放在小腿外侧)。骨突出部加垫,用三角巾分别在骨折的上、下端,大腿中部、膝下和踝关节部打结固定。足部最好用三角巾作8字形固定,使足尖与小腿成直角。模块四 搬运术一、 培训目标1. 熟悉各种搬运方法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各种搬运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各种搬运方法的具体操作;4. 掌握各种搬运方法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搬运的目的和搬运的常用工具选择。搬运的适应症与禁忌症。2. 搬运的操作技术:搬运前的固定方法,1人搬运、2人搬运、3人搬运、4人搬运的具体操作方法及选择。搬运前的物品准备、操作方法、技巧和程序。3. 搬运中的观察:体位摆放,伤情观察,搬运途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几种常用的搬运工具的使用方法,现场伤情评估和分类原则,搬运的一般原则。三、 培训学时:4学时(16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2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4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8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2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搬运术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骨折固定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三角巾10个,绷带10个,被包带5条,腰带10根,雨衣3件,担架5副,配床单、被褥、枕头、急救包。3. 场地特殊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三)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6067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325327创伤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第一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2627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急救包扎术”)五、 考核测评1. 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2. 考核标准: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学员边操作边进行简要说明。步骤名称具体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酌情扣分)1物品准备三角巾、绷带、被包带、腰带、雨衣、担架、床单、被褥、枕头、急救包。102现场评估与分类正确判断伤情,确定搬运与否、目的地,轻、中、重伤搬运后送原则。103核对患者身份,确定搬运的路线与搬运工具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阅病历、辅助检查、治疗资料,确定需要搬运路线及搬运工具,正确采用不同的搬运方法与方式。104医患沟通自我介绍简要说明搬运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应对方法。105指导患者摆好体位,确定搬运工具及后送路线指导患者配合,摆好体位,平卧位,面向操作者。确定搬运工具,选择搬运路线和固定材料。检查远端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206搬运步骤脊柱损伤搬运时三人平托,保持身体平直,一人牵引头部,避免身体弯曲或扭转。侧身匍匐搬运时,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腰部垫在救护者大腿上,伤员两手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匍匐背驮搬运时,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向前进。单人搬运法适用于轻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扛法、背法、抱法、腰带抱运法。担架搬运是最舒适的一种搬运工具,是搬运伤员最常用的方法,将担架放在伤员的伤侧,将其坚硬物品要从口袋中取出,由2名担架人员,单腿跪在伤员健侧,一人托住伤员的头部和肩背部,另一人托住伤员腰臀部和膝下部,伤员能合作者,嘱其双手托住担架人员颈部。这样互相协作,同时起立,将伤员轻放在担架上。