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x_第1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x_第2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x_第3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x_第4页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篇一: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册】、填空: 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见_毫米大小的物体;凸透镜不仅能使物体的图像放 _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_ 节。 2.放大镜也叫_镜,它由镜架、_两部分组成。镜片是中间_,边缘 _。(“凸”是中间_;“透”是_的意思。)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 能看清一排有10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楚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能够把字放大_倍,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_倍。 4.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_,放大的倍数越_; 5.早在_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_ 中被广泛应用。 6.(见第4页)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 _的影像;在13世纪 英国一位主教_,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_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常用到的_之一,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 图像放_,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_。 8.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的_点组成 的。 9、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 ,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 多的信息。早在 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特点是 厚, 薄、 。 11、放大镜是( 凸透镜 ),凸透镜具有( 放大物体图像 )汇聚光线、成像 12、( 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1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 )和(中间较厚)边缘(薄)。放大镜 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1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 镜片的凸度 )有关,放 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越厚 ),( 放大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 大)。 1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 就具有同样的( 放大 )功能。 二、请用以下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放大镜(只要求画出设计图) 材料:凸透镜两个, 纸筒一个, 直尺一把, 透明胶带, 双面胶带 设计图:(画在右面空白处) 三、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当我们要观察某些物体的细节时,经常用到放大镜.() 7、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 ) 2015年 月日 学生姓名: 批阅教师:印保海 18、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看见一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节。 ( ) 9、.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 四、选择 、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大小的微小物体。 a、毫米b、二分之一毫米c、五分之一毫米 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 )琢磨而成。 a、透明玻璃 b、透明水晶c、透明塑料 3、水滴( )放大物体 a、能 b、不能 三、简答题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答:方法一: 方法二: 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填空: 1.大多数昆虫身体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这个鼻子能分辨各比人鼻多。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胸部有 对足。 4、蚜虫在植物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 般大小,在 倍放大镜下我们可 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 肉眼 )观察不到的( 细节)。 6、通过( 放大镜 )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 复眼 );蝴蝶翅膀 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 )就是它们的( 鼻子 ),能分辨各种气味, 比人的鼻子( 灵敏 )得多。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所有的昆虫都会飞。( ) 2.瓢虫捕食蚜虫,所有瓢虫是人类的朋友。( ) 3、昆虫没有鼻子,所以昆虫闻不到各种气味( ) 4、蚜虫是草蛉的天敌,所以蚜虫吃草蛉( ) 5、苍蝇的眼睛属于复眼( ) 三、连线: 蝴蝶翅膀的小磷片 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 苍蝇的复眼 长在足的内侧 蟋蟀的耳朵 有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蝉的耳朵是扁平的细毛组成 四、选择填空:(选答案填) 1.蝗虫的触角( ) ;蚂蚁的触角( );蝴蝶的触角();雄蛾的触角( );天牛的触角( ) 2 2015年 月日 学生姓名: 批阅教师:印保海a是鞭状 b是羽毛状 c是棒状 d 是漆状e 呈丝状 2、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的内侧c、腹部 3、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的( ) a、翅膀 b、触角 c、足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的两侧 b、足的内侧c、触角顶端 5、下列动物中,( )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 b、草蛉 c、苍蝇 6、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a、10倍b、2倍c、3倍 1.3 放大镜下的晶体 一、 填空: 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做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由组成。晶体的形状多 多有 。