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医生用艾滋病药救回埃博拉患者.doc_第1页
利比里亚医生用艾滋病药救回埃博拉患者.doc_第2页
利比里亚医生用艾滋病药救回埃博拉患者.doc_第3页
利比里亚医生用艾滋病药救回埃博拉患者.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9月27日报道,埃博拉疫情持续肆虐,病人之多已远超医院负荷,感染人数仍在不断攀升,援助和疫苗也迟迟不见踪影,绝望之中,利比里亚一医生“兵行险着”,启用抗HIV药物进行治疗,不料竟获奇效。在杜伯曼堡的一家隔离中心,医生洛根让诊所内的埃博拉感染者服用了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拉米夫定,结果15人中13人生还,死亡率从原来的70%下降至13%。 病人伊丽莎白说:“原本胃痛得厉害,感觉很虚弱,不停地吐。吃过药以后觉得有所好转,现在已经可以进食了。”据了解,生还病人在感染后的5天内服用了拉米夫定,而不治的两人在服用药物时已感染了5到8天。洛根表示,如果病人及早就医,药物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至少我的病人已经证明了拉米夫定是有效的”。但他同时表示,医疗机构对此疗法可能仍抱怀疑态度,只有在对大批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后,才会转变看法。他说:“我们的病人都快死了,还讨论研究?我是个医生,要做的就是尽力多救几个人。”洛根的灵感来源于医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文章称,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和HIV病毒颇为相似,他由此产生了“用抗HIV药物治疗”的大胆想法。起初,他在染病同事身上“试药”,两天不到,该同事就显示出了好转的迹象。另悉,28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市郊的中塞友好医院,中国专家成功对第一批共24例来自塞拉利昂卫生部的病毒样品进行了检测。自8月12日以来,中国已先后派出多批专家组来到塞拉利昂。(综合中国日报 新华社)在今天更新的苹果在线系统状态页面中公司宣布包括帐号登陆、邮件、存储在内的所有iCloud服务暂时中断,导致“部分”iCloud用户在本周一开始不能访问所有云端服务功能。目前美国、澳大利亚和部分国家都出现了中断情况,而非常有趣的是在相同区域内使用类似设备的用户只有部分用户受到了影响。 目前苹果并未透露导致iCloud服务宕机的原因,但外媒猜测可能是因为位于北卡罗来纳州Maiden市的iCloud中心设施出现了服务器问题,又或者可能是在今年7月份的内容分发网络出现了问题。外媒称,植物可以毫不费力地储存太阳能:在光合作用中,它们利用光来制造富含能量的化合物。但是,它们的光能利用率只有1%左右。因此,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尝试人工光合作用并制造可利用太阳能获取氢的电池。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9月27日报道,这类光合作用电池的研发工作现在已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介绍了一种既高效又廉价利用太阳能从水中获取氢的方法。这种所谓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光能利用率达到了12.3%。氢因其高能量密度而被视为未来重要的能量载体。尽可能高效率地通过阳光来获取氢将解决在利用太阳能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氢只能在白天获取,且难以储存。尽管把常规太阳能电池与利用电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的电解器结合起来是有可能的,但成本过于昂贵。将太阳能电池与电解器融合在一个部件内的方法有望提高效率正如科学杂志所描述的方法那样。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米夏埃尔格雷策尔领导的科研团队称,新式太阳能电池使用了钙钛矿、镍和铁这些地球上储量丰富的物质。格雷策尔因为以他命名的电池而闻名。这种电池是以硅为基础的传统太阳能电池的替代品。格雷策尔电池借助自然燃料来吸收太阳能,原理类似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迄今为止往往使用一些价格高昂的稀有元素。现在,研究人员现将两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合在一起,这样就能给电解水提供足够的电压(至少1.23伏)。电解水通过两个化学反应实现,一个制造氢气,一个制造氧气。出于成本原因,格雷策尔和他的同事决定为这两个反应选择一种催化剂:掺入铁的镍氢氧化物。这种物质和泡沫镍共同构成了电极的外表面,水的电解就在其上面发生。测试中,分解水的光电流越来越弱,但间歇期(在实际运行中可能是在夜间)过后又恢复了全部功率。研究人员目前还不能理解为什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会有如此表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托马斯哈曼在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评论中写道:“尽管上述水解方法12%的光能利用率已经不同寻常,但还有很多方法去提高它。”他写道,如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一块半导体(比如硅)组合在一起,光能利用率将提升至20%;借助更合适的催化剂也能改进制造氢气的化学反应。他说,搞清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能否在未来的能源竞争中战胜化石燃料,将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昨天,我们报道了微软印尼官方透露的Windows 8.1将可免费升级至Windows 9的消息。但是现在,根据俄罗斯泄密者WZor的爆料,Windows 7用户也将迎来30美元的特惠升级政策。此前的报告指出,从Windows 8.1升级到Windows 9的操作会非常简单。而这次,Windows 7老用户也将无需重新安装整个操作系统。 微软定于本周二召开Windows 9新品发布会,正式上市时间则会在2015年春季。但在此之前,该公司亦有望发布一个公众预览版,以便收集相关反馈。 相关新闻: 新版Windows命名或为Windows TH 安装文件将达4GB 2014-09-28 图新版Windows正式名称叫Windows TH? 2014-09-28 编译自:Toms HardwareAdobe Reader已经不再吸引Linux用户,因此Adobe决定,将Linux从Reader的支持系统列表中删除。这不是Adobe的首款产品放弃对Linux的支持,之前,Adobe Air就放弃了对Linux的支持;Flash虽然仍然支持Linux,但已经多年没有更新过了。 Adobe这样做是因为Linux用户基本不使用Reader,没有了Adobe Reader,Linux用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Linux用户可以选择替代软件,例如Evince、Okular、Foxit、qpdfview等。此外,Firefox和Chrome浏览器也可以默认打开PDF文件。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杂志组织发起引智成果评选活动。“新中国65年十大引智成果”今天揭晓。它们分别是: 1.高速动车高速动车2005年,中国与西门子签署CRH3动车组合同及技术转让协议。随后,中方引进西门子150余人次专家来华对动车组的设计、制造等进行指导。