207操作中注意事项凡使身体弯曲或旋转的搬运方法均是错误的,搬运中身体弯曲或搬转可加重脊柱或脊柱损伤;搬运过程中,运作要轻巧、敏捷、协调一致;受伤部位应向上,头部和肩部不得着地;搬运过程避免震动,不增加伤员痛苦;搬运前,要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如情况允许,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和运送工具,确保伤员安全。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如发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脉搏细弱等休克征象时,必要时应暂停后送,进行就地急救处理;待情况好转后,再继续后送。108术后注意事项判断搬运中伤病员的舒适度,观察伤病员的生命体征变化。10总分100六、 附录知识(一) 基础知识:搬运是选用各种就便运送工具,将伤员迅速安全地将伤员搬至隐蔽地,离开危险的环境,以防止伤员损伤加重或出现新的损伤,或并能得到及时的救护。搬运是需集体配合,方法正确、有效。重点是脊柱损伤的判断和搬运,如伤员胸背、腰背部畸形疼痛明显,有压痛、叩击痛,或者有肢体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者,需要按照脊柱损伤方法搬运,以免发生严重的继发性脊髓损伤。(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于头、胸、腹、脊柱、四肢损伤的伤员。伤员有呼吸道梗阻、伤口出血未能进行有效的止血和包扎、需紧急复苏和急救时,禁忌搬运。(三) 操作要点:脊柱损伤搬运时三人平托,保持身体平直,一人牵引头部,避免身体弯曲或扭转。侧身匍匐搬运时,救护者侧身匍匐到伤员处,将伤员腰部垫在救护者大腿上,伤员两手放于胸前,救护者右手穿过伤员腋下抱胸,左肘撑于地面,蹬足向前。匍匐背驮搬运时,救护者同向侧卧于伤员处,并紧靠伤员身体,拉紧伤员上臂后再抓住伤员臀部,合力猛翻将伤员转上身,低姿匍匐向前进。单人搬运法适用于轻伤员,常用的方法有扛法、背法、抱法、腰带抱运法。担架搬运是最舒适的一种搬运工具,是搬运伤员最常用的方法,将担架放在伤员的伤侧,将其坚硬物品要从口袋中取出,由2名担架人员,单腿跪在伤员健侧,一人托住伤员的头部和肩背部,另一人托住伤员腰臀部和膝下部,伤员能合作者,嘱其双手托住担架人员颈部。这样互相协作,同时起立,将伤员轻放在担架上。(四) 注意事项:凡使身体弯曲或旋转的搬运方法均是错误的,搬运中身体弯曲或搬转可加重脊柱或脊柱损伤;搬运过程中,运作要轻巧、敏捷、协调一致;受伤部位应向上,头部和肩部不得着地;搬运过程避免震动,不增加伤员痛苦;搬运前,要尽可能做好初步急救处理;如情况允许,应先止血、包扎、固定,后搬运;应根据敌情、伤情、地形等情况,选用不同的搬运方法和运送工具,确保伤员安全。搬运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伤情的变化,如发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脉搏细弱等休克征象时,必要时应暂停后送,进行就地急救处理;待情况好转后,再继续后送。(五) 扩展知识(选学或自学)1. 现场伤情评估和分类原则 已有呼吸、心跳停止者,暂时不后送,原地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后送;已死亡或判断为无救治希望者,不后送;呼吸循环不稳定但伤情重者,需优先后送;一般轻伤员,可暂缓后送。2. 搬运后送原则 需在原地检查伤口、包扎止血等救治后再行搬运或后送;最好的后送交通工具为担架和救护车;要有专业的急救人员在转运途中护送;颈椎及脊柱骨折后必须妥善固定后才搬运或后送;尽量减少重伤员的搬动次数;可在搬运前或途中使用止痛剂。3. 常用的搬运工具 帆布担架、铲式担架、篮式担架、婴儿担架、救护车担架、轻型担架、充气担架、浮力担架等。模块五 通气术一、 培训目标1. 熟悉通气术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各种通气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各种通气方法的具体操作;4. 掌握各种通气方法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伤员呼吸心博骤停的判定方法和标准,通气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气管切开术。2. 通气术的操作技术:呼吸道梗阻的判断,手法开放气道、咽部插管、喉罩通气的方法和操作技巧。物品准备、操作方法、无菌观念、技巧和程序。3. 术后观察处理:开放气道后的呼吸观察,效果判定。开放气道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开放气道的几种常用方法,气管切开术、环甲膜切开术的操作步骤,开放气道后的后续治疗措施。三、 培训学时:2学时(8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4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通气术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通气术配合操作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异物(小石块、泥块)100克,纱布50块,棉垫10张,开口器1个、氧气瓶及吸氧管一套、气管插管物品一套。