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阿房宫赋导学目标1.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2.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写作特点。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文章背景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825),当时杜牧二十三岁。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十六岁即位,好游猎,务声色,昏聩失德,荒淫无度,大兴土木,不理朝政,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对于这一切,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于是写下阿房宫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由此可见其写作目的,是在借秦始皇失败的教训,以警告最高统治者。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山川地理(二)(1)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2)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3)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和今天的山东省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也不是同一个概念。(4)古代中国的路、府始于宋代。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5)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二 古诗文基础1字音识记缦回(mn) 鼎铛玉石(chn)金块珠砾(l) 横槛(jin)锱铢(z) 架梁之椽(chun)2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用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天气今义: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3)韩魏之经营古义: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并管理;计划并组织等(4)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值得同情、怜悯(5)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指出类拔萃的人才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炬,放火;焦土,成为焦土)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弹奏乐器)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北,从北边;西,向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辇车)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名词作状语,像明星一样)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名词作状语,腰,像人腰一样;牙,像牙齿一样)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2)动词的活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经营,积蓄、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3)形容词的活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蜀山兀(形容词作动词,这里指树林被砍光了)(4)数词的活用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5特殊句式(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被动句输来其间(输,被运送)函谷举(举,被攻占)(3)倒装句宾语前置秦人不暇自哀(应为“哀自”)定语后置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应为“磷磷钉头”)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应为“参差瓦缝”)状语后置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应为“于南亩之农夫多”)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应为“于机上之工女多”)(4)省略句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楚人一炬,可怜(阿房宫)焦土(阿房宫)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三古今对译阿房宫赋段解: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段解: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设伏。段解:由描写转为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作者借古讽今,隐指唐王朝统治者无视史鉴,沉湎声色,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段解:慨叹六国和秦之灭亡,皆由于不爱其民,点明后人应从中吸取教训,以此为戒。课内文本探究一|文脉梳理 二|文本探究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些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我的答案:提示:(1)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描写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2)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多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2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我的答案:提示:“毕”“一”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兀”“出”两字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想象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运送巨大木料的艰难;可以想象阿房宫是多么宏大,秦始皇是多么骄奢;可以想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建造中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3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我的答案:提示: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亡?赋中说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处看出六国不爱民呢?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若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至于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十二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4技法探微“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杳不知其所之也”一段是如何写宫廷生活的奢华靡丽的?我的答案:提示:这一段话用排比兼比喻的写法,描写阿房宫中宫人梳妆以及出行的盛大场面,有力地突出了宫人生活的奢华靡丽。这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同时,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众多喻体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明星闪烁、绿云扰扰、渭水涨腻、烟雾蒙蒙、雷声乍起,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变化给人以新奇的视听感受,有一种盛大的气势;然后,作为本体的事物出现了,原来是美丽妖娆的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梳理鬓发,洗去脸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秦始皇乘坐宫车出行。5创新表达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的异同。我的答案:提示: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感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提出了热爱百姓是执政的基础,是天下长治久安的关键,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教材迁移讲练中国古代官员的升降任免等文化常识(二)三、官员提拔、升职1加:升职。兼职。例:赐金帛。加秩二等。宋书隐逸列传2升(晋):升官。加官晋爵。例:明升暗降。3超:破格提拔。例:故莫敢超等逾官。管子法禁帝深遇之,超拜御史中丞。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擢、拔擢、超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擢、拔擢,提拔;超擢,破格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陈情表5提:提拔;提升。例:感其提拔之恩。房玄龄晋书6甄拔:甄别选拔,指提升没有官职的人。例: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7陟:提拔。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四、表示调动、改任1徙:调任官职。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新唐书韦丹传2调、调授:调动、迁调之意。有时也指升官。例: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班固汉书爰盎传3出、出官:一般指被贬谪,从京城调到地方,京官外调。例:乃出温为汝州防御史。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换:更改官职。例:以廉能换郿县,寻辟威戎令。金史列传第六十二5改:改任。例:改太后府卫尉。金史列传第六十二6转:调任官职。例:(郑浑)转为上党太守。三国志魏书郑浑传7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例: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范晔张衡传也指贬官。五、官员被贬、流放1左迁:贬职。例: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2降(贬):降职。(同今义)例:寻以罪降知洪州。宋史魏罐传3谪(迁谪):官员被降官远调或被流放。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白居易琵琶行4逐(放逐):京官流放到远地。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5流:流配或流放罪人于远地。例:泰芝竟以赃败流死。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第三十七六、免职、辞职1罢:免职。例: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2黜:废除,免职。例: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晋书鲁芝传3免:免职。例:(吕諲)知门下省事,七月,丁母忧免。金史列传第六十二4革、褫(ch):革除,指撤职查办。例:张勃进陈汤而坐以褫爵。谢庄上搜才表5废:废除。例:炎惧,乃废中宗为卢陵王。旧唐书卷八十七列传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例: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7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例: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宋史许将传8解官:辞去官职。例: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宋史包拯传9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例: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10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例: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11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例: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后汉书王龚12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例:以刑部尚书致仕。新唐书白居易传13开缺: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例:“其本道有才者,即可特授,否则开缺另候简用,即以道缺给之”。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14辞、致政(官员将权柄还给君王)、告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科胎儿窘迫抢救处理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民族常识课件
- 2025年心理医学常见疾病诊断治疗模拟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产科手术操作规范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护理专业基础护理知识运用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2025年肾脏透析疗程护理考核答案及解析
- 民族团结石榴籽课件
- 2025年老年医学常见老年病诊疗挑战答案及解析
- 中央关于新质生产力解读
- 组织部学期方案
- T/CACEM 22.6-2022校车运营服务管理第6部分:评价与改进
- 购物中心行业研究报告2024-2025商业洞察
- AI智能体的感知与理解
-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高频真题含答案2025年
-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全册)
- 《工程制图》课件
- 炉渣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 广东工业设计城规划方案(9.2终版)图文
- 廉政协议合同协议
- 成品油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