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同代王府考析.docx_第1页
明代大同代王府考析.docx_第2页
明代大同代王府考析.docx_第3页
明代大同代王府考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大同代王府考析丰 驰大同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之咽喉。西界黄河、北控沙漠、东连倒马、紫荆三关,南据雁门、 宁武之险1,长城界其北,雁门塞峙其南,西望朔漠, 东瞻白登。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许多天然 关塞,在军事上进有依托,守有退路,自古以来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号称北方锁匙。大同古城汉代为平城县故治2,北魏在这里建 都将近百年,辽、金两朝作为西京陪都也有二百多 年的历史。山环采凉,水抱桑干。明代的大同城就位 于大同盆地北部边缘、御河西岸,其城址是大将军 徐达“因旧土城南之半增筑”3。悠久的历史和特殊 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大同古城的历史遗存非常丰 富。本文重点探讨明王朝封藩后的大同代王朱桂的 府邸代王府。府在大同府城内东,洪武二十五年以辽、金西京国子监改建。”而清代乾隆版大同府志又载:“辽西京国 子监在府城阳和街,明洪武八年建府学于此,二十九 年改为代府,武宗幸大同,尝驻辟焉。”按两朝府志 记,代王府是在辽、金国子监的原址上改建,但建筑 时间一为洪武二十五年,是公元 1932 年;一为洪武 二十九年,即公元 1396 年,相差四年之久。按照“地 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的原则判断,明代大同府 志距洪武年间的时间最近,应该是准确的。按照志书记载的代王府的建筑规模,结合现存 的原代王府门前的九龙照壁分析,我们以为,仅五彩 琉璃的设计、烧制到兴建和竣工,在短短一年内是无 论如何完不成的。如此庞大的皇家工程,应该是从 洪武二十四年,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九年完工才是 合理的。(二)代王府的建设规模 代王朱桂的的身份较为特殊,先是皇子,又为皇叔,再为皇弟,又有岳父是中山王徐达的背景,其妻 姊还是后来的永乐皇帝之皇后。考明正德大同府志卷首第三图“代王府图”, 王府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周以高大的围墙圈界,开一、代王府的建设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移民屯边的措施;同时在军 事上建立卫所制,以抵御元蒙侵扰。作为九边重镇 之一“大同镇”,派大将镇守,并修筑大同古城;还在 大同镇周边布置了 13 个卫所,部署了大量的军事力 量,最多时士兵人数达到十余万,军事上起着屏藩 京师的作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度,把皇子封藩 全国。代王朱桂就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 年)八月初 四改封来到大同的。(一)代王府的建设时间 据明史、山西通志和大同县志记载,代王朱桂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由惠妃郭氏生于 洪武七年七月十八日,即公元 1374 年 8 月 25 日4。 洪武十四年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初四改封成为明初九藩王之一。他于 1392 年九月二十五日到达大同就藩,并上表以谢皇恩5。进驻大同 便带领随从依靠当地百姓和富户人家。而据明正德十年刻印的大同府志记载“: 代王代王府图(明正德年间)为代王,稍作休整后, 大规模兴建王府42 文物世界 wwsj 2010.3学 术论坛米,东西宽 264 米,占地面积 17 万平方米,约合 256亩。包括今天的皇城街、东华门、正殿街、钱局巷、广 盛巷、后宰门以及过去的西华门、聚宝巷、聚财巷等。 现在的东华门、西华门、皇城口就是当年代王府的四 门遗址。二、代王府的使用及毁坏代王朱桂于正统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亡故,谥号“代简王”。其一生共生育儿子 11 人,其长子逊端 袭封代王位,余下十子均封为郡王。其宗室从洪武 二十五年即公元 1392 年,至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 年,延续了 252 年,传 11 辈。所以代王的家族 庞大,宗支繁多。在这些人群中,国家必须为承袭王 位的法定继承人盖造殿字,安排房屋供其居住生活; 而且地方政府还要为王子王孙兴建王府,天顺三年 都察院左金都御史王俭奏折中就有:“今大同城中见 有代府十三府,将军、仪司宾宅第三十余处,仍有十 一所未完。”