有的像 塔;有的像 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看见。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是由 、 、石英灯晶体组成。 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 有的像 体、有的像金字塔、还有的像 的针。 二、判断 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 ) 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 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 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 5、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晶体组成。 ( ) 三、选择题 1、 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 a. 糖、碱、维生素c b.水晶、雪花、玻璃c. 盐、味精、珍珠 2、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 a. 食盐b.雪花c.玻璃 3、我们在课堂上制造晶体的方法是( )。 a. 过滤b.蒸发 4、自然界中很多( )物质都是晶体。 a.气体b.液体c.固体 三、举出实际生活中你见到过的晶体物质(至少5种以上) 四、名词解释 晶体: 2015年 月日 学生姓名: 批阅教师:印保海 3 1.4怎样放得更大 一、填空: 1.很早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 )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 ,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镜。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有:目镜、 镜、 镜、台、 旋钮。 2.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明的,可放大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和扫描 显微镜。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界。 4、早期的显微镜是由两个组合而成,大大的提高了放大能力,是因为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成的像进一步了。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又研制出了显微镜和 显微镜。 6、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 有限 )的,两个( 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 图像放得更大 ),这就是( 早期 )的显微镜。 7、( 放大镜)和( 显微镜 )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 视野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 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 列文虎克 )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 300倍)的金属结构的( 显微镜 ),用它发现了( 微生物)。 9、(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 )和( 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二、判断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 三、选择 1、列文虎克的显微镜是( )结构的,可以扩大( )倍。 (1)玻璃500倍 (2)塑料200倍 (3)金属 300倍 2、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近( )倍 (1)100万倍 (2)5000倍 (3)200万倍 3、列文虎克制作的第一台显微镜( )。 a.是由一个金属管子和一片凸透镜做成的 b.是由嵌在金属管子两头的两片凸透镜做成的 c.是由一个金属管子和三片凸透镜做成的 4、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是 ( )。a.有限的 b.无限的 二、问答: 1、一个凸透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 答: 2、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答:找两个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或胶带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4 2015年 月日 学生姓名: 批阅教师:印保海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一、填空: 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认识 的重要观察 。 2.1663年,英国科学家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 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 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 胞。 3.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细胞中间的小核点就是 核。细胞中还有泡。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要求,物体必须很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有:目镜、 6.英国科学家他证明生物体都是有 7.列文虎克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8.人类 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能看清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9、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 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 上,用压片压住。 10、调节准焦螺旋降低 使低倍物镜恰好在 的上面。 12、物体必须制成( 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 精细结构 )。 13、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 目镜 )、(调节旋钮 )、( 物镜 )、( 载物台 )、(反光镜)。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 1.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用肉眼直接看不到的东西。( ) 2.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对物体的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 )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装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 三、选择 1、细胞的发现者是( )国科学家() (1)荷兰 列文虎克(2)英培根 (3)英罗伯特胡克 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 )才能观察到它的结构。 (1)标本 (2)玻片标本(3)直接放在显微镜下 四、排序。