3. 场地特殊要求:要求房间摆放1-3张床,有床单、枕头。房间光线充足,安静、清洁、能够满足操作物品及3组人员展开操作的空间。(四) 参考资料主要参考书:战伤自救互救手册p6971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312318创伤外科特色诊疗技术第一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p1921相关网站:http/(百度视频,搜索“急救通气术”)五、 考核测评1. 考核方式:考核以操作为主,口试为辅(在操作中教员提问),模拟执业医师操作或战伤自救互救训练光盘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2. 考核标准: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学员边操作边进行简要说明。步骤名称具体操作内容评分标准(根据完成情况酌情扣分)1物品准备皮肤消毒物品、开口器、氧气瓶及吸氧管、异物(小石块、泥块)、纱布、棉垫、气管插管物品一套。医用胶布、棉签、剪刀、无菌手套、笔等。102核对患者身份,呼吸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查阅病历及相前辅助检查资料,确定有呼吸道梗阻存在,需要立即行开放气道,正确选择通气方式与方法。103医患沟通自我介绍(家属或病人)简要说明诊疗操作的名称、操作的目的、可能的不适与应对方法。104指导患者摆好体位,确定开放气道的方法和通气的类型指导患者配合,平卧位,头后伸位,操作者立于患者头侧。正确固定患者体位和头部位置。选择正确的给氧方法。评定效果后决定是否进一步采取其它气道处理措施。205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放置开口器。56开放气道的操作步骤抢救者的一手放在患者前额,向下用力,使头后仰,同时另一手抬起颏部,使颈前部伸展,并维持轻度张口。后者主要是将一手放在患者颈后并用力向上抬,同时另一手放在前额向下用力,这常可使口轻度张开。托下颌的方法主要是用双手的第 25指从耳垂前将下颌骨的升支用力向上向前托起,使下列牙齿移至上列牙齿的前方并用拇指使下唇回缩。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手法、位置正确,力度适度,以扪及股动脉或瞳孔不散大为满意;胸外按压时要配合人工呼吸,单人施救时,每按压15次,予以人工呼吸2次;双人施救时,每按压5次,予以人工呼吸1次。257操作中注意事项开放气道后若气道仍有阻力,要考虑有无气道异物,必须用手法或吸引器清除气道异物;若患者无自主呼吸,开放气道后必须给予口对口或面罩加压人工呼吸;托下颌时应着力于下颌骨的升支,不要握住下颌骨水平支,以免使口腔关闭;怀疑有颈椎损伤时,头部不能前屈、旋转或过度后伸,以免加重脊髓损伤。108术后注意事项判断开放气道后的效果,患者呼吸情况及其他生命体征。10总分100六、 附录知识(一) 基础知识:伤员呼吸心博骤停的判定:伤员意识丧失,不睁眼,不能语言,不能活动;呼吸停止:无胸廓活动,用手指背侧放在伤员鼻孔下,无气流感觉;心跳停止:大动脉(桡动脉、股动脉、颈动脉)无搏动。(二)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于各种损伤后有呼吸道梗阻的伤员。肋骨骨折不宜实施心脏按压, 易损伤心肺。(三) 操作要点:手指掏出术(手抠法):救治者用手指伸入口腔内将碎骨片、碎组织片、泥土、分泌物、血凝块等掏出。有条件时用吸引管吸净口腔内液体并止血。托下颌术:伤者取仰卧位,急救者用双手托起伤员两侧下颌角,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如呼吸仍异常, 迅速用手指掰开上下颌,掏出或吸出口内分泌物或血液、血凝块。呼吸通畅后改俯卧位。心肺复苏术:(详见相关章节)。(四) 注意事项:手法、位置正确,力度适度,以扪及股动脉或瞳孔不散大为满意;胸外按压时要配合人工呼吸,单人施救时,每按压15次,予以人工呼吸2次;双人施救时,每按压5次,予以人工呼吸1次。(五) 扩展知识(选学或自学)1. 咽部插管 鼻咽或口咽导管统称通气道,能将舌根前移,避免唇、齿引起的气道阻塞。咽部插管主要有鼻咽管、口咽管和S型管(口咽吹气管),主要适用于昏迷患者。三步手法不能开放气道或难以坚持长时间托下颌时,可采用咽部插管技术维持气道开放。2. 喉罩通气 喉罩是一种新型通气道,是介于面罩和气管内插管之间的通气工具。由通气导管和通气罩两部分组成,用盲探法或喉镜直视下将喉罩置于咽喉部,充气后在喉的周围形成一个密封圈,既可让患者自主呼吸,也可实施正压通气,喉罩通气比面罩通气效果确切,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管理方便。喉罩可分为四种型号,供不同年龄和体形的患者选用。3. 环甲膜切开术 当气道阻塞气管内插管不能进行而又无必要的急救器材时,环甲膜穿刺或环甲膜切开和环甲膜穿刺行氧气喷射通气是气管内插管的较好替代手段,临床上也常用喷射呼吸机的喷射针头直接穿刺环甲膜进行喷射通气,主要用于气道完全阻塞而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先在环状软骨和甲状软骨之间定位,切开皮肤,在明视下穿刺或刺透环甲膜并插入针或导管,导管外径成人为6mm,儿童为3mm,导管连接呼吸器进行通气治疗。