导致公私耗竭,军民困惫,民不聊生。代王府从洪武二十九年即公元 1396 年,开始使 用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即公元 1644 年毁坏,直到顺治 六年即公元 1649 年彻底消亡,共经历了 252 年的时 间。按清乾隆大同府九龙壁条下有“代王府,崇祯 末毁于兵火”的记载,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 成进入大同后,代王王府便与朱家后代同归于尽。 考云中郡志逆变记载:“崇祯十七年甲申春,闯难 陡发,伪兵西来,二月二十九日镇城主将迎降,在城 内留住六日,杀明宗室殆尽。”大同总兵姜瓖在大顺 起义军兵临城下时,开门迎闯王入城,代府被攻,最 后一位代王被杀。大顺军队驻代王府休整六日后, 继续向北京进发,大同地区留下了以张天琳为首的 军队一万余人,在此后的两月里对朱传琦等明朝宗 室“杀戮凶暴”,代府内二百余口家属被全部杀,同时 又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全部没收。这段记载确与我 们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相吻合。从“传“字辈后,在大 同及周遍地区再未见到朱家的坟墓、墓志和碑文。 大同代王府也就是这个时候被焚,民间传说大火烧 了三天三夜,火光照红了整个大同古城,使一处规模代王府院墙东南西北四个门,整个建筑沿三条轴线铺开。中轴线上,前有九龙壁在阳和街之南,进裕门(正门)后, 依次为端礼门、承运门、承运殿、崇信门、存心殿、长 春宫、广智门(后门)。东、西两侧的建筑物,沿另两 条辅助轴线排列分布;东面的中轴线由南向北的建 筑物和构筑物,依次为广瞻仓、长春宫、望亲楼、清 署殿、宗庙、燕居之殿、后殿等;西面的建筑物依次 为:沿轴线进入乾门,左有社稷坛,右有风云雷雨山 川坛,接着进入大成之殿(左右均有配殿),过穿廊 为谨德殿及后殿等。此外,府内还设有审理所、典膳 所、奉祠所、典宝所、纪善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 所、仪卫司等单位,另有掌理府事的长史司设在王 府的西面。作为构筑物,府中还建有许多牌坊,其中 门东面有“钦承上命世守代邦坊”,门西面有“天璜 宗帝亲藩坊”,牌坊高大雄伟,显示了王府的威严。 整个建筑群廊庭联接,屋宇错落,前堂后寝,两厢配 房,殿宇深邃,回廊曲折,是一座规模宏大、布局完 整的亲王府邸。考察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我们实地的 调查,代王府的四至为:东至现在的大有仓、仓巷,南 至大东街,西至大北街,北至仁和美街,南北长 656宏大、富丽堂皇的代王府变成一片废墟。综上所述,史籍中“崇祯末毁于兵火”的记载应该是可信的。但是否完全被毁,仍值得考证。关于“屠城”。由于张天琳、张黑脸在大同的两个月“杀戮凶暴”,严厉打击了大地主集团的利益,文物世界 wwsj 2010.3 43学术论坛从而引起边关地主集团姜瓖等人的极大恐慌,在两个月后当多尔衮定京师,李自成归陕西时,姜瓖就 乘机进入大同杀掉了张天琳和张黑脸,向清廷奉表 投诚,清廷接受姜瓖并任为征西前将军。顺治五年 即 1648 年姜瓖叛清朝。清廷派重兵将大同城团团 围住,摄政王多尔衮亲自督战。由于城池坚固,清军 九个多月也没有攻下大同。1649 年 8 月 28 日姜瓖 部将杨震威等 23 人,设计将姜瓖和兄长姜琳、弟姜 有斩首,投降清军。清廷在九月除杨震威等 23 人及 其家属和 600 士兵外,其余官吏兵民尽行诛戮,并将 大同城垣撤去五尺,姜瓖和其他将军的府衙等许多 建筑全部烧毁,掘地三尺。清兵进入大同后,进行最 野蛮的报复性“屠城”,代王府随之也彻底成为瓦砾 废墟。三、代王府遗物考证近年来,我们配合市区基本建设,已发现广灵王、宣化王、昌化王、饶阳王府等的家族墓地,出土 了不少文物和资料。(一)代王府范围内的遗存 目前遗存的代王府院墙,位于今天的大同市仁和美街,现残存墙体东西长约 50 余米,高约 4 米,厚 度约 1.5 米,夯层为 20 厘米。从夯层分析,完全符合 明代的特点。由于大同古城的城市地面高度从解放 初期到如今,已经提高了有 2 米之多,显然代王府院 墙原来的高度应该在 6 米以上。经探铲探查,东西 两侧仍有府墙的基础延长,由于受地面现存建筑阻 挡,无法续探。1998 年大同市旧城改造时,在大北街原代王府 范围的中轴线西侧,挖地基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构 件,主要有琉璃瓦片、砖、柱础和鸱吻。由于建设单 位在挖沟时使用大型机械,导致挖出的鸱吻碎裂, 经过笔者比对拼接后,虽然其原样已不完整,但其 基本原貌犹存。鸱吻残高 160 厘米,残宽 80 厘米,瓷 胎残厚 12 厘米。外表琉璃色彩鲜艳,笔者认为,如此 大体量的古建筑构件即便在明代也非普通百姓或 低级署衙建筑所能装配。碎裂鸱吻出土的地方,位 于现在的正殿街之西侧,极有可能是原来的“承运代王府建筑物上的鸱吻筑物构件和残片甚多,尤其以琉璃瓦和砖为众。