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过秦论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秦论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蒙故业,因遗策B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矣答案A解析B“櫌”通“耰”;C.“从”通“纵”;D.“有”通“又”。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爱珍器重宝爱:喜爱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B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控制追亡逐北 北:溃败(的军队)C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制成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D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答案C解析A爱,吝惜;B.制,统领,统率;D.抗,匹敌,相当。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答案B解析B都是结构助词,的;A.动词,沿袭/介词,依靠,凭借;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D.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答案D解析“山东”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为山东省。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天下云集响应外连衡而斗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序八州而朝同列囊括四海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 B/C/ D/答案D解析为名词作状语;为使动用法;为名词作动词;为形容词作动词。6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为天下笑者,何也?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B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D解析D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A.判断句;B.状语后置句;C.定语后置句。二、类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过秦论(下)贾谊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抚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民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千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注耰(yu)白梃(tng):指农具。此处借以形容武器之粗劣。耰,古代的一种农具。白梃,白木棒。阖(h):关闭。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B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C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D子婴立/遂不悟/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答案D解析“遂”“藉使”为连词,其前应断开,排除A、B两项。“庸主之材”意为一般君主的才能,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B五序,周王朝设置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士。C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也泛指平民百姓。D大夫,在夏、商、周时是职官等级名,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答案B解析五等爵位指的是公、侯、伯、子、男。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朝吞并了六国,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却所向无敌。B子婴连一般君主的才能也不具备,虽然选取了能力中上的辅佐之臣,也难免秦朝的败亡。C秦国从秦缪公到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这与秦国险固的地势有着密切的关系。D秦朝丢掉了周代合乎根本大道的治国传统,所以不能长治久安。答案B解析原文说的是即使子婴仅有庸主之材,仅得中等才能的辅臣,秦国的地盘也是可以保全的。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也。(5分)译文:(2)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有时。(5分)译文:答案(1)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义,忠臣不敢进谏,有才之士不敢出主意。(关键词:是以,失,谋)(2)明晓兴盛衰亡的道理,详察谋略和形势是否适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关键词:察,宜,去就)参考译文 秦朝兼并了崤山以东诸侯三十多个郡的地域,修整好各地的渡口、关隘,占据各地的险要地势,整备精良的武器装备,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兵器,仅仅靠着农具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橫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和桥梁来不及关闭,长戟刺不了,强弩射不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像篱笆那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崤山以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趁机凭借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做交易,来图谋他的君主。大臣们不忠实,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崤山以东地区即使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 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缪(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它的地理形势造成的呀!况且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有一般占据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还不亲厚,他们的下属还未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呀。他们看见秦朝的防御难以进犯,必定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以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敝,来指挥东方诸侯新建的各国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 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人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啊,然而他们之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因为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双脚紧靠地站着,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义,忠臣不敢进谏,有才之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奸人将坏消息隐瞒,不上报君王,这难道不可悲吗? 先王知道壅塞不通就会伤害国家,所以设置公卿、大夫和士,来整饬法令,设立刑罚,天下因而得到治理。强盛的时候,禁止残暴诛讨叛乱,天下服从;衰弱的时候,五霸为天子征讨,诸侯也顺从;它削弱的时候,也能内部加强守护,外部交好其他国家而使社稷得以保存。所以秦朝强盛的时候,繁法严刑,天下震动不安;等到它衰弱的时候,百姓怨恨,天下背叛。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顺序合乎根本大道,因而延续了一千多年不断绝。而秦朝在根本的和次要的方面皆失,所以统治不能长久。由此看来,安定和危亡的纲纪相距太远了!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就是以后做事的借鉴)。因此君子治理国家,考察上古的历史,验证以当代的情况,还要通过人事加以检验,明晓兴盛衰亡的道理,详察谋略和形势是否适宜,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所以历时长久,国家安定。三、语言运用(8分)11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二选一)(4分)(1)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下联:(2)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下联:答案(1)斩木揭竿将百人以亡秦族陈涉不亦雄哉(2)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如何不亡解析本题除了注意对联的常识,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应外,还要注意上下联表现主旨要一致。12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4分)过秦论叙写了秦国的很多罪过以及灭亡的原因,其中最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