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四、主人公:曹刿是当时的奴隶主贵族,为了鲁国的利益,他主动为鲁庄公谋划。又亲临战场,协助鲁庄公指挥,为战胜齐国起了重大作用。课题曹刿论战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战争背景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释题:课文标题的中心词是“论”字,可见课文侧重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的看法,表现曹刿的战略思想,而不是侧重记叙长勺之战的战况。二、背景资料: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三、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四、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五、古汉语知识积累:1、古今异义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两个词;今义:表示许可、可能,一个词)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引语: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二、关于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两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左传既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三、学习生字:曹刿()小信未孚()车辙() 又何间() 登轼而望()彼竭我盈() 旗靡() 玉帛()公与之乘()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牺牲玉帛(古义:指猪、牛、羊等;今义:指为了正义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肉食者鄙(古义:鄙陋,目光短浅;今义:品质低劣,或轻视、看不起)弗敢加也(古义:虚夸,谎报;今义:与减相对,数量上的递增)公将驰之(古义:驱车追赶;今义:指车马等跑得很快)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忠之属也(古义:竭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2、词类活用公将鼓之(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神弗福也(名词活用作动词,赐福,保佑。)(3)战则请从(跟随) (4)又何间焉(参与)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肉 食 者/ 鄙,未 能/远 谋(2)、下 /视 其 辙,登 轼 /而 望 之(3)、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4、根据要求默写课文中的句子。(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c )A.曹刿和鲁庄公在战前的三问三答,足见鲁庄公的“鄙”。B.用对话的方式记载历史事件,叫做“记言”。曹刿论战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叙述历史事件的。C.曹刿论战中的“论”字,指的是曹刿与鲁庄公讨论问题。D.“长勺之战”的特点是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常被历代军事家所引用。6、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不鄙”。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示例一:鲁庄公“不鄙”。尽管鲁庄公缺乏军事才能,但他能够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听取正确的意见,最终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因此,鲁庄公“不鄙”。示例二:鲁庄公“鄙”。战前不知道如何准备,临战不会正确指挥,战后不知何以取胜。因此,鲁庄公“鄙”。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一、古汉语知识补充(一词多义):【故】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所以)既克,公问其故(原因)【其】既克,公问其故(那样做)吾视其辙乱(他们的)其乡人曰(他的)【从】民弗从也(动词,听从)战则请从(动词,跟从)【信】必以信(诚实)小信未孚(信用)【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二、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曹刿(gu) 间焉(jin) 未孚(f) 玉帛(b)辙乱(zh) 登轼(sh) 夫战(f) 旗靡(m)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虽不能察(即使) (2)公将鼓之(击鼓)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序号日期执笔八年语文组审核李树锐课题曹刿论战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理解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指挥战争的策略是否得当,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大因素。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教师教法课上交流助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语言的魅力。 一、主题把握: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二、默读课文,探究问题:1、概括课文内容,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课文第1段写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能不能打,凭什么可以战胜敌人,这是战前的政治准备。第二段写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打败齐军,取得战争的胜利。第3段写打败齐军后,曹刿给鲁庄公总结经验。可见课文是按着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战后总结的顺序组织材料的。课文详细地记叙了战前曹刿与鲁庄公讨论战争可不可以打,最后得出“可以一战”的结论,而对长勺之战的经过写得非常简略。所以课文详写战前讨论(论战),略写战争经过。2、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实质上是议论性的,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重点目标1难点目标2其他项目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教师教法课前预习导学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完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一、 学生自读课文,复述课文大意。明确: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人曹刿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建议鲁庄公要取信于民。鲁庄公听取了他的建议,采取了得民心的一些措施,并在曹刿的协助下选择了利于打仗的地点长勺,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有利于追击齐军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结果鲁军大获全胜,鲁庄公问曹刿其中的奥妙,曹刿雄辩地论述了鲁胜齐败的原因。 二、文题对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对课文进行预习。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稿 班 组 号学生姓名: 必要条件。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曹刿:远谋政治上深谋远虑,军事上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曹刿请见,表现他的政治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的过人谋略。鲁庄公: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正确指挥,说明他跟一般的昏君还是有区别的。4、 (巴中中考)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贾诩论战陈寿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注释】比:连续。句中“太祖”指曹操。朝():早晨。绣: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促:赶快。谢:婉言拒绝。亟():赶紧。失策:错误的,策略。有故:发生变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诩谓绣曰 对说 (2)果以胜还 果然(3)悉如公言 全都 (4)纵留诸将断后 即使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遂收散卒赴追遂逐齐师 B.故虽用败兵而战胜也既克,公问其故C.而公曰必克彼竭我盈,故克之 D.民弗从也绣不从,进兵交战3、贾诩为什么认为张绣第二次出兵能“用败兵而战必胜”呢?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当堂达标促学学生学法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小惠未遍遍及,普遍(3)牺牲玉帛 指猪、牛、羊等 (4)望其旗靡 倒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公将驰之 辍耕之垄上C.登轼而望之 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望其旗靡 其真无马邪3、请用现代汉语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营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第一次招聘政府雇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鼓楼区装修施工方案范本
- 威海隔热耐火砖施工方案
- 2025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农业农村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肿瘤微环境中耐受性T细胞的单细胞水平研究-洞察及研究
- 2025江苏苏州市中医医院、西苑医院苏州医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拟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公开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干部人选152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深层地下水流动模拟-洞察及研究
- 机坪管道焊接施工方案
- 医学院毕业季活动策划方案
- 2025年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酒店众筹项目方案
- 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星环科技
- 【课件】虚拟现实技术在《现代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精英中学6+1高效课堂变革 - 副本
- TCTBA 001-2019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 冷库储存生姜合同范本
- 《酒类鉴赏威士忌》课件
-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
-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火电厂动力部分、水电厂动力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