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2015年 月日 学生姓名: 批阅教师:印保海 5【篇二:六年级上册科学基础训练答案】xt第一课病毒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2.病毒有多少种? 探究与体验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及预防措施 引起的疾病有鼻炎,鼻窦炎,肺炎,气管炎,支气管发炎,感冒时间长了,预防用点板蓝根,屋内用点84消毒液,通风换气等。 一、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 (2)菌丝 (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 (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 (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答:这些根瘤是根瘤菌,它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答: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答: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物发霉。 三、探究能力 答: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答:我学到: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和小伙伴合作的很愉快。 2.答: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二细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1.细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呢? 2.细菌有什么特点? 3.细菌是如何繁殖的? 4.细菌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与体验 我的交流:细菌有球菌,杆菌,螺旋菌,它个体微小。 我的发现: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我的方案:查资料,调查 我的记录:我的发现:细菌适应能力极弱,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的关系极其密切。 我的收获:(1)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腐生细菌 (4)72次 108次 三、馒头发霉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1、馒头为什么会发霉呢?2、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馒头等物品发霉的原因 我的猜想:天热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温度有关,受潮湿的时候馒头容易发霉,馒头发霉可能与湿度有关。 我的方案:取四片同样的馒头,分别标上1.2.3.4号,将1.3号馒头分别滴上水,2.4号不滴水,用4个透明塑料袋分别密封好4片馒头,将1.2号放在温度较高的阳台上,3.4号放在温度较低的室内。每天按时观察,把观察的现象和出现的部位记录下来。我的发现: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如何防止物品发霉? 我的交流:许多食品、衣物、日常用品等,如果不妥善保管就会发霉坏掉造成损失。 我的发现:为了防止食品、衣物等易发霉的物品,应该放在通风降温的地方,用防腐剂真空包装等方法防止发霉。 我的收获 1、有食物、衣物、日常用品 2、真菌 3、真菌既不属于植物又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 4、患病,有益的 2、生活中的科学。 真菌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你知道有哪些? 有利的一面:利用真菌制作食品、调料、药品等 有害的一面:会使人类或其它生物患病 四、食用菌 我想研究的问题 蘑菇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2、 如何区别有毒蘑菇? 3、你知道的食用菌有哪些?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蘑菇的生活环境 我的交流:蘑菇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我的发现:蘑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蘑菇的结构特点。 我的方案:观察我们常见的蘑菇。 我的发现:蘑菇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孢子(2)菌丝(3)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4)阴暗、潮湿(5)银耳、木耳、猴头、平菇、金针菇 2.生活中的科学。 如何识别有毒蘑菇? 答:一看颜色;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 填一填 (1)流感、狂犬病、麻疹(2)青霉、曲霉酵母菌(3)左边:菌褶、菌丝;右边:菌盖、菌柄、地下菌丝 2.小法官(1)错(2)对(3)对(4)错(5)错 3.我会选(1)c(2)b(3)b(4)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这些根瘤是根瘤菌,他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素,直接供给大豆发育所需要的氮素营养。 2.为了消灭病毒杀死细菌。 3.因为晾晒可以防止衣服发霉。 三、探究能力 如何预防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如何利用有益的细菌?食用菌如何种植? 四、反思回顾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球菌、杆菌、螺旋菌是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它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蘑菇是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的。很小伙伴合作解决问题很愉快。 2.野外采摘的蘑菇如何识别有毒还是无毒?一看颜色;而看形状;三看分泌物;四闻气味。 五、蜡烛的变化 我想研究的问题 2、怎样做面塑或泥塑? 蜡烛的变化 我的猜想:蜡烛加热后会有变化。 我的方案:取一根蜡烛,点燃后会有烟。 我的记录: 蜡烛点燃的现象: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烟。 蜡烛加热的现象:蜡烛加热后,不仅形状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了新的物质。 我的发现: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蜡烛燃烧不仅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 物质。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形态 纸折叠 铁熔化 (2)形态 新物质木块燃烧 (3)面粉馒头 形态 新物质 2、小法官 (1)对(2)对 3、生活中的科学 面塑和泥塑只改变了形态,鸡蛋放入醋不仅改变了形态,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六、食盐和水泥 我想研究的问题 2、物质变化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 食盐的变化 我的猜想:溶解的食盐还能变成食盐。 我的方案:取一个烧杯放入适量的水和食盐进行均匀搅拌,倒入铁盘中,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铁盘里的溶液又变回了食盐。 水泥的变化。 我的猜想:水泥加入水就变成了固体。 我的方案:取适量的水泥放入盘中,加入水搅拌,变成固体状。 我的记录:水泥加入水后变成固体状。 我的发现:水泥加入水后变成固体状,不能再变回水泥。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可逆变化 (2)不可逆变化 2、小法官。 (1)对 (2)对 (3)对 3、我会选。 (1)c (2)b 七.铁生锈 我想研究的问题 1. 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2.铁为什么会生锈?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铁在潮湿环境下容易生锈 我的方案:取三个同样的铁钉,分别放入水中、空气中和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注意观察变化。我的发现:铁生锈的必须条件是氧气、水同时存在。 我的记录(二)我的发现:铁生锈的必须条件是酸或碱或盐。 我的收获:1.(1)酸、碱、盐(2)对、错、对 八、牛奶的变化 观察与思考 我想研究的问题 2、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 观察实验 我的猜想:牛奶与一些食品放在一起会变味道。 我的方案:把牛奶和糖放在一起,尝试会变甜。我的发现:有的颜色变了,有的味道变了。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不能空腹、过期的不要喝 (2)酸性,醋、柠檬汁 2、小法官 (1)牛奶营养丰富,在保温瓶内存放过久,瓶内温度逐渐下降,降到适当温度时,细菌会大量繁殖,34小时后牛奶就会酸败变质,喝了容易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中毒。 (2)牛奶中的蛋白质需经过胃与小肠消化分解成氨基酸才能在小肠吸收,而空腹喝奶时胃排空很快,蛋白质还来不及吸收即被排到大肠,不但造成了营养的浪费,而且蛋白质还会在大肠内腐败成为有毒的物质。空腹喝牛奶,也会因没有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致使牛奶中的蛋白质“被迫”转化为热能,而起不到营养滋补的作用。 拓展与应用 早、晚是喝奶的最佳时机,早餐时喝奶,给一天的活力提供充分的营养保证;晚上喝牛奶,不但有助于睡眠,而且有助于人体对其营养成份的吸收。 单元活动 一、我的收获 1、小法官。【篇三: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_答案】xt第一单元 1. 细胞 我想探究的问题:2.细胞有多少种类? 认识显微镜 我的交流:显微镜由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焦螺旋等构成。显微镜可以看到肉体看不到的东西。 我的发现: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观察微小的物体。 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体细胞 我的猜想:不同生物体的细胞形状和大小都不同。 我的方案:制作不同的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我的记录:洋葱表皮是有一个个小格子组成的,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 我的发现:生物体的细胞多种多样,有血细胞,肌肉细胞,表皮细胞,薄壁细胞。 2. 我从哪里来 我想探究的问题:2.双胞胎是怎么回事? 我是从哪里来的? 我的方案:询问医生,上网查资料,找书籍。 我的记录:采访对象:医生阿姨 重点内容: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分裂增殖形成胚胎,这就是生命的开始。 我的发现: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新的细胞开始的。 胎儿的成长 我的交流: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通过脐带吸收妈妈身体里的营养和氧气慢慢长大。 我的发现: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大约呆9个月后,就准备出生了。 双胞胎 我的交流:双胞胎有的性别相同,有的性别不同,相貌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 我的发现:性别相同,相貌相似的双胞胎是一个受精卵分裂成的。 试管婴儿 我的交流:在试管里卵子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分裂几次后放回妈妈的子宫,在子宫里成长成胎儿。 我的发现:试管婴儿也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体验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我的方案:在肚子前面负重,做游戏体验一下。 我的发现:妈妈十月怀胎好辛苦。 我的收获 (1).一个细胞 (2)3;6;(3)9个月(4)胎儿 3.人的一生我想研究的问题:2、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人一生身体的变化我的交流: 发育期: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发育。 成熟期:发育成熟。 渐衰期:生理机能退化了。 衰老期:生理机能衰缩。 我的发现:人一生的每个时期,都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从上学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的变化。 我的发现:身高、体重每年都在增加。 青春期卫生保健。 我的交流:这一时期是人由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期。 我的发现:在这一时期,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 未来的我: 我的交流:未来我可能是以为舞蹈家,也可能是教授。 我的发现:只要努力就可如愿。 我的收获: 1、填一填。 (1)、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时人必然经历的过程。 (2)、青少年在10-20岁时,身高、体重增长较快,这个阶段称为青春期。 2、小法官。 (1)男孩与女孩青春发育期的年龄是相同的。( 错) (2)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对) (3)青春期时,我们的身体都十分强健,因此不必注意卫生保健。(错) 3、生活中的科学。 如何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证睡眠、心理咨询。 4. 我像谁 观察与思考 我想研究的问题。2、我像谁? 探究与体验 观察实验 自己的身体特征与家人的异同点。 我的方案:自己观察,对比自己家人的照片,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我的记录: 与爸爸相似的地方:脸型很像。 与妈妈相似的地方:性格。 与其他亲人相似的地方:耳朵。 与家人不同的地方:头发。 我的发现:自己和家人总有相似的地方。 动物中的“像”与“不像” 我的交流:小狗的毛色与它妈妈一样。 我的发现:生物奖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遗传给下一代,叫做遗传。 植物中的“像”与“不像” 我的交流:同一棵树上,结的果实不一样。 我的发现:生物中亲代与子孙的差异叫做变异。 我的收获 1、生物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与子代的个体之间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上的差异,叫做变异。 单元活动 我的收获 填一填。 (1)小格子(2)两(3)成人关键 2.小法官。 3.我会选。 (1)a (2)a (3)c 二、生活中的科学 1.画出或写出胎儿的发育过程。 答:1.胚发育期:从受精卵开始分化,直至大体成形。2.胎儿期:从妊娠8周至胎儿出生为止。 2.答:(1)加强体育锻炼(2)合理饮食 (3)保证睡眠(4)心理咨询 3.答:因为有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会发生变异。 三、探究能力 答:1.人的一生会有哪些变化?2.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四、反思回顾 1.答:我知道了,(1)细胞的有关知识(2)胎儿的生长过程(3)青春期卫生保健秘诀 (4)遗传和变异 2.答:上网查阅资料。 第二单元5.让身体热起来 我想研究的问题 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 探究与体验 人吸收的能量到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