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行当.doc_第1页
戏曲行当.doc_第2页
戏曲行当.doc_第3页
戏曲行当.doc_第4页
戏曲行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行当行当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或作角色行当。史称脚色、部色,昆曲称家门,通称行当,简称行。有双重含义:它既是戏曲中艺术化、规范化的性格类型;又是带有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戏曲表演在创造人物形象时,既要求性格刻画的真实、鲜明,又要求从程式上提炼和规范,因而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性格的色彩;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练,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及其表演程式、表现手法和技巧逐渐积累、汇集而形成行当。行当的基本类型 近代戏曲中素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后因不少剧种的末已归入生行,因此习惯上已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各有若干分支。由于各个剧种的发展历史不同,反映生活领域的广狭和角度不同以及演员的不同创造等种种原因,在分支的层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简、粗细之别。例如汉剧和粤剧分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生)、八贴(旦)、九夫、十杂十大行;莆仙戏分正生、贴生、正旦、贴旦、靓妆(净)、丑、末七色,称“七子班”;秦腔有四种生、六种旦、两种净、加一丑行共十三行,俗称“十三头网子”;昆曲、京剧和川剧等还有更加细致的分法。但归纳起来,大体不出生、旦、净、丑的范围。行当的内容和作用行当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就其主要方面说,大致有如下四个方面:人物的自然属性,包括性别、年龄等诸因素;人物的社会属性,包括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创作者的美学判断。在戏曲表演中,形象的美丑,风格的庄谐,常常寄寓着创作者颂善惩恶的美学评价,正如孔尚任所说:“脚色所以分别君子小人”;表演技术专长。生旦净丑所属的各行脚色中,有的重唱,有的重念,有的重做或重武打,或则数功兼备而着重一功或两功,在技术上各有不同的发挥。各个行当在声乐技巧、身段工架乃至化妆服饰等各种造型手段上,都有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独特的形式美。 行当的作用如下:舞台形象作为审美的对象,分行的方法有助于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表现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帮助观众认识人物性格本质的一种比较直观的形式。戏曲舞台上许多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如关羽、周瑜、白娘子、穆桂英、张飞、曹操、汤勤等,只要一出场,几乎不用太多的介绍,观众就能从外部造型上对他们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乃至品性的善恶、美丑等各方面有一个鲜明的印象,有着强烈的剧场效果。在戏曲表演中,没有抽象的程式,只有带一定行当特色的程式。唱、念、做、打,生旦净丑演来各有异趣,造型准确,风格鲜明。因此,行当可以作为戏曲演员进行形象创造的造型基础。表演艺术是集创作者、创作材料和创作成品于一身的艺术。就演员作为创作材料而言,没有纯粹处于自然形态的戏曲演员,只有从属于一定行当的戏曲演员,每个戏曲演员至少必须掌握某一行当的表演程式、技术和手法,才有可能进入具体形象的创造。从这一点说,行当又是戏曲演员的专业分工。这种专业分工是戏曲表演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产物,而这种分工一经形成,又使戏曲演员有可能和有必要去专门从事某个行当或某一类人物形象的钻研和创造,转而又促进了演员专业技巧的提高。行当的划分与演员的分工1、生行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老生:指生行中的中年或老年形象,以戴胡须(即髯口)为其特点。又根据其不同的表演特点,分为唱功老生、做功老生和靠把老生三类。唱工老生又称安工老生,以唱为主。其动作性较次要,态度安闲沉稳从容。如捉放曹中的陈宫,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三国戏中的诸葛亮,二进宫的杨波等。做工老生是以表演为主,如徐策跑城的徐策,坐楼杀惜的宋江,清风亭的张元秀等。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即兵器。)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如定军山和阳平关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失街亭的王平等。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红生: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其艺术特点为嗓音比较高亢,既不同于一般老生的唱法的秀气,也不同于花脸的唱法的粗猛,独具一格,要有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小生:指生行中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在表演上最大的特点是唱和念都是真假声互相结合。小生所用的假声刚、劲、宽、亮,听起来声音很清脆,很刚健,却并不粗野。这种唱法和念法,要掌握得恰如其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武生:指生行中擅长武艺的男性角色。武生分成两大类,一种叫长靠武生,一种叫短打武生。长靠武生都身穿着靠,头戴着盔,穿着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这类武生,不但要求武功好,还要有大将的风度,有气魄,工架要优美、稳重、端庄。有些戏,不仅要求武功好,工架好,还要求表演细腻并有一定唱念的功夫。例如长坂坡、借东风、回荆州等剧中的赵云,就是这样的角色,不仅要有好的武功,还要把赵云的大将风度,忠勇气概表现出来。长靠武生戏很多,除去赵云的戏以外,如挑滑车的高宠,战冀州、反西凉、战渭南、两将军、赚历城等戏中的马超甘宁百骑劫魏营的甘宁等,都属于这类角色。短打武生是穿短衣裤,用短兵器,要求身手矫健敏捷,内行的说法是要漂,率,脆,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按照所穿服装来看,短打武生可以分为戴硬罗帽(穿抱衣抱裤或箭衣),戴软罗帽(穿抱衣抱裤,快衣快裤或箭衣),戴扎巾(穿箭衣)等几种。