在北侧灰坑中有不规则的粗木燃烧后形成的炭灰清晰 可辨,经过测量其直径约为 1 米左右。在后来的皇城 街城市管道改造和小型工程作业过程中,笔者在九 龙壁正北侧也陆续见到过挖出的被燃烧过的木料炭 灰土。朱桂代王府门前照壁,即今位于大同大东街的 九龙壁。已经成为明代大同城和代王府遗址研究的 坐标,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昂首矗 立,向人们讲述着代王府曾经的繁荣与兴衰。清代以后,人们为了祈雨、酬龙、献戏,在代王府 中轴线崇信门的遗址上盖起了皇城戏台。代王府后裔遗物考证。代王朱桂后代的墓葬, 葬型均为大型砖室墓。墓葬全部按照主人生前的住 宅布局和建筑风格砌制。墓顶外檐柱廊与斗栱,以 及浮绘雕刻可以看出墓葬的平面布局。木梁柱屋架, 四阿式九脊屋顶、鸱尾、筒瓦等基本都是明代流行的 建筑形式。墓碑,碑文详尽地介绍了明代代王后裔 每一辈份的具体官职、功绩、王孙人数等。但遗憾的 是,所出土的墓葬均被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盗墓者盗 掘一空。代王后裔家族墓葬无论是墓葬外形或是墓另外还发现了大量烧成灰的粗木椽檩残各种因素限制,未能全面地对该处 的清理发掘,十分可惜。2004 年我 侧配合施工单位作业时,搞了面积 方,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的明代建殿”位置。迹。由于当时受 遗迹进行进一步 们在代王府东南300 平方米的探44 文物世界 wwsj 2010.3学 术论坛内布局情况基本相同,最明显的是根据记载年代的早晚逐渐由繁到简,这说明了代王的后代随着 时代的不断变迁,也逐渐地衰落了。从消极层面理解,代王府的建设,首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北魏、隋唐及辽金延续下来的大同古 城原有的平面布局和里坊格局,由于其占地面积在 辽金国子监及元代府学的基础上扩大数十倍,隔断 了原有道路。就此意义上讲,代王府对大同古城的 历史传承是一个缺憾;其次,建设代王府,将元代府 学(包括文庙)迁址于云路坊对面的原来“云中驿”的 位置,使元代的建筑群风貌受到了完全破坏。然而, 另一层面分析,它确实是历史的真实,记载了明王朝 分封制度的完整延续。四、代王府研究意义明代王府延续使用了近 250 多年,完整地记载了明王朝后裔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 的真实情况,对我们认识并解读代王府有着重要的 意义。从积极意义考虑,一是代王府的建设与明代的 藩王规制一样,在建筑布局和形制上完全沿用并完 善了中国古建筑的中轴线理念,形成了建筑中心 论;而且两侧双辅助线出现,既烘托了中心建筑的 政治地位,又表现了主从关系,客观上体现了封建 社会君臣的主仆关系的建筑理念和文化意识。二是 代王府设在大同古城,有利于当时巩固边防,符合 政治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历代的代王以藩王的身份 居住在此,在心理上会给军队保持一定的威慑力, 有利于保持军队战斗力。三是代王府建设,为后人 留下了在我国古建筑有着重要意义的九龙壁。而九 龙壁体现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1 清 黎中辅大同府志。2 曹臣民汉平城若干材料的探讨,水经注也称 北魏平城在汉平城旧址。3 明 张钦大同府志。 4明太祖实录卷九一,第 4 页。 5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一,第 3 页。(作者工作单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上接 41 页)俊俏,脸型清秀,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全身比 例适度,衣纹轻快。晋城二仙庙是一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俗神文 化信仰的实物载体。现存正殿平面使用减柱造手 法,周檐斗栱结构简练,手法古朴,栱子用材规整,栱 瓣清晰,真昂斜挑,斗子幽度颇大,斗底均刻作明板 状。此类特征与晋东南地区同期同类的木构建筑相 比,反映了宋代建筑所具有的典型风格。其中宋代 侍女塑像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木雕楼阁式神龛是 宋代建筑的浓缩体,反映了晋东南地区宋代建筑技 术的成就,为研究晋东南二仙宗教信仰及宋代建筑 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性、 艺术性和科学性。(本文为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山西宋代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