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54-68页。故乡叙述了“我”重回别过二十余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建构了回忆中的、现实的、理想的三个“故乡”,表达了“我”对未来希望的朦胧追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创作背景,梳理总结已学的鲁迅作品。2学习小说的相关知识,了解小说的基本构成要素和艺术特色。3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能够运用它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4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5把握作品中对比描写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梳理小说的叙述线索,明确小说的故事情节。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通过朗读领会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3通过对杨二嫂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品读人物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分析闰土的形象。4提供资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分析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体会“我”重回故乡所见所思时的悲凉感受,能够领悟作者对理想故乡的向往与追求。2学生懂得闰土悲剧的深沉和忧郁,进而思考产生这一悲剧的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分析闰土、杨二嫂、“我”等人物形象,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2学习文中几组对照描写,把握对比的写作方法。3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难点1理解文章最后的议论语句,探讨小说的主题。2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教学突破1抓住对比这一写作手法,主要分析故乡的变化和故乡人的变化,兼及其他。尤其要抓住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再究其根源。2由人物形象的分析深入作品主题的探讨,把握作品的主要艺术特色。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第一课时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查阅鲁迅小说集呐喊的有关资料,以及了解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翻读已经学过的鲁迅作品。2第二、三课时前,准备有关小说主题的资料。学生准备1第一课时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预习文章,通读全文,总体感受。查阅有关资料,对作者的创作思想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形成感性认识。2第二、三课时前,可以尝试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故乡景象、闰土和杨二嫂的形象,同学间互相探讨交流。搜集鲁迅的相关资料,翻读已学过的鲁迅作品,与故乡的学习结合起来。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结合鲁迅作品的介绍,导入新课。2训练学生整体阅读文章。3朗读教学。4引导学生认识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活动1结合学过的鲁迅作品和课前查阅的资料,进入新课的学习。2总体感知文章,把握叙述的顺序和线索。3认真朗读文章景物描写,体会其中传达的情感。4结合文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一、结合鲁迅作品,导入新课(约 分钟)二、设置问题,梳理小说情节线索(约 分钟)三、朗读教学,体会故乡景色的变化(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复述,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进入本课。2分析杨二嫂形象,指导品读人物的方法。3指导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分析闰土形象。4朗读教学,学习对比写作手法。学生活动1复述小说主要情节,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2分析杨二嫂形象,学习品读人物的方法。3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分析闰土形象。4在朗读中体会对比写作手法的作用。一、分析杨二嫂形象,指导学生品读人物的方法(约 分钟)二、应用品读人物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闰土形象(约 分钟)三、体会小说对比的写作手法(约 分钟)教学步骤(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我”回乡心情的变化。2从情感入手,领会最后的议论语句。3提供资料,研讨小说主题。4解决学生疑问。学生活动1继续学习本课,结合课文理解“我”回乡心情的变化。2沿着“我”的心情变化,领会议论语句的内涵。3探究学习,就小说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4自由发言,积极探讨。一、结合文章,体会“我”回乡心情的变化(约 分钟)二、分析最后议论语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约 分钟)三、组织对小说主题进行探究学习(约 分钟)本课总结这篇作品具有“悠长的忧,悠长的美”,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主题、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学生应懂得:欣赏小说,关键是了解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既要使学生懂得作品的基本内涵,又要保护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板书设计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这篇作品的主题具有多种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在形象的对照中分析人物形象,进而层层揭示出作品的主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这是文章教学的关键和突破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掌握品读人物的方法以及懂得分析人物各种行为表现的深层原因的途径,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迁移运用。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请给下面加粗字注音。阴晦( ) 五行( ) 潮汛( ) 愕( )然 髀( )嗤( )笑 瑟( )索 黛( ) 恣( ) 睢( )答案与提示:hu xng xn b ch s di z su2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填写下面的表格。答案与提示:3请描述“我”回乡的心情变化历程。答案与提示:回故乡:想念、急切见故乡:悲凉忆故乡:欲说无言、忧郁忆闰土:高兴、佩服、兴奋、依依不舍见杨二嫂:愕然、惶恐、困窘见闰土:初时兴奋,转而震惊、悲哀离故乡:惘然、气闷、愁闷中带希望。个性练习设计1描写一处你故乡的景色。答案与提示:由读及写,结合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完成,让学生从中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2课文中写道,杨二嫂发现灰堆中埋有十多个碗碟,议论之后,定说是闰土埋着的,好在运灰时一起运回家。请大家讨论一下,碗碟是不是闰土埋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一笔?答案与提示: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注意把握以下两点:“又提起闰土”,但借着杨二嫂的口说出,“我”和母亲都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提起闰土”,实写的却是杨二嫂。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3课文在“我”回故乡的路上插入对少年时的回忆,用的是插叙的写法,如果小说用顺序的写法,先叙少年时的生活,然后再叙“我”这次回乡的过程,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答案与提示:用插叙的写法就把少年“我”和少年闰土的关系组织在“我”现在回乡的时间过程中,使小说给人一个完整、统一的感觉。如果用顺序的写法,小说在时间上就被截成了不相连接的两段,在感觉上小说就不是一个统一体了。4我们已经学过的鲁迅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等,结合这些文章,查阅有关资料,尝试写一篇以我眼中的鲁迅为题的文学随笔。教学探讨与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指导思想,教师教学中通过文章的教学,不仅应指导学生理解本篇作品的主题内涵、人物形象等,还应使学生学会品读人物的方法,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另外,小说教学首先是要唤起学生对作品情感上的认同、共鸣,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氛围。补充资料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转而进行文艺创作。1918年5月,他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明市现代农业生态园花卉苗木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防汛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DB65T 4143-2018 反恐怖防范设置规范 汽车客运站
- 部队网络工程布线方案(3篇)
- 航空港口行业发展模式探讨
- 2025年高考政治总复习主观题万能答题模板汇编(全四册)
- 湖北省汉川市金益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考试数学试卷
- 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 青海省海西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xx教师暑假政治学习心得体会
- 餐饮服务(双语)课件任务3中餐服务的形式与特点
- T/CECS 10021-2019照明用LED驱动电源技术要求
- 房款首付赠与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初三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肌骨超声在康复科的应用
- 2024-2030全球中子刀(锎252中子源自动遥控式后装治疗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十一学校小升初入学测试数学真题及详细解答
- 《美容护肤及保养》课件
- 安全课件自我保护
- 资金共管协议书范本
- 大班主题:标志小家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