2、旦行旦行,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青衣: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正旦戏例如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正旦扮演的。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正旦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正旦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正旦穿青褶子为多,所以正旦也称青衣或青衫。花旦:西厢记中的红娘,拾青楼集:“凡妓,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元杂剧就有花旦杂剧一类。朱权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的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更把花旦杂剧列为“烟花粉黛”,充分说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为主的类型。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赵盼儿就是一个典型花旦的例子。经过多个朝代,花旦成了中国各种地方戏曲,譬如汉剧、昆剧、京剧和粤剧,共有的性格造型。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花旦的特点:一是穿着。除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二是“四功”。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如属刺杀旦,扑跌功夫也不可少。其造型则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丽、灵敏乖巧。典型人物有梵王宫的耶律含嫣、少华山的殷碧莲、辛安驿的周凤英等。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的分支。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短打武旦,穿短衣裳,这类的武旦,一般是不骑马的,也有骑马的,比较少。她重在武功,重在说白,还有一种特殊的技巧,就是打出手。有的还以跌扑取胜。在唱上和表演上稍为差些,不太注重,这样的戏很多,例如打焦赞的杨排风,泗州城的水母,打店的孙二娘,无底洞的白鼠精,摇钱树的张四姐,三岔口的店主婆等,都属于短打武旦。另外还有长靠武旦,就是妇女也穿上大靠,顶盔贯甲。这样的角色,一般都是骑马的,拿着一把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有个专门名词叫刀马旦。刀马旦和武旦也有一些区别。刀马旦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武功,同时还得长于做工,而且有时候说白、工架都很重要。刀马旦实际上是武旦和花衫合起来的种行当。这种行当现在比较受欢迎,例如穆柯寨、穆天王、破洪州的穆桂英等。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有贫寒的老妇,也有富贵的国太,还有武打的女老英雄。老旦是用大嗓唱曲的,要求演员有“ 音”和“衰音”,把二音结合起来,才能表现老年妇女,也区别于年青妇女尖而细的嗓音。如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吊金龟中的康氏等。彩旦:有时将其归入丑行,主要表现那些滑稽或凶蛮的青年女子,动作和化妆都极尽其丑。如凤还巢中的程雪艳等。3、净行:净行指那些面部勾画脸谱的男性形象,主要分正净(重唱功 ,称铜锤 、黑头)、架子花(重工架)、武净(又名武二花)等三类。正净:一般是以唱工为主,所以又叫唱工花脸。唱工花脸还有两个专门名称:铜锤和黑头。这两个名称与两个人物有关徐彦昭和包公。京戏二进宫里的花脸徐彦昭,他是典型的唱工花脸,手里拿一柄铜锤,所以人们就把铜锤作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另外,京剧里的包公戏都以唱工繁重见长,例如打龙袍、赤桑镇、铡美案等戏。而且戏里的包公都勾着黑脸,因此黑头也就成为唱工花脸的代名词了。另外,像草桥关里的铫期、白良关里的尉迟恭、牧虎关里的高旺,还有大回朝里的闻太师等,都是以唱工为主的花脸戏,都属于所谓正净的范畴。副净:是架子花脸和二花脸的统称。架子花脸的范围特别广,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当然也得有点唱工基础。比如连环套盗御马,前半截连环套坐寨是重唱工的,盗御马是工架与唱工并重的,最后拜山一折又是念白与工架并重的。所以演架子花的人,既要有很深厚的武功底子,又要善于表演,善于念白,还要能唱,并要有优美的工架。架子花脸的剧目相当多,像张飞的戏、牛皋的戏、李逵的戏、焦赞的戏、绝大多数的曹操戏等都是属于架子花脸的范畴。武净:又叫武二花,或者叫摔打花脸。这种花脸只重武打,不重唱、念。最初有些武净戏的演法也比较讲究工架、表演、说白,如(铁笼山)的姜维、四平山的李元霸,包括艳阳楼的高登等,都是由武净来扮演的。现在剩下的如白水滩的青面虎、竹林计的余洪、挑华车的黑风利等,还属于武净的范畴。毛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周仓、巨灵神等类人物,他们或为天神,或为身体畸形者,造型夸张,多需垫肩、凸臀,在表演上以工架见长。4、丑行:丑行又名“小花脸”或名“三花脸”。因为凡是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块也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方形、元宝形或倒元宝形(又名腰子形)、枣核形等几种。根据人物不同,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丑的分类主要分为文丑(分方巾丑、袍带丑、老丑、茶衣丑,并兼演彩旦、婆子)、武丑(又称开口跳)等。丑行中,有些是扮演阴险狡猾、贪鄙自私的角色,有的是扮演机警、伶俐、幽默的角色。在传统戏里,一般社会地位不高的劳动人民,像渔夫,农夫,樵夫,酒保,打更的,守夜的,差役,书童,乞丐等等,大部分都由丑角来扮演。而从性格上来说,这些人多半都是很滑稽,很活泼,很乐观的人。比如女起解里的崇公道。就是很忠厚、善良,有正义感的老差役;秋江里的老船夫,就是助人为乐的,很有风趣的老人;三岔口里的刘利华,是个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小店主;挡马里的焦光普,则是个忍辱负重,勇敢机智的爱国志士,这些都是由丑角来应的。方巾丑,头上戴着一顶方巾,身上穿着褶子,有的手里还拿着把扇子,迈着四方步,举止缓慢文雅。一般是一些有文化的人,这些角色表面上文质彬彬,可是带点迂腐的酸气,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