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导心电图(2).doc_第1页
18导心电图(2).doc_第2页
18导心电图(2).doc_第3页
18导心电图(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 aVR aVF 其他的心电图知识: 心 电 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 外负内正 电源前 电穴后 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 电源后 电穴前 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复极方向与除极方向相反 心外膜向心内膜 心电向量(vector) 具有强度和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与心肌细胞数量呈正比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距离呈反比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夹角呈反比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及命名:心室除极 ST段和T波:心室缓慢和快速复极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3.心电图导联体系 肢体导联(limb lead) Einthoven三角 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I 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 aVR aVF 额面六轴系统 胸导联(Chest lead) 单极导联V1-V6 肢体导联三个电极各串一5kW电阻,将三者连接起来,构成无干电极,为负极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1.心电图测量 走纸速度25mm/s时,纵线1mm=0.04s 标准电压1mV=10mm时,横线1mm=0.1mV 心率的测量:60/R-R或P-P间期的秒数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QRS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上缘到波顶,下缘到波底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同步心电图 P波,QRS波,Q-T间期从最早起点至最晚终点 P-R间期从最早P起点至最早QRS起点 单导心电图 P波,QRS波:最宽的P波,QRS波 P-R间期:最宽大P波且有Q波 Q-T间期最长 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平均心电轴: 概念: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的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是额面电轴 测定方法:I,III;目测;代数和 临床意义 - 30 +90 正常范围 +90 +180 右偏 右心室肥大 左后分支阻滞 - 30 - 90 左偏 左心室肥大 左前分支阻滞 - 90 - 180 极度右偏 心脏循长轴转位 心尖?心底 顺钟向转位 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 左心室肥大 2.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圆形 偶有切迹 综合向量:左,前,下 I,II,AVF,V4-V6向上;AVR向下 时间: 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从QRS波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