注意防止出血、假道形成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4. 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适用于长期呼吸支持治疗的患者,是长时间的气道管理方法,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超过710日即应行气管切开,对于危重病患者最好在气管插管的情况下进行气管切开术。具体步骤为在14气管软骨环表面作横行或垂直皮肤的切口,钝性分离气管表面组织,必要时结扎切断甲状腺峡部,暴露14气管软骨环,沿中线切开23气管环,快速插入适宜大小的气管切开专用导管,拔出管芯并固定,套囊充气,连接呼吸机或给氧装置。5.模块六 溺水的救护一、 培训目标1. 熟悉各种环境下溺水救护的相关基础知识;2. 掌握溺水救护方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3. 掌握溺水救护的具体操作;4. 掌握溺水救护的注意事项。二、 培训内容1. 相关基础知识:海水与淡水溺水所致的损伤特点,溺水后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溺水救治的时机选择。2. 救治技术:脱离深水区,自救方法,他人水中救助方法;拖至岸上的救治方法和操作技巧。物品准备、操作方法、无菌观念、技巧和程序。3. 术后观察处理:溺水救治后的呼吸观察,效果判定。保温方法,开放气道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4. 扩展内容(选学及自学):溺水伤员的特点。海水浸泡伤的特点。三、 培训学时:2学时(80分钟)1. 基础知识回顾 10分钟2. 操作要点讲解及示范 20分钟3. 学员操作练习 40分钟4. 教员总结学员操作情况 10分钟四、 培训实施(一) 培训组织1. 学员10-15人分为一组;2. 教师通过光盘演示、挂图、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员掌握溺水伤员救治的相关基础知识。3. 教师在模拟人身上或学员身上具体讲解、操作示范;4. 学员3-5人分组进行操作练习;5. 教员逐一指导,检查学员的操作正确性和准确性;6. 教员再示范,学员再训练;7. 教员总结学员受训情况。(二) 培训条件要求1. 培训所需器材(设备):多媒体计算机1台,投影仪1台,20-30m2房间,模拟人2具。溺水伤员救治过程详细说明视频1段(15分钟),学员集中观看。2. 所需耗材及数量:皮肤消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明黄花梨罗汉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无纺油画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文仪双线圈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散热附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中空玻璃市场运营态势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二教案:第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妇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LCoS显示芯片产业发展走势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信阳农林学院《语言学导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省武威五中学2024届中考数学最后一模试卷含解析
- 考研英语03-12年真题译文
- 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报告
- 初中期末家长会模板
- 种植业统计培训
- 人工肝个案护理
- 严重过敏反应诊断和临床管理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
-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全面剖析
- 钢结构工程数字化
-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3 3 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政治-答案
- 2025-2030中国光学级PMMA行业现状调查与前景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PLC在洗衣机控制中的应用实训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