中德专家团队合作,中国轨道客车迅速跨越30年的变化。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北京天津仅仅半个小时就可直达,创造了运营速度、运量、节能环保、舒适度四个世界第一。外方项目总协调人威斯德获2008年中国政府“友谊奖”。唐车公司参与建设并提供全部高速动车组CRH3型动车组的“京津城际铁路工程”,荣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量子通信技术量子通信技术中科大潘建伟量子信息研究团队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以及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发展实用化的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了国际前列,使得我国在量子信息这一新兴领域在国际上牢牢地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团队成果曾1次入选英国自然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技亮点、5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或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7次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3.月宫一号月宫一号人类在外太空长期生存的核心技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自2004年起,北航刘红教授引进外国专家100余人次,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而自主创新,从无到有建立了空间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体系,经过10年努力研制出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于2014年5月成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密闭实验持续了105天。使我国此项技术水平与国际最高水平同处于同一水平上。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今后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提供理论和基础技术。4.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1987年9月14日,中德专家经过4年努力,打破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发出中国第一封通过自行搭建的邮件系统发送的电子邮件,使中国正式接入国际计算机网络,成为国际互联网注册国家。德国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专家维纳措恩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后经过中美等专家共同努力,199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租用AT&T国际卫星信道建立的接入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的64K专线正式开通,成为我国部分连入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5.“CR-01”6000米水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开拓者蒋新松率领团队,从1992年起,与俄罗斯合作,以我方为主,开始研制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1995年8月, “CR-01” 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使我国机器人的总体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CR-01” 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年3月开始,中俄继续合作联合研制7000米载人潜水器,掌握深海探测关键技术。6.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从以色列、美国等国引进滴灌、喷灌技术在我国干旱地区广泛应用,已在冀鲁豫陕等北方地区推广的美国渗灌技术,节水效率提高50%,增产幅度达30%-50%。7.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中国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82年启动,1994年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并获得美国国际电力杂志评选的“1994年电厂大奖”,成为全世界5个获奖电站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核电站。技术和设备全部从国外引进,起步阶段,从厂长到部门主管,都由外国专家担任,大部分工程技术岗位也由外国专家担任。当时的大亚湾工地上有多达26个国家的外国工程技术人员,最多时外国专家人数超过2000人。为了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中方先后将100多名技术人员送到国外培训。8.北京电子对撞机北京电子对撞机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被誉为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1984年,中美联合启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合作项目;2004年,开始正负电子对撞机及其探测谱仪的改造工程,2009年全面达到指标。2013年3月,由11个国家300多名科学家参与的国际合作组宣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发现一个新的共振结构,这一发现很可能为寻找和研究新型强子态开启了一扇大门。李政道、丁肇中等外籍专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旱育稀植一种省种、省肥、省水、省工、增产的水稻栽培技术,平均每亩增产10%以上。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到1998年种植面积达2亿多亩。日本专家原正市从1982年至2002年,应邀63次来华传授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0.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大桥通车,结束了千年以来长江上无桥的历史,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苏联专家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大量的指导,大桥建设采用苏联专家西林提出的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施工方法,最终获